投資台灣三大方案 額度擬增至7200億


【常春藤e起學英語】精選最精采的文章,時而新奇有趣,時而發人深省,透過閱讀喜歡的事物學習英語。 【考公職e周刊】提供你公職、職場、證照……等各類考試的情報,還有應考人現身說法,上榜秘訣分享給你!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部落格  NBA台灣  網站總覽  
2025/07/03 第6126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今日財經頭條
國際財經要聞
其他財經要聞
 
★ 台股重要指標:外資買賣超投信買賣超自營商買賣超融資增減排行融券增減排行
 
今日財經頭條
投資台灣三大方案 額度擬增至7200億
記者李人岳/台北報導聯合報

因應美國對等關稅衝擊,行政院研議「投資台灣三大方案」將再加碼,行政院秘書長龔明鑫昨說,銀行貸款額度預計從今年初規畫的三千六百億元加碼到七千二百億元;調整中階技術人力的核配比例,也將納入相關配套。

行政院會今天聽取經濟部報告「投資台灣三大方案成果及修正」,龔明鑫昨出席論壇時受訪表示,新增貸款額度方面,原本政院年初規畫新增額度三千六百億元,「有加倍了,到七千二百億元」。

媒體追問,下周是否就能聽到台美關稅磋商的好消息?龔明鑫回說:「希望。」

 
投資台灣方案2.0 優惠加碼…政府支付手續費、核配移工也增加
記者余弦妙/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因應對等關稅衝擊,行政院會今(3)日將通過投資台灣三大方案2.0版,除延長三年外,貸款額度、政府支付手續費、核配移工將同步加碼。三年內新增貸款額度從原規劃3,600億元倍增至7,200億元,整體方案可望吸引1.2兆元投資。

經濟部今日將在行政院會上向行政院長卓榮泰報告「投資台灣三大方案成果及修正」,行政院秘書長龔明鑫昨日出席活動時透露,三大方案原實施至去年底,擬延長三年至2027年,新增貸款額度達7,200億元。

龔明鑫表示,除擴大原本投資台灣三大方案範圍,政院今年初原規劃新增貸款額度3,600億元,目前希望再擴大,預計加倍至7,200億元,今日院會就會討論,也將納入中階勞動力相關配套。

另外媒體關注,下周能否聽到台美關稅磋商的好消息?龔明鑫回說:「希望。」

投資台灣三大方案包括「歡迎台商回台投資行動方案」、「根留台灣企業加強投資行動方案」、「中小企業加強投資行動方案」,自2019年開始實施三年,2021年屆期後又延長三年至2024年底,1.0版方案主要是因應當時美中貿易戰,鼓勵台商鮭魚返鄉,因此提供融資優惠、土地租金優惠、加速水電取得、稅務專屬服務、預核引進移工及客製化單一服務窗口等。

去年底方案截止後,經濟部著手研究2.0方案,因應對等關稅挑戰,此次大手筆加碼,除將計畫期程延長三年至2027年,也從三大面向加碼協助企業投資台灣。

首先,為因應新一輪貸款需求激增,預計自2025年至2027年新增貸款額度7,200億元,不僅較政府初步規劃的3,600億元倍增,也比前三年新增額度4,300億元大增。

其次,政府支付的委辦手續費率,中小企業從原本的0.7%提高至1%,大型企業採階梯式補助,各級距皆加碼0.2個百分點。

最後企業引進移工上限比率也有提高,若本國員工薪資達3.82萬,移工比率上限從原本的40%提高至45%,鼓勵企業兼顧本地就業與產業升級。

經濟部初步評估,擴大後投資台灣三大方案2.0可望吸引投資共1.2兆元,可望再創造8萬個就業機會。此外,未來2.0方案也將推動企業發展半導體、次世代通訊、人工智慧等五大信賴產業,並推動企業導入AI技術與數位升級,促進節能減碳,達成淨零與智慧製造雙軸轉型。

 
投資台灣方案2.0 全球台商、外商都通用
記者余弦妙/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為因應全球供應鏈重組與對等關稅政策不確定性,行政院今(3)日預計在行政院會上通過「投資台灣三大方案2.0」,除加碼各項優惠,適用對象也擴大至全球海外台商、外商。

投資台灣三大方案包含歡迎台商回台投資行動方案(針對在中國大陸投資台商)、根留台灣企業加速投資行動方案(針對深耕台灣的大企業)及中小企業加速投資行動方案(針對深耕台灣中小企業),各有適用對象。

經濟部在討論過程中認為,過去主要鎖定大陸台商,但該回來的、過去六年都已經回來,近年來因半導體、AI指標大廠都來台投資,將吸引海外供應鏈來台,因此擴大適用對象至全球台商,希望為經濟成長帶來新動能。

根據經濟部統計,投資台灣三大方案自2019年啟動至去年期間,共1,678家企業通過審查,累計投資金額達2兆5,394億元,創造本國就業達16萬1,193人。

其中包含335家台商回流投資金額達1兆3,665億元;204家根留台灣企業投資5,931億元;另有1,139家中小企業投資5,797億元,各類型企業踴躍參與,成效顯著。

2.0版本聚焦產業包含五大信賴產業、大健康產業、物流及批發零售等服務業。將同步鼓勵企業AI轉型投資,建構五大信賴供應鏈。

 
經濟部轉述央行說法 沒把升值當談判籌碼
記者江睿智/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美國對等關稅緩衝期將屆滿,在台美關稅談判期間,新台幣匯率直直升,外界將兩件事情聯想在一起,對此,經濟部政務次長何晉滄昨(2)日表示,央行5月已說明「絕對沒有」把匯率升值當籌碼。他並說,相信央行也會努力穩定匯價。

外界關切台美關稅談判進展,何晉滄表示,仍在談判中,日前台美亦已完成第二輪實體磋商,取得「建設性進展」,現在靜待美國確定最終對台關稅。除關切美國對台稅率外,也要關注對台灣競爭國家稅率。

市場長期看升新台幣匯率,對中小企業產生嚴重衝擊,經濟部如何向央行反映?對此,何晉滄坦言,央行都很清楚中小企業狀況,相信央行也會努力穩定匯價。

經濟部昨日說明中小企業常用匯率避險工具。第一是預購遠期外匯,成本較低,這是與銀行約定在未來特定日期以事先約定匯率,進行外幣買賣;第二是外匯選擇權,就是買保險概念,支付權利金給銀行,取得在未來特定日期以約定價格交易的權利;第三是自然避險,鼓勵企業採用「同一幣別收付」,藉由收入與支出使用相同幣別,降低匯兌風險。

 
中小企匯率避險 經部救援…協助業者因應台幣變動 穩定接單
記者江睿智/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近期新台幣匯率暴升,衝擊中小企業接單及營運。經濟部昨(2)日表示,已成立「協助廠商因應匯率變化任務小組」,第一階段預計運作三個月,因下半年景氣、匯率情勢難以判斷,呼籲中小企業盡快匯率避險。

經濟部已請八家公股行庫協助,希望在匯率變動中,台廠也能穩定接單。

經濟部昨日舉行記者會說明,經濟部次長何晉滄表示,受新台幣升值衝擊產業主要為金屬製品、塑橡膠、工具機、車輛零組件、機械、電子零組件、紡織、食品、資通訊等九產業。出口導向的中小企業製造業約4.6萬家、其中八成是使用美元報價,是受新台幣匯率升值影響的主要對象。

何晉滄表示,中小企業承擔風險能力較弱,也較不擅長匯率避險,經濟部主動協調八家公股行庫及各家民營銀行,透過各地企業總會及貿易署、產發署、產業園區等,全面動員提供中小企業匯率避險工具及融資支援等資源。

中小及新創企業署長李冠志表示,將向中小企業加強宣導常用匯率避險工具,包括預購遠期外匯、外匯選擇權、自然避險等三種。公股行庫也會在網站上設專區宣導,經濟部也請公股行庫思考能否提供優惠,並簡化程序。

何晉滄表示,經濟部已成立「協助廠商因應匯率變化任務小組」,第一階段運作三個月,主要是美國對等關稅底定後,下半年外在環境變化及景氣波動,匯率情勢很難預判,經濟部密切注意匯率變化外,針對產業及中小企業需求,主動與財金部會協調。經濟部備足資源,全力協助中小企業管控匯率風險,希望在匯率變動中台廠都能穩定接單。

融資支持方面,經濟部提供多項政策融資協助方案,包含「中小微企業多元發展專案貸款」、「振興專案貸款」、「外銷貸款優惠信用保證方案」、「強化貿易金融貸款方案」、「加強輸出保險準備計畫」等。

 
國際財經要聞
延攬台日韓銷售主管 亞馬遜攻亞太低軌衛星
編譯陳律安/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亞馬遜正為旗下的低軌衛星網路事業Kuiper,延攬負責台灣、日本、南韓地區的政府業務銷售主管,為進軍亞太市場奠定基礎。

彭博資訊報導,Kuiper已發布政府解決方案經理的職缺,獲錄取者將負責打造一支高效團隊,業務範圍涵蓋台、日、韓。台灣官員已在去年12月表示,正在洽談與Kuiper攜手合作。

若中共攻台,衛星網路可協助台灣不致斷網,強化通信韌性。自從台灣總統賴清德去年就職後,台海緊張局勢不斷升溫。賴清德3月宣布多項反中國滲透的措施,包含首度將中國列為「境外敵對勢力」,引發北京強烈反彈。

迄今亞馬遜擁有54顆衛星,最終的目標是將3,236顆衛星部署於地球低軌道,該公司說,預計這項低軌衛星網路服務將在今年稍晚上線,為家庭、企業及政府提供網路,與SpaceX的星鏈這個業界領頭羊互別苗頭。2023年,亞馬遜已宣布與日本電信業者組成的集團簽署協議,將在當地提供衛星網路服務。

 
監管寬鬆效應 全球上市公司瘋買比特幣
編譯吳孟真/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最新數據顯示,今年第2季全球上市公司的比特幣購買量季增幅,連三季超越指數型基金(ETF),理由在於監管環境對加密貨幣日趨友善,愈來愈多企業仿效策略(Strategy)公司的操作策略,擴大比特幣儲備量。

根據比特幣數據商Bitcoin Treasuries的資料,上一季期間全球上市公司共購入約13.1萬枚比特幣,季增18%;同期ETF持幣量增幅為8%,約11.1萬枚。

Ecoinometrics研究主管馬里指出,比特幣市場4月因川普宣布關稅政策而劇烈震盪,當月上市公司的比特幣持有量仍增加4%,高於ETF的2%增幅,「這些公司不在意價格高低,而是要擴大比特幣持有量,以便提升對潛在買家的吸引力」。

馬里表示,「透過ETF持有比特幣的機構投資人,購買動機有別於上市公司,後者累積比特幣的目的,無論如何都是提升股東價值」。

這股趨勢反映,整體加密貨幣產業在川普政府上任後受益於明顯的監管寬鬆。川普3月簽署行政命令,宣布建立美國比特幣準備,釋出明確訊號,表明這項曾被視為聲譽風險來源的加密資產,將長存於市場。

ETF上次購幣量超越上市公司為2024年第3季,是川普再度當選之前。

以今年第2季為例,GameStop在董事會3月通過將比特幣列為準備資產後,正式開始買進;醫療保健公司KindlyMD則與比特幣投資公司Nakamoto合併。另外,ProCap也啟動購幣計畫,並準備透過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上市。

儘管如此,ETF仍是比特幣持有量最大的單一實體,自2024年1月比特幣ETF在美上市以來,ETF目前共持有逾140萬枚比特幣,約占2,100萬枚供給上限的6.8%;上市公司持有約85.5萬枚,或4%。

前身為「微策略」(Microstrategy)的策略公司,仍是比特幣第一大戶,持有約59.7萬枚比特幣。如今有超過140家上市公司仿效Strategy的策略。

然而,馬里表示,十年後可能不會有那麼多公司奉行此策略,因愈多企業投入,單一企業的投資力道就會被稀釋;再者,比特幣屆時可能已相當普遍,代理買家直接持有比特幣的規範與限制也可能放寬,「上述這波趨勢,可視為是企業試圖從這種套利機會中獲利」。

 
川普重申不延關稅暫緩期
編譯黃淑玲/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美國總統川普1日重申,不會考慮延後7月9日的對等關稅暫緩期,並再次威脅隨時都可以終止進行中的貿易談判,對包括日本在內的多國加徵關稅。

川普在空軍一號上回答記者提問,針對暫停對貿易夥伴加徵對等關稅會不會延長,他回答:「不,我沒有考慮暫停的事」,「我會給很多國家寫信。」意指直接通知對方加徵的關稅稅率。他也說,未在期限與美國達成貿易協議的國家,將在對等關稅結束暫停期後被加徵關稅。

川普近日加重對日本的批評,責怪東京當局不接受美國大米出口到日本,並表示兩國在汽車貿易方面有不平衡的問題。他再度揚言,將迫使日本「支付30%、35%,或者我們確定任何數字的關稅,因為我們對日本也有巨大貿易逆差。」

川普說:「我不確定我們是否會達成協議。我對與日本達成協議感到懷疑,他們非常強硬。你要知道,他們被寵壞了。」

相較之下,川普對與印度達成協議樂觀許多。當被問及是否可能在下周內達成協議時,川普表示,「有可能」,且強調與印度的貿易協議,將是一種不同類型的協議。川普說,「這將是一份我們能夠進入並進行公平競爭的協議」,「現在,印度(市場)基本不讓任何人進入。我認為,印度會開放,如果他們這麼做,我們就能達成一項關稅大幅降低的協議」。

 
石破茂:防衛費占比 日本自決「不是外國說了就同意」
編譯高詣軒、黃淑玲/綜合報導聯合報

美國要求日本增加國防開支,美國總統川普還批評,日本不買美國米,不確定美日能達成關稅協議。日本首相石破茂二日強調,提高防衛費對國內生產毛額(GDP)的占比,應由日本自行決定,不是聽憑外國要求,將在貿易談判捍衛日本利益。

此外,川普二日突然在社群網路「真實社群」(Truth Social)上宣布,他已和越南達成貿易協議。

川普說,越南運往美國的所有商品將繳納百分之廿關稅,轉運商品則將繳納百分之四十關稅。越南將對美國開放市場,「我們將能夠以零關稅向越南銷售我們的產品」。

日本參院選舉將在廿日投開票,共同社報導,石破等日本朝野八黨領袖二日參加日本記者俱樂部主辦的辯論會。對川普政府要求日本將國防開銷占GDP比重大增至百分之三點五,石破表示,日本將自主決定此事,「完全不是外國說了就同意」。石破也稱,美國並未要求日本將防衛費增至GDP的百分之五。

日本時報報導,五角大廈六月向該報說,已將防衛費占GDP百分之五當作對日本等美國盟友的「全球標準」;這是美方首度證實要求東京增加防衛預算。

共同社六月廿二日也引述日美外交消息人士透露,川普政府向日本提出防衛費占GDP比重增至百分之三點五的方案。日本目前計畫在二○二七年度將該比重增至GDP百分之二。

日本外務大臣岩屋毅一日說,他在華府的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對話(Quad)峰會場邊會晤美國國務卿魯比歐時,魯比歐要求日本提升防衛能力,岩屋則回應日方將繼續基於自身判斷,根本性強化防衛能力,兩人沒討論特定防衛費目標或駐日美軍費用。

對日美關稅談判,石破說日本和其他國家不同,是在美國的最大投資者,創造就業機會;日方基本上聚焦投資而非關稅,「我們將繼續保護我國利益,同時致力降低美國對日本貿易逆差」。

川普一日表示,不會考慮延後七月九日的對等關稅暫緩期限,並再次威脅隨時可以終止進行中的貿易談判,對日本等國加徵關稅。川普近日加重批評日本,責怪東京不接受美國米輸入日本,還說美日汽車貿易不平衡,揚言將迫使日本支付百分之卅、百分之卅五或美方決定的任何稅率關稅,「因為我們對日本也有巨大貿易逆差」。

川普說,他對與日本達成協議感到懷疑,「他們非常強硬。你知道,他們被寵壞了」。川普對與印度達成協議樂觀許多,他說美印「可能」下周內達成協議,「這將是一份我們能進入並進行公平競爭的協議」。

日本談判代表、經濟再生擔當大臣赤澤亮正二日說,有關川普近期對日表達不滿,他不便置評,將繼續秉持誠意與美磋商。

 
美小非農就業意外下滑 Fed年底前降息兩次預期升溫
編譯林文彬/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有「小非農」之稱的美國6月ADP就業數據遠不如預期,企業就業人數意外下滑,是兩年多來首見不增反減,反映服務業就業人口減少的影響,顯示美國經濟可能不如投資人想的強勁,聯準會(Fed)年底前至少降息兩次預期隨之升高。

ADP研究所2日公布,民間部門上月就業人口減少3.3萬人,遠不如經濟學家預估的增加9.8萬人,是2023年3月以來首次減少,5月增幅也從3.7萬人下修至2.9萬人。從類別來看,美國6月服務業總就業人口減少6.6萬人,其中專業與商業服務就業人口萎縮5.6萬人,商品生產就業人口則增加3.2萬人。

ADP首席經濟學家理察森說:「裁員仍很罕見,但企業對僱用人力躊躇不決,以及不願意填補員工離職留下的空缺,導致就業下滑。」

數據出爐後美公債殖利率2日盤中短線下挫,1年期和2年期公債殖利率跌至平盤附近,10年期債殖利率漲幅縮小,但隨後再度擴大,追蹤美元兌六種主要貨幣匯率的美元指數一度跌回平盤。利率交換(swap)期貨合約價格顯示,Fed今年底前將降息66個基點,降幅大於1日尾盤暗示的63個基點。

美國6月非農就業報告3日將出爐,經濟學家預期非農就業人口將增加11萬人,失業率從4.2%微幅上升至4.3%。不過,由於ADP數據遠不如預期,部分經濟學家可能下修就業報告預估。

 
要聞
台幣全球獨強…29.019元作收 創38月新高
記者朱漢崙、林海、簡永祥/台北報聯合報

台幣兌美元匯率延續升值走勢,昨盤中在外資匯入、出口商因預期心理加大拋匯力道之下,閃現廿八點九五元價位,但中央銀行在收盤前進場阻升,終場以廿九點○一九、升值一點六六角作收,不但在亞幣中獨升,匯價也創三年兩個月的新高。

台幣匯率今年上半年累計升值二點八七九元、漲幅百分之九點六二;進入下半年,台幣在七月兩個交易日已升值八點八三角,升幅為亞幣之冠。尤其美元指數昨小幅反彈,非美貨幣走弱,不僅亞幣、歐元也由升轉貶,只有台幣還升值百分之○點五七。

匯銀人士說,台幣升值方向不變,預期緩步靠向廿八元,出口商只得持續拋匯,更加鞏固台幣升值格局;至於央行態度則是不希望「急升」,但能接受「緩升」。

面對台幣匯率走升衝擊出口產業,經濟部昨舉行「協助中小企業因應匯率風險說明記者會」,政務次長何晉滄表示,台灣以出口導向中小企業有四點六萬家,多屬製造業,其中八成業者以美元報價,由於中小企業承擔風險的能力較弱,政府將透過提供避險工具和融資協處措施,協助業者應對匯率變化。至於受匯率衝擊的九大產業則包括金屬製品、工具機、機械、紡織、食品、塑橡膠、車輛零組件、電子零組件與資通訊業。

何晉滄說,經濟部成立「協助產業因應匯率變化任務小組」,第一階段估運作三個月,未來將視匯率變動情勢,進行跨部會協調等工作。至於成立任務小組目的是提醒中小企業規畫避險策略,盡早做好風險管理,也是經營的重要一環。

中小及新創企業署長李冠志指出,將對中小企業加強宣導常用匯率避險工具,包括預購遠期外匯、外匯選擇權、自然避險等三種。公股行庫也會在網站上設專區宣導,經濟部已請公股行庫思考能否提供優惠,並簡化程序。

由於台幣匯率這一波升值來得又快又猛,和碩董事長童子賢昨出席玉山安侯科技論壇受訪說,貨幣只是競爭力的其中一環,到目前為止,台灣的外銷廠商應該都很有經驗,但比較擔心一些傳統產業面對貨幣升值壓力會比較辛苦,政府或央行恐怕要多思考如何幫助這些廠商。

穩懋董事長陳進財則說,年初來台幣從卅三元升到現在廿九元,升幅逾百分之十二,短期波動對毛利率不高的廠商衝擊相當大;他以台幣升值百分之一,影響穩懋營業利益率約○點五個百分點為例,強調匯率對半導體廠的影響,遠比關稅嚴重。

 
新聞眼/台幣一直升…要企業自求多福 凸顯政府無能
本報記者林海聯合報

今年以來台幣大幅升值,衝擊以出口為主的中小企業營運,經濟部昨大張旗鼓舉行記者會,宣稱要協助中小企業因應匯率風險,但提出的金融支持卻都是既有方案,反而呼籲要中小企業盡快進行匯率避險,意味著要企業「自求多福」,一場宛如新瓶裝舊酒的記者會,形同上演一場反映經濟部在匯率問題上無能為力的歹戲。

經濟部前天煞有介事的找來公股行庫開會,但昨天提出的專案貸款、信用保證等,都是早已上路的方案,反而是提供企業避險工具,要協助企業購買遠期外匯、外匯選擇權等措施則顯得有些雞肋,畢竟從事出口的廠商豈會不知要避險,但今年這一波匯率升值來得又快又急,又豈是避險就能化解。

再者,經濟部為此成立「協助廠商因應匯率變化任務小組」,但中央銀行並不在其中,經部官員說,針對產業界需求與因應作法,會主動與財金部會橫向聯繫協調,但部會間的橫向聯繫原本不就是例行公事嗎?又何必成立小組疊床架屋。

協助企業因應是經濟部責任,企業期待的是新作為,除了既有措施外,對於新作法,經濟部提出希望行庫能簡化中小企業避險需求的流程,但這必須央行點頭才算數,不是行庫單方面要做就能做。

此外,在美國四月宣布對等關稅後,政院也提出編列支持產業的特別條例。但至今仍未在立法院通過,如今經濟部為了協助中小企業舉行記者會,不忘喊話立院盡速通過特別條例,經濟部次長何晉滄說,成立任務小組目的是提醒中小企業規畫避險策略,而小組的功能若只是提醒企業自行避險,又何必多此一舉。

 
趨勢觀察/機器人走入生活 資安隱憂浮現
彭慧明經濟日報

各種機器人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進入民眾生活與產業流程。從智慧工廠的自動化產線,到公共場所的導覽服務,美國科技巨頭馬斯克更宣布旗下生產的人形機器人Optimus將在2026年起量產,未來家庭的家務助理可能也是機器人。車用資安新創VicOne汽車網路威脅研究副總裁張裕敏指出,機器人在進入生活的同時,潛藏的資安風險已開始浮現。

VicOne是老牌資安業者趨勢科技轉投資的車用資安公司,合作對象包括聯發科(2454)、致伸科技、恩智浦、三星半導體,在其晶片中導入車用資安系統。

操作出意外 引發攻擊

張裕敏指出,電動車在近兩年大舉出貨前,資安業者早在三年前就感受到資安問題,現在電動車資安已成為特斯拉等大廠關注的重點。目前美國、中國大陸在2027年至2035年間將大量出產人型機器人,隨著技術的成熟和成本的降低(例如透過租賃模式),在2030年至2040年間,機器人有望在家庭中普及。他預期2027年起機器人資安將是重大議題。

他指出,汽車製造商如BMW、賓士、奧迪、福特及特斯拉等,在工廠中導入或測試人形機器人進行物料搬運、品質檢查甚至整車組裝。預計從2024至2030年間,工廠流水線上的物料轉移將陸續由機器人接手,電動車與機器人的機械結構類似,車廠研發生產機器人同時,也關注衍生的資安議題。

張裕敏指出,新一代AI賦予機器人理解人類意圖、接收複雜指令並與物理世界互動的能力,進化為能夠自主學習和適應環境的智慧體,但現在已經發生機器人攻擊工程師事件、還有機器人失控衝向人群。過去這類事件多被歸咎於程式錯誤、感測器失靈或工人操作不當,屬於「意外」。

不過,未來基於大型語言模型(LLM)的先進物理AI機器人,「失控」可能是有目的襲擊。LLM可能透過網路被惡意利用、或讓機器人出現「幻覺」,負面後果將遠超過傳統機器人。

張裕敏表示,當前機器人面臨的資安威脅目前約有三種:首先是AI模型的脆弱性,包括語言模型越獄(Jail Breaking))與提示注入(Prompt Injection),攻擊者可以透過精心設計的提示,繞過AI模型的安全限制,誘導機器人執行惡意或非預期的動作。

駭客鑽漏洞 惡意入侵

其次是模型逆向工程(Model Reversal)或惡意模組注入(Malicious Module Injection),機器人搭載的AI模型有可能被駭客逆向分析,找到漏洞加以利用。機器人透過OTA(空中下載)更新功能或從應用商店下載模組來擴展,也為駭客提供可乘之機,例如將惡意程式碼偽裝成正常的功能模組。

最後是機器人的實體結構風險,包括USB、乙太網路、診斷埠甚至充電埠,都可能成為駭客入侵的物理入口。控制機器人的行動應用程式或後台雲端服務(如AWS IoT、AI模型API伺服器、日誌伺服器等)若存在漏洞,攻擊者便可遠端控制機器人、竊取敏感數據(如機器人鏡頭記錄的影像)或癱瘓整個機器人系統。

張裕敏指出,機器人資安挑戰已經開始浮現,演算法與語言模型複雜性和脆弱潛藏藏資安危機,政府和行業應共同推動相關法規標準的制定,如ISO安全標準,甚至考慮為特定類型機器人引入類似無人機遠端ID的「牌照」制度,以便追溯和管理。不論政府或產業,在關注機器人性能以外,要為資安風險未雨綢繆,確保機器人能造福人類。

 
英特爾追趕台積 製程跳級…爭取蘋果、輝達訂單
編譯黃淑玲、記者鐘惠玲、尹慧中/經濟日報

路透報導,英特爾新任執行長陳立武考慮對晶圓代工策略進行重大調整,以吸引大客戶。外界原以為該公司接下來要推出Intel 18A製程,現在傳出可能改為集中資源發展下一代14A製程。

消息人士說,英特爾最快會於7月董事會討論是否停止向新客戶推銷18A。不過,由於此事複雜且涉及金額龐大,也有可能要到秋天才會拍板定案。市場解讀,英特爾此舉是要透過「跳級」方式,追趕台積電(2330)更先進的製程。

英特爾日前宣布Intel 18A製程進入風險試產階段,今年將達量產規模。惟外電報導,兩位知情人士透露,目前陳立武的初步想法是集中資源發展下一代14A製程,理由是英特爾看好14A製程有機會在部分技術超越台積電,吸引目前委託台積電代工的蘋果及輝達等大咖來英特爾下單。

產業分析師評估,英特爾18A大致等於台積電早在2022年底進入量產的N3製程。接下來台積電2奈米製程預計今下半年邁入量產,而英特爾的下一代技術14A與14A-E製程,規劃2027年進入風險試產階段,業界認為大約是對標台積電的埃米級A16製程。

若上述構想成真,英特爾決定把開發已久的18A及18A-P製程放到一邊,勢必得為此提列減損。分析師表示,這可能導致英特爾出現少則數億、多則數十億美元的帳面損失。英特爾昨日對於前述傳聞不予置評。

陳立武從今年3月上任以來,積極為英特爾尋找振衰起敝的新途徑。知情人士說,陳立武是在上個月對前任執行長基辛格力推的18A製程提出質疑,認為18A製程對新客戶的吸引力正在減弱。

英特爾強調,18A的主要客戶一直是該公司本身,其規畫下半年以此製程開始量產Panther Lake筆電晶片,並宣稱是「有史以來在美國設計且生產的最先進處理器」。路透分析,吸引外部客戶使用英特爾的代工服務,仍是英特爾未來發展的一大關鍵。

英特爾表示,公司現正針對關鍵客戶的需求,量身打造14A製程技術,促使其成功。路透認為,英特爾能否及時研發完成14A製程技術,贏得大客戶,目前仍是未知數。也可能最終選擇維持既定的18A計畫。

由於英特爾已向亞馬遜與微軟保證,要以18A製程為這兩家公司生產相對少量的晶片,且已定下交貨期限。

消息來源說,等著改用還在研發中的14A製程,顯然不切實際。亞馬遜與微軟對此未立即發表評論,英特爾則表達會履行對所有客戶承諾。

台積電方面,公司先前已提到,其2奈米和A16製程技術在解決對節能運算永無止境的需求方面領先業界,幾乎所有的創新者都正與台積電合作。2奈米家族的N2P製程技術規劃於2026下半年量產。

 
買賣法拍地 當心兩大地雷
記者胡順惠/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近年不少投資人透過標下法院或行政執行署拍賣土地,因拍定價格往往低於市價,有不錯的獲利空間。但新竹縣稅務局提醒,法拍土地看似划算,卻暗藏兩大稅務風險,包含拍定價格、是否曾享免稅優惠,小心落入「高稅吃掉利潤」的陷阱。

新竹縣稅務局表示,投資人購買法拍土地時,應特別注意兩個重點,以免未來出售時必須負擔高額土增稅。

首先,要檢視拍定價格是否明顯低於公告土地現值,若價差過大,該低價將被視為「前次移轉現值」,成為日後出售時計算土地增值稅的基準之一,可能因此埋下重稅地雷。

其次,須留意土地是否曾享有免稅優惠,例如農地或公共設施保留地等,使土地過去稅基偏低,一旦轉手交易,漲價總數額大增,稅負自然也跟著攀升。

依《土地稅法》規定,土地漲價總數額是牽動土增稅多寡重要因素,若購買土地時價格偏低,雖然當下看似撿便宜,但將來轉售時,由於買賣價差拉大,實際繳納的稅金反而可能遠超過預期,恐嚴重侵蝕原本的獲利空間。

舉例來說,王先生三年前在法拍市場以每坪2.8萬元購得一筆公告土地現值為5萬元的建地,近日以每坪6萬元出售,原估可賺每坪超過3萬元。但在申報時才驚覺,土增稅並非以5萬元當作成本來計算漲價總數額,而是以當初的拍定價2.8萬元作為「前次移轉現值」,計算下來稅額逼近百萬元,幾乎吃掉原本利潤。

稅務局提醒,法拍土地雖價格具有吸引力,但潛藏稅務風險絕不能忽視。

 
CFC 盈餘遞延課稅 有條件
記者胡順惠/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受控外國公司(CFC)稅制上路後,符合條件的CFC盈餘即使保留不分配,也應視同分配、提前課稅。不過如果是未實現的特定金融資產(如股票、基金等)評價損益,可選擇先自CFC稅基排除,待實際處分時再計稅。

特定金融資產是指透過損益按公允價值衡量之金融工具(FVPL),例如股票、基金等,這些資產的價格經常隨市場波動,上下變化劇烈。

國稅局提醒,企業若選擇採用遞延認列FVPL評價損益,須對其「所有直接持有的CFC」一致採用相同的會計處理方式,且一經擇定後不得變更。

財政部南區國稅局表示,CFC制度自2023年起實施,企業持有符合CFC定義的外國企業股份或資本額、且不符合豁免條件,應認列CFC投資收益,計入當年度所得額課稅。這項制度是為了避免企業刻意將盈餘留在海外、不分配,藉此避稅。

不過這項制度也帶來稅務問題,CFC持有FVPL,短期損益波動較大,卻必須計稅,財政部在2023年已放寬規定,給予納稅人選擇權,可選擇延後將這類資產損益列入CFC盈餘,等到未來處分或重分類時再以實現數計入CFC年度盈餘,完整反映真實損益。

舉例來說,甲公司持有CFC乙公司,乙公司在2024年2月以1,000萬元購入一批股票,屬於FVPL,年底時帳面價值漲到1,200萬元,產生200萬元的評價利益。

但實際上公司並未處分股票,僅為帳面價值變動,甲公司可選擇遞延認列,申報2024年CFC時,可先排除這200萬元的FVPL評價損益。

隨後股票在2025年3月以1,500萬元出售,甲公司此時再計算FVPL調整數500萬元,在申報2025年度CFC盈餘時,列入計稅。

國稅局提醒,企業須依規定提供完整申報資料與文件,否則自未依規定年度起,十年內不得再適用遞延認列規定,且過去尚未認列的帳面損益,將須一併計入當年度盈餘課稅,恐造成突如其來的稅負壓力。

國稅局建議,企業如有投資海外子公司,且該子公司持有金融商品或其他以FVPL列帳的資產,應審慎評估是否採用遞延認列機制,並確認適用方式、統一處理原則及相關文件準備情形。

 
童子賢:匯價強升 一喜一憂
記者吳凱中/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新台幣強勢升值讓科技業備感壓力,和碩(4938)董事長童子賢昨(2)日指出,台灣面對這樣的情形「一則以喜一則以憂」,他認為比較擔心的是因應貨幣升值壓力比較辛苦的傳統產業,政府或中央銀行恐怕要思考如何幫助相關廠商。

童子賢表示,台幣匯率最近一周數次上上下下,台灣過去十年,尤其最近五年,出超規模相當大,2025年前五月對美國出超,已超過2023年全年,台灣出口暢旺,可能加重台幣升值壓力。

童子賢認為,出超比重愈來愈高的貨幣就會成為強勢貨幣,台灣面對這樣的情形,是一則以喜一則以憂。台灣有好幾個產業受全世界歡迎,包括半導體、AI到高科技,這是出口暢旺主要原因,台灣有此優勢,也希望繼續維持優勢。

童子賢指出,貨幣只是競爭力其中一環,台灣外銷廠商應該都很有經驗,但認為貨幣升值壓力對傳產而言,應對起來會比較辛苦。他認為政府或央行恐怕要多思考相關政策,妥善管理、協助這些廠商。

針對美國對等關稅威脅,台灣是否可能面臨類似日本的30%或35%關稅?童子賢表示,這是全世界共同面對的議題,美國當然是重要的經濟體,但台灣出口對象不只美國,美國占全世界GDP約26%,全世界還有四分之三的空間值得台灣努力。

童子賢指出,美國關稅也向歐盟、日本與加拿大等國家施壓,只要立足點相對公平,「我想我們還是努力去應對」,希望台灣團隊談判能非常圓滿、順利和成功。

川普也將對半導體課徵關稅,到底可不可行?童子賢評估,台積電生產晶片不直接出口美國,晶片會運送至印度、越南、印尼等地組裝成品,再進入美國。但他認為美國對於成品內含有台積電的「成分」,可能會要求台積電主動申報,看晶片占成品的離岸價格比率有多高,以此為基礎向台積電課關稅。

 
台塑集團新能源 揮軍歐洲…台塑新智能與波蘭SKB集團簽MOU
記者謝柏宏/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台塑(1301)集團新能源計畫首度揮軍歐洲,展開五大戰略。台塑新智能昨(2)日宣布,與波蘭SKB集團簽署業務合作備忘錄(MOU),雙方啟動新能源領域的五大戰略合作,共同開拓歐洲市場。

上述五大戰略合作涵蓋電動巴士、電動車充電與儲能整合系統、工商業儲能、智慧能源平台、以及策略性投資與產業結盟,雙方正式締結此五大核心領域之戰略合作協議,也是台塑新智能打入歐洲市場首例。

台塑新智能董事長王瑞瑜及SKB集團執行長Bartlomiej Dobosz於7月1日在台北舉辦之「波蘭台灣經貿論壇(Poland-Taiwan Business Forum)」會上,共同代表簽署MOU,現場更有多位波蘭政府官員、專家學者及商界領袖見證,彰顯雙方對此次合作的高度重視與期待。

王瑞瑜指出,台塑新智能長期以全球化視野推動新能源事業發展,過去成功將UPS(不斷電系統)搭載之電池模組穩定出口至中國、東南亞及北美等海外市場,如今隨著彰濱電芯廠2024年完工量產,其磷酸鋰鐵電芯與模組不僅擁有高能量密度、高安全穩定性,更具備在地製造之台灣品牌優勢,持續湧入國內電動巴士、儲能系統訂單,同時積極拓展海外市場。

她表示,此次攜手SKB集團,台塑新智能將提供電池包、模組、儲能系統等整合解決方案,導入SKB電動巴士系統與零組件開發能力、再生能源電廠建設及政府專案承包經驗,結合雙方技術,在歐洲共同擘劃儲能基礎建設與電動運輸藍圖。

台塑新智能總經理劉慧□表示,目前波蘭市區電動巴士普及率約5%至7%,距離波蘭政府訂定2030年75%目標仍有一段差異,加上波蘭發電結構之燃煤比重超過60%,為因應電力多元化及減碳等轉型需求,其於太陽能、風力、沼氣發電等再生能源快速建置同時,需要搭配儲能系統以因應尖峰需求確保穩定供電。台塑新智能將以自主開發之儲能解決方案協助強化尖峰負載調節,並延伸串聯充電設施、交通系統等領域,全面支援波蘭及歐洲市場推動低碳轉型。

 
馬斯克攻AI 百億美元上膛…鴻海、緯創等台鏈吃補
記者蕭君暉、林薏茹/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旗下AI新創公司xAI最新一輪銀彈上膛,總金額高達百億美元(約新台幣2,906億元),隨著百億美元資金到位,xAI打造下世代AI模型將更添底氣。

xAI持續募集銀彈投入AI領域,兩大主力供應商戴爾及美超微迎來大商機。法人指出,緯創(3231)獨家供應戴爾伺服器主機板,同時協助進行系統組裝,在戴爾AI伺服器中占比最大,也將受惠xAI衝刺AI建設帶來的新訂單效應,鴻海、英業達及神達等台灣代工廠同沾雨露。

摩根士丹利證券在社群平台X上發聲明表示,xAI透過擔保債券和定期貸款籌集50億美元,並透過戰略股權投資籌集50億美元資金,將用來發展AI項目,包括建設全球最大數據中心,開發旗艦產品Grok AI更新的模型。

路透報導,xAI這次發債包括有擔保債券和定期攤還貸款,出現超額認購,買家包括知名的全球債務投資人。xAI並傳出還在洽談透過股權融資約200億美元(約新台幣5,812億元),將使其估值進一步超過1,200億美元(約新台幣3.49兆元)。

xAI的旗艦Grok模型與社交媒體平台X高度整合,馬斯克先前曾表示,Grok模型的升級版Grok 4將在7月4日後推出。

馬斯克也曾於5月透露,xAI在美國田納西州孟菲斯的Colossus設施中安裝20萬顆輝達H100 GPU,目標今年底前部署100萬顆輝達GPU,用於訓練AI,規模相當於其現有GPU的五倍,力圖超越Google、OpenAI和Anthropic等競爭對手。

法人指出,緯創供應戴爾AI伺服器主機板(L6),在戴爾AI伺服器中占比最大,鴻海、英業達及神達也是相關供應鏈。緯創AI伺服器需求暢旺,積極擴產以因應客戶需求。緯創總經理林建勳先前表示,AI伺服器訂單能見度已看到明年5月,至少未來一年訂單動能都很強勁,需求持續成長。

鴻海手握四大雲端服務供應商(CSP)的AI伺服器訂單,以及三大CSP的ASIC伺服器訂單。鴻海董事長劉揚偉之前表示,目前AI伺服器訂單滿手,今年AI伺服器業績可望突破兆元。

鴻海持續擴充全球布局,昨(2)日代子公司鴻佰科技公告,斥資6.91億元取得租賃的桃園廠房使用權資產。鴻佰是鴻海集團生產AI伺服器的子公司,外界推測,鴻海此舉將是擴增AI伺服器產能,迎合客戶需求。

 
10日線上召開…大立光法說 三點聚焦
記者劉芳妙/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大立光(3008)昨(2)日公告,將於下周四(10日)召開線上法說會,由董事長林恩平主持,公布上季財報並釋出本季展望,預料上季匯損狀況、下半年iPhone 17系列新機拉貨動態、機器人布局進展等議題,將成為會中焦點。

大立光為全球手機鏡頭龍頭,通吃蘋果及非蘋訂單,林恩平於法說會釋出的展望,市場視為全球手機市場榮枯重要風向球。

外界預期,隨著iPhone 17系列新機將於本季亮相,在大客戶新品鋪貨潮挹注下,為大立光本季旺季營運添柴火。

業界傳出,iPhone17系列將有四款機種,光學攝影系統多處升級,畫素升級勢必重新設計鏡頭,由於新鏡頭產品單價(ASP)較佳,隨著出貨旺季效應來臨,有助推升大立光營收成長動能。

林恩平日前提到,隨新機備貨啟動,依客戶訂單展望,6月屬於新機「第一次初期備料」,「7月、8月才是真正的大動能。」預期8月以前拉貨動能有望月月高,目前產能已滿載,依往年營運軌跡,下半年營運一般比上半年好。

談及下半年手機規格升級趨勢,林恩平說,有些折疊機的長焦鏡頭規格有比較明顯升級。

 
訊息公告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