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籲 化石燃料是減碳關鍵


【旅讀or電子報】提供獨特多元的中國旅遊提案、文化觀察參照,讓你藉旅遊、深入生活之際,掌握其脈動。 這一刻,科技發展又有什麼新發現?和【FIND科技報】一起在無遠弗界的資訊汪洋中遊走,盡情挖掘新知識!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部落格  u值媒  NBA台灣  網站總覽  
2022/04/06 第5333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今日財經頭條
國際財經要聞
其他財經要聞
 
★ 台股重要指標:外資買賣超投信買賣超自營商買賣超融資增減排行融券增減排行
 
今日財經頭條
聯合國籲 化石燃料是減碳關鍵
國際組、吳姿賢/綜合報導聯合報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PCC)四日發表第三工作組報告,提出最新減緩技術與行動,預估全球溫室氣體排放最慢將在二○二五年前達到峰值,呼籲「立即及深度減碳」,其中化石燃料過渡到低碳或零碳能源為關鍵之一,工業、城市、交通或建築也有減碳潛力,甚至種樹、少吃肉也是這十年的必要行動,才能把升溫控制在攝氏一點五度內。

環保署說,此次報告主題以氣候變遷減緩方針為主,並分部門論述相關策略,且以全球觀點來看,再生能源投入仍是發展重點;國發會上周公布台灣淨零路徑圖及十二項關鍵戰略,包括運輸、能源、工業、住宅、城市等,跟該報告策略及方向一致,後續將以此為基礎,啟動下一階段的社會對話。

IPCC報告預估,全球溫室氣體排放最遲在二○二五年前達峰值,在兩種推估情境中,一是將升溫限制在一點五度或有限的「過衝」(短暫升溫逾一點五度),全球須在二○五○年達淨零排放;若將升溫限制為兩度,也要在二○七○年達淨零排放,否則將導致本世紀末全球升溫三點二度。

報告說,只有在這十年從所有領域都大幅刪減排放量,才能力挽狂瀾,尤其應從化石燃料過渡到低碳或零碳能源,如具有碳捕捉的再生能源或化石燃料、提高效率、發展去除二氧化碳的方法;工業部門則包括需求管理、能源和材料效率、減量技術和生產過程的轉型變革;另運具電動化、新型建築設計或改造既有建築也都具減碳潛力。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瑞斯在報告發表時說,各國去年在格拉斯哥舉辦的聯合國氣候峰會雖許下新承諾,「但仍意味排放量會增加百分之十四,而多數主要排放國連採取必要行動去兌現這些不足以達標的承諾都沒做到」。

報告發布後,主管歐盟氣候政策的堤孟思也呼籲歐洲決策者加倍努力終結對俄煤炭、天然氣和石油的依賴,並告訴歐洲議會:「烏克蘭戰爭只會加深我們的急迫感,現在再無藉口,必須加速終結過度使用化石燃料。」

此外,IPCC過去關於減碳的報告都聚焦在永續燃料替代選項的承諾上,但此次也罕見強調須抑制消費需求,種樹、少吃肉都是必要行動。

 
等嘸碳稅規畫 學者批各部太保守
記者吳姿賢/台北報導聯合報
聯合國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PCC)公布最新減緩報告。中研院經濟研究所兼任研究員蕭代基說,台灣目前只提二○五○年淨零,沒有中間路徑,需要由溫管法及其他法律落實,但各部門策略及目標太保守,甚至「扯後腿」,如財政部遲未提碳稅規畫,更新造林及永續森林經營等也要加強,若各部門不積極,恐難達到二○三○年減半、二○五○年淨零目標。

台大政治學系暨公共事務研究所副教授林子倫說,台灣淨零架構基本上有呼應到IPCC報告,包括科技布局、法治架構、基礎行為改變;至於減碳政策及目標如何確保落實,台灣不能只依賴溫管法,如建築、交通、能源管理等領域,都要有不同法律架構進入。

台大氣候變遷與永續發展國際學位學程兼任助理教授趙家緯則說,IPCC報告首度以專門章節討論需求面解方,如減少肉食、延長產品使用年限、使用自行車,習以為常的節能減碳行為可帶來四至七成減量,但不能只靠道德訴求,需要政策設計及社會氛圍營造。

成大交通管理科學系助理教授鄭祖睿說,IPCC提出個人消費行為有六十個深度減碳行為,交通運輸最有潛力,如步行、自行車再搭配運具電動化;貨車對交通排碳影響大,可惜台灣淨零路徑未提具體政策。

 
531關鍵設施 政院檢討脆弱點
記者侯俐安/台北報導聯合報
三○三大停電後,桃園機場三月十一日又因施工人員剪斷電纜發生停電,經查兩嫌有多項竊盜前科。行政院上周再度召開關鍵基礎設施安全管理設施會議,針對全台機場、港口、電廠、鐵路等五三一個關鍵基礎設施,檢討安全管理、安全防護機制,並要求外包廠商工程人員需全面身分核對,落實管理。

官員指出,近來連日停電後,除了檢討電網韌性,也全面盤點關鍵基礎設施,尤其桃機電纜遭剪斷也事關重大,兩名施工人員進入非管制區,卻能因此剪斷電纜造成全面大停電,可見就連管制區、非管制區,在規畫上都有問題。

行政院因此針對關鍵基礎設施,從安全管理、安全防護著手。官員指出,安全管理方面,目前檢視災害發生案件,人為居多,因此要求主管機關與監造單位,必須落實實地監工,每一個動作都要做到重複確認。此外,各機關必須重新檢視管制區畫設,進入管制區者都須受管理。

安全防護方面,針對恐攻、戰爭、人為惡意破壞等,研擬萬一受攻擊時如何處置。其中,在工程面,近期也已發函相關部會,要求各工程案,廠商、下包、分包工作人員,不能是無管理狀態,且需落實身分核對,確保安全;至於如何身分核對,官員指出,「至少有前科者不得進入」。另外,若未落實監工,必要時也須依公共工程契約規範解約。

據了解,桃機停電事件後,行政院與國安局發覺茲事體大,要求桃機重新盤點脆弱點,並提出解方。近一個月以來,桃機除了盤點電力相關設施設備,包含機場油庫、航廈阻隔等,都是重要脆弱點,也研擬多項可能情境,例如無人機多點式攻擊油庫,航廈車道沒有實體阻隔,一部車就可能輕易闖入破壞等。

不過,參與人士指出,由於剪斷電纜區域為非管制區,國安局在事發後第一時間要求桃機重新調整管制區、非管制區,但桃機航警始終以人力不足為由,加強管理往往仰賴自聘保全強化,只是保全畢竟非執法機關。

該人士指出,相較鄰近的香港、日本、韓國等國際機場,桃機反恐能力及應變能力可說是非常脆弱,解方並非桃機單方面可以解決,全都涉及國安、警政體系,要真正落實防範,恐怕難度很高。

 
新聞眼/解方捨本逐末 治標難治本
本報記者侯俐安聯合報
今年初先是發生三○三大停電,成為近一年來第三次全國性大停電,影響戶數多、時間久、產業損失又大;緊接著發生桃機斷電事件,國門一片漆黑、設備停擺。兩起事件,都可見關鍵基礎設施之脆弱,政府卻認定前者是人員操作不當、電網設計缺陷,後者是人員破壞,試圖撇清能源與國門危機;如今,就連解方也捨本逐末。

三○三大停電,已經是蔡總統任內第四次全國性無預警停電,四次肇因不同,核心卻都直指蔡政府能源轉型政策。但行政院認定事故原因是人員操作不當、電網設計缺陷,改善方式為強化內部管理、增加電網韌性,顯然是治標不治本,未能填補現有能源政策危機,更難以在穩定供電上解決「患不均」之事實。

同樣是停電,桃園機場第二航廈斷電事件,涉案的兩名男子被逮後聲稱是以油壓剪破壞電纜,企圖變賣牟利。國家關鍵基礎設施如此脆弱,不過,光是管制區與非管制區畫分就遭遇考驗;兩名涉案者從非管制區就能癱瘓航廈電力,我國國際機場又面臨航警人力不足、僅能倚靠自聘保全,但保全人員又非執法機關。

全台五三一處國家關鍵基礎設施,其資訊系統盤點、弱點查核,確是維護關鍵,除了必要的分級,也須確認一旦系統遭破壞、喪失功能或資訊洩漏,如何搶救及復原,才能補起漏洞。

中央政府要求盤點脆弱點,固然是好事,將原本非管制區畫為管制區、通盤檢討,也都有其必要。但盤點脆弱點後,如何提出全面性解方、防範未然,才是關鍵。

 
四大水庫調頻發電 啟動
記者鍾泓良/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今年枯水期進入尾聲,經濟部水利署表示,目前全台主要水庫蓄水率約五成至滿庫,民生及產業均可正常供水。水庫容量高可以補足太陽能發電傍晚不足的電力缺口,石門、德基、日月潭及曾文水庫將採調頻發電,在不浪費水資源情形下調節發電。

水利署認為,今年上半年供水都可以穩定,而主要水庫蓄水量較去年百年大旱同期多出5.6億噸以上。

對於未來天氣預估,水利署表示,仍屬於反聖嬰年,但強度沒有去年旱災來的強,但未來一季降雨機率正常偏少,將持續監看水情,並根據春雨、梅雨預測調整應變調度。水利署認為,6月以前供水都審慎樂觀,下半年就須持續觀察天候狀況。

而充足水量也代表水力發電較有餘裕發揮,補充落日後太陽能發電不足。水利署表示,石門、德基、日月潭及曾文水庫將採調頻發電,即不浪費水資源情形下調節發電;以石門水庫為例,1至5月單機三小時發電,5月起雙機五小時滿載發電,放水每日約100萬噸,發電放水蓄積於後池,調配供公共用水及農業灌溉使用。

此外,持續與台水公司協力發展水域型太陽能光電系統,推動水庫與滯洪池並聯開發,並與台電及民間業者合作,推動小水力發電系統增加並聯容量,期望透過多元創新手段,發揮節能、綠電與減碳的最佳綜效。

 
國際財經要聞
從推特網紅變最大股東 馬斯克為美股增添遐想
編譯劉忠勇/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全球首富周一左右了美國股市。馬斯克披露自己買進推特股票,不僅讓這個社交媒體平台的股價創下2013年上市以來的最大漲幅,幾乎所有成長股也都跟著走高。最終,那斯達克綜合指數、標普500指數甚至台積電ADR也都跟著沾光。紐約時間下午4:00收盤,那斯達克綜合指數上漲1.9%,標普500指數上漲0.8%。台積電ADR漲近2%,較台北交易股票溢價拉大為2%。

Jonestrading首席市場策略師Michael O'Rourke說:「這裡有個人剛剛把大量資金重新投入市場。」「整體消息是正面的,全靠馬斯克的推動,我認為這有助於成長股。還在療傷止痛的投資人這下感覺好多了。」

連馬斯克自己的特斯拉也受益,股價大漲了5.6%。此前,特斯拉在周末公布創紀錄的第2季交車量,提振投資人對特斯拉的信心。

推特收盤狂漲27%,收在49.97美元。那斯達克100指數上漲2%,跟蹤社交媒體類股的一個ETF上漲超過5%。臉書母公司Meta漲4%,Snapchat母公司Snap Inc.上漲5.2%,Pinterest Inc.上漲10%。

馬斯克表示自己持有推特9.2%的股權,成為推特最大股東。一周前,馬斯克才暗示自己可能會震驚社交媒體行業。根據上周五的收盤價計算,馬斯克持股價值約為28.9億美元。

若加上周一推特漲幅,已是彭博億萬富豪指數上全球首富的馬斯克自3月中(按規定須披露的日期)以來,這些持股讓他賺了11億美元。

周一的行情為美股4月表現添了一個好的起頭,過去25年裡,4月一直是標普500指數的幸運月。

馬斯克真正的意向

馬斯克以13G的格式申報了持股。凡打算「被動」持股的投資人,也就是說無意影響或改變經營權的的股東,會選擇13G的申報方式。志在取得董事或變更經營層的投資人則會選擇在入股10天內以較複雜的13D格式申報。

不過,證券法專家對馬斯克干願當個被動投資人,感到懷疑。彭博指出,推特尤其容易受到外部股東的介入,因為推特的創辦人並未掌握控股權。

馬斯克上月對推特上8,000多萬粉絲做了民調,問他們推特是否遵循了言論自由的原則。逾70%的人給了否定的答案後,馬斯克又問他們是否有必要創建一個新平台,並稱他正在認真思考設立自己的平台。

「看起來伊隆(馬斯克名)的目光轉向了推特,」 Wedbush分析師Dan Ives在研究報告中表示,這些股權可能會導致「更積極的所有權角色」。

 
南韓最快5G 陷內容不足困境
編譯陳家齊/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南韓是全球5G行動上網布建最快,用戶密度最高的國家,但現在也面臨5G空有高速,沒有應用內容的困境。消費者為了電信商的優惠辦5G,使用時卻會為了省電切回4G,說明這個新一代行動網路至今仍無法推出殺手級應用。

日本經濟新聞亞洲版報導,南韓在5G普及率上領先美國與日本,並搶先在三年前就開始布建5G網路,但是到了現在,仍舊拿不出吸引消費者的專屬應用,有電信商主攻目前正夯的元宇宙、虛擬實境(VR),而有電信商則主攻企業應用。

整體來說,5G對消費者的吸引力相當有限,4G行動上網在2011年開始推出時,正是智慧手機的爆發成長期,在手機上串流看片、行動上網需求暴增,促進了4G大爆發的榮景,如今消費者發現同樣的串流內容、網路應用,使用原本的4G就可解決,不知道5G的高速能拿來幹嘛。

一名29歲的上班族就在通勤時,特意關掉5G訊號,使用4G訊號收看串流影片,他向日經新聞的記者說:「4G就可以看了,5G只是更耗電而已。」

拜南韓都會區地狹人稠之賜,南韓城市的5G訊號覆蓋率已達90%,而當時各大電信商也猛烈加碼投資5G基地台,2019年時三大電信商的資本支出都猛增50%,如今5G基地台的興建速度已經放慢,用戶卻不見起色。

南韓已是全球5G用戶比率最高的國家,截至2021年底,約30%的行動上網用戶是5G門號,比起美國與日本的20%高出一截。

但是,5G行動上網高達800Mbps的下載速度,雖然是4G網路的十倍,卻沒有明顯的應用優勢。SK電信認為,應用突破點在VR與元宇宙,該公司已透過頭戴顯示器,現場轉播演唱會的虛擬實境。

KT電信則是把5G應用在轉播球賽上,超高解析度的攝影機從各種角度捕捉球的動向,可以即時切換角度觀看,而人工智慧也會自動剪出精彩重播畫面讓用戶欣賞。

 
李顯龍會戴琪 重申歡迎印太架構
國際組/綜合報導聯合報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五日與美國貿易代表戴琪會面,李顯龍表示,兩人討論兩國對數位經濟、國際秩序以規則為基礎的承諾;新加坡也歡迎美國透過「印太經濟架構」加強區域經濟參與。

中央社報導,美國貿易代表署日前指出,戴琪於四日至六日訪問新加坡,拜會星國政府官員與相關各方。訪星期間,她將尋求強化美國與新加坡的貿易關係,並找出透過「印太經濟架構」的合作領域。這項架構是美國拜登「印太戰略」關鍵的一部分。

李顯龍與戴琪會面後在臉書發文表示,很高興兩人能在新加坡見面,他日前訪問美國時,錯過與戴琪見面的機會。

李顯龍指,兩人討論了新加坡與美國的共同承諾,包括促進數位經濟、多邊主義及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新加坡歡迎美國透過印太經濟架構,加強在此區域的經濟參與」。

他說,新加坡與美國享有長期且強健的雙邊關係,其中貿易占了很重要的一部分。

李顯龍三月底訪問美國期間與美國總統拜登會面,並於會後聯合記者會上表示,新加坡歡迎美國的印太經濟架構。美國是新加坡最大外資來源國,新加坡則是美國第二大的亞洲外資來源國。

除了拜會李顯龍,戴琪這次訪星期間也分別與新加坡貿工部長顏金勇、交通部長易華仁等人會面。

 
歐元區Q2景氣 面臨萎縮風險
編譯任中原/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標普全球(S&P Global)5日公布,歐元區3月製造業與服務業綜合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為54.9,雖比2月時的55.5回落,但仍高於50,顯示第1季景氣活動仍強勁成長。但能源成本上升及俄烏戰爭持續,將使第2季景氣面臨挑戰。

歐元區上月經濟表現良好,主要是因為疫情退潮,經濟活動陸續解封帶動。景氣擴張的主要動能來自於服務業,PMI由2月時的55.5小升到55.6,高於預估的54.8,顯示成長勢頭進一步升高;製造業則相對較遜色。

不過標普全球首席景氣經濟學者威廉森表示,3月堅實的成長勢頭將難以持續,且預料第2季經濟陷入停滯,甚至萎縮的風險升高,因為總需求成長率下降,且出口訂單也因為成本上升而萎縮。

威廉森指出,「未來幾個月經濟韌性將面臨諸多逆風的考驗,包括俄烏戰爭使能源及其他原料商品成本進一步升高,戰爭也導致供應鏈惡化,並使企業對未來一年景氣樂觀度明顯下降」。

德國3月服務業出現六個月來最快速成長,主因各項管制解除;但俄烏戰爭引發不確定性,以及通膨加速上升,使未來展望蒙上陰影。

法國服務業景氣加速上升,但義大利與西班牙則因為戰事抑制需求,使成長減緩。

歐元區3月通膨年升7.5%;服務業產出價格指標升到62.6,創新高,未來還可能進一步上升,這也使歐洲央行(ECB)面臨緊縮壓力。

通膨勁揚導致生活成本升高,加上新發生的供應鏈瓶頸,使未來產出綜合指標從68.9劇降到59.1,是2020年10月來最低水準。凱投集團經濟學者雷諾表示,「歐元區3月PMI最終數據證實產出預期大幅下滑,以德國降幅最大。另外整個歐元區的通膨壓力仍重」,也顯示企業界認為最糟的情況還未來到。

白宮國安顧問蘇利文4日表示,俄羅斯軍隊撤離烏克蘭首都基輔周邊、作戰重心轉移到烏東地區之後,下一階段的戰爭恐持續好幾個月,「接下來的階段可能會以好幾個月、甚至更久來計算。」

 
Fed恐加強緊縮 科技股拉低美股指數
財經新聞組/綜合報導世界日報
美股走跌,在收盤前最後一個小時觸及盤中低點,因聯準會(Fed)理事布雷納德(Lael Brainard)的言論暗示Fed將採了更激進的緊縮政策。

道瓊工業平均指數下跌280.7點或0.8%至3萬4641.18點。史坦普500指數在連升2日後下跌57.52點或1.26%至4525.12點。那斯達克綜合指數下跌328.39點或2.26%至1萬4204.17點,收回前一交易日1.9%的漲幅。

科技股走低,其中晶片股領跌,輝達和AMD下跌逾3.3%。有些人認為,Fed的升息行動可能對這個群體造成的傷害最大,因為投資人承擔的風險較小,買進獲利穩定的股票,而非承諾未來將有巨大收益的成長型類股。

公用事業和醫療保健等在經濟放緩時表現良好的類股走高。製藥商嬌生和輝瑞與寶鹼和沃爾瑪等生活必需品也上漲。與此同時,嘉年華、挪威郵輪等郵輪股上漲逾1%。

Truist聯合資訊長首席市場策略師勒納(Keith Lerner)表示:「如今股市的走勢是防禦性的,大宗商品相關行業表現出色,而科技股則因對高利率的擔憂而表現不佳。」「人們對經濟和Fed執行軟著陸的能力感到擔憂。」

在開盤小幅上漲後,美股走跌,利率觸及高位。之前通常被認為是較為鴿派的Fed成員之一布雷納德表示,Fed需要「迅速」縮減資產負債表以壓低通膨。

她說,「通膨率太高,存在上行風險。」並指出Fed也需要穩定的繼續升息。

在她發表評論後,10年期美國國債殖利率躍升至2.56%,觸及2019年5月以來最高水平。

對經濟衰退的擔憂繼續令投資人感到恐懼,德意志銀行成為第一家預測美國經濟衰退即將到來的主要華爾街銀行,理由是Fed在對抗通膨方面會變得更加積極。

德銀經濟學者在給客戶的報告中指出,「預計到明年年底和2024年初,Fed的額外收緊政策將對美國經濟造成重大打擊。」「我們預測會出現2季的負成長,美國失業率上升超過1.5%,這些發展顯然符合衰退的條件,但只是溫和的衰退。」

隨著俄羅斯與烏克蘭的戰爭繼續進行,聯合國召開安理會,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建議成立一個類似紐倫堡的法庭,以要求俄羅斯對所謂的戰爭罪負責。

油價5日回吐早盤漲幅,西德州中質原油(WTI)下跌2.7%至每桶100元上方;布蘭特原油下跌2.3%至105元。由於對供應中斷的擔憂,自戰爭爆發以來,市場一直動盪不安。

投資人等待6日Fed會議紀錄發布。在上個月的會議中,Fed多年來首次升息,並表示今年還將升息6次。

與此同時,投資人也為下周開始的第1季企業財報季預做準備。

【中央社/紐約5日綜合外電報導】

由於美國聯準會(Fed)理事布蘭納德(Lael Brainard)的言論暗示Fed將採取更激進的緊縮政策,更多次升息,美股今天在科技股領跌下收低。

道瓊工業指數下跌280.70點或0.80%,以34641.18點作收。

標準普爾指數下挫57.52點或1.26%,收在4525.12點。

科技股那斯達克指數下滑328.38點或2.26%,收14204.17點。

費城半導體指數下跌155.132點或4.53%,收3269.818點。

 
要聞
Gogoro美上市首日 股價震盪
記者邱馨儀、吳凱中/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電動機車大廠Gogoro 5日以股票代碼「GGR」、認股權證代碼「GGROW」,在美國那斯達克 (Nasdaq)交易所開始交易。5日股價一開盤就大漲,一度攀升至17.59美元,漲幅逾三成,但開盤後不到10分鐘賣壓出籠,股價一小時內跌逾10%,呈現多空交戰,處於震盪態勢。

此次參與Gogoro私募的機構投資者和策略合作夥伴包括潤泰集團、鴻海、淡馬錫、國發基金、Engine No. 1、Generation Investment Management、GoTo Group等單位,其中,包括合併夥伴Poema Global執行長Homer Sun,未來也將進入Gogoro董事會。

在Gogoro將正式登上那斯達克開始交易之前,其SPAC公司Poema的股票已經由10.3美元一度飆到 14.28 美元,來到歷史新高,4日收在12.74美元,漲幅逾兩成,但近兩日漲幅近四成,已率先為Gogoro掛牌開出蜜月行情。

業界人士說,由於近兩日已經先漲一大波,5日掛牌後賣壓出籠尚屬正常,整理後,可再觀察後續情況;不過整體而言,此次Gogoro在美掛牌的首日,股價開盤表現確實不如預期。

Gogoro 創辦人暨執行長陸學森表示,透過在美國那斯達克掛牌、募資,將加速Gogoro擴展海外市場。

Gogoro去年9月宣布,採「借殼上市」作法,與已經在那斯達克掛牌的Poema Global合併。合併後公司的名稱仍維持Gogoro Inc., Gogoro在那斯達克掛牌後,這項合併將取得約3.35億美元現金價款。

此外,鴻海集團近年衝刺電動車,以四輪電動車整車組裝及零組件供應為重心,Gogoro是鴻海少數押注資源的電動機車廠商,去年9月鴻海斥資2,000萬美元(約新台幣5.6億元)參與Gogoro上市後私募增資(PIPE),入股Gogoro。

鴻海先前表示,持股Gogoro比率為0.76%。此舉不僅符合鴻海集團3+3策略,同時強化鴻海在電動車與新能源產業的布局。

鴻海集團在2021年6月宣布與Gogoro結盟,協助Gogoro在大陸與印度等海外市場,代工製造電動機車,並協助製造電池交換系統等多個合作項目。藉此合作,鴻海布局2、3、4和6輪電動載具已經就緒。

鴻海今年初也宣布攜手Gogoro,與印尼投資部、印尼電池公司(IBC, PT.Industri Baterai Indonesia)、Indika能源公司(PT.Indika Energy)簽署合作備忘錄,聚焦電池及電動車產業鏈,合作在印尼開發永續新能源生態鏈。

 
航空雙雄 取消陸部分航班
記者邱馨儀/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中國大陸疫情嚴峻,上海近期實施靜態管理,短期恐難以解封,連帶使國內外與國際交通均受阻,航空雙雄因此取消由滬返台航班。長榮航空取消12日前浦東飛往松山、高雄航班,僅保留飛往桃園的航班;華航則取消5至7日飛往台灣的航班。

上海4日完成全城2.500多萬人核酸檢測。據上海市衛健委5日通報,上海4日新增新冠本土確診病例為268例、無症狀感染者1萬3,086例,總計病例數達1萬3,354例,創疫情以來單日新高。業界指出,由於疫情不容樂觀,航空產業界也相對審慎。

嚴峻的疫情與封控政策不但使上海的鐵路、公路等陸上交通受到嚴格管制,也使航空交通不得不做出應對措施。

據了解,上海因為靜態管理,多數市民均被限制在家,航空從業人員也不例外,不少航空業的從業人員也被迫「居家上班」,因此導致機場人力大減,連帶影響航班安排。其中,就包括航空雙雄長榮航空、中華航空都陸續取消飛往台灣的航班。

根據最新消息,目前長榮航空已取消12日前浦東至松山、浦東至高雄的往返航班,僅保留浦東至桃園的往返航班;中華航空則已取消5至7日上海往返台灣的所有航班,8日之後的安排將視情形再發布。

 
員工健檢費 稅務扣繳有別
記者程士華/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企業辦理員工定期健康檢查,依合作的醫療院所不同,稅務扣繳規定有別,高雄國稅局表示,若是與公立醫院、財團法人醫院合作辦理員工健檢,給付時款項時可以免除扣繳義務;但若是找一般醫院、私人診所合作,因為屬於對方的執行業務所得,因而有扣繳義務。

官員指出,近來接到公司會計的詢問,該公司有和一間醫療院所簽訂合約,定期辦理員工體檢,但是不清楚實際上支付該筆報酬時,是否該開立扣繳憑單,或有何特殊規定。

依《職業安全衛生法》規定,雇主有義務對在職勞工應施行一般健康檢查,若是從事特別危害健康作業者的勞工,或是其他政府指定的特定對象,也須進行指定項目的健康檢查;對於上述健檢結果,雇主應保存檢查紀錄,並負擔健康檢查費用。

而在稅務的處理上,官員指出,雇主負擔在職員工的定期健康檢查、特殊健康檢查的費用,可以免列入員工薪資所得,不會對員工增加納稅負擔,但是支付給特約醫療機構的健檢費用,就要依支付對象性質,辦理扣繳及憑單申報。

官員表示,處理方式大致的分為三類,首先,給付對象為公立醫院時,雇主可以不必辦理扣繳稅款,也免填報扣繳憑單,這是最單純的模式。

第二,若是找私立的財團法人醫院、社團法人醫院辦理健檢,官員表示,這部分也同樣不必扣繳所得稅,但因為對象為民間單位,因此須在,但於給付年度隔年1月底前,向稽徵機關列單申報扣繳憑單,所得類別選擇「其他所得」 。

若非上述二類,第三類情形即是找一般醫院、醫事檢驗所、診所合作,官員表示,這些單位跟政府、非營利團體不同,屬於《所得稅法》當中所規定的執行業務者。

因此,雇主在給付執業單位的勞務報酬時,應於給付時依規定扣繳率扣繳稅款;後續亦有列單申報的義務,應於隔年1月底前,向稽徵機關辦理扣繳憑單申報,所得類別選擇「執行業務所得」。

 
台塑化砸千億 拚煤改氣發電
記者謝柏宏/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台塑化董事長陳□郎指出,為落實2050淨零排放目標,台塑化已規劃投資近千億元,將麥寮發電廠由原本的燃煤機組改為天然氣機組,預計可降低40%的二氧化碳,未來滅碳總量可達600多萬噸。

政府近日宣示2050年綠電占比要達六到七成,但目前只有5%。

業界認為,產學若能緊密、深化合作,台灣的碳中和目標仍可望達陣。目前產業界動作最積極的是台塑集團,該集團為落實2050淨零排放目標,全集團預訂2030年先減碳35%。其中台塑化所擔負的重任,是要斥資近千億元將麥寮發電廠由煤碳改為天然氣機組。

台塑化的麥寮發電廠三部共1,800MW(千瓩)的燃煤機組,目標2025年全數除役,原地建設兩座共2,400MW(百萬瓦)燃氣機組。此外,台塑化麥寮發電廠所在的港區,還要興建碼頭、棧橋、儲槽、汽化設備、饋線系統等,粗估投資額952億元。

陳□郎指出,規劃投資近千億元將麥寮發電廠,由燃煤機組改為天然氣機組,預計可降低40%的二氧化碳,未來目標滅碳總量可達600多萬噸,不過,這僅是台塑化第一階段的減碳工程。他說明,若能進一步透過氫能做為燃料來減碳,若現有的機組不變,台塑化已可做到在天然氣中混燒15%以下的氫能。

最近中研院院長廖俊智提出,台灣加緊發展天然氣裂解技術,以儘早實現「燃氫發電」的目標。陳□郎強調,國際上包括奇異、西門子等電力設備開發商,針對天然氣混燒氫能的比例,目前在朝30%的目標進行研發,若要讓氫能占比達到50%或甚至到100%,期待有更多專家參與投入,透過新科技的發展來達標。

他表示,人類對氫能做為燃料最期待的來源,是以再生能源進行電解後產生「綠氫」,其碳排量最低。但是台灣現有的再生能源主要是靠太陽能、風能及水力發電,如可創造更大量的再生能源來生產「綠氫」,有待產官學界努力。

針對地熱能、海洋能這兩項新能源發展的可能性,陳□郎表示,只要能克服成本問題,未來應可成為台灣相當重要的再生能源。

 
保險禁養銀行電銷 須簽聲明
記者廖珮君/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金管會金檢發現,竟有保險業者自願幫銀行或保經代通路「養」電銷團隊,支付通路水電瓦斯、租金、人事費用等。金管會要保險業自清、向通路端討回非常規費用,更進一步要求公司、總經理、總稽核和法遵主管簽「聲明書」,若日後再犯,統統要究責。

這也是保險局首度要求保險公司出具聲明書,更明確點名總經理等三位高階經理人,都得具名簽名以示負責。據透露,約有十餘家保險業者都有跟通路做電銷,都得提改善且簽聲明。

金管會官員說,首次要求出具聲明書,有兩大原因,一是,發現此缺失是業界普遍又長久的沉痾,用聲明書讓業者承諾改善,二是,只要業者自清改善就免罰,等於有一次豁免機會,「總不可能一次對十多家業者全部開罰單」。

官員也說,總經理等高階經理人簽了聲明書,表示已自清改善,切結了就不罰,但若再犯、就是加倍處分;但若連聲明都沒簽、被抓到就是直接處分。

金管會3月中發函,要保險業者清查從2016年起至今,所有非常規付給通路端的費用,針對「額外多付」的電銷通路佣金,需在5月底前完成清查、確認須向通路端追回的金額、簽具聲明書及改善情況函報保險局。

金管會指出,金檢發現有三大違規態樣,一是通路僅提供客戶名單、沒有招攬,保險公司卻對通路支付佣金,做為取得客戶名單的對價。

二是,保險公司負擔電銷中心的水電瓦斯、租金、電話費及人事成本,而這群電銷人員多數未與保險公司簽雇傭合約,全登錄在通路端,等於由保險公司替通路端「養」這群電銷團隊。

三是,保險公司以廣告費、業務活動費等名目,支付給通路,但既未在合約中約定也非屬通路可收報酬的範圍,等於變相增加給付通路報酬。

保險局要求,若是保險業者有上述第一和第三項缺失者,需在4月底簽具聲明書併同清查及改善情況函報;若是有第二項嚴重缺失者,保險公司得向通路追回從2016年至今的非常規費用,收回金額需全數提列特別盈餘公積、用於彌補保單因損失率惡化產生的虧損。

保險局長施瓊華曾說,保險公司「額外」多支付非常規的費用給這些保代或銀行銷售通路,變相成過高招攬費用,「這可能會反映到保戶上,這對保戶不利」。

 
談俄國遭制裁啟示 陳南光:外匯準備資訊應全都露
記者陳美君/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遭到國際史無前例的聯手制裁行動,中央銀行副總裁陳南光指出,這次制裁有值得我國央行借鏡之處,首先,台灣央行在外匯資產管理上應更透明公開,讓公眾都能了解並監督,其次,央行對外匯準備的經營績效、風險控管、資產幣別組合與存放地點等,應定期進行安全性評估並進行壓力測試。

陳南光在最新一期銀行家雜誌以「制裁中央銀行的獨特性」為題發文,在兩篇文章裡,除清楚描述面對國際聯手制裁,俄羅斯央行面臨的困境外,也點出透過此事,我國央行可借鏡之處。(延伸閱讀:俄分散風險手法公開 外幣多元化 黃金存境內)

首先,俄羅斯央行自1999年起即按月依照IMF格式公布外幣流動性各項細節,而我國央行則遲至2020年3月起才開始每半年公布這些資料,歷史資料迄今仍未公布;且俄羅斯央行自2014年起按季公布持有各幣別資產占外匯準備與黃金比重及存放地點資料,我國央行至今並未公開持有外匯準備各幣別比重及存放地點資料。

陳南光認為,在與西方長期對峙之下,俄羅斯央行仍然按時公布這些資料,顯然並不認為這是機密資料。原則上朝更透明、公開的外匯資產管理,讓公眾都能了解並監督,應是台灣央行努力的方向。

其次,雖然俄羅斯央行事前做足準備,盡量分散外匯準備的幣別與存放地點,但卻始料未及有那麼多國家,尤其是德、法、日等國願意參與制裁行動,以致大部分海外的資產仍遭凍結。事後來看,雖然俄羅斯央行的努力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然而俄羅斯央行強烈的風險意識及靈活的管理策略也有值得參考之處。

陳南光說,我國央行應對外匯準備的經營績效、風險控管、資產幣別組合與存放地點等議題,定期進行安全性評估並進行壓力測試。如此,方能在全球經濟環境劇變與地緣政治不確定性下,提升央行維持金融穩定的能力、強化我國金融體系面對國內外衝擊下的韌性。

「從這次制裁我們可學到什麼?」陳南光引述《經濟學人》說法指出,歐美各國對俄羅斯祭出的經濟武器,尤其是針對央行的制裁,已讓中國感到驚駭;即使中國擁有大量外匯準備,須考量一旦試圖以武力入侵台灣,要如何抵禦歐美各國的制裁壓力。其實,與俄羅斯相似,中國已進行「去美元化」一段時間,人行也把發行數位人民幣視為提升人民幣地位的重要環節,「由於兩岸頻繁經貿往來與地緣關係,我們必須能夠有效因應數位人民幣對於台灣可能的外溢效應,未來央行應定期檢視數位人民幣在台灣的流通狀況,並評估各種風險,以維護我國的貨幣主權」。

 
訊息公告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