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險業今年被匯率亂流、高漲的避險費用夾殺,金管會出手救了。金管會昨(16)日宣布修正「外匯準備金機制」,減少準備金超額提存、增加可動用準備金、並允許業者可拿準備金抵避險費用等三大新制,有助支撐壽險業3月獲利。
依三大新制估算,約九家壽險業免再超額提存、全體壽險業多了320億元準備金可動用,及以目前3.8%避險費用率來看,估有約64億元準備金可抵避險費用,緩衝匯損及避險費用、業者經常性收益可大幅提升。
換言之,3月至今台幣對美元續貶0.5%,多數壽險業可望免再增加提存、還可以拿準備金抵銷避險費用,動用準備金彈性大增,壽險業3月獲利露曙光。
「外匯準備金」是指當台幣貶值、壽險業有兌換利益時,需提存一筆準備金,以因應當台幣升值、壽險業出現兌換損失時,就可以把這筆準備金,拿出來沖抵,藉此減輕對獲利衝擊。白話文就是,準備金如同一個壽險業的大水庫,晴天(台幣貶值)儲糧、雨天(台幣升值)撐傘,不會讓壽險業因為匯率亂流,讓「獲利暴起暴落」,有平穩損益效果。
台幣今年狂升又爆貶,升值時、壽險業有匯損,貶值時、又得提準備金,加上高漲的避險費用,讓業者陷入一手提存(或匯損)、一手砸大錢避險的「兩頭燒」,幾乎燒光了壽險業獲利,讓業者急向金管會求救。
為解壽險業燃眉之急,金管會修正「外匯準備金機制」,3月即可適用,有三大調整機制,一、業者提滿水庫,從目前「當年底國外投資總額」9.5%為限,改為「國外淨曝險部位風險值的95%」,等於減少超額提存。
金管會統計,去年底壽險業準備金餘額2,289億元,新制只需2,128億元「就滿水位了」,換言之,整體壽險業準備金水庫滿額,估算九家都「超額」免再提存還可沖抵,另八家提存水位已超過八成,提存壓力大幅緩解,不壓抑獲利。
二、把壽險業平均約七成外匯傳統避險部位衍生的避險成本,也納入準備金水庫中,當避險成本愈高、可拿準備金沖抵,反之就增加提存。此舉可減輕業者受避險費用漲跌之苦。
今年1月底壽險業國外投資(不含外幣保單)加國際板債約19兆元的七成衍生避險費用納入準備金後,以目前避險成本率3.8%超過歷史平均數(1.42%)來試算,依新制,估全體壽險業可拿64.5億元準備金抵避險費用。
三、警戒水位從準備金餘額20%,改為前五年平均月固定提存的六倍。去年底壽險業警戒水位458億元,新制降低到138億元,等於多增320億元準備金可動用,可拿來沖抵匯損壓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