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2停機 未來數月供電走鋼索


想知道國內外財經重要議題及影響力人物的經營思維?快跟著【遠見電子報】一起掌握知識與延伸全球視野! 全世界最厲害的頭腦、最捉摸不透的管理動向、不知何去何從的地球命運,都在【世界公民電子報】。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部落格  u值媒  NBA台灣  網站總覽  
2023/03/15 第5564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今日財經頭條
國際財經要聞
其他財經要聞
 
★ 台股重要指標:外資買賣超投信買賣超自營商買賣超融資增減排行融券增減排行
 
今日財經頭條
核2停機 未來數月供電走鋼索
記者黃有容、鄭□、歐陽良盈/台北聯合報
核二廠二號機昨天傍晚六點正式停機解聯,時值夜尖峰時間,所幸天氣涼爽,經過燃氣、抽蓄水力發電調度後,備轉容量率仍有百分之十點七九。學者表示,昨日夜尖峰期間抽蓄發電十台機組並未全開,供電確實無虞,但未來幾個月隨時都走在供電鋼索上。

少了核二廠二號機,昨晚核能發電即時占比從過去約百分之十降到百分之六左右。由於天氣不錯、氣溫不高,用電量並未飆高,夜尖峰時段僅需調度十部中的七部抽蓄水力機組上線,且皆沒有滿載。另外,台電自發電燃氣(不含民營電廠)占比約百分之卅六,燃煤(不含民營電廠)占比約百分之廿三,備轉容量率逾百分之十,燈號為綠燈。

台電發言人吳進忠表示,核二廠二號機昨天傍晚六點解聯,留下的九十八點五萬瓩缺口,以燃氣機組、抽蓄機組為主補上,慣常水力為輔。

行政院長陳建仁昨率內閣官員赴立法院施政報告並備詢,受訪表示經濟部、台電已對電力供應做了很好的安排,包括機組提前歲修、相關調度及新機組建設,這部分供電無虞,請民眾放心。經濟部長王美花在立院受訪表示,今年夏季將新增機組共一百卅萬瓩,大於除役供電量,加上太陽能、風力和水力等再生能源發電出力,可持續確保未來供電穩定無虞,不會有缺電的問題。

相較於官員的樂觀,清大核工系特聘教授李敏認為,由於大潭七號機停機、大潭八號機最樂觀狀態四月底才開始測試,可以正式調度的時間未定,供電缺口其實不止核二廠二號機,因此四月以後、可能會熱起來的月份,都有如「走在鋼索上」。

李敏認為,未來供電常態會是台電調度工程師在每天下午三、四時就已知道晚上的電夠不夠,如果有一段差距,就宣布分區停電,如果可以撐過去,就不會發生任何事,但沒有停電不代表供電充裕,只要每天下午五、六時觀察機組啟動情形,例如核二核三輕油氣渦輪機組有沒有打開、抽蓄水力機組十台是否「全員發好發滿」,就可了解調度是否緊澀。

李敏說,未來最令人擔心的是一旦出現意外狀況,例如機組故障時,調度彈性不足,如果加上天氣特別炎熱潮濕時,晚上民眾下班回家後用電量會變大,那就很可能再發生跳電、停電的情況。另外,台電預計三月底、四月初將核三廠一號機停機大修,要關注有沒有其他大型機組大修完上線,若維修時間比預期晚,那也是個危機。

國民黨立委賴士葆昨天質詢,台灣恐將陷入缺電危機,要求王美花承諾,再發生大規模停電事故就要下台負責。王美花表示,如果發生缺電,「當然這個是我最重要的責任,這是我的政治責任」,不過,缺電與發生什麼樣的事故,兩者不太一樣。賴士葆批評王美花「能力實在不行」,陳建仁幫緩頰說「這樣講不公平」,王美花已盡最大努力確保不缺電。

 
冷眼集/能源 不該是政治投機遊戲
本報記者黃有容聯合報
核二廠二號機昨天停機,核三廠兩部機組也將在二○二四、二○二五年陸續除役。為了彌補核電「被消失」的缺口,台電必須花更多錢、台灣民眾則要賠上用電的安心,兩年內第二次的歷史級旱情是警鐘,但這些在經濟部長王美花講稿裡,都不存在。

根據經濟部說法,台灣用以取代核電缺口的能源主要為天然氣和再生能源,但台灣天然氣全部靠進口,光電和風電為了能快速增加量體,前期躉購費率相當高,但民眾沒想到、經濟部也從不提的是,台灣自從太陽光電讓夜尖峰成為調度最緊澀的時間、必須依賴的抽蓄水力發電成本增幅驚人。同時,政府也沒提醒大眾,現在的天然氣價格是中油長期吸收,虧損高達兩千億元。

王美花說,單純以發電成本,核電確實比較低,但還要再加上核後端經費,不能只用前端來比。

這個說詞在記者會中說了兩次,顯見當了三年部長對能源題還是只會背答案,因為事實是,核後端費用早已攤在台電所公布的核能發電成本中。

同時,王美花言之鑿鑿說「新增機組大於除役機組」,按幕僚提供的簡報提出大潭八號機和通霄小機組裝置容量大於核二廠二號機,但她沒說的是,今年減少的並不光只是核二廠二號機的裝置容量,還有大潭電廠燃氣七號機在去年十二月卅一日為了改成燃氣複循環機組而下線,明年才能回到供電行列。另外,延役到二○二二年的大林電廠五號機也在去年底停機。

歷經二○二一年百年大旱下的全台大停電,今年再次發生南部卅年來最旱情況,沒了核電、全心發展再生能源,更需要水力支援,因此未來一、兩個月的供電,應該要更謹慎。

近幾年,台灣發生多少次「只怕萬一」的「不幸的總和」?能源不該是高風險的政治投機遊戲,全靠僥倖沒事發生就好,執政黨怎麼還沒醒悟?

 
燃煤補缺口? 盧秀燕憂中央「火力全開」
記者陳秋雲/台中報導聯合報
核二廠二號機除役,每年近八十億度發電缺口如何補足?引起專家學者憂心。台中市長盧秀燕日前在行政院會反映,中部水情吃緊,不能把水放掉來發電反而造成缺水,昨天再度喊話擔心中央會「火力全開」,增加燃煤發電來補足電力缺口。

盧秀燕說,核二廠二號機組停止發電造成的發電缺口,中央曾提過要靠水力發電彌補,她因此在行政院會提醒,德基水庫有全國最大水力發電機組,但水情吃緊,不能加強水力發電反而造成缺水。她也提醒,德基水庫發電量為廿五億度,即使全力運轉,仍有五十億度的落差,在國內其他燃氣機組不足狀況下,擔心會增加燃煤發電。

「如果電不夠、水不夠,而增加燃煤發電,會危害中部地區民眾健康。」盧秀燕說,她上任前台中火力發電廠一年要燒一千五百萬噸的煤來發電,經市府努力降到一千兩百萬噸,中央絕對不能增加燃煤來損害人民健康。她表示,行政院長陳建仁、經濟部長王美花都正面回應不會增加燃煤發電來補核電機組停役的電力缺口,「感謝中央承諾,市府也會進行監控」。

 
疫後服務餐飲業 漲電價如割肉
記者洪敬浤、翁唯真、劉柏均、陳秋聯合報
萬物齊漲,電價也將調漲,餐飲業者無奈苦嘆,就怕成本增加,帶動波動的物價再上漲;台中東區某麵包店羅姓老闆,烤麵包用電爐,電費漲價衝擊大,只能設法節約,但讓人更擔心的是,漲電價後,物價一定會再上漲,台中炒麵從廿五元漲到卅元,三明治也漲五至十元,接下來只怕會更貴,家庭開支將更吃緊。

台中市是服務業重鎮,超過八十二萬人從事餐飲、旅宿、零售等三級產業。台中市議會臨時會昨進行專案報告,議員陳文政說,過去疫情受創最嚴重的是服務業,好不容易等到解封,賠的錢還沒賺回來,現在又要漲電價增加成本,就如同「割肉」般殘忍,不只讓通膨雪上加霜,更大幅壓縮業者生存空間,完全不知民間疾苦。

 
年年缺水 藍委批1807億打水漂
記者程遠述、歐陽良盈、賴香珊/連聯合報
全台水情吃緊,國民黨立委王鴻薇昨天表示,曾文水庫蓄水量已降到百分之十二點七,白河水庫也只有百分之十九點八,民生、工業用水都受到影響,政府二○一七年至今已編列一八○七億元預算救缺水,結果卻還是年年缺水,「請問這一八○七億元跟打水漂有什麼不同?」

王鴻薇表示,前瞻基礎建設第三項是「水環境建設」,蔡政府執政七年,六年都花大錢救缺水,結果還是年年缺水;如今執政最後一年了,蔡英文還是只能要民眾多節水、省水,再說要政府調水、找水,蔡英文的治水無方,在位極長的經濟部長王美花絕對難辭其咎。

她說,不要忘了核二廠二號機已除役,若要將如此不穩定的水力發電來補電力,極端氣候下,問題只會更加嚴重與不穩,最受影響的還是台灣人民。

國民黨立委馬文君也批評,政府在水電資源分配上,最先被犧牲的總是農業。她說,政府將大多數水電資源撥給工業大戶使用,缺電時,民生用電先被分區停電,面臨缺水、乾旱,農民苦等不到天降甘霖,只能仰賴水庫,但政府卻雨天收傘般率先限制農業用水,犧牲農業,如今缺電又要調水供電,再拿農民祭旗,「政府不願承認缺水缺電,而是以解決不了根本問題的補助為唯一對策,蠻橫輾壓農業」。

民眾黨立委陳琬惠也指出,政府說要打造「韌性」農業,如今只剩「任性」不給水;節流最大的困境來自全台各地自來水管線逐漸老化,且道路長期受重車行駛輾壓、工程不斷挖修,加上地震頻繁,導致管線普遍嚴重受損,造成全年漏水率百分之十三點六,漏水量約四億多萬噸,相當於四點六座南化水庫蓄水量。台灣水資源大量流失,「降漏」才能節流,政府應加快汰換水管速度、增設中流儲水設施,全面調查農業縣圳道缺漏,盡快安排修繕。

 
農地工廠納管 環團批審查太鬆
記者胡瑞玲/台北報導聯合報
低汙染農地違章工廠納管遞交改善計畫期限將至,未如期遞交工廠改善計畫者,將面臨斷水斷電處分。但環團發現,許多在審核階段的工廠有新增建、疑似從事中高汙行業,甚至出現「新工廠寄居舊工廠」情況,根本不符納管資格,呼籲政府應確實審查納管,並檢討汙染等級機制。

立法院二○一九年修正通過工廠管理輔導法,以特定工廠登記取代臨時工廠登記,新增的農地工廠即報即拆;二○二○年三月廿日再次修正,規定低汙染未登記工廠應於二年內申請納管、三年內提出工廠改善計畫,完成改善後,可取得特定工廠登記合法化。

但地球公民基金會研究專員賴沛蓮說,經濟部公布已申請納管的三萬二五九八間工廠中,許多根本是新增建、擴建、無營運事實、更有疑似從事中高汙行業的工廠。過去三年,地球公民基金會向政府檢舉七○九件不符納管資格者,其中廿二件已申請納管,甚至被核准申請。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研究員陳震遠也說,過去被環保機關認定為中高汙染業別,卻被工業主管機關認定為金屬製品製造業中其他的低汙染業別並納管,經濟部應整合工廠改善計畫及環保署、農委會等部會的汙染源及汙染狀況資料,加嚴對中高汙染工廠審查,並與環保署合作,盤點排放有毒物質卻被認定為低汙染工廠,檢討汙染認定機制。

彰化縣環境保護聯盟主任吳慧君說,上述廿二件不符納管資格卻申請納管的案例,彰化占了八件最多,但這些數量「恐僅是冰山一角」;現勘發現有不屬於工廠範疇的百貨批發業,也有申請納管後卻不斷出租給不同業者使用的情況,更曾有中高汙染業者進駐,僅以書面審查,根本無法得知實際工廠現況。

環團呼籲,政府應確實審核未登工廠納管,立即准駁不符納管案件;經濟部應整合工廠改善計畫及環保署、農委會等部會列管工廠資料,並與環保署合作抓出中高汙染工廠;不符納管資格者與未提交工廠改善計畫的工廠應公布名單,並立即停工、斷水斷電。

 
國際財經要聞
福斯砸大錢 強碰特斯拉
編譯劉忠勇/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福斯汽車14日公布五年1,800億歐元(1,930億美元)支出計畫,其中約三分之二的資金(約1,350億美元)將投入電動車和相關軟體,挑戰特斯拉在電動車領域的領導地位。福斯汽車表示,最新五年計畫整體支出比先前擬定的計畫提高13%。此外,這些支出中,用於電動車相關領域的占比,也從原先的56%提高至到近70%。福斯執行長布魯莫表示:「我們設定了遠大的明確目標,並做出必要的決定來精簡流程,今年將是執行戰略目標和加快整個集團進展的關鍵年。」福斯去年底以烏克蘭戰爭和供應鏈瓶頸等因素為由,延後設定新的投資目標。布魯莫指出,福斯已全力解決公司混亂的軟體發展,並評估成本高昂的計畫後,並決定披露更多發展策略。福斯支出成長的主因是電池業務的發展,包括在歐洲興建多達六家工廠,以及獲取為電動汽車提供動力的原物料。福斯也預期,該公司的PowerCo電池業務到2030年的年營收將突破200億歐元。福斯也宣布,將在加拿大建造該公司在歐洲以外的第一座電池廠。福斯正尋求在關鍵的美國市場快速擴張,包括在南卡羅來納新建一座20億美元電動車工廠。 福斯選擇在加拿大安大略省建造電池廠,原因是可就近利用當地豐富的原物料,也有機會向美國爭取獎勵北美綠色科技投資的補助。福斯下一個電池廠落腳何處,已成為美國和歐洲競相提振能源轉型投資的焦點。去年,拜登政府簽署通膨削減法(IRA),其中包括數千億美元的補貼和獎勵,旨在促進美國清潔能源產業,並鼓勵在北美特定投資。福斯先前已表示,考慮在歐洲和北美兩設立電池廠,也已經在德國和西班牙開始建廠。福斯主管科技和零組件的董事史摩爾則透露,福斯可能會在歐洲下一座新廠動土之前,先推動在北美的投資。他指責歐洲官僚作業緩慢,又缺乏財務支持,不利新綠色科技術的進展。目前還不清楚福斯在加拿大的新廠能否得到來自美國IRA或加拿大政府任何協助。IRA提供的補貼通常附帶「美國製造」的條件,但也適用於對加拿大和墨西哥的投資。未來在加拿大生產的電池將供貨給福斯位於南卡羅來納州規模20億美元電動車組裝廠,福斯兩周前才宣布這個建廠計畫,預計2026年開始生產 Scout品牌的新一代電動皮卡和運動休旅車(SUV)。
 
桑默斯:下周升1碼 合理
編譯季晶晶/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美國矽谷銀行(SVB)倒閉促使市場重新評估聯準會(Fed)下周升息展望,美國前財長桑默斯、「新債券天王」岡雷克及貝萊德都認為,Fed下周仍可能升息1碼,品浩(PIMCO)與巴克萊預估可能暫停升息,野村預測下周會降息且停止縮減資產負債表。

Fed將於21至22日舉行決策會議,桑默斯14日表示,儘管面臨金融風險,他的判斷是「如果Fed不繼續專注遏制通膨目標,將是嚴重錯誤」,「我的猜測仍是,Fed下周會議升息1碼屬合適,儘管情勢總會有變化」。

他被問及是否應排除可能升息2碼時表示,他「現在不會放棄考慮任何東西」,重點是2月通膨報告及未來一周金融市場發展。

岡雷克認為,Fed下周將升息1碼,但可能是今年最後一次升息,雖然他也坦承以市場價格反映情勢而言,機率就像「擲硬幣」。貝萊德也說,Fed須要繼續升息抑制通膨,因此下周會升息1碼。

另一方面,品浩投資長伊凡辛指出,由於金融體系需要時間調整,Fed最快可能本月暫停升息。巴克萊也從風險管理角度出發,預估會按兵不動。

野村證券預測,「為因應金融穩定風險」,Fed下周將降息1碼並停止量化緊縮,「Fed可能透過擴大合格擔保品範圍,或讓更廣泛借款人使用緊急放款機制,創建一種新的放款工具」。

 
市場押Fed下周升息1碼
編譯陳苓、林聰毅/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美國2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降至6.0%,符合市場預期,但核心CPI月增幅超過預期,儘管銀行業陷入動盪,市場預期聯準會(Fed)下周會議升息1碼的機率達90%。

市場現在預期,聯準會將在下周會議升息1碼(0.25個百分點),5月還會續升1碼。聯邦基金期貨價格也顯示,Fed在3月21、22日會議升息1碼的機率達90%,按兵不動的機率為10%。另外,從目前利率期貨合約的價格看來,Fed最快會在6月啟動降息,預料年底利率將低於現在4.50%-4.75%的水準。

美股14日早盤應聲上揚,在銀行類股反彈帶動下,道瓊工業指數大漲大漲356點或1.12%、標普500指數勁1.57%、那斯達克指數走高1.78%。

勞工部14日發布的報告指出,美國2月整體CPI年比上升6%,月比則漲0.4%,分別低於1月的6.4%及0.5%,均符合市場預期。不計食品與能源價格的核心CPI年增5.5%,符合預期,但月比增加0.5%,高於經濟學家預估的0.4%。經濟學家認為,核心CPI指數比整體CPI指數更能反映潛在的通膨形勢。

今年年初穩定的通膨、強勁的勞動力市場,以及消費者支出改善的跡象,使聯準會有可能在3月21至22日的會議上將基準利率上調2碼(0.5個百分點)。然而,由於過去幾天矽谷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的倒閉,使這種盤算變得複雜了。聯準會在過去一年積極調高利率以冷卻需求和對抗通膨,致使近來利率大幅上升,導致規模2,090億美元的矽谷銀行和1,100億美元的Signature Bank相繼倒閉,如果危機在金融體系中進一步蔓延,可能會使聯準會今年升息的路徑更加複雜化。

LPL Financial首席美國經濟學家羅區表示:「即使在當前銀行業恐慌的情況下,聯準會仍會將物價穩定置於成長之上,並可能在即將舉行的會議上升息0.25%。」Edward Jones投資策略師庫爾卡法斯指出:「CPI報告顯示,我們持續看到通膨放緩,但是速度不如期望。」

 
瑞信發布年報 承認報帳內部控管存在重大弱點
蘇黎世14日綜合外電報導中央社
飽受壞消息打擊的瑞士第2大銀行瑞士信貸今天發布全年財務報表,當中承認內部控管存在「重大弱點」。這份年報原定上週公布,但因美國當局臨時對其帳冊提出疑問而延後發表。

法新社報導,有關瑞士信貸(Credit Suisse)對其2019與2020年現金流量表所做的修改,美國證券管理委員會(SEC)在它發布財報前最後一刻提出疑問,財報因此延後公布。

瑞信在今天的報告當中坦言,內部對於2021與2022年的「財務報告控管不彰」。

瑞信表示:「發現到的重大弱點,是關於未能設計及維持一套有效的風險評估程序,以辨識出及分析財務報表中可能出現嚴重錯誤陳述的風險。」

瑞信近幾年遭逢大量問題,包括2021年因美國資產管理公司Archegos被迫將持有部位平倉,以及英國金融公司格林希爾(Greensill)破產,使其曝險部位受到拖累。

受到美國的矽谷銀行(Silicon Valley Bank,SVB)與另一家地區性銀行倒閉掀起的恐慌情緒衝擊,瑞信昨天股價創下歷史新低紀錄;今天盤中又一度重挫5%。

自從瑞信2021年3月遭到格林希爾破產事件重創、開啟連串負面消息後,瑞信的市值已經蒸發超過80%。

 
SVB效應 全球金融業大失血
編譯季晶晶、劉忠勇、記者戴瑞瑤、聯合報
美國矽谷銀行(SVB)倒閉風暴引發全球金融市場的蝴蝶效應,全球金融業者市值已累計蒸發四六五○億美元,亞股今年來漲幅全數回吐;此外,各國央行也被迫進入救火模式,投資人已在押注各國央行可能放緩或扭轉激進的升息路徑,經濟學家並預測美國聯準會下周只能在停止升息或升息一碼之間抉擇。

台北股市昨也受波及,收盤下跌兩百點,指數收在一萬五三六○點,失守一萬五千四百點關卡。金管會銀行局官員出面信心喊話,表示近期美國幾家銀行倒閉的個案,都是牽涉到銀行的韌性,就國內銀行來看,可以觀察到國銀的韌性是足夠的。

此外,金管會統計,國銀、證券、期貨業針對矽谷銀行等美國四家出狀況的銀行,皆無曝險金額;保險業則在矽谷銀行有買固定收益,曝險台幣一點五億元、在第一共和銀行也有買固定收益台幣四千兩百萬元。投信基金方面,截至二月底在這四家美國銀行的曝險金額約二點一六億元。

矽谷銀行出狀況,亞洲銀行股昨天盤中繼續重挫,MSCI世界金融指數與MSCI新興市場金融指數市值十日以來已累計減少約四六五○億美元,MSCI亞太指數盤中跌進百分之二。SMBC日興證券的全球金融策略師村木正雄表示,利率上升導致SVB出現虧損,引發其他銀行也有類似問題的疑慮。

投資人開始降低對全球高峰利率預期,美國兩年期公債殖利率十三日一度跌破百分之三點九九,為去年十月以來最低,十四日雖回升到百分之四點一五四,但比聯準會的聯邦資金利率區間下限百分之四點五還低,暗示高峰利率已近。同時,美國金融體系的資金壓力已增至二○二○年三月新冠疫情爆發以來最高,給了聯準會下周暫停升息的理由。

經濟學家指出,聯準會下周只能在零碼和一碼間抉擇,若不以穩定為優先,將種下金融動盪與衰退禍根。市場預期主要央行將放緩升息,預期心理帶動加密貨幣走勢,Coindesk報價顯示,比特幣十四日盤中漲百分之八點五,報二萬四四二七點六四美元,乙太幣上漲百分之四點三,至一六八二點八七美元。

分析師指出,美政府介入以避免擠兌風險,市場也重新評估聯準會升息路徑,導致美債殖利率重挫,有利加密貨幣。投資人也希望買更廣泛的資產規避停滯性通膨風險,包括比特幣、乙太幣。

 
美股早盤漲逾1%!道瓊漲350點 銀行股反彈
編譯洪啟原/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美股三大指數今(14日)早盤齊揚,道瓊工業指數早盤漲356.47點。在矽谷銀行(SVB)倒閉事件拖累美國地區性銀行跌成一片後,銀行股今日上演絕地反攻;同時,美國公布的最新通膨數據溫和降溫,推升投資人對美國聯準會(Fed)本月小幅升息的預期。

道瓊工業指數早盤大漲356.47點,或1.12%;標普500指數漲1.59%;那斯達克指數漲1.93%;費城半導體漲2.23%;台積電ADR漲0.73%。

銀行股絕地反攻,標普地區性銀行ETF(KRE)盤前漲逾9%。美國第一共和銀行早盤暴漲48.54%,局部收復前一日的62%跌幅。俄亥俄州KeyCorp銀行在前一日大跌27%後,14日早盤上揚18%。

美國勞工部14日盤前公布,2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月增0.4%,年增率為6%,均符合市場預期,顯示通膨溫和降溫。

 
要聞
台新金股利配發率不輸去年
記者齊瑞甄/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台新金控(2887)昨(14)日召開2022年第4季線上法人說明會,外界關注去年獲利的股利配發計畫,金控總經理林維俊表示,股利配發將不會動用資本公積、且配發率有可能更好,目前配發方向傾向55%現金股息及45%股票股利,與前一年度比例一致。

針對台新金股利政策,林維俊三點說明。一、台新金在2021年併購保德信人壽有產生廉價購買利益,依照相關法規,廉價購買利益提列特別盈餘公積滿一年沒有減損,就可作為股票股利的分派。

二、目前的規畫方向是會加入廉價購買利益考量股利分配,且不會去動用資本公積,林維俊說,在這兩個前提之下,「整體的配發率至少會有去年的水準,可能還有機會可以更高」;三、現金及股票股利的比率傾向於維持穩定,過去數年來,大致上是配發55%的現金跟45%的股票,會往這方向去考量,但他強調,股利分配都還要經過董事會的通過才算定案。

法人估算,若以台新金去年每股純益1.09元、上一年度的配發率67.5%來估算,今年有望配出約0.73元股利,按55%現金、45%股票比率估算,每股可能配發0.4元現金股息、0.33元股票股利,若今年配發率可以提高,法人預估,有機會挑戰每股發放股利0.8元。

此外,提到近期美國矽谷銀行倒閉事件,林維俊強調,「對台灣銀行同業或是台新來講幾乎沒有影響。」他進一步說明,由於矽谷銀行倒閉有其特殊的經營模式,因為客戶集中在新創、綠能、新科技,大部分是法人存款,有過度集中問題,反觀台新銀的存款戶相當分散、存款穩定,台新銀一直以來都是嚴格控管投資部位、比重、投資天期等,這是兩個非常不一樣的情況。

 
新壽不動產收益率 驚見轉負
記者齊瑞甄/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新光金控(2888)昨(14)日召開法人說明會,由金控總經理吳欣儒主持。其中子公司新光人壽引起法人關注,新壽去年稅後虧損47.9億元,是14年來新壽再現全年虧損,不動產年化收益率呈現負數,罕見產生負報酬。

新光金發言人李超儒表示,主要還是因利率往上走,事實上租金是滿平穩地成長,這是暫時性的評價影響。

新壽去年認列投資性不動產評價損失54.9億,不動產年化收益率-0.6%,李超儒說,去年度整體租金有收到超過45億元,2021年度大概43億元,「趨勢還是不錯,只是利率向上,但這是暫時性的評價影響」,因全球市場大幅波動,新壽去年股債資本利得較2021年減少。

此外,外界關心新光金的股利配發規畫,李超儒說,新光在股息方面最重要還是注重財務結構,「財務結構、資本適足率」兩者是最大的考量,是否要發是以財務結構為第一考量,預計4月董事會將通過今年的盈餘分配案,股利政策會更明朗。

針對去年保戶大量解約,新壽總精算師林漢維說明,去年以來,美元走強利率上升,下半年開始保單解約脫退比以往多,但到去年年底台幣又回升,升息幅度也減緩,觀察解約脫退現象趨緩,今年1、2月沒有像去年尤其第4季有大幅度的解約狀況,他強調「目前公司保費收入、以及現有現金基本上足以因應理賠或解約,目前沒有流動性的疑慮。」

他表示,目前美元利率還是較高,在新錢投報率有一定水準,今年的經常性收益率可以維持穩定狀況,甚至有可能會比去年提高;避險部分,CS(換匯)和NDF(無本金交割遠匯)部位大概維持在八成,會視市場狀況調整部位。

初年保費(FYP)還是持續著重長年期外幣商品、以及保障健康型、持續加強推動投資型商品,預期今年FYP大概跟去年相當,著重在質的方面持續強化,由於量沒有大幅成長,所以負債成本跟維持去年差不多,預期下降4至5個基本點。

 
六法翻修 權證避險降稅聚焦
記者翁至威/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財政部長莊翠雲今(15)日首度赴立法院財政委員會業務報告。根據財政部昨日出爐書面報告,今年續推《證交稅條例》、《貨物稅條例》、《所得稅法》、《遺贈稅法》、《營業稅法》、《房屋稅條例》等六大稅法修法,以攸關權證避險降稅的證交稅條例最受關注。

莊翠雲上任後,雖曾赴立法院備詢,但主要在院會、疫後特別預算審查等場合,多位部會首長皆在場,今日她首度獨挑大樑,立委磨刀霍霍,要與新財長過招。

據悉,有立委將鎖定稅收超預算(超徵)話題,要求檢視稅收估測方式;更多立委關注美國矽谷銀行倒閉風波、國安基金相關動態。

財政部昨日出爐書面報告揭露,莊翠雲將續推六大稅法修正。證交稅條例修法是針對權證避險交易稅率,從千分之3降至千分之1,券商期盼已久,財經部會針對專戶管制細節討論後,去年底已交付立院財委會審查。

貨物稅條例修法則是延長節能家電退稅優惠二年至2025年6月14日止,每台最高退稅2,000元,財政部目前完成預告程序,後續送政院、立院審查。

 
長榮年中獎金估13個月 陽明每人134萬
記者黃淑惠╱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貨櫃雙雄長榮(2603)、陽明員工好幸福,「年中」獎金噴發。根據公司章程規定獲利提撥員工酬勞比率,並以月薪5萬元估算,長榮員工估可再多領12到13個月薪酬,陽明員工則是再領約26個月獎金、每人可領134萬元。

不過,若以去年年終獎金加上即將發放的員工酬勞合併計算,長榮海運員工獎金額度仍大勝陽明。根據去年獲利,長榮員工最少共領60個月獎金,進一步說,長榮員工這兩年估可領110個月的獎金。

長榮海運去年底發放50個月年終獎金外,該公司公布去年獲利數字後,員工還可領取的薪酬19.18億元可以發放,以公司約3,000名員工,每位員工約可再領62萬元,月薪5萬元估算,每個員工今年股東會後再領12-13個月,等於2022年每位員工領到超過60個月獎金,若再加上2021年領的50個月獎金,總計長榮每個員工兩年來可領到110個月獎金。

陽明公司章程規定獲利提撥員工酬勞1%,去年稅後盈餘為1,806億元,年增率9.32%,每股稅後純益 51.71元,員工酬勞金額約23.29億元,若以陽明員工人數約1,739人推算,每人可爽領134萬元,比去年的116.9萬元還高,以月薪5萬元計算,股東會後每位員工可領約26個月。

 
活化資產 北捷土開案連發
記者楊文琪/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捷運路網所及處是經濟活動指標地點,北市府為活化資產、爭取財源,今年規劃推出「捷運萬大線金城機廠暨莒光站/加蚋站(捷九)土地開發案」在內的多件土地開發案,預估民間總投資金額約389億元。

北市財政局長游適銘昨(14)日表示,捷運萬大-中和-樹林線全線橫跨北市與新北市,第一期預計2025年底完工,2026年中通車,相關開發案提上時程,台北市財政局今年度在捷運萬大線重大開發案件包括「金城機廠暨莒光站/加蚋站(捷九)」、「廈安站(捷十)」,「中正紀念堂站(捷四)」、「中和站(捷2)」及「連城錦和站(捷4)」等土地開發案。

另外還有「內湖潭美段土地設定地上權案」、「北投製片廠BOT+OT案」、「生態主題園區BOT/OT案」,預估民間投資金額約389億元。

捷運萬大線「金城機廠暨莒光站/加蚋站(捷九)土地開發案」已公告招標,預計4月17日截止投標,投資金額高達200億元

北市捷運局指出,金城機廠暨莒光站位於新北市土城區金城路二段以北、莒光路以南,基地面積廣達3.5萬坪,開發量體估超過9.4萬坪。

預計開發為以捷運機廠暨車站為中心的大型住宅社區、辦公大樓、商場及人工平台的巨型造鎮,具周邊發展領頭作用。

捷運局認為,機廠所在的中和及土城產業基底雄厚,產業帶動就業,將衍生居住人口的遷徙,住宅需求潛力可期。

加蚋站位於北市萬華區萬大路,緊鄰光仁國小,屬於青年公園生活圈。基地面積128坪,預計開發地上七層都會精緻宅,南萬華生活機能完備,房價相對其他行政區便宜,有望吸引台北首購族、新生家庭及換屋族的青睞。

台北去年度完成招商簽約案件有「台北市北投區軟橋段91地號(T16街廓)市有土地設定地上權案」等17件,民間投資金額約550億元。

 
小商家導入行動支付 享優稅
記者陳姿穎/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南區國稅局表示,為鼓勵小規模營業人在實體商店銷售貨物或勞務,接受消費者使用行動支付,提升我國行動支付使用率,只要符合申請條件,即使小規模營業人銷售額達到20萬元時,仍可享有免核定使用統一發票租稅優惠,並從核准當季至2025年底為止。

國稅局表示,小規模營業人只要符合三條件,即可申請適用,第一、在實體商店銷售貨物或勞務接受消費者使用行動支付付款。

第二、委託行動支付業者申請適用本租稅優惠,店家接受兩家以上行動支付業者金流服務者,應分別且全部委託。

第三、同意受委託的行動支付業者,提供銷售額資料,與主管稽徵機關查定銷售額及營業稅額。

官員表示,小規模營業人導入行動支付,除了提供消費者多元化付款方式外,若收到稽徵機關核准函後,即可自核准當季適用租稅優惠,之後經核定銷售額達20萬元時,在2025年12月31日前仍可免核定使用統一發票,並按季依1%稅率課徵營業稅。

 
訊息公告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