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7億 Uber併購台灣foodpanda


【北美智權報】探討專利與智慧財產權,涵蓋各國重要的侵權訴訟分析、法規解析,提供您需要的IP實務與知識! 【殺破狼每周星座運勢】提供各星座整體運勢分析、當週須注意事項。量身為12星座打造本週星座最佳行走指南!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部落格  NBA台灣  網站總覽  
2024/05/15 第5850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今日財經頭條
國際財經要聞
其他財經要聞
 
★ 台股重要指標:外資買賣超投信買賣超自營商買賣超融資增減排行融券增減排行
 
今日財經頭條
307億 Uber併購台灣foodpanda
記者馬瑞璿、陳素玲/台北報導聯合報
國內兩大平台將推動整併!美商Uber昨天宣布以九億五千萬美元(約台幣三○七億元)併購德商Delivery Hero旗下的foodpanda台灣外送事業,預計二○二五年上半年完成交易。這項併購案有兩項特殊之處,一是併購金額大,稱得上是台灣最大規模的國際併購案之一,其次,外送市場老二Uber Eats併購市場龍頭foodpanda,雙方在台灣外送市場中的市占分額過半,公平會最後是否核准值得關注。

兩大平台若獲准合併,未來在台灣Uber Eats平台上,將來可以點到foodpanda。市場評估,雙方合作店家將超過十萬家,用戶數超過三百萬戶。

然而,從消費者角度來說,當兩大外送龍頭一旦合併,擔心Uber Eats收費會不會更貴。經常點外送服務的消費者發現,同一間餐廳,如果從外送平台上點餐,價格可能會高出百分之十至廿不等,若加上運費價格更貴;因此當美食外送平台只剩一家獨大時,外送價格是否更貴,將是消費者最在意之處。

這樁合併案仍須經過公平會核准,公平會副主委陳志民昨天表示,兩大外送平台市占率及營業額都非常大,雖然併購案還未送案,但公平會未來會從四大原則審核,包括市場集中度、結合後併購方訂價能力、合併案協同效果(如聯合行為)及市場效益審慎審查。

陳志民指出,任何併購案都要就正面效益及負面效益之間,兩者的平衡效益再判斷,再來做最後審核決定。此外,不同產業及不同市場規模結合案也有不同差異,由於外送市場非常大,消費者及合作廠商都會非常關切,公平會可以理解,因此一定會在避免限制競爭下審慎處理。

Uber Eats、foodpanda在台競爭激烈,但優勢不同。例如,Uber在北部、主要城市提供較廣泛選擇,foodpanda在南部、較小城市較具優勢。根據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二月公布的外送平台調查顯示,去年民眾最常用的外送平台為foodpanda、排第二的是Uber Eats,其後依序為PXGo!小時達、foodomo、蝦皮美食外送。

從雙方簽署的併購協議顯示,Uber Eats除了拿出九億五千萬美元現金併購foodpanda之外,Uber也將購買Delivery Hero新發行的三億美元普通股。

Uber表示,在交易完成之前,foodpanda仍將在台灣提供服務;交易完成之後,foodpanda在台灣本地的消費者、商家和外送合作夥伴,將移轉至Uber Eats平台。

針對此次合併,Delivery Hero執行長暨共同創辦人Niklas □stberg說,「我們需要將資源集中在全球其他市場,在那些可為消費者、合作夥伴和騎士做出最大貢獻的市場。」因此,決定將foodpanda台灣外送事業出售給Uber。

Uber全球外送事業資深副總裁Pierre-Dimitri Gore-Coty表示,「台灣是一個競爭激烈的市場,美食外送平台迄今還只占台灣整體美食外送版圖的一小部分」。

 
新聞眼/老二買老大 關鍵在規模經濟
本報記者馬瑞璿聯合報
Uber Eats與foodpanda是台灣外送平台市場中的兩家主要業者,但這次的合併案,居然是市場龍頭foodpanda不玩了,把台灣業務以高額金額賣給市場老二Uber Eats,foodpanda樂得退出台灣市場,究竟是為哪樁?

Uber Eats與foodpanda合併傳聞在市場早就不是新消息,但雙方談了這麼久,昨終於拍板定案,背後的關鍵,產業人士直指「規模經濟」。

將時間拉回五年前,當時,台灣市場有相當多的美食外送業者,包含lalamove等,一時之間,外送平台市場蓬勃發展。

即便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各國經濟,美食外送平台業務完全不受影響,民眾居家隔離只能靠著外送平台獲取餐點,這讓美食外送平台大紅大紫。

過了五年,業者卻愈來愈少,產業人士親吐原因「台灣市場相當難賺錢」。台灣美食外送市場競爭相當激烈,就算是Uber Eats、foodpanda也是熬了很多年才獲利,「這兩年,這兩家企業應該都有轉虧為盈,但賺的錢都非常少」。

解析外送平台業者的收入結構,主要來源有二,一是向餐廳收取費用,另是向消費者收運費。

外送平台收取餐廳費用的方式就是抽成,小吃店業者分享,foodpanda、Uber Eats這樣的大型平台抽成是餐點定價的百分之卅,這是相當高昂的費用,使得餐廳在美食外送平台上的定價,都比平常高出百分之十到廿不等。儘管如此,外送平台獲利還不高嗎?產業人士指出,「運費低」是關鍵。

對於消費者來說,訂購一次外食,外送費通常會落在卅五元上下,餐廳距離愈遠外送費愈高;然而,這樣的外送費仍遠低於國外。

產業人士分析,「嚴格說起來,foodpanda會想脫手,最主要原因,就是獲利不如預期,如果他們可以賣出在台灣的事業,並把併購後獲得的金額投入到其他市場去,獲利會更好」。

不管是foodpanda或Uber Eats,雙方都對合併案精密計算,從平台業者角度來看,如果同一市場兩個玩家拚得你死我活,不如乾脆只留下一家業者,把經濟規模做起來才有利可圖,在市場中存活,這也成就了這樁合併案終於拍板定案。

 
餐飲業:外送抽成恐易漲難降
記者林海、葉冠妤、屈彥辰/台北報聯合報
Uber宣布併購foodpanda在台灣的外送業務,若獲得公平會審議通過,台灣外送平台將成為一家獨大局面,餐飲業表示,點餐外送已經成為一種生活型態,當「老大加上老二」,市場沒有其他競爭者,抽成比率恐怕是易漲難降,小店家將面臨更大的營運壓力。全國外送產業工會顧問蘇柏豪則說,外送員最擔心工資報酬、福利受影響,呼籲Uber併購熊貓後,能留用所有的熊貓外送員。

據了解,目前外送平台與餐飲業者的抽成,大型業者約百分之廿二,一般店家抽成則是百分之廿五,小店家甚至高達百分之廿八至卅。業者認為,短時間Uber不致於貿然提高抽成,但未來條件會更難談是肯定的。

餐飲龍頭王品說,疫情高峰,外送在支撐營運與提供現金流上扮演重要角色,解封之後,外送的業績占比明顯下滑,但「滑手機、點外送」已成為一種生活型態,外送仍占餐廳業務一定比重。

蘇柏豪則說,從兩大外送平台變成獨占一家後,工會最擔心外送員權益受損,尤其外送員收入這幾年降到谷底,現在跑一單平均收入四十元,若只剩下一家外送平台獨大,恐怕會無限制繼續砍薪、報酬砍得更嚴重,呼籲勞動部一起關注。對餐廳業者來說,合作平台的選擇性也變少,也要擔心抽成增加;消費者部分,也可能調漲外送費等,這些都需要公平會做相對應的關注。

勞動部官員也喊話,併購的目的應是為了提供更好的工作環境,而不是減損外送員的工作權益;勞動部也會向公平會建議,審查過程應洽詢勞動部意見,考量外送員既有權益不能下降,同時也呼籲公平會在審查過程應多聽取外送員工會意見。

立委王鴻薇指出,兩大平台合併案,主管機關應該嚴格把關站在勞權、消費者權益,以及本地商家生存周全考量。以現況而言,兩大外送平台市場已產生不少壟斷問題,合併後恐怕對消費者、外送員、以及商家都是一場做不完的噩夢。立委洪孟楷表示,他提出「外送平台管理暨從業人員權益保障法草案」,盼未來能真正落實法令,有法可循,能給予消費者、商家、外送員實質保障。

 
Uber併foodpanda 壞消息…恐有三大隱憂
記者彭慧明/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台灣數百萬用戶日常生活仰賴外送服務帶動「快經濟」,而在Uber Eats合併foodpanda台灣外送業務後,業界點出三大隱憂,包括即使台灣有部分業者加入外送,但Uber Eats將來仍趨近壟斷,擠壓台灣業者市場;商家已經認為平台費高昂,剩下一家獨大更難談價格;外送員更擔心外送費怎麼調整將來都是業者說了算。

業界分析,Uber Eats雖然強調此案是台灣重要的國際併購案,但成功後,也表示Uber Eats從此擁有數百萬用戶、21城市的外送市場。全聯雖在近幾年以PxGo小時達服務搶下外送第三名地位,但相較產品品項、服務時間等,仍難與國際業者匹敵,其他餐飲或零售業者自營的外送有區域性,合併案後,Uber Eats更趨近壟斷。

業界指出,對商家來說,兩大合成一家,可議價的空間更少,過去平台強勢作風已經影響商家價格,進而影響消費者權益。

 
Uber併foodpanda 好消息…雙方困境解套
編譯劉忠勇、林聰毅/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美國叫車與餐飲外送業者Uber宣布,將以9.5億美元現金向德國同業Delivery Hero收購foodpanda在台灣的外送事業,繼續擴張亞洲市場,並強化對台灣這塊關鍵亞洲市場的掌控,對雙方來說都不啻為彼此的困境解套方案之一,卻也形成潛在的壟斷憂慮。

在這項併購案宣布後,Delivery Hero股價14日盤中應聲狂漲19%。Uber和foodpanda已在台灣市場捉對廝殺多年,香港商業收據追蹤業者Measurable Ai的數據顯示,截至去年8月,foodpanda的台灣訂單市占率為52%,Uber旗下的Uber Eats為48%。

Uber Eats外送事業持續成長,成為亮點部門,還有日漸壯大的廣告業務幫助提高利潤,公司因此擴大規模。

Delivery Hero則尋求出售特定亞洲市場的foodpanda事業,作為整頓事業以提振獲利能力的一環。

 
Uber併購foodpanda 公平會列四大審查重點
記者許如鎧/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Uber Eats宣布併購foodpanda台灣,仍須過公平會這關。公平會副主委陳志民昨(14)日表示,未來針對此案有四大審核重點,包括市場集中度、結合後併購方訂價能力、合併案協同效果(如聯合行為)及市場效益等,會在避免限制競爭下審慎處理。

陳志民表示,Uber Eats與foodpanda併購屬於競爭者間的水平整合,兩外送平台的市占率和營業規模都非常大,併購案應經公平會審查,目前尚未收到申請。

陳志民指出,審查此併購案首先會考量市場集中度,如兩業者的市占率等。

第二,會考慮併購方Uber Eats在市場上的單方效果,也就是併購方(存續公司)在市場的漲價能力做量化審酌,例如未來獨占後可以自行對餐廳及消費者決定價格,是否造成獨大不利效果。

第三,要考慮併購後事業聯合行為的可能性,是否對市場造成限制競爭。

第四則要衡量併購行為對市場是否帶來正面效益。

 
國際財經要聞
蘋果Vision Pro 賣向海外
編譯黃淑玲/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彭博引述知情人士報導,蘋果公司的混合實境頭戴裝置Vision Pro,準備開始在美國以外市場銷售。

報導指出,蘋果已從海外專賣店召集數百名員工飛往加州總部庫比提諾,在上周進行四天培訓,教導他們如何向顧客介紹、示範Vision Pro的各種功能。蘋果計劃在6月10∼14日舉行全球開發者大會(WWDC)之後,在美國以外市場開賣Vision Pro。

據了解,集合在總部培訓的人員來自德國、法國、澳洲、日本、南韓、新加坡和中國大陸,這些國家應該就將是Vision Pro的首波海外上市國家。

陸媒報導,中國質量認證中心(CQC)公告,Vision Pro本月13日已通過中國的3C認證,意味該產品已預備在當地市場銷售。

Vision Pro去年6月發表,今年2月2日在美國開賣。在蘋果最受歡迎的產品iPhone銷售放緩之際,蘋果大手筆押注的Vision Pro希望可在國際市場幫助吸引顧客。

分析師說,Vision Pro售價不菲,在美國上市之初雖受到熱捧,目前銷售與興趣減弱,需求已在放緩。

 
德鼓勵勞工加班 可享減稅
編譯季晶晶/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德國總理蕭茲領導的執政聯盟,最快下月要推出一項「成長計畫」,用稅務減免和福利改革,鼓勵勞工多工作,這是打算加入英國和荷蘭的行列,要將疫情爆發後平均工時遽減的現象扭轉過來,以解決經濟困境。

英國金融時報(FT)報導,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的最新數據顯示,德國人的年平均工時在過去50年裡大減30%,比美國少四分之一,為已開發經濟體裡最少。

即使有低薪族想多工作,也會因為額外的收入大多要拿去繳稅、福利反而減少,而失去這樣做的動機。疫情爆發後,許多歐盟國家的勞工都選擇縮短工時。歐洲央行估計,截至去年底,歐元區雇員的平均工時比2020年少五小時,相當於每年損失200萬名全職員工,美國勞工的平均工時則持平。

德國財長林德納希望推動每周工作超過41小時後的加班費可減稅,同時改革失業救濟金制度。執政聯盟還在討論這些想法,以爭取工會支持。導致德國經濟去年萎縮0.2%,雖然第1季出現反彈,成長了0.2%,但預料今年GDP成長不到1%。仍將淪為全球最疲軟的大型經濟體之一。

 
美銀:經理人押股市會漲
編譯任中原/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美國銀行(BofA)最新的每月全球經理人訪調報告顯示,經理人對股市的看漲程度達到2021年11月以來最高,主因經理人對降息展望樂觀,更甚看好企業獲利。

這項調查是在5月3~9日所做,共訪問209位經理人,資產管理總額達5,620億美元。82%受訪者預計聯準會(Fed)將在下半年首次降息,78%認為未來12個月不太可能出現經濟衰退。

經理人持有的現金比重降到4%,為三年來最低;股票比重則達到2022年元月以來最高,反映投資人的強勁信心。經理人最密集的多頭部位,集中在「科技七雄」,在所有受訪者中占51%;之後是做多美元(占12%),及做空中國股票(11%)。資產配置稍稍偏重防禦性,從傳統工業股轉向消費必需品類股。

經理人認為,通膨升高是最大的尾部風險(占41%),之後是地緣衝突(占18%),以及經濟硬著陸(占15%)。不過,他們對全球經濟成長的預期,自去年11月以來首次出現下降,淨9%的投資人預計未來12個月經濟將走弱。在上一次於4月進行的調查中,11%的投資者預計經濟將走強。即便如此,多數人仍認為經濟不會陷入衰退。

訪調結果並顯示,經理人對上市公司每股盈餘(EPS)的預估低於之前。55%的受訪者表示財政政策「太具有刺激性」,顯示政府支出颳起的順風達到頂峰。

美銀策略長哈尼特表示,經理人信心並未降到「閉上眼睛賣」的程度;然而一旦出現更多停滯性通膨的證據,風險資產將相當脆弱。

 
陸七產業 美課重稅
編譯任中原、記者陳湘瑾/綜合報導經濟日報
美國總統拜登14日宣布,將對中國大陸製的電動車、鋰電池與礦物、太陽能板、半導體等七大關鍵產業產品提高或開徵關稅,生效期最早的從今年就開始,堪稱拜登主政以來對中國實施的最廣泛關稅措施,凸顯拜登在大選年強化國內關鍵製造業的企圖心。

針對美國宣布在原有對陸301關稅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對自大陸進口電動車等產品加徵關稅,大陸商務部昨(14)日表示,這違背美國總統拜登「不尋求打壓遏制中國發展」等承諾,中方堅決反對並嚴正交涉,將採取堅決措施,捍衛自身權益。

目前這些產品一年的進口額約180億美元。根據拜登政府公布的資料,電動車由25%提高到100%,今年起生效;電動車用鋰電池及電池用零組件稅率由7.5%提高到25%,今年生效;非電動車用鋰電池稅率同樣提高,但由2026年起生效。另外對所有進口車實施的2.5%關稅,仍然適用於中國電動車。

太陽能板由25%提高到50%,今年生效。半導體稅率由25%提高到50%,2025年生效,主要是擔心舊世代晶片湧入美國。

這項政策顯示拜登體認到對中國採取「鷹派」立場仍受選民歡迎,但拜登必須維持平衡,因為進一步擴大關稅範圍可能使美國通膨進一步升高,並引發中國的報復行動。

其中一些中國產品事實上只占美國市場的一小部分,但拜登政府的目的是預防於未然,以及爭取選票。以半導體為例,美國擔心中國製造的舊世代晶片進軍美國,因為這些晶片仍是許多產業所需要的組件;至於電動車,美國進口量根本微乎其微,但將關稅提高三倍,達到100%,是為了爭取汽車業勞工的支持。

除外,一些鋼、鋁產品目前稅率為0%或7.5%,今年也將提高到25%,而一些重要礦物從今年起開徵25%關稅,但天然石墨與永久性磁鐵關稅將從2026年開徵。醫療用品方面,注射器與針頭稅率由0%提高到50%,今年起生效;外科手術手套由7.5%提高到25%,2026年生效。呼吸器及口罩等個人保護設備的稅率,從0%或7.5%提高到25%,今年生效。

 
美國通膨數據居高不下 國際油價挫跌
紐約14日綜合外電報導中央社
美國經濟數據顯示通膨率依然處在高點,強化了市場對於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今年不會急著降息的看法,國際油價今天呈現挫跌。

紐約商品交易所西德州中級原油6月交割價下跌1.10美元,來到每桶78.02美元。

倫敦北海布倫特原油7月交割價下挫98美分,來到每桶82.38美元。

 
要聞
美對陸加稅 我鋼廠正面看待
記者林政鋒、宋健生/高雄、台中報經濟日報
美國拜登政府針對中國大陸的鋼鋁、起重機、半導體等產品課徵高關稅,業內人士透露,此舉對台廠相對有利。其中,對大陸進口的鋼鐵和鋁產品關稅將從目前的7.5%提高到25%,若落實,則台廠中鋼(2002)、燁輝、裕鐵、盛餘等出口鋼廠將受惠。

另外,針對美國宣布對大陸港口起重機產業課徵高關稅,台灣機械公會研判,可能主要針對大陸銷往美國的貨櫃起重機,擔心會有洩露物流資訊的疑慮。這類起重機屬於國家大型重機械設備,一般台廠不易介入,因此影響有限。

中鋼專家說,美國前川普政府對進口鋼鐵與鋁材課題高達25%關稅,引起全球鋼界大震撼。由於美國用鋼需求無法自給自足,仍需依賴量大量進口,這項做法一度造成美國鋼價大漲,比價效應下,拉抬全球鋼鐵行情向上提升,連帶煤鐵礦等鋼鐵原物料同步走揚。

法人表示,中美貿易戰方興未艾,大陸鋼材銷美的數量早就受到影響;另一方面,歐盟為反制美國的關稅戰,也針對進口鋼鐵提出總量管制,美國再對大陸鋼鋁有新的關稅,無疑對大陸鋼廠雪上加霜。

上市鋼廠主管說,但是相對美國政府新的高關稅計畫,可能會導致北京與華盛頓當局間的嫌隙加深,市場更期待,鋼鐵貿易若能和解最好,畢竟台灣處在中美二大強權中,穩定和平的經貿環境對台廠最有利。

 
雲品結盟味丹 攻高端餐旅
記者宋健生/台中報導經濟日報

雲品國際(2748)昨(14)日與味丹集團旗下裕大興實業、萬寶資產管理公司共同簽署委託經營管理合約,將進駐台中市北屯區「富貴天心特區」,將在330公頃的複合式園區中,經營管理20棟奢華溫泉度假Villa與高級餐飲空間。全案由味丹集團出資興建,預計2026年營運。業界初估,總投資金額約20億元。

雲品總經理丁原偉指出,「富貴天心特區」複合式開發案是雲品在中台灣的全新委託經營據點,將提供消費者精緻且獨一無二的餐旅體驗,也將以自然永續、尊重在地的方式,與業主一起投入高端餐旅市場。

萬寶資產管理董事長楊正表示,此案是北屯區森林綠覆價值最高的開發特區,周邊有好市多機捷特區、十期商圈,還有慈濟醫院、台中市立綜合醫院、美國學校、華盛頓中學等,是未來熱門的ESG概念特區。

「富貴天心特區」住宅與旅館用地有觀賞玉山主峰、北峰山巒的高度,隨著雲品進駐服務,區內頂級生活聚落將更成熟,建築聚落現已有獲得台灣建築獎的「樸山村」社區。

該特區擁有台中頭嵙山珍貴的原始生態林,並結合天然溫泉、生態步道,毗連59公頃「心之芳庭」所屬的宴會園區與農藝群落,且鄰近台中國際高爾夫球場,共占地330公頃。全區採低密度建築開發,並運用生活聚所的概念打造,成為複合型態的里民活動聚所,並提供會議空間、閱讀書室、藝文講堂等多功能服務空間及智能管理中心。

雲品同時也將承續經營鄰近特區的「心之芳庭」宴會廳建物與戶外宴會空間。

另外,大陸建設與萬寶資產管理在園區也有大型合建案,預計明年中推出,此案開發面積10.1公頃,規劃頂級別墅,總銷售面積約1萬多坪,總銷金額初估逾70億元,大陸建設分配約48.85%。

味丹今年下半年也將推出「自地自築私宅計畫」,為金字塔頂端客層量身訂製高規的居所環境,未來將朝高端地產、高爾夫別墅及溫泉Villa旅館別墅、高端餐飲、戶外宴會會所發展,標榜為台灣獨有的生活聚落。

 
國銀富豪財管 衝上兆元
記者廖珮君/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據金管會昨(14)日公布統計,2024年4月底國銀管理富豪戶資產(AUM)衝破兆元大關達1兆387億元,是剛開辦該項業務時2021年底資產規模2,077億元的五倍,顯示各銀行積極開發富豪戶市場,搶財管商機,將迎向下一個兆元里程碑。

其中前四大排名中,合庫銀4月底以管理資產2,003億元規模,連二個月稱霸,與老二中信銀差距拉開到90億元。中信銀4月底AUM是1,913億元。

銀行局副局長童政彰說,合庫異軍突起,經了解,是因一、首季整體金融市場轉佳、客戶對投資前景轉持樂觀,二、合庫本身積極開拓新戶也同時深耕舊戶,量能大增。

據金管會統計,以AUM排名,2024年4月底「財管王」是合庫,資產管理規模達2,003億元,月增113億元,與月增戶數196戶來看,顯示4月並未有新大戶,應是分行拉新戶所致,已連兩個月居冠。

老二中信銀1,913億元、老三兆豐銀1,863億元,兩家月增均是3.5%,老四第一銀1,797億元,月增6%成長最高;若以戶數排名,仍以中信銀客戶數1,860人居首,第一銀1,637人次之,合庫1,519人居第三。

金管會昨宣布國銀承辦高資產客戶業務狀況,4月底共有12家銀行開辦高端資產(1億元以上)業務,等於目前金管會已核准者全數到位;據了解,台新銀正審核中,預料還有兩家外銀搶進。

這12家銀行富豪大戶中,4月底配置存款比重再度攀升到51.6%的近八個月高點,反觀在海外高息債、基金、結構型債券等三大風險性資產占比,均較3月略為下滑,保險占比續破底到11.4%的史上新低。

一家承辦富豪戶財管業務的銀行主管說,4月美元強、美債殖利率大彈、美國利率政策舉棋不定的三大利空,已讓富豪戶略微縮手;5月至今,美元回檔有限、美債殖利率仍高掛4.5%,估5月前景仍不明。

童政彰坦言,存款占比重新攀升,主因今年初市場認為有降息可能性,但美國遲未降息、利率續高位,富豪戶資金又重新回流存款;保險破底,也與利率續持高位連動。

童政彰說,高資產客戶屬性都是要求資產傳承、保值,著重企業傳承和接班,例如家族信託、慈善規劃等,波動性較大的資產,如股票可能非列為資產配置主要考量,因此各銀行提供服務需比過去僅單賣產品,更需要多元人才組成團隊。

 
勞動部最新調查:景氣轉佳 人力需求回溫
記者江睿智/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勞動部昨(14)日發布最新人力需求調查,結果顯示,預估今年7月底人力需求將較4月底淨增加6萬人,其中製造業人力需求淨增加2.2萬人。勞動部統計處長梅家瑗指出,全體和製造業淨增加人數在連六季呈年減後首度轉為正成長,代表經過一年半調整期,景氣有轉佳跡象。

調查顯示,各事業單位今年7月底較4月底預計增加人力者占28.6%、減少人力者3.7%、人力需求不變者63.1%、無法預估者4.7%;需求人數預計增加6.8萬人、減少7,000人,因此淨增加約6萬人。

梅家瑗分析,受惠新興科技應用商機擴增,支撐相關產業鏈人力需求,加以民間消費持續穩健成長,且逢暑期旅遊餐飲旺季,帶動事業單位人力增補動能,整體人力需求較2023年同期略升。

勞動部指出,與2024年4月底相較,7月底工業部門人力需求預計淨增加2.6萬人,服務業部門淨增加3.5萬人,後者已連續七季高於前者。

各產業中,與2024年4月底相較,7月底以製造業淨增加2.2萬人較多,其中電子零組件製造業淨增加4,000人、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製造業、機械設備製造業均淨增加2,000人。

 
金管會主委黃天牧 卸任前留三期許
記者廖珮君/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金管會主委黃天牧將在5月20日卸任,昨(14)日談卸任心得。黃天牧說,他這四年沒有任何遺憾「因為我把每一天都當成最後一天,每天都全力以赴」,把心中金融監理理念和價值、灌輸為政策;他離別前夕,仍念茲在茲金融業,留了三大期許。

這三大期許是,一、金融業者需以誠信道德來奠定社會信任基礎,二、金融業需以健全治理文化來形塑金融策略,三、金融業需以永續價值內涵,成為金融發展的典範。

談及卸任之後的去向,黃天牧笑說,他擔任主委四年也應該要先休息一段時間,會回家陪陪家人,「但很多長官說,人可以活到90歲,千萬不可以留在家裡,我還是會出來啦」。市場認為,黃天牧未來復出機會大,台灣金董事長仍是首選。

黃天牧也回顧40年的金融監理生涯。前20年他在財政部金融局,這20年是讓他對金融監理有相當程度了解和訓練,2004年金管會成立後至今,這後20年,尤其是他擔任保險局長的那七年「最刻骨銘心」,也是讓他開始承擔決策。

 
產險簽單保費 大增逾一成
記者戴玉翔/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產險業今年前四月簽單保費出爐,累計簽單保費達898.2億元,較去年同期809.1億元,年成長逾一成,其中,工程險因各大公司積極參與綠能保險業務,保費年成長逾六成,航空險也成長逾三成。

產險業統計,19家產險公司4月的簽單保費收入總計約218.8億元,與去年4月保費總收入195.2億元相比,年成長12.1%;累計今年前四月簽單保費達898.2億元,較去年同期809.1億元,增加89.1億元,年成長11%。

以各險種來看,工程險因各大產險持續拓展綠能、離岸風電等保險業務,簽單保費出現大幅成長,4月簽單保費達24.2億元,較去年4月成長192.5%,累計前四月簽單保費達67.5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41.9億元,年增逾六成。航空險簽單保費持續成長,前四月來到2.8億元,相較去年同期2億元,年成長36.9%。

受到國際合約容量緊縮及再保險費率的上升影響,火險簽單保費過去皆維持成長的態勢,但今年火險4月意外大減近四成,據了解,主要原因是台積電的保單規劃所致,火險累計前四月簽單保費來到67.3億元,較去年同期65億元,僅小幅成長3.5%。

以兩大產險來看,富邦產險4月簽單保費59億元,較去年同期大幅成長32%,個人保險及企業保險皆有雙位數成長,其中工程險單月簽單保費成長275%,表現最為亮眼。累計前四月簽單保費227億元,年成長12%,簽單市占率25.2%。

國泰產險4月簽單保費29.5億元,累計簽單保費達115.8億元,年成長19%。其中車險推動完整保障組合商品,簽單保費年成長10%;工程險及海上保險累計保費皆有雙位數成長。

 
日盛、台駿 攻泰國租賃業
記者夏淑賢/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租賃業持續朝向大型化與國際化發展,並在西進中國大陸建立據點後,開啟南向新熱潮,跟進租賃龍頭中租控股(5871)立足台灣、大陸與東協市場的腳步。其中,獲准上市可望成第四家租賃股的日盛台駿國際租賃,在選定泰國市場切入後,內部評估最快可望在6月底前開業。

目前租賃上市公司除了中租控股外,還有裕隆集團旗下裕融、和泰車集團旗下和潤,王道銀轉投資的日盛台駿國際租賃興櫃轉上市獲准後,將成為第四家上市租賃股。這幾家大型上市或將上市的租賃業者,都已經進入中國大陸租賃市場多年,而中租控股則是最早開始布建東協市場的租賃公司,在東協十國已經進駐七國,今年將持續深耕與多元化業務觸角,暫無進駐東協新國家市場的規劃。

和潤則是去年下半年入股柬埔寨汽車租賃公司Ly Hour Leasing PLC李華租賃,取得35%股權,成功進駐柬埔寨、建立第一個東協市場灘頭堡,裕融也已在菲律賓、馬來西亞設立裕融金融公司,日盛台駿則是規劃鎖定泰國,以合資方式切入市場,最快可望6月底開出。

 
連續繼承遺產 有條件免稅
記者許如鎧/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為避免同筆財產因短期內連續繼承,而一再被課遺產稅,財政部北區國稅局表示,在繼承財產已繳過遺產稅的前提下,五年內再次被繼承,可不計入遺產總額;六年至九年內再次被繼承,則可依一定比率扣減。

北區國稅局表示,被繼承人死亡後才經法院判決確定為被繼承人所有的財產,依遺產及贈與稅法施行細則規定,應從法院判決確定日起六個月內,以被繼承人死亡日的遺產價值補申報遺產稅。

不過若是繼承該筆財產的繼承人不幸在繼承日起九年內死亡,這筆已繳納遺產稅的財產,就可以依距離繼承日年限不同適用不同扣減率。

這筆財產若是在五年內再次被繼承,可不計入遺產總額;或是在六年至九年內再次被繼承,可按繼承年數不同逐年遞減扣減率,自遺產總額中扣除,滿五年、未滿六年適用80%;滿六年、未滿七年適用60%;滿七年、未滿八年適用40%;滿八年、未滿九年適用20%。

國稅局舉例,甲君名下土地,經法院於2023年2月7日判決確定為乙君財產,乙君已於2016年1月10日死亡,其繼承人丙君在判決確定日起六個月內,將該筆土地依2016年公告土地現值補申報乙君遺產稅,並全數繳清稅款。

這筆經判決確定為乙君的土地,由丙君繼承,而丙君在繼承後,於2023年8月15日死亡,丙君的繼承期間為滿七年、未滿八年。依遺贈稅法規定,丙君所遺土地,可自丙君遺產總額中扣除遺產價值的40%。

國稅局說明,繼承年數的計算,並非以判決確定取得財產之日起算,而是以乙君死亡日起計算,直至丙君死亡日為止。

 
訊息公告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