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購、外送夯 攤販數35年來最少


成功不是偶然,能力才是關鍵!【能力雜誌電子報】是專業經理人暨上班族提升競爭力最佳管道! 【上班族e周刊】不但有職場求生法則,更幫你補強不可不知的勞工權益,讓你成為內外兼修的快樂上班族!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部落格  NBA台灣  網站總覽  
2024/05/30 第5860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今日財經頭條
國際財經要聞
其他財經要聞
 
★ 台股重要指標:外資買賣超投信買賣超自營商買賣超融資增減排行融券增減排行
 
今日財經頭條
網購、外送夯 攤販數35年來最少
記者陳素玲/台北報導聯合報
主計總處每五年進行一次攤販大調查,昨天發布去年攤販經營概況調查結果,受疫情及網購、外送平台服務加速發展,攤販數廿三點三萬攤、從業人員卅五點七萬人,分別較五年前大減百分之廿三點九五、百分之廿四點八八,雙創統計以來最大減幅;攤販數更創統計以來最低水準。

不僅如此,攤販利潤也嚴重下滑,平均每攤利潤五十三點三萬元,五年來不增反減,減幅百分之七點三,也是調查以來最大減幅。各類攤販中,「賺最大」的是肉攤平均每攤八十二點三萬元,其次是賣水果六十二萬元。

至於攤販從業人員各年齡層變化,五年間除六十歲以上增加三點八九個百分點,卅歲以下增○點八七個百分點外,其餘各年齡層都減少,其中又以五十至五十九歲減二點一五個百分點較明顯。主計總處官員分析,由於網購外送增加,很多攤販從業人員轉往外送,但是六十歲以上長者較難轉行,另外卅歲以下因為原本從業人口就很少,增加比率極低。

主計總處自七十七年起每五年辦理一次「攤販經營概況調查」,以了解攤販經營現況,昨天發布第八次、一一二年攤販經營概況調查結果顯示,由於一一○年進入疫情高峰,一一二年六月底攤販數廿三點三萬攤,較一○七年八月底減少七點四萬攤、減幅百分之廿三點九五,原因是因疫情催化網購、外送平台服務加速發展,另外國外來台旅客人數也遠不及疫情前水準,因此,國人外出用餐、購物習慣改變,攤販數跟著銳減。

各類攤販以小吃、食品及飲料類十二點五萬攤最多,占百分之五十三點六一,生鮮食品(肉類、蔬菜及水果)類五點六萬攤,成衣、被服、紡織品及鞋類二點三萬攤。五年來減少最多的是小吃、食品及飲料類減三點九萬攤,其他商品(食品、衣服及鞋類以外)販賣類減一萬攤、減幅百分之卅點四七,減幅最大,一般預料也與疫情後國人改透過網購採購日常用品有關。

 
2050淨零要有核能? 陳東陽:不能完全排除
記者胡瑞玲/台北報導聯合報
賴清德總統就職演說時未提二○二五非核家園,是否重啟核能備受關注。立委質疑若依非核家園方向,且核三廠依期程停機後,台灣將出現百分之三點一能源缺口,加上台灣AI高科技競爭趨勢,用電量也將增加,再生能源發展緩慢,台灣用電缺口恐無法補足;經濟部表示,每年都有用電規畫,將以火力發電及再生能源補足用電缺口。

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昨邀請核安會主委陳東陽、經濟部次長林全能專題報告核電廠延役相關議題,陳東陽會前被問到二○五○淨零是否要有核能,他表示,還有很多選項與可能性,不能完全排除。

立委洪孟楷昨天質詢指出,核三廠一號機組將於七月停機,此時核能發電占全國百分之六點二,核三廠一號、二號機組各占百分之三點一;目前核電一度電約一至一點五元,太陽能發電一度約四點五元,核電廠停機後必須以三倍價格去因應。

洪孟楷說,燃煤發電占全國發電量的八成,若依循非核家園目標,核電停機後有百分之六點二的用電缺口,但再生能源發展緩慢,補不了二成缺口,加上AI高科技趨勢下,每年估增加百分之三用電需求,台灣未來恐面臨能源缺口問題。

經濟部次長林全能表示,目前規畫以較為潔淨的能源如天然氣及再生能源為主,核電延役需達三條件,包含社會共識、安全無虞、符合法規。法規部分,已過核電延役時間,是否主動提出核電延役修法,並非經濟部可執行,核廢料處理同樣是問題。

 
經濟部次長林全能談核廢處理…複雜而困難
記者江睿智/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520賴政府上任,外界關切是否重啟核電。經濟部次長林全能昨(29)日在立法院詢答時未鬆口,但提出經濟部有核安、核廢處理、及社會共識等三條件,他表示,核安一定可以做到,核廢處理「複雜而困難」。

核能安全委員會主委陳東陽面對媒體詢問2050淨零是否要有核能,他回應,還有很多選項與可能性,不能完全排除。

立法院教文委員會昨日邀請林全能、陳東陽針對核電議題專題報告。國民黨立委葛如鈞表示,前總統蔡英文喊出2025非核家園,但賴總統就職演說隻字不提,經濟部及核安會目前就像「薛丁格的貓」(以量子糾纏實驗,比喻事情的無法預測性),介於反核與擁核之間,態度曖昧不明,呼籲民進黨政府說法態度要一致。

林全能表示,經濟部是執行機關,就是依規定執行,核電廠延役有三條件:核能安全、核廢要能妥適處理、以及要有社會共識,其中核安是可以做到,且一定要做到。

至於核廢部分,林全能坦言,「很複雜、困難」。台電副總許永輝說明,台電曾在2017年嚐試鑽探、調查地質,但因法令沒有授權,以致無法進行。

此外,核廢處理還要多進行社會溝通。

林全能表示,根據法令規定,核三廠已過了申請延役時間,因此延役必須面對「核子反應器設施管制法」修法;至於核安,則由台電進行總體檢,設備汰舊換新,以及耐震補強評估。另外,核二廠用過燃料池已滿,需要地方政府支持並興建乾貯設施,才能將反應爐用過燃料移出,妥善存放處理。這都需要社會共識,民眾支持才能推動。

 
主計長:明年確定撥補勞保
記者葉卉軒/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主計總處主計長陳淑姿昨(29)日表示,目前各部會正在編列明年度預算,她表示,明年確定會繼續撥補勞保,但未鬆口撥補額度,僅強調會在維持勞保基金正常運作下來撥補。

陳淑姿昨日赴立法院財委會進行業務報告,這也是她上任後首次赴立院詢答。不少立委關心總預算編列,也提醒政府稅收連七年超徵,提醒陳淑姿要協助財政部估算歲出歲入。

陳淑姿坦言,財政部對於2025年初估仍然稍嫌保守,希望可以根據之前決算數調整。今年是否還會超徵?陳淑姿則說不敢講。此外,對於賴總統政見,各部會都有提出方案,正在編列預算中。

至於預算重點會在哪些方面?陳淑姿沒有透露具體金額,僅說資源分配有其優先順序,賴總統六大政見許多都很重要,但仍有優先順序。

對於勞保財務,立委關注明年勞保基金撥補是否不低於今年1,200億元水準?陳淑姿說,明年度也有撥補勞保打算,惟金額多少仍待討論,但強調,金額會在維持勞保基金正常運作狀況下撥補。

立委也關注,若財劃法修法通過,將牽動補助款,進而影響賴總統政見落實。陳淑姿說,若修法通過會在計畫型補助跟一般型補助調整。

她也強調,各縣市對於修法版本都不會全部滿意,是修法困難點,需求無限、財源有限,要讓地方達到財政自主,也要保障財源。

 
主計總處今天公布最新經濟成長率預測 上修機率大
記者葉卉軒/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主計總處今(30)日將發布最新經濟成長率預測,主計長陳淑姿昨日表示,有很大機會是上修,今年GDP至少3.5%以上;物價漲勢則已趨緩,預估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成長率約2.03%。

陳淑姿昨日赴立法院財政委員會業務報告並備詢,她表示,第1季經濟成長表現突出,若第2、3、4季成長率維持原先預測,全年經濟成長率將調整至3.57%,目前看來有機會再上修。至於能否達到4%,陳淑姿則未表態。

近來主要機構普遍看好台灣經濟成長,台經院在4月底預測為3.29%;中經院4月預測為3.38%;央行則在3月底預測為3.22%。

另外有立委指出,主計總處所公布的CPI與民眾體感有落差,若數據不夠精準,則央行的貨幣政策恐會因此失準。陳淑姿表示,她的確覺得責任重大。

陳淑姿表示,物價查價項目有368項,但有漲、有跌,只是漲價的是民眾經常性購買,但如果是非經常購買例如電器降價,民眾不會有感。

陳淑姿也坦言,外食上漲後要回跌比較難,至於房租目前趨勢則是緩漲。

另外,對於貧富差距擴大至66.9倍,陳淑姿表示,30年前是採國富統計,最近一次則是利用大數據,二者產生方式不同,不能相提並論,主計總處主要是提供數據讓各部會參考,各部會可據此提出相關因應措施。

 
AI效應 每年用電量估增3%…經部上修未來十年需求預測
記者江睿智/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AI狂潮來臨,將推升用電量。經濟部次長林全能昨(29)日表示,評估未來五至十年用電需求,平均年用電成長為2.7%,若納入AI發展需求,平均每年成長將上修至3%。他強調,經濟部將會確保經濟穩定發展。

經濟部官員坦言,過去每年的平均用電成長約1%,在半導體、AI等用電需求下,年增3%用電量相當可觀。

立法院教文委員會昨日邀請林全能、核安會主委陳東陽針對全球核電趨勢、我國核電廠研議現況等專案報告並備詢。

對於未來用電成長,林全能表示,半導體用電成長原本就會納入用電需求評估,至於發展AI所需用電,因為台灣不會發展大型語言模型,主要是在AI應用微調,AI用電不至於像OpenAI訓練大型語言用電量那麼大。

據經濟部能源署「2022年度全國電力資源供需報告」,預估2023年至2029年整體用電需求年均成長率2.03%;今年經濟部再檢討,已將未來年平均用電量成長率上修至3%,可見半導體及AI用電需求大,推升用電成長率,這也代表經濟部和台電必須多開發電源。

各界關切賴政府是否繼續執行非核家園,國民黨立委葛如鈞拿出非核家園神主牌,質詢經濟部是會以「經濟發展為優先?還是非核家園優先?」林全能回答:追求經濟發展優先。

核三廠1號機將於今年7月除役,2號機將於2025年5月除役。國民黨立委洪孟楷表示,核電發電占比6.2%,換言之,今年7月將停機的核三1號機,發電缺口就會再降3.1個百分點。對此,林全能表示,經濟部已就核三廠除役後的供電作好準備,包括大潭7號機、9號機,還有太陽光電及離岸風電,有信心穩定供電。

洪孟楷說,根據台電官網,目前九成再生能源是向民間購電,每度電購電成本約4.5元,而核電每度成本1.1至1.5元,若用再生能源補足供電缺口,是以高達四倍成本的代價。

洪孟楷引述國際媒體報導表示,由於半導體及AI需求,未來十年用電量成長三成以上。經濟部長郭智輝也說,要寬估未來三至五年用電成長,目前評估狀況為何?林全能表示,經濟部每年都會評估用電成長,推估未來年均用電成長2.7%,若計入AI發展,約年均成長3%。

洪孟楷提醒,如今興建火力電廠,即便不管可行性評估及環評、光開工到完工至少要六年,如何來得及補足用電缺口,經濟部必須好好思考。

 
國際財經要聞
輝達股價飆…市值逼近蘋果 有望突破3兆美元
編譯葉亭均/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傳要大舉採購輝達(NVIDIA)AI晶片,激勵輝達28日收盤股價大漲7%。輝達自上周公布財報以來,三個交易日飆漲20%,市值更逼近蘋果,有望成為史上第三家市值突破3兆美元的企業。

日前已有分析師喊出,到2030年時,輝達市值將衝上10兆美元。輝達股價29日美股早盤開低走高,漲0.4%。

截至28日收盤,輝達股價為1,139美元,市值為2.848兆美元,而蘋果市值為2.913兆美元。根據道瓊市場數據的資料,這代表兩家公司市值差距為658億美元,為2009年1月20日以來的最小差距。

輝達市值飆高速度非常驚人。去年此時,輝達市值還不到1兆美元;三個月前,它的市值還不到2兆美元。不過,輝達在2023年6月13日市值衝破1兆美元,達成第一個里程碑,接著在今年3月1日收盤突破2兆美元大關,成為最快從市值1兆美元突破2兆美元的企業。

若輝達市值要達到3兆美元大關,股價必須達到1,200美元。今年來,輝達股價已上漲130%。

輝達過去三個交易日累計上漲約20%,市值一口氣大增約4,700億美元。輝達上周預測第2季營收將達到約280億美元,超越市場預期,也向投資人發出訊號,暗示AI運算相關股票的兇猛漲勢還沒有放緩。

最新的利多是,馬斯克的AI新創公司xAI向投資人籌得60億美元資金,根據外媒The Information報導,馬斯克目標是串聯大量輝達H100繪圖處理器(GPU)晶片,構建xAI的超級電腦。

Cantor Fitzgerald分析師穆斯(CJ Muse)表示,這項消息讓投資人信心增強,相信AI晶片支出將延續,且輝達的財報徹底打消該公司晶片需求今年可能陡降的疑慮。

I/O Fund科技分析師金迪格(Beth Kindig)28日接受CNBC訪問時說,輝達股價將從現有水準再漲258%,並預估該公司在2030年時,市值攀抵10兆美元。她幾天前接受彭博電視採訪時,也提出類似的看法。

金迪格認為,新一代的Blackwell架構GPU、Cuda軟體平台、以及車用市場的業務,將為輝達開啟下一波凌厲漲勢。她預估,Blackwell架構的GPU,將超越上一代的晶片H100,帶來更多的收入。

 
航運價飆 彭博:傳亞洲40呎櫃急單 下月運價翻倍達1萬美元
編譯陳苓/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彭博資訊報導,企業憂慮中國大陸商品將遭加稅,也害怕美國港口壅塞,因而大舉下單,推升運價。據航運商和出口業者流傳的報價,亞洲出貨的40呎貨櫃急件,下月運價最高達1萬美元,約比當前的現貨價高出一倍。

法國達飛海運(CMA CGM)已宣布,亞洲至歐洲北部的運價,6月下半為每FEU(40呎櫃)7,000美元,遠高於目前的約5,000美元。這家全球第三大貨櫃航運業者並說,6月上半運價在6,000~6,500美元之間,急件則在7,500~10,000美元間。

紅海危機延燒超過五個月,導致航運運能吃緊,貨櫃航運業努力滿足歐美的攀升需求。而進口商擔心港口壅塞與罷工、及中國大陸商品將遭加稅,擴大拉貨,也推升運價。

物流科技公司飛協博(Flexport)主管尼爾森表示,業者改變庫存策略,以因應更長的前置時間、及不斷改變的航運模式。有些公司甚至雙重下單,或增加下單量,以確保艙位。

 
避險情緒升溫 國際油價下跌
紐約29日綜合外電報導中央社
美國國債招標結果再度表現疲軟,引發對於殖利率上升的擔憂,導致金融市場整體避險情緒升溫,國際油價今天回落。

紐約商品交易所西德州中級原油7月交割價下滑0.8%,來到每桶79.23美元。

倫敦北海布倫特原油7月交割價下挫0.7%,來到每桶83.60美元。

 
美債殖利率走升抵消輝達助力 道瓊重挫411點
財經新聞組編譯張大仁 / 綜合整理世界日報
由於美國國債殖利率上升的壓力超過人工智慧(AI)寵兒輝達的持續上漲,美股收跌。

道瓊工業指數下跌411.32點或1.06%至3萬8441.54點。史坦普500指數下跌39.09點或0.74%至5266.95點,這是過去3個交易日來首次下跌。那斯達克指數下跌99.3點或0.58%至1萬6920.58點,輝達的上漲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這個以科技股為主的指數的損失。

輝達上漲0.81%,扭轉了早盤2.6%的跌幅。自從上周發布重磅財報以來,這家大型科技公司每個交易日都上漲,財報發布後累計漲幅約 21%。

史指全部11個類股均下跌,凸顯出市場疲軟的程度。史指中超過440支股票走低。

道指30支股票中有27支下跌。在管理層對其醫療補助業務發表評論後,保險公司聯合健康保險(UnitedHealth)領跌道指,下跌3.76%。與聯邦健康保險計劃相關的其他股票下跌,包括Molina Healthcare、Humana和Elevance Health。

10年期公債殖利率連續第二天走高,最新交易價格高於4.6%。美國財政部28日進行拍賣後,需求疲軟,指標殖利率飆升至令股票投資人陷入困境的水平。較高的殖利率會降低投資人願意為股票支付的槓桿,推高借貸成本,損害消費者支出,並使國庫券和貨幣市場基金更具吸引力。

LPL Financial技術策略師騰奎斯特(Adam Turnquist)表示:「今天的焦點其實是利率。」並補充說,10年期和2年期公債殖利率已觸及「令人不安的水平」,「這一切都在投資人中造成了一些焦慮。」

雖然縮短的本周開局波動較大,但主要股指預計本月將顯著上漲。史指5月上漲4.6%,道指上漲約1.7%,那指本月上漲超過8%。

雖然交易員降低了對聯準會降息的預期,但股指本月仍走升。事實上,根據CME FedWatch工具,聯邦基金期貨交易數據顯示9月利率保持穩定的可能性接近54%。

投資人問:「夏天股市表現會是如何?宏觀環境會真的改變嗎?」Motley Fool資產管理公司投資分析師麥克法丁(Shelby McFaddin)表示, 「這一年過得很快。一些預計會發生的事情,發生的可能性正在下降。」

高盛大宗經紀業務的報告顯示,對沖基金正持續增加對大型科技股的押注。

報告指出:「『七巨頭』個股目前合計占美國單一股票淨部位的20.7%,這是我們有記錄以來的最高水平,超過去年夏天20%的峰值水平。」

輝達最近的優異表現推動了較高的風險部位。23日史指下跌時,該公司股價飆升9%。

華爾街對Insmed的brensocatib寄予厚望;這是一種針對慢性發炎性肺病患者的實驗性療法。

分析師對該股的評級為買入或跑贏大盤,許多人表示,最近發布的最後階段試驗數據支持這樣的觀點,即該藥物不僅對其主要適應症非囊性纖維化支氣管擴張有效,而且也可以用於治療其他疾病,包括囊性纖維化、氣喘和某些類型的慢性阻塞性肺病。

美國商銀分析師澤曼斯基表示,由於尚未充分認識到該股的機會,他將「繼續投入資金」該股。

該股28日因試驗結果而上漲一倍多,29日再漲11.42%。FactSet數據顯示,平均目標價已升至58.44元,代表未來上漲空間超過21%。

聯準會發布報告指出,過去6周美國經濟成長不平衡,而消費者則對物價上漲感到畏懼。

在其定期「褐皮書」經濟展望中,聯準會指出,雖然12個地區Fed的「情況各不相同」,但在此期間經濟「繼續擴張」。

關於通貨膨脹,褐皮書表示,物價以「溫和」的速度上漲,而「消費者抵制進一步的物價上漲,這導致隨著投入價格平均上漲而導致利潤率下降」。零售商報告指出,它們向購物者提供了激勵措施,因為「預計物價短期內將繼續溫和增加」。

在康菲石油公司宣布同意以全股票交易收購後,馬拉松石油上漲8.43%。

 
高盛West Street借貸基金完成募資 新一輪規模逾200億美元
記者廖賢龍/即時報導經濟日報
高盛另類投資29日天宣佈,其West Street Loan Partners V借貸夥伴五期基金已完成最終募集,也是該旗艦級大型企業優先直接貸款系列基金的最新一輪募集。這期基金最終募資規模為131億美元,其中包括有限合夥人的股份投資、長期資產融資和高盛自有資金。

這次募集規模大幅超過預設目標,也是該借貸策略基金自2008年推出至來募資規模最大的一期,不僅吸引了新舊投資人參與投資,高盛及其員工也貢獻可觀的份額。

West Street 借貸夥伴五期基金外,高盛另類投資還宣佈為其大型企業優先直接貸款管理帳戶另行募集了逾70億美元,以及與West Street 借貸夥伴五期基金進行聯合投資的5.5億美元,使得本輪總融資額超過200億美元。

參與該策略投資的機構包括美國及國際養老金、保險公司及主權財富基金。高盛私人財富管理、家族辦公室以及第三方財富管理公司的投資人也貢獻了重要份額。West Street 借貸夥伴五期基金將是該系列下首支遵循《歐洲可持續金融披露條例》(SFDR)第八條進行披露的基金。

這次募集正值優先直接貸款領域出現重大機遇之際。當前,全球私募股權市場待投資金量達到歷史高位,基金需要將資本返還投資者,市場拼購活動預計將會加速。這樣的市場環境為能夠提供規模龐大、結構靈活且執行確定性高的另類直接借貸資源提供了良機。該基金已經開始投資,並將借助高盛與全球領先投資人的深厚關係,持續聚焦於高品質、有私募股權支持的全球性企業。目前West Street 借貸夥伴五期基金已對37個企業進行了40億美元的投資。

該基金的成功募集反映高盛團隊卓越的歷史往績和獨特平台優勢,能夠在不同市場環境下,為領先私募股權基金支持的企業提供長期借貸資金,對接能夠提供定製化、靈活度高的信貸方案的高品質投資人。自2008年以來,高盛已在全球大型企業優先直接貸款策略下投資了700億美元。

West Street 借貸夥伴五期基金由高盛另類投資私募信貸團隊管理,該團隊在全球擁有超過160名經驗豐富的信貸投資專家,通過高盛全球平台及資源挖掘投資機遇,為被投企業賦能。

高盛另類投資私募信貸全球主管Greg Olafson表示:「我們很感謝新舊投資者的支持。此次基金的成功募集,印證了高盛相關團隊在私募信貸領域近30年來穿越週期的經驗和卓越往績。鑒於該團隊獨特的投資機遇洞察能力、與財務投資人深厚的關係、穿越週期的投資經驗,相信我們可以持續在高質企業中促成有吸引力的優先信貸投資機遇,為投資人帶來具吸引力的風險調整後回報。」

高盛另類投資直接貸款全球主管James Reynolds表示:「優先直接貸款市場持續受益於財務投資者不斷增長的需求。雖然銀團貸款市場和私募信貸市場仍將共存,但在可提供規模龐大、結構靈活、執行確定性高的另類借貸資源領域中,出現了更多具吸引力的機遇。高盛是數以百計世界級企業的單一或主要貸款方,這也是我們在洞察投資機遇時的優勢。隨著該投資策略下最大一期資金的成功募集,我們很期待繼續為美國和歐洲世界領先的私募股權投資人和高質企業提供有創意的融資解決方案。」

高盛另類投資全球另類資本架構聯席主管Stephanie Rader表示:「高盛為全球最成熟的投資人提供投資解決方案,我們很高興能夠通過West Street 借貸夥伴五期基金豐富的結構和產品吸引了更多投資者參與,並獲得現有投資者的繼續支持。優先直接貸款已經成為機構投資人和私人財富投資人愈發重要的資產配置,我相信高盛平台的獨特優勢在於為投資者捕捉到獨特的投資機遇,再輔以經過時間考驗的嚴謹風險管理和投資流程,從而穿越週期,為投資人帶來有吸引力的風險調整後收益。我們很感謝客戶的支持,以及對我們獨特投資方式的信任。」

 
道瓊大跌411點 新債標售不佳推升殖利率 Nvidia照漲
編譯劉忠勇/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美國股市周三下跌,結束一連二日漲勢,因美國新債標售需求平淡,導致美國公債殖利率繼續上漲。

道瓊工業指數下跌411.32點,收在38,441.54點,跌幅1.1%;標普500指數下跌39.09點,跌幅0.7%,至5,266.95點;那斯達克綜合指數下跌99.30點,跌0.6%,至16,920.58點。

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從周二的 4.542% 上揚至 4.623%,這是 4 月 30 日以來的最高水準。繼周二的2年期和5年期美債標售需求不佳之後,周三發售440億美元的7年期公債發售結果亦乏善可陳。

費城半導體指數大跌1.9%,台積電ADR大跌3.2%。輝達(Nvidia)上漲0.8%。

Centre American Select Equity 基金經理人James Abate說:「公債殖利率繼續上升,這給股市帶來了壓力......這是不穩定、參差不齊的復甦走勢的延續。」

Fed發布褐皮書後,美股保持頹勢。調查顯示,從4月初到5月中,美國景氣持續擴張,但在消費者需求趨弱的情況下,企業對未來的看法更加悲觀,同時通膨繼續以溫和的速度上升。

Plurimi Wealth LLP投資長 Patrick Armstrong認為,「事實證明,美國通膨比Fed所希望的更顯膠著,我們預計本周PCE指數的公布會強化Fed今年夏季不會降息的觀點」。

Marathon Oil 同意讓康菲石油(ConocoPhillips) 以171 億美元的併購後大漲 8.4%。

航空股下跌,隨夏季旅行季迫近,美國航空(American Airlines)卻下修業績展望,股價下跌超過13%。

Salesforce盤後大跌超過15%,該公司公布的業績和第2季營收預測均低於預期。該股周三收盤上漲0.7%。

 
要聞
PwC:七成台企看好併購市場
記者邱琮皓/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資誠(PwC Taiwan)昨(29)日發布《2024台灣併購白皮書》指出,逾七成台灣企業看好2024年併購市場,有超過五成認為今年併購金額將顯著提高。

資誠指出,去年大型併購交易較少,台灣市場交易金額衰退36%,但從件數看,去年台灣併購交易共131件、年增12%,連三年成長並創新高,預計今年有機會續創高峰。

資誠表示,為了解台灣企業對於併購關鍵議題看法,今年併購白皮書調查產業、私募創投等,整合台灣企業對今年市場展望,整體而言樂觀,有逾七成看多今年併購市場,有逾五成認為併購金額將顯著提高。

東南亞併購熱潮不減,日本躍居第二大台灣企業偏好併購地區;台灣企業預期的併購交易金額仍以5,000萬美元以下為主,並取得被併購標的控制權以主導經營;另外,ESG績效好壞雖不會直接導致併購交易終止,卻將直接影響估值及交易條件。

普華國際財務顧問公司董事長劉博文表示,去年全球併購市場受地緣政治、各國築起高科技壁壘、央行延續高利率政策、經濟衰退疑慮等影響下,動能受到壓抑。

 
安聯:台灣保費收入連減五年
記者戴玉翔/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保險巨擘德國安聯集團昨(29)日發布最新2024全球保險報告指出,2023年全球保險公司總計收到6.2兆歐元的保費,全球保險業成長約7.5%,創下自2006年以來增幅最快的一年。但台灣的保費收入連續五年減少,2023年保費下跌4.8%。

不過,安聯對壽險市場前景保持樂觀,預期未來十年,台灣保費每年可望增長4.1%,到2034年規模將達1,120億歐元(約新台幣3.93兆元)。

安聯集團表示,根據報告,2023年總體保費達6.2兆歐元,相較2022年全球保費成長主要由產險驅動,2023年的保費成長更為平衡;三大業務體均獲得相當的增長,其中,壽險達2.62兆歐元、成長8.4%;產險達2.15兆歐元、成長7%;健康險達1.43兆歐元、成長6.6%。

光是過去三年,全球保費收入就暴增11兆歐元 ,增幅達21.5%。然而,此強勁發展必須與居高不下的通膨放在一起檢視;也就是說,真正情況並非如此樂觀。事實上,實質保費幾乎停滯不前,自2020年以來僅成長0.7%。

亞洲仍是全球壽險業務的成長引擎,在不包含日本之下,年成長達到16.2%,已領先西歐,成為全球最大的壽險市場,全球市佔率為30%;在產險方面,北美保費年成長7.1%,仍然是迄今最大的市場,在全球市占率高達54.2%,亞洲(不含日本)保費成長6.6%,全球市占率維持在15.5% 。

台灣的保費收入連續五年持續減少,2023年下降4.8%。主因是壽險總保費在過去五年幾乎腰斬,2023年保費退回到2008年的水準。其他兩個業務體則表現不凡,產險勁升10.4%、健康險增加3%。不過,安聯看好壽險在未來幾年將趨於穩定,市場前景保持樂觀,預期未來十年,每年可望成長4.1%。

安聯預估,未來十年,全球保險市場可望每年成長5.5%,與全球經濟成長同步,總體保費可望再增加約5兆歐元。而印度市場可望以13.6%的年增率,成為未來十年成長冠軍。

另外,安聯認為,人工智慧(AI)將從根本上完全顛覆保險產業,AI的使用絕對會是競爭優勢的關鍵,受惠於客製化及成本效率的提升,AI具有強大的潛力,可以提高保險的可用性、可負擔性和可及性來改善並縮小保障差距。

 
光電業貸後違規 財政部將控管
記者林勁傑/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財政部今(30)日將赴立院就如何精進ESG並導引金融機構落實貸後管理備質詢,財政部長莊翠雲在昨日出爐的報告中指出,將ESG列入公股行庫董總績效評鑑;針對光電產業貸後管理,倘授信戶發生違反ESG重大情形或為高風險者,將啟動控管機制,並採行利率加碼、減少額度、停止動用等措施。

立法院財委會邀請金管會主委彭金隆、莊翠雲率公股行庫就「如何精進ESG制度評鑑、永續報告書及公司治理評鑑制度,並導引金融機構落實放貸及貸後管理工作」進行專題報告。

莊翠雲報告指出,於2021年責成第一金召集公股金融事業共同推動成立ESG倡議平台,三階段訂定推動逾35項執行方案。至於公股銀行授信業務情形包括透過查詢環境部、勞動部及聯徵中心等網站檢視授信戶是否為污染源列管對象以及有無違反勞動、涉訟案件等負面新聞資訊,並納入風險評級。

針對光電業貸後管理,莊翠雲表示,經濟部訂定相關規範並建置平台揭露資訊後,公股銀行貸後管理機制亦將納入查詢該平台資訊。

 
壽險資金青睞永豐金、上海銀
記者林勁傑/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金融股前十大股東名單近日陸續出爐,其中,常見的壽險大戶如富邦人壽一年來減碼中信金最多、大砍30.5萬張,從第一大股東退居第三;不過,也重點加碼上海商銀(5876)3萬張、永豐金近10萬張;新壽亦大砍中信金15.3萬張。而第一金甫公告大股東名單中富邦人壽則小減5,000餘張、國壽減持3.1萬張。

金融股由於獲利穩定且殖利率高,前十大股東常見到壽險公司的身影。富邦人壽去年持有中信金78萬張為第一大股東,至今年4月僅剩47.4萬張或2.36%退居第三,國壽持股從1.41%降至 1.37%,新壽也大砍15.3萬張,從第六大股東退居到第17位,目前持股20.5萬餘張。

顯示一年來中信金股價大漲之下,三大壽險有志一同逢高實現獲利。此外,辜仲諒個人去年未在大股東名單中,今年以23.8萬張或1.19%入列第14大股東。

另方面,富邦人壽去年持有上海商銀10萬張,今年持股增至13萬張或2.68%,升至第五大股東。不過加碼最多的金融股是永豐金,至3月底持股達39萬張,依去年年報揭露持股計,一年來加碼近10萬張。永豐金股價在本月也創下歷史新高。

第一金最新大股東名單甫公告,前二名依舊為財政部、臺灣銀行;新加坡政府主權基金持股比率從去年1.89%大增至2.38%、排名從第四升至第三,超越華南銀行,其後的臺灣菸酒持股1.55%未變,不過在國壽減碼之下排名升至第五。國泰台灣ESG永續高股息ETF則從去年第十名一舉躋身第六。

七到九名依序為國壽1.50%、台灣人壽1.49%、富邦人壽1.32%;其中,除台壽持股比例未變,國壽較去年減持3.1萬張、富壽減持5,264張。

第十名的新制勞退基金持股較去年減少0.18個百分點至1.25%。第11名仍為挪威央行主權基金,持股略減至1.12%。至於去年持股1.03%的凱基人壽(中壽)今年已不在大股東名單上,惟據查仍持有10萬張以上。

 
日圓狂貶 威脅我工具機業…廠商出口競爭壓力更大了
編譯簡國帆/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由於市場加強揣測歐洲央行(ECB)將因通膨居高不下而緩慢降息,日圓兌歐元本月來貶值速度已超過日圓兌美元,交叉匯率接近歷史低點,成為日本出口商利多。但這也可能讓已承受日圓貶值競爭壓力的台灣工具機出口,遭遇更大挑戰。

日圓兌歐元29日盤中維持在平盤附近,報170.65日圓兌1歐元,距離4月29日觸及的紀錄新低171.56日圓不遠,本月來累計貶值1.4%,相較下,日圓兌美元同期小幅升值0.3%。

儘管日本銀行(央行)3月結束全球最後的負利率政策,與聯準會(Fed)及ECB等其他央行利差依然龐大。ECB官員對降息步伐已出現歧見,提高投資人認為ECB將漸進降息的預期;英國央行預料也將因通膨頑固緩慢降息,帶動英鎊兌日圓一度升至2008年以來最高。

近來市場低度波動,也增添日圓利空,因為會鼓勵投資人進行套利交易,以低成本借入更多日圓、投資國外收益率更高的資產。日本10年期公債殖利率29日盤中升至1.08%,為2011年來最高位置,還是比德國同天期公債殖利率低了超過1.5個百分點。

野村證券日本外匯策略主管後藤祐二朗指出,「日圓持續面臨套利交易帶來的下行壓力」,「歐元從一些基本面因素獲得額外支撐,如服務業通膨壓力僵固、薪資再度加快成長及經濟觸底反彈,ECB可能6月降息,但對降息的立場謹慎,成為提振歐元的另一因素」。

三菱日聯銀行外匯交易部主管大原豪認為,歐元和英鎊兌日圓可能還有更多上行空間。

日圓兌歐元今年來累計貶值9.6%,有望提振對歐洲有大量銷售的日本企業業績。彭博資訊指出,歐洲銷售占比最高的日本企業,平均預期日圓兌歐元交叉匯率為156日圓,遠高於目前的170.65日圓。

電動工具製造商牧田公司有46%銷售來自歐洲,推算日圓匯率每貶值1日圓,將使營業利益增加近9億日圓。佳能估算,日圓每貶值1日圓,將使4~12月期間營業利益增加25億日圓。

 
新新併生變? 新光金大股東喊「擂台招親」
記者戴玉翔、楊筱筠、陳佩嘉/綜合經濟日報

台新金(2887)與新光金的「新新併」恐出現變化?市場傳出新光金創辦人、大股東吳東進爭取「外援」,中信金表達有興趣,與吳東進親近、同為新光金大股東的大台北寬頻董事長林伯翰昨(29)日強調,新光金歡迎所有有意願者加入合併談判,期盼能擂台招親,謀取全體股東最大利益。

面對市場傳言,中信金、台新金方面回應,「針對市場個案傳聞一概不予評論」;新光金發布重訊指出,「報載相關內容,本公司毫無所悉,故無法評論。」

新光金4月26日召開董事會,會中以11:4壓倒性投票通過將以台新金為優先合併對象,續行研究合併可行性,所謂續行研究,是以2022年5月當時新光金董事會曾經通過合併研究小組,當時合併未成功,因此4月董事會決議續行研究。不過4月董事會通過後,包括台新金及新光金分別在本月8日及28日的董事會,都沒有通過相關合併案,讓外界霧裡看花。

林伯翰昨天以大股東身分提出五大聲明,強調一、歡迎所有對新光金合併有興趣的人,參與合併議題,包括大股東及董監事,都應該為所有股東謀取最大利益。二、期望所有要參與新光金合併的公司,能尊重法定程序,在取得主管機關同意後,再進行合併事宜。

三、新光金與台新金互為第三人公司,關係性不大。主要是從新光金及台新金公布的前十大股東來看,雙方除了吳東進及吳東亮是二等親,其他股東彼此間並沒有關係。四、台新金董事長吳東亮的夫人彭雪芬是新勝及新光實業董事長,更透過100%持股的新柏,在新光金指派四席董事,林伯翰期盼這些董事能夠秉公處理。

五、站在新光金大股東立場,應該要謀取大小股東,甚至是後來才加入股東的最大利益,過去挪威主權基金曾在新光金前十大股東之列,面對新光金不願增資,已經「用腳投票」撤出前十大股東,林伯翰認為,未來不論要合併、合作,現階段都應先改善新光金體質,由新光金增資來為新壽改善資本適足率(RBC)為首要之務。

 
訊息公告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