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產業千億元急單來了 台廠加班趕出貨


誰能幫你邁向健康人生?週週提供最新的健康情資,【常春EVERGREEN】幫你的健康打底,人生加分! 知音難尋?【古典音樂報】深度專業地介紹古典音樂樂曲與歐洲樂壇現況,讓你不再孤芳自賞!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部落格  NBA台灣  網站總覽  
2025/04/24 第6078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今日財經頭條
國際財經要聞
其他財經要聞
 
★ 台股重要指標:外資買賣超投信買賣超自營商買賣超融資增減排行融券增減排行
 
今日財經頭條
傳產業千億元急單來了 台廠加班趕出貨
記者宋健生/台中報導經濟日報

關稅戰雲密布,傳產業首波大急單潮來了!台灣在美供應鏈包括車用、手工具、居家、通路貨架、遊戲機等領域台廠,近期陸續接獲美系客戶急單,其中,和大(1536)集團接獲連三個月、每月2億元大單,董事長沈國榮很開心的說:「久旱逢甘霖,很補!」。

指標大廠除了和大,包括數泓科、伯鑫、昶瑞、裕慶及金雨等大廠都表示,目前的情況是,美國急單已經到了,大家被訂單追著跑,必須加班趕工出貨,業界進一步推估,整體訂單量能可能衝千億元。

美國總統川普宣布關稅措施暫緩90天實施後,台廠近期就陸續接獲美系客戶要求補庫存備料的急單;另一方面,也因為美中關稅戰擴大,不少原由中國大陸出貨的產品,也有轉移到台灣生產出貨的趨勢,台廠可說是間接受益者。

沈國榮指出,這兩天美國油電車和燃油車大客戶紛紛來電表示,同意和大倉庫現有的半成品、成品在90天內出貨,初估每個月淨增加約2億元業績,且連續三個月,以和大3月營收4.02億元計算,等於每月增加50%的訂單與出貨量。

沈國榮表示,配合急單出貨,和大已完成6月底前的船艙預訂,他不諱言,這次美國的急單真的到了,對和大而言是久旱逢甘霖,很補,和大也配合全員加班趕工出貨。

數位手工具龍頭廠數泓科總經理李明華表示,最近已接獲美系大客戶急單,要求6月中前出貨,以目前接單來看,較原本一個月的訂單又多出一倍,合計兩個月多出約1億元訂單,公司也配合全面加班趕工出貨。

DC直流馬達吊扇龍頭廠昶瑞機電表示,ODM客戶對美國市場銷售所需備貨量不但加速進行拉貨,且美國主力客戶甚至「預定」龍井新廠的六至七成產能,需求看到2027年。

全球商用展示架領導廠裕慶也表示,目前客戶的確有增加拉貨力道的情況;另外,展示架屬於預算制,現在急單增加,也不排除是下一季度提前出貨所致。

裕慶指出,多數客戶認為對等關稅公布後,能夠很清楚知道這些稅率是一種上限,所以未來不確定性因素排除,與下檔風險確立後,也提高客戶下單意願。

商用置物設備龍頭廠益張,近期醫療用產品包括置物架、置物籃等,增加約一至二成訂單量。

益張研判,除了因應庫存所需急單,原本客戶競爭對手由中國大陸出貨,因為美中關稅戰擴大,配合最終需求者要求,也改由益張出貨。

遊戲機大廠金雨受惠美國對等關稅新政帶動急單效益,來自遊戲機大客戶ATI的訂單大增,金雨已決定,向大股東大宇承租的彰濱工業區廠房,將提前二個月、在5月正式啟用投產。

目前已知,全球博奕機龍頭廠ATI的最新款遊戲機,今年對金雨的下單爆大量,不但逐月提升,能見度看到2027年第2季,且生產排程提前二個月,5月起每月出貨都超過千台以上,拉貨動能強勁。

 
經長:MIT認定 逐步加嚴
記者江睿智、邱琮皓、邱馨儀/台北經濟日報
美方高度關注洗產地議題,經濟部長郭智輝昨(23)日表示,現行台灣針對產品在台附加價值超過35%,就認定是台灣製造(MIT),未來會考慮逐步加嚴;對於台灣、美國對於原產地認定標準不同,經濟部建議廠商出口前事先向美國海關申請預審。

立法院經濟委員會昨日邀請郭智輝專題報告並備詢,多位立委關切洗產地議題。民進黨立委鍾佳濱指出,美國認為製造原料有35%來自中國大陸,就認定為中國大陸產品;台灣則是產品附加價值超過35%,就認定是MIT,他以整車為例,要求經濟部應提出防堵作為。

郭智輝表示,經濟部積極推動非紅供應鏈,未來汽車也會比照電子資通商品,排除大陸供應鏈,但需要一點時間,「現在35%規定,搞不好會再繼續往前走」。

郭智輝表示,台美對於原產地認定標準不一。他舉例,曾有大陸廠商在墨西哥組裝馬達,該馬達又是特定用途,因內含大陸零組件,美國海關認定是大陸製造。

國民黨立委鄭正鈐關注,若原物料來自大陸、在台灣加工製造,也滿足35%附加價值,是否會與美國規範產生衝突,台灣MIT定義應與美國更一致。郭智輝回應,將協助業者和美國客戶溝通,經濟部今日也將召開說明會,請美國律師向廠商說明。

此外台美談判持續,外界關注汽車貨物稅是否調降,經濟部昨日表示,如能適度調降貨物稅,可使國產車及進口車立即降價,減輕消費者負擔外,也使產業受益。車輛公會也表示,調降貨物稅可適用於進口和國產車,降稅價差可合理反應至售價,讓民眾立即有感。

除汽車外,財政部次長李慶華昨日表示,美方也關切酒稅議題,重點在於台灣對蒸餾酒與國內料理米酒課稅差異;財政部立場是將進口數量及稅率,提供經貿辦作為談判參考。

 
貿易戰衝擊 勞長:10萬勞工會受影響
記者江睿智/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美國關稅戰衝擊勞工市場,勞動部長洪申翰昨(23)日表示,經過評估,勞動部將關注傳產製造業,包括機械、汽車零組件、金屬、橡塑膠業等,經濟部或一些智庫評估,可能受影響勞工人數約在10萬人左右,但實際影響需視產業對美出口比例高低而定,勞動部將做好相關備戰。

洪申翰昨日接受媒體專訪,外界關注美國關稅政策對勞動市場衝擊,他表示,台灣中小企業比例高,若遇到經濟景氣波折,調適因應能力不如大企業,連帶影響勞工機會也比較高,因此目前針對傳產製造業是政府重點協助對象,會備戰最嚴峻狀況。

洪申翰表示,部分智庫預估受影響勞工恐達10幾萬人,勞動部將主動找各工會了解,也會主動聯繫有需要企業,避免違法解僱或放無薪假(減班休息)情形。

行政院推出880億元產業支持方案,勞動部也針對符合公告適用行業事業若申請減班休息(無薪假),可申請提供對勞工薪資差額補貼,目前已開放橡膠製品、機械設備、其他運輸工具及其零件製造業三業別申請,未來將視經濟與就業情勢滾動核對,擴大適用產業。

勞動部表示,為避免企業用人大幅波動、勞工失業風險上升及青年初次就業困難等問題,已擬訂要點,規劃支持受影響企業辦訓、減班休息勞工再充電、維持僱用安定、整合型就業服務、鼓勵青年參加政策性產業訓練課程、初次尋職青年就業促進等,全方位協助勞工穩定就業。

 
美雙反調查 盯上七台廠…針對特定單體與寡聚物採取措施
編譯葉亭均、林文彬、記者江睿智/經濟日報

彭博資訊報導,美國商務部已對台灣特定單體與寡聚物展開反傾銷和反補貼稅調查,此案一共涉及七家台灣化工領域的企業。

根據美國商務部在聯邦公報發布的公開調查通知,商務部3月27日收到一項反補貼稅申訴,與從台灣進口的特定單體與寡聚物有關。這項申訴由美國本土生產商Arkema代表國內產業提出,指控台灣當局提供單體與寡聚物生產商補貼,這些進口已重創美國產業,或構成嚴重威脅。

經濟部國際貿易署昨(23)日證實,美國商務部於4月16日公告對台灣與南韓的單體與寡聚物(CMOs)展開反傾銷調查,同時對台灣進行平衡稅調查。據統計,去年美國自台灣進口CMOs約7,938萬美元(約新台幣25.8億元)。

國際貿易署表示,在正式調查前,貿易署已向美方強調我政府相關措施均無特定性,不應進行平衡稅調查。現美方既已決定調查,貿易署將與業者共同因應,爭取較低稅率,也呼籲廠商積極應訴,維護出口權益。

外電報導,美國商務部已針對南韓與台灣的化學品進口啟動反傾銷調查,包括特定單體與低聚物,可用於製作黏合劑和塗料。美方也對台灣相關生產廠商進行反補貼調查(即平衡稅調查)。換言之,美國對台灣特定化學品展開了「雙反調查」。

Arkema在舉例證明美國產業受創時點出許多現象,包括市占率下降、產量下滑、產能減少、營業利益縮水及營收萎縮等。美國商務部評估指控及各項證據後,認定這些指控獲得充分證據支持,符合展開調查的法定要求。

Arkema認定台灣有七家單體與寡聚物生產商或出口商,但通知中未提供名單。不過我國經濟部國際貿易署日前發布的新聞稿顯示,此案涉及的公司分別是長興材料(1717)、日勝化工、國精化學等上市櫃公司外,還有台灣科斯創、雙鍵化工、信捷先進材料及東昌化學。

從台灣進口的單體與寡聚物是否衝擊美國國內產業,由國際貿易委員會(ITC)負責認定,ITC將在接獲申訴後45天內做出初步判斷。

如果ITC判定台灣單體與寡聚物沒有重創或嚴重威脅美國產業的合理跡象,調查將劃下句點,反之則會遵照法規和監管時間規定繼續下去。

這次調查涉及的產品是某些多功能丙烯酸酯與甲基丙烯酸酯單體,以及丙烯酸化雙酚A環氧基寡聚物。調查範圍也涵蓋與調查對象產品混合或混製、但來自未被調查來源的寡聚物。除了台灣,美國商務部也對南韓單體與寡聚物展開反傾銷調查。

 
拉貨潮點火…製造業生產連13紅 工業生產同步亮眼
記者江睿智/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經濟部昨(23)日發布3月工業生產指數106.1,製造業生產指數106.89,雙創歷年同月新高,分別年增13.65%及14.71%,皆呈連13紅,主因AI需求強勁,以及因美國總統川普對等關稅政策,出現部分拉貨潮,帶動製造業生產熱絡。

經濟部統計,今年第1季製造業生產98.77,年增12.79%,為連五季正成長。

經濟部統計處副處長黃偉傑表示,川普4月2日宣布對等關稅政策,一周後又宣布暫緩實施90天,美國關稅政策不確定性太大,廠商現無法判斷未來生產情勢,在此混沌不明之際,可確定是「AI應用浪潮沒有趨緩」,需求仍明朗,經濟部預期4月製造業生產年增14.4%至19%,將呈連14月正成長。

經濟部表示,3月製造業生產年增14.71%,主因受惠人工智慧、高效能運算及雲端資料服務等需求持續熱絡,挹注資訊電子產業生產動能續增,惟部分傳統產業仍受市場競爭及需求保守影響而呈減產,抵銷部分增幅。

資訊電子業方面,黃偉傑指出,3月電子零組件生產指數116.39,創歷年單月新高,年增25.07%,呈連15紅;第1季生產年增20.39%,呈連五季正成長。其中積體電路業生產熱絡,3月生產指數創歷年同月新高,年增29.49%,亦呈連15紅。

電腦電子光學製品業3月生產指數創歷年同月新高,年增21.22%,為連續第21個月正成長。第1季增產27.08%,連七季正成長。

傳統產業方面,經濟部指出,受市場需求疲乏及海外同業低價競爭,以及廠商產線排修影響,3月基本金屬業、化學材料及肥料業分別年減4.78%、3.94%;汽車及其零件業年減10.82%,主因部分車型零件短缺,加以部分汽車零件因國內外接單減少而減產。

傳產中,僅機械設備業表現較佳,主要受惠半導體先進製程積極擴充產能,3月生產年增7.57%,為連六月正成長,第1季增產10.59%,為連四季正成長。

經濟部表示,國際貿易措施及地緣政治衝突等不確定因素持續干擾全球經貿成長,然而AI、高效能運算等新興科技應用持續拓展,帶動半導體先進製程及高階伺服器等供應鏈生產續揚。

 
國際財經要聞
金價跌2% 避險降溫
編譯葉亭均/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美國總統川普一次釋出美中貿易戰有望降溫、聯準會(Fed)主席鮑爾不用擔心烏紗帽等兩大利多,降低避險需求,近來漲勢凌厲的國際金價23日盤中回落逾2%,國際油價原本走高,但之後又受供應過剩憂慮拖累而翻黑。

近來漲破3,500美元大關的紐約黃金現貨,23日盤中大跌2.6%,跌幅稍後縮小至2%,報每英兩3,312.46美元。川普22日表示,對大陸課徵的關稅稅率將「大幅」下降,而且他無意開除鮑爾,使市場避險情緒退潮,金價遭遇獲利了結賣壓。

不過,基於全球經濟前景蒙上陰影,分析師大多認為金價後市有撐。瑞銀分析師史陶諾瓦表示,川普對中國大陸和Fed的言論減輕市場憂慮,對金價造成壓力,但「我們持續預期金價將在未來幾個月漲到每英兩3,500美元」。摩根大通也預期,金價將在明年漲破4,000美元。

國際油價23日盤中一度反彈1.8%,但之後翻黑,原因是哈薩克表示,產油政策將以國家利益為優先,而非考量石油輸出國組織與盟國(OPEC+)利益,且無法減少三大產油計畫產量,因為這些計畫是由外國巨頭掌控,暗示哈薩克產量將持續超出配額,增添供應過剩的壓力。布蘭特原油期貨23日盤中挫跌1.9%至每桶66.14美元,西德州中級原油期貨也跌2.1%,報每桶62.35美元。

 
比特幣衝9.4萬美元 乙太幣價格也走高
編譯黃淑玲、易起宇/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美國總統川普表示無意開除聯準會(Fed)主席鮑爾、緩和了外界對Fed自主性的疑慮後,激勵最大加密貨幣比特幣,23日一度突破9.4萬美元。

根據Coinmarketcap報價,比特幣23日盤中報94,040美元,過去24小時上漲4.9%。乙太幣和瑞波幣等較小規模加密幣也同步走高。在短暫受到川普對等關稅引發的風險資產拋售衝擊後,比特幣已從4月7日的低點回升23%。在此過程中,比特幣的交易表現開始更接近黃金。

比特幣22日漲破9萬美元關卡,為3月初來首見,一度讓市場以為比特幣終於擺脫長期以來與美股同步波動的趨勢。但在川普表示無意開除鮑爾、讓市場對貿易緊張可能舒緩感到樂觀後,比特幣走勢又恢復到和美股一致。

美國財長貝森特22日表示,美中雙方都無法忍受彼此間的關稅僵局維持下去,這兩個世界最大經濟體將找到緩和緊張的方法。

在美掛牌的比特幣指數型股票基金(ETF)22日合計湧入9.36億美元資金,為今年來資金流入規模的第三高。

但加密資產託管公司Bitgo亞太區臨櫃交易主管海耶尼施表示,這波加密幣漲勢可能會在本周末前轉向修正,因為這個市場「已經持續上漲到讓人感覺有些超買」,他認為至少修正到88,000美元「也不意外」。

 
歐盟開鍘 重罰蘋果、Meta
編譯陳律安/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歐盟當局23日首度援引數位市場法(DMA),對美國科技巨頭蘋果與Meta合計開罰7億歐元(7.98億美元),金額低於過去依舊版法案裁罰水準,外界解讀,這是為避免觸怒美國總統川普,以免招致更強力報復。

歐盟執委會指控蘋果自家App Store中,未能允許開發商提供可進行銷售的外部連結,對蘋果開罰5億歐元,Meta則是因為對旗下臉書與IG的歐洲用戶,實施要先付費訂閱無廣告版,才能不看到個人化廣告,遭歐盟執委會認定違反DMA,挨罰2億歐元。蘋果和Meta被要求在60日內遵從裁罰決定,否則將面臨更重的處罰。

蘋果強烈反擊歐盟開罰的決定,指控遭到歐盟監管當局歧視,被迫免費提供技術,將提起上訴。蘋果去年也曾因排除iPhone的串流音樂競爭對手,遭歐盟處以18億歐元罰款。

Meta全球事務總裁柯普蘭也批評歐盟的決定,認為歐盟「試圖打壓成功的美國企業,卻讓中國大陸與歐洲企業依據不同標準運作」,「這項決定不只是罰款問題。歐盟執委會強迫我們改變商業模式,等同對Meta課徵數十億美元的關稅,還要求我們提供品質較低落的服務。歐盟執委會對個人化廣告不公平的限制,也在傷害歐洲的企業與經濟」。

對於外界質疑歐盟是否刻意降低罰款金額,以避免激怒美國總統川普,歐盟執委會表示,罰款金額是「依據違反DMA的嚴重性與持續期間,所做的相應決定」。歐盟發言人波德斯塔指出:「這是執法問題,無關貿易談判。」

不過,彭博資訊分析師指出,罰款金額的規模「顯示歐洲對美國科技巨頭的監管壓力略有緩和」,「若依競爭法,罰款最多可達企業總營收的10%,但這次的金額不到這兩家企業2024年營收的0.15%,這或許反映出歐盟在美歐關係緊張背景下,對強硬執法有所保留」。

 
特斯拉「斷電」 淨利暴減七成…馬斯克宣示要投入更多時間經營
編譯季晶晶/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受到執行長馬斯克涉足政治引發爭議的衝擊,美國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上季淨利年比暴減七成至近四年低點,並取消先前對今年銷售將成長的預測,同時減碼今年資本支出計畫約10億美元。□

馬斯克表示,他5月起將「大幅縮減」在川普政府的角色,在特斯拉投入更多時間,激勵特斯拉股價23日早盤大漲逾8%。

特斯拉第1季淨利比去年同期暴減71%至4.09億美元,為2020年第4季以來最低,經調整後每股盈餘為27美分,營收年減9%至193.4億美元,都低於華爾街預期。上季營業利益率年比陡降3.4個百分點至2.1%。

上季汽車業務營收也年比大降20%至140億美元。特斯拉表示,上季汽車營收下滑的原因之一是四座工廠必須暫時停工以升級產線,以製造更新版的Model Y,其他原因還包括平均售價和促銷優惠減少。特斯拉上季在美國、德國及中國大陸等關鍵市場的銷售都下滑二位數百分比。

特斯拉表示,貿易戰與「不斷變動的政治情緒」可能對其銷售造成壓力,從而可能必須調整全年銷售預測,但未提出新的成長目標,只表示正在「審慎投資」,將取決於產量成長和「更廣泛總體經濟環境」等因素。特斯拉上季僅支出14.9億美元,為2021年第1季以來最少,預期今年將支出超過100億美元,少於之前所估的超過110億美元。

馬斯克在討論川普政府的貿易戰之前,先深深嘆一口氣,之後表示,特斯拉是「最不受關稅影響的汽車公司」,但他個人希望能夠有可預測的關稅架構,經濟不確定性已使人們暫停汽車這類大筆支出。儘管特斯拉的汽車全都在美國組裝,但汽車零組件可能面臨25%的進口關稅,馬斯克也說,關稅將對特斯拉的能源事業造成超大影響。

他再度重申6月將在奧斯汀啟動全自駕服務,預測Cybercab有望從明年中開始,大幅提振特斯拉的財務。

馬斯克也說,他在川普政府建立「政府效率部」(DOGE)的工作已「大致完成」,焦點將重返特斯拉,「我想,可能從下個月開始,我分配到DOGE的時間將大幅減少」,「我必須繼續待在那…直到總統任期」屆滿,以避免浪費和欺詐回歸」,「所以我想,只要總統希望我繼續,我將…每周花一兩天在政府事務」。

馬斯克作為「特殊政府雇員」,每年只能工作130天,川普已經開始猜測馬斯克可能很快會離開在DOGE的工作。

 
英特爾大整頓 要裁員20%
編譯葉亭均/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知情人士透露,英特爾(Intel)即將在本周宣布裁員計畫,刪減逾20%人力,藉此簡化營運、減少官僚主義造成的效率不彰。這將是執行長陳立武上個月上任以來,首度推動的重大整頓行動。英特爾股價23日早盤漲逾7%。

彭博引述知情人士報導,這項裁員行動是精簡管理階層的一環、重建以工程為核心的文化。知情人士說,相關計畫尚未公開。

這波裁員是延續去年8月宣布裁撤約1.5萬名員工的行動。截至2024年底,英特爾在全球的員工總數為108,900人,低於前一年的124,800人。英特爾的代表對此拒絕置評。

陳立武的目標是振興這家甚具標竿意義的美國晶片大廠,逆轉多年來節節敗退、輸給競爭同業的頹勢。英特爾在晶圓製造技術的地位已拱手讓給台積電(2330),在AI運算領域又難以追趕輝達(Nvidia),這導致英特爾營收連三年下滑,虧損擴大。

曾任職益華電腦、且是晶片業老將的陳立武,已矢言分拆與英特爾核心業務無關的資產,並推出更具吸引力的產品。

英特爾上周同意將旗下可程式化晶片部門Altera的51%股權出售給私募基金銀湖管理公司,是朝上述目標前進的一步。

在上個月舉行的Intel Vision大會上表示,陳立武表示,英特爾必須補足流失的工程人才、改善資產負債表,並調整製造流程,以因應潛在客戶的需求。

英特爾預定本周四公布第1季財報,陳立武可能會在財報會議上更詳細地說明他的戰略。

在英特爾去年宣布前執行長基辛格退休後,陳立武今年才臨危受命,力求讓歷經多年挑戰的英特爾重振輝煌。

基辛格曾肩負重振英特爾的重任,卻未能成功,他曾展開一項耗資鉅大的計畫,擴展公司的工廠網絡,並試圖將英特爾轉型為一家按需求來生產晶片的晶圓代工業者。

但如今英特爾卻延後了大部分擴張的計畫,包括在俄亥俄州設廠。英特爾原本預計將成為美國晶片與科學法的最大受惠者,但在川普上任後,晶片法的撥款出現變數。

市場近幾個月盛傳的與台積電合作消息,看起來也不太可能發生。

英特爾錯過了晶片產業幾十年來最賺錢的新領域。該公司長期主導個人電腦(PC)和資料中心處理器市場,但對於人工智慧(AI)卻反應遲緩,未能搭上商機。

 
要聞
鴻海集團跨航太 收購富蘭登 旗下京鼎投資20億取得51%股權
記者尹慧中/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鴻海(2317)集團旗下半導體設備廠京鼎昨(23)日宣布,董事會決議以每股138元、總交易金額20.05億餘元,收購富蘭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富蘭登)51%股權,並取得董事會過半席次,取得實質控制權。

公司預期,此舉可望擴大半導體事業垂直整合版圖、拓展客戶群並跨足航太領域,看好三大綜效,有助於降低對單一客戶的依賴,同時切入航太等高附加價值產業,並整合關鍵技術。

富蘭登成立於1994年,實收資本額2.85億元,專注於半導體製程設備與航太設備的技術服務與維修。

2024年全年營收約10億元,主要客戶為國內外晶圓製造廠。富蘭登長期深耕半導體維修領域,成功切入先進製程產線。

京鼎表示,此次交易將以京鼎帳上現金支應。交割完成後,富蘭登將成為京鼎控制之子公司。雙方將透過此次合作整合資源。

京鼎預期,該交易最快今年第2、3季完成交割,屆時富蘭登將納為子公司,並認列營收。

京鼎表示,透過此次收購案,將有助於布局多元客戶,強化營運動能,拓展客戶來源,優化營收結構,降低對單一客戶的依賴,提升營運韌性與長期競爭力。

此外,拓展多元產品,藉此切入高附加價值業務,京鼎預期,結合富蘭登在航太維修領域的技術優勢,切入航太等高附加價值產業,藉由技術互補拓展業務布局,擴大成長動能。

另一方面,也可整合關鍵技術,強化製造整合能力,京鼎預計,富蘭登專精於機電技術,京鼎則具備機構製造優勢,雙方技術互補。透過整合,提升半導體製程設備的製造整合能力,強化市場競爭力。此次收購案將鞏固京鼎在半導體設備產業的領先地位,並拓展至航太新領域,展現多元客戶、產品與長期經營決心,同時強化營運韌性。

 
特斯拉上季獲利跳水 市場憂心台鏈有壓
本報綜合報導經濟日報
特斯拉上季獲利跳水,並取消先前對今年銷售將成長的預測,外界憂心,恐衝擊相關供應鏈貿聯-KY(3665)、和大、乙盛-KY、華孚、聯嘉等後市營運。

其中,貿聯主要供應電源管理線束;和大為特斯拉減速齒輪箱主力供應商;乙盛主要供貨特斯拉系列車種電池機構件、電池支架組件、電池背蓋、後行李箱塑件、尾門內飾等零組件;華孚主要負責供應Cybertruck的車用顯示器支架,近年來也切入車身結構件;聯嘉供應電動皮卡CyberTruck前車燈模組。不過,相關公司不評論單一客戶訂單動態。

美國對等關稅衝擊效應持續擴大,和大集團董事長沈國榮表示,「今年美國車市肯定不好」,因為美國本身沒有汽車零組件供應鏈,除了車用電子之外,80%至90%的零組件仰賴進口,現在關稅戰讓零組件進不來,市場將面臨「沒有零組件可以組裝車子」的窘境。

關稅戰讓生產成本大增,加上整體景氣不佳,物價上漲,民眾消費意願或能力降低,也會影響買氣;然而,美國沒有高鐵及捷運,往來還是要靠州際公路,對此,沈國榮預期,美國車市今年可能會衰退10%至15%。(記者陳昱翔、藍珮禎、邱馨儀、蕭君暉、宋健生)

 
聯電EPS 0.62元 19季低點 新加坡P3廠明年量產
記者李孟珊/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晶圓代工廠聯電(2303)昨(23)日召開線上法說會,公布首季財報,受一次性價格調整與地震影響,即便出貨量持平,但毛利率仍跌破三成,稅後純益77.77億元,季減8.5%,年減25.6%,每股純益(EPS)0.62元,下探近19個季度來低點。

共同總經理王石表示,今年首季晶圓出貨量持平,業績符合預期,而年初進行的一次性價格調整,也反映當前市場狀況,上季營運亮點是22/28奈米製程營收創下新高,占總營收37%。

聯電第1季毛利率26.7%,季減3.7個百分點,年減4.2個百分點,營益率16.9%,季減2.9個百分點,年減4.5個百分點,稅後純益77.77億元,季減8.5%,年減25.6%,每股純益0.62元。

細分銷售地區別,第1季營收仍主要來自亞洲,比重達66%,北美次之、達22%,日本5%,歐洲7%;以應用別區分,通訊占多數,營收比重達40%,消費性提升至34%,電腦11%,其他約15%。

王石進一步表示,其中,22奈米營收季成長46%,主要來自OLED顯示器驅動IC、影像訊號處理器(ISP)、數位電視、WiFi與音訊編解碼器等應用。

王石點出,隨著客戶加速轉向22奈米邏輯與特殊製程平台,以支援新一代產品應用,預期在接下來的幾個季度將會有更多22奈米產品投片。

此外,在新加坡的第三期晶圓廠(P3)也在本月初正式啟用,新增的22奈米產能將支持聯電未來的成長,新廠的產線目前已進入試產階段,預計將於2026年初開始量產。

 
個人工作室 留意營業稅
記者胡順惠/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民眾辦婚禮,愈來愈多人喜歡客製化,業者常以工作室、電商、社群媒體等方式經營。財政部高雄國稅局表示,這類業者無論有無實體店面,只要有收費提供服務,就要留意營業稅規定。

高雄國稅局指出,依《加值型及非加值型營業稅法》規定,只要是在我國境內提供服務並收取報酬,無論是婚紗禮服出租、婚紗攝影、婚禮籌辦,或是新娘秘書等勞務,皆屬於「銷售勞務」,依法需課徵營業稅,應在開始營業前向主管稽徵機關申請稅籍登記。

舉例來說,若某攝影工作室在網路上接受新人委託拍攝婚紗照,並收取服務費用,即使沒有設立實體店面,只要有實際從事營業行為,原則上都應辦理稅籍登記,依法納稅。

如果民眾以個人身分在網路上接案,且當月銷售額未達營業稅起徵點,可暫免辦理稅籍登記。起徵點金額於2025年1月1日起調整為每月5萬元,2024年以前則為每月4萬元。

 
LINE Bank 增資 原股東全認購
記者陳美君、林勁傑/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純網銀LINE Bank(連線銀行)將二度增資,預定金額為50億元,台北富邦銀行昨(23)日董事會決議,將參與LINE Bank現金增資案,認購金額不超過17.55億元,待審核通過後,北富銀持股比例將由原先27.18%提升至29.16%。

據透露,目前LINE Bank洽詢現有股東對於參與增資的意願,得到相當正面的回應,預定此次增資金額50億元會由現有股東全額認購。LINE Bank表示,為充實營運資金,並配合長期業務發展,提升競爭力,規劃進行增資。增資案該行將待呈報主管機關完成必要程序。

LINE Bank於2021年正式營運,2022年即辦理減資25億元再現金增資75億元,實收資本額由100億元提高到150億元。該行去年全年稅後虧損8.9億元,每股虧損0.59元。累積虧損36.5億元。這次是成立以來第二度增資,現有八名股東依序為台灣連線金融科技持股49.9%、台北富邦銀行持股27.18%、渣打銀行5.42%、台灣大哥大(3045)5%、聯邦銀行5%、中信銀行2.5%、遠傳電信2.5%、富邦媒體科技2.5%。

北富銀表示,純網銀雖仍處於初期營運階段,但隨著數位科技驅動創新發展,純網銀的成長潛力與社會影響力愈加顯著。

 
第一金配發股利1.2元
記者廖珮君/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第一金(2892)昨(23)日公布去年股利政策,每股配發0.95元現金,0.25元股票,總股利1.2元追齊近三年高點,惟盈餘分配率僅66.3%連兩年跌破七成,更下探16年來最低。以第一金23日收盤價24.85元,現金殖利率約3.8%。

第一金2024年全年稅後純益253.6億元,每股稅後純益1.81元,兩大獲利指標同寫史上新高,為何盈餘分配率卻跌破七成?第一金控主管說,有兩大主因,一、子銀行三項資本比率需在2025年底符合D-SIBs(系統性重要銀行)要求,需保留更多資本,二、今年市況詭譎,金融資產評價恐現損失,也得多留一點資本在帳上。

據數據顯示,今年第一銀行盈餘上繳母金控僅45億元,上繳率僅19%跌破兩成,但2025年底三項資本比率將全數達標,包括普通股、第一類資本和資本適足率將會達11%、12.5%及14.5%的D-SIBs要求。今年美國川普關稅新政讓金融市場劇烈動盪,投資部位可能會出現評價損失,加上第一金還得再對第一金人壽增資,這些變數都需更強資本來因應。

第一金一手顧資本,另一手還得兼顧股價。該主管也坦言,每股配發0.95元現金是近三年高點,主因是盼可維持現金殖利率近4%水準,穩定股價。第一金董事會通過去年股利分派案,每股配發0.95元現金,0.25元股票,與2023年0.85元現金、0.3元股票相較,略拉高現金、降低股票。

 
國銀新南向放款提前達標 2025年下半年川普海嘯效應將影響動能
記者廖珮君/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據金管會統計,2025年3月底國銀對新南向18國放款餘額1兆8,962億元,首季新增放款758億元,核准新設五處,各達標104%和167%,兩項指標均提前在3月達標:惟金融圈示警,下半年川普關稅海嘯效應顯現,替新南向市場放款動能埋變數。

金管會對2025年全年國銀對新南向新增放款量、新設據點目標值,各是728億元及維持三處,放款目標值是史上新高。首季這兩項指標均提前達陣,這也是從2021年來,連續第五年國銀新南向放款、設點達標。

一家銀行主管說,川普關稅戰對新南向市場衝擊,需看美國對大陸、及對東南亞國家的相對稅率,若新南向國家關稅談判結果,較目前低,又較大陸具相對優勢,那麼,台商產業鏈移轉壓力應該會減輕不少。

就目前90天展延談判期來看,市場已出現美方客戶的極端拉貨潮,預估可望讓第2季新南向放款量持穩,但隱憂卻是需求量提前,對未來放款動能埋下變數。

下半年新南向有三大變數,一、關稅戰將讓各企業在新南向國家的投資擴廠、資金需求縮手,二、新南向中的東南亞各國,有大量陸企在洗產地,陸企東南亞製造銷美一旦遭堵,大陸對當地投資減少,將衝擊當地放款業務量。

三、國際貨幣基金(IMF)下修全球經濟成長率,新南向各國也難逃,經濟成長率下修、顯示需求停滯,將降低企業舉債意願,也會衝擊放款動能。金管會公布2025年3月國銀對新南向放款餘額1兆8,962億元,月增283億元是近四個月最高,連七個月成長,年增卻略降到11%的近五個月低點。

 
車用三展 聚焦智慧移動
記者嚴雅芳/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2025台灣汽機車零配件展、台灣國際智慧移動展及台北國際車用電子展昨(23)日盛大開展,外貿協會指出,今年聚焦多元創新、永續未來、移動生態系等三大核心技術應用,國內外有逾5,000位專業買主登記參觀。

貿協表示,今年以全新品牌「360° MOBILITY Mega Shows」聯合展出,展場以「Drive Smart、Drive the Future」為主軸,聚焦AI科技,規劃13個展區,涵蓋車輛零件、改裝配件、車輛照明、移動科技等。

經濟部次長江文若表示,台灣去年汽機車零組件產值達到新台幣3,461億元,其中外銷值近3,000億元,若結合國內汽機車零組件及車用電子,已創造台灣另一個兆元產業。

貿協董事長黃志芳表示,本次有17國、1,000家廠商參展,使用逾2,500個攤位。除聚焦AI、自駕與電動化等未來移動趨勢,更舉辦國際論壇,邀請高通、台達電(2308)、和碩等國內外指標企業代表,分享AI創新、能源革新、邊緣AI、智慧移動、電動車與自駕車、車用半導體等技術應用進展。

因應美國針對汽車、零組件發布的關稅政策,也辦理美、墨兩國專家的商機分享,提供車用產業在北美的布局及拓銷資訊。

今年參展廠商涵蓋整車製造、關鍵零配件及綠能解決方案。整車包括和泰車、成運汽車;零配件有虎山、為升、耿鼎等;電能相關企業如台達電、華城電能、起而行綠能等。

電子代工大廠鴻海,以及電子、科技業如微星、神達等也參展;國際廠商有德州儀器、博世、德國萊茵等企業參與。

鴻海是今年車用電子展最大規模參展廠商,展示一系列智慧電動車平台相關產品,鴻海發言人巫俊毅表示,對今年的成長非常有信心,其中主要成長動能還是來自AI相關產品,而電動車(EV)今年也會有更多進展。

 
資策會三任務 助百業轉型
記者籃珮禎 / 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資策會董事長黃仲銘昨(23)日指出,將啟動「驅策AI發展」、「建構數位生態」、「開展國際合作」三大核心任務,目標打造強韌、創新、永續的資策會,全力協助台灣百工百業數位轉型。

黃仲銘與執行長范俊逸共同擘劃資策會新藍圖,昨天對外說明。黃仲銘去年6月接任董事長,他坦言,在變局中接棒不易。范俊逸是今年2月就任執行長,他說,全球供應鏈重組與地緣政治的風險,正是資策會優化升級的時機。

資策會表示,未來將聚焦AI發展與資安治理兩大主軸,對齊國家政策,並積極開拓政府計畫外的收入來源,運用既有能量深入地方政府、國營事業及大型企業,提供數位轉型與商業模式再造服務,擴大產業賦能。

黃仲銘指出,資策會將凝聚研發能量,開發解決方案後與資服業者合作,進行客製化落地,甚至共組國際隊。范俊逸則強調,除爭取部會計畫,更要主動出擊,擴大服務範疇。

在具體行動上,「驅策AI發展」將推動人工智慧島等計畫,鎖定餐飲、長照、製造等關鍵領域建構AI應用示範,並與高餐大等學府合作培育AI即戰力人才。

在建構數位生態方面,著重碳排資料治理、綠色供應鏈(已與台灣富士通合作)、晶片安全合規、自駕通訊韌性網路等基礎建設,並推動跨領域職能護照。

此外,在開展國際合作上,已深化與日本青森縣交流、參與歐盟AI安全計畫(SAFEXPLAIN),並取得ISO資安驗證資格,亦正與Google台灣探索雲端及AI落地合作。

資策會強調,將持續扮演「數位轉型智庫」角色,整合技術、顧問、政策協力與人才培育四大能量,成為政府與產業關鍵橋樑,助台灣掌握數位機遇,共創信賴永續的產業未來。

 
浩鼎抗乳癌新藥開發喊卡 未來將專注投入次世代 ADC 研發
記者謝柏宏/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浩鼎(4174)昨(23)日在櫃買中心召開記者會,說明公司發展治療三陰性乳癌(TNBC)的主動免疫抗癌新藥Adagloxad Simolenin(OBI-822)/OBI-821三期臨床試驗第二次期中分析。浩鼎表示,根據獨立醫學及統計學者所組成的資料及安全監測委員會(DSMB)的建議,公司經審慎評估後決議中止試驗。

浩鼎這項決定,代表前中研院長翁啟惠以其醣分子化學技術所開發的新藥,繼2016年解盲失利後再度面臨重挫。

浩鼎成立源起就是創辦人張念慈與翁啟惠為實現醣分子新藥發展理想,在潤泰集團總裁尹衍樑支持下成軍,在翁啟惠的技術、尹衍樑的資金與張念慈的管理經驗下,浩鼎股價由2012年興櫃時的50多元起漲,到2016年最高曾達755元。浩鼎昨天收46.85元,上漲1.45元。

浩鼎表示,OBI-822/OBI-821三期臨床試驗係以三陰性乳癌早期患者手術後、Globo H呈陽性的高風險族群為收案對象。臨床試驗設計進行兩次期中分析,由DSMB根據分析數據推估本試驗最終的成功機率。第一次期中分析於2024年初完成,DSMB建議試驗應持續進行。由於本試驗已達第二次期中分析標準,即解盲條件187件主要評估指標事件中的113件,DSMB於昨天開會討論後,做出中止試驗建議。

浩鼎內部經審慎分析、推演及評估,並綜合多位專家意見後,決議停止該試驗。浩鼎執行長王慧君指出,從事Globo H相關產品開發已有很長時間,要做此決定並不容易,有很深的遺憾;但從事新藥開發本來就有風險、有成敗,這是新藥開發的常態,每一步都在為未來成功奠定基礎。

王慧君強調,浩鼎這兩年已經轉型,今後將集中資源專注於次世代抗體藥物複合體(ADC)的開發;公司有經驗豐富的團隊,目前在ADC領域已建立創新的關鍵技術平台,擁有極具潛力的產品線,並獲得國際專業領域的肯定,浩鼎亦積極尋求早期授權與全球合作機會。

王慧君並向協助試驗進行的病人、醫護人員和試驗主持人致謝。她強調,浩鼎會愈挫愈勇,直到交出成績。

 
報稅扶養父母爭議有解 財部明定子女重複申報原則
記者邱琮皓/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5月報稅季將至,財政部昨(23)日針對子女重複申報扶養父母、衍生爭議時,劃出明確認定原則,國稅局將依四大順位判定,依序為父母意願、兄弟姊妹自行協議、監護人是誰、實際扶養事實,將可降低實務爭端,納稅人也能有所依循。

民眾申報綜所稅時,列報扶養親屬免稅額是最常見的節稅方式,也因此,過去常常發生晚輩間為了爭搶由誰列報扶養父母而失和,但清官難斷家務事,兄弟姊妹、兒孫輩因無法協調而重複申報,進而衍生爭議甚至進入行政救濟,過去時有所聞。因此財政部彙整國稅局作法,昨日公布最新認定原則,讓各地國稅局都能有一致性標準。

官員表示,當兩名以上納稅人在同一課稅年度重複申報扶養同一直系尊親屬免稅額時,須依照最新頒訂「順序」來認定由誰取得列報權。首先,長輩意願是第一順位,只要長輩出具書面意思表示,就可決定由誰列報。官員解釋,「出具書面」沒有制式規格,只要能清楚確認是由受扶養長輩同意即可,書面也不需經公證或其他驗證程序。

若長輩無法以書面意思表示時,第二、三順位分別為各申報扶養者協議由其中一人列報,以及受監護宣告的直系尊親屬,就由監護登記的監護人來列報。

若經過前三順位都無法釐清,最後就要看扶養事實,子女必須各自攤開證據,依據這些事實來綜合判斷。

何謂「實際扶養事實」,財政部列出11項參考項目,例如實際同居天數、實際支付大部分扶養費用、是否實際負擔醫藥費、長照費用、住宿費用、探視天數等;或提出其他扶養事實。

 
AI法制 Google獻策:從產業思考
記者馬瑞璿/台北報導聯合報
AI(人工智慧)應用蓬勃發展,全球政府都在思索如何針對AI產業進行監管,歐盟、中國大陸都已有相關規範,台灣AI基本法目前仍在討論中,身為AI技術發展的領頭羊,Google政府事務及公共政策副總經理Eunice Huang建議,台灣政府立法時,可以思考人才往哪裡去、創新從哪裡來,政府必須因應產業發展方向,進行適度管理。

美國、中國大陸是全球AI發展最快速的兩個國家,不過,這兩個國家在AI法規制訂上策略相當不同。其中美國總統川普認為AI是非常重要的發展,不能過度規範、箝制AI產業發展,要讓科技公司有足夠空間研發,因此AI法令規畫相對寬鬆,目前在聯邦層級的法令並沒有明確的AI管理法案,不過,加州、科羅拉多州已考慮推行相關規範。

中國大陸是全世界最早開始監管AI的國家之一,主要是針對深偽技術進行禁止與管理,不過,大陸的監管框架非常強調本地社會脈絡,科技發展需要符合政治理念。

歐盟希望積極發展AI科技,但已經訂立非常嚴格的AI基本法,依法歐盟不只針對AI模型本身進行管理,就連AI應用層都要進行管理,企業必須花費龐大力氣與資源才能符合法規,這是很多新創或者小型公司難以達到的。

比較特別的是日本,日本立志要成為AI發展最友善的國家,法規相對寬鬆。因為日本首要目標是提高社會、公部門對AI的使用,因此日本國會目前的AI法令草案屬於鼓勵性質,並未嚴格箝制AI發展。

Eunice Huang指出,日本法令採取的立場,比較像是制定AI技術的基本管理框架,但有疑義之處,仍利用現行法令管理,她舉例說,「假設聊天機器人吐出我的個人訊息,這會侵犯個人隱私,就使用隱私法來處理,而不是額外訂定一個新的法令」。

對於台灣AI基本法立法方向,Eunice Huang提出兩點建議,第一,要根據證據去訂立規則,雖然AI會有潛在的危險,但政府毋須針對想像的、或可能性風險做出太多規範,否則將會箝制AI創新發展,第二,新加坡、日本政府目前的AI法規管理相對寬鬆,但仍保留了未來監管的可能性,換句話說,政府要靈活應對AI的未來發展,現在毋須管理的部分,可以先不管理,但如果未來有必要進行管理,政府也可以訂定不同規則,進行適度監管。

 
訊息公告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