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政府、輝達、和新光人壽之間的三角僵局,到昨天還無解,儘管昨日的最新焦點放在北市府最新端出的T12用地,並且聲稱已經整合完畢,但據了解,T12土地有兩個問題,其中,據悉實際公頃數只有2公頃多,不見得符合輝達要求3公頃以上的需求,而比起這個,另一個更大的問題,在於北市府是否已成功完成地主的整合,以及土地徵收。
知情人士透露,T12的用地大部分由7位民間地主持有,其中一位民間地主(法人),實際上還包括了十幾位自然人地主,要整合這麼多人的意見,並非容易的事。
新壽在中秋節前發了一篇長達千字的聲明稿之後,中秋連假之後「消音」,業界人士認為,新壽許多的不動產物業的安檢、或是興建中建物的使用執照,只要是在台北市,都需要由市府來核發,這也使新壽在發言空間上,先天就大受限制,因此連日來的話話權重回到北市府。
針對內政部長劉世芳昨天表達內政部的立場,其中特別提及土地是否移轉給輝達,可由北市府自行決定。新壽解讀,所謂可由北市府決定,其實也包括由新壽可直接移轉T17、T18給輝達,並不是只有北市府可移轉T12給輝達,但北市府卻一直堅持不同意前者,也令新壽深感無奈。
而對於外界流言、政壇人物抨擊新壽先前是因為沒錢,才放任北士科T17、18空地3年,業界人士指出,新壽的RBC是205%,即使二年前新壽RBC未達標,但一年保費收入約1800億至2000億元的新壽,仍能拿得出現金來蓋廠房。
一位知情人士則透露新壽原有的計畫,「甚至連建照都已取得」,已準備要動工興建。據透露,新壽在和輝達接觸之前,原本已有蓋五座廠的藍圖,面河2棟、後面3棟,樓高均在10層以上,當時了解新壽蓋廠規畫的企業集團,有好幾家國際大廠跑來接觸,其中有一家大廠甚至要租全棟,但之後因為輝達看中了T17、18,也使新壽先擱置原先的5棟廠房專案,專心和輝達協商,而處理此案的美國輝達總部,共有4位美國籍高層在處理全球設廠事務,先前親自來台,且中間的交涉協商,也全都由新壽和美國輝達總部對口。
據悉,當時輝達之所以要求自建,其中一大原因也是有政治考量,也會擔心類似晶華城案的蓋到一半使用執照卻不發的問題,因此最後決定全部自建,不委託新壽。
據了解內情的人士指出,輝達不會因為在北市設不了廠,就放棄在台灣設廠,因為輝達之所以想來台灣設置研發中心,「看重的是台灣的人才薪資水準沒有美國那麼高,或是配合程度都比美國來得強。」因此,即使先前輝達執行長黃仁勳最想要的是在台北市的T17、18,若此案告吹,未必就會離開台灣,而是移轉到其他縣市,尤其是高雄市先前曾很積極爭取,也許之後會有「敗部復活」的空間;此外,輝達自己也有其他的備案,但不會是由印度等地來替代台灣,因為兩地各有輝達在意的不同特質。
這場上演近兩周的連續劇,本周應該會出現決定性的轉折,對新壽而言,已經作好了「破局」的準備,即使最後無法和輝達談妥交易,但至少可以馬上投入興建廠房,因為現在的情況,是新壽動彈不得,但權利金仍要照付給北市府。
對新壽而言,倘若按照現行北市府所提出的40億解約金條件把地還北市府,一定會小股東告背信,首先,新壽當初就付了38億元權利金,再者剩下的2億連付這幾年的利息都不夠,更何況在新壽未違約的情況下把土地退給北市府,斷送未來50年的租金利益,被告背信的風險可想而知。
也有業界人士笑稱,輝達來台北市,台積電和聯發科應該會感受到很強大的人才競爭力,但現在若輝達不落腳台北市,跑到別的地方,對這兩家公司而言,可說「警報解除」,至於相鄰的仁寶,可能會很失望,「因為沒有輝達作鄰居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