曙光近?11月景氣 又見黃藍燈


【今周刊電子報】提供讀者易懂易上手的投資理財資訊及趨勢,最快速經濟脈動、專業政經報導,廣闊國際視野。 全世界最厲害的頭腦、最捉摸不透的管理動向、不知何去何從的地球命運,都在【世界公民電子報】。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部落格  NBA台灣  網站總覽  
2023/12/28 第5763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今日財經頭條
國際財經要聞
其他財經要聞
 
★ 台股重要指標:外資買賣超投信買賣超自營商買賣超融資增減排行融券增減排行
 
今日財經頭條
曙光近?11月景氣 又見黃藍燈
記者陳素玲/台北報導聯合報
國發會公布十一月景氣對策信號綜合判斷分數為二十分,較上月增加四分,燈號再次轉為黃藍燈,顯示國內景氣持續好轉,中央大學台灣經濟發展研究中心也公布十二月消費者信心指數(CCI)七十點○六點,較上月微升○點六六點,連三月上升,且指數創下二十個月以來新高;總經指標看似正向發展,但專家提醒,經濟情勢外冷內熱,仍須關注後續變化。

國發會表示,十一月出口、批發業營業額轉呈正成長,零售及餐飲業持續熱絡,因此景氣對策信號綜合判斷分數大幅增加,顯示國內景氣持續好轉。

展望未來,IMF(國際貨幣基金)等機構預測明年全球貿易量成長回升,加上新興科技應用商機持續熱絡,以及供應鏈庫存水位漸趨正常,有助挹注出口動能;國內外主要機構預測明年台灣經濟成長率可望逾百分之三,優於今年,惟仍須密切留意各國央行貨幣政策走向、國際原物料價格走勢,以及地緣政治情勢發展。□

在消費者信心指數方面,中央大學指出,十二月CCI六項指標中,「物價水準」、「投資股市時機」、「購買耐久性財貨時機」等三項指標上升,另三項下降,上升幅度最多的指標為「未來半年投資股票時機」,而六項指標中呈現樂觀的指標僅有「購買耐久性財貨」。

台經中心執行長吳大任解讀,股票投資時機屬於顯著上升,跟去年同期相比,上升幅度三十三點一四點,主因是去年同期只有二十點,屬於歷史新低;儘管國內經濟情況並不是很理想,但美國聯準會(Fed)決定停止升息,且極有機會明年第二季降息,刺激台股持續走高,民眾投資意願增加。

吳大任提醒,現在台股準備衝刺一萬八千點,但在經濟外冷內熱的情況下,國內股市有點背離基本面,目前的股市表現能否持續到二○二四年,還有很大不確定性。

整體職缺率 近九年次高

主計總處也在昨天公布八月底工業及服務業職位空缺相關統計結果,今年八月底工業及服務業職缺數二十三點七萬個,職缺率百分之二點八一,雖是近九年次高,但是內外兩樣情,內需服務業職缺大爆發貢獻,住宿餐飲業職缺率百分之四點三○是二十五年最高,批發零售業百分之二點四○也是九年來最高;製造業卻因出口衰退影響,職缺率只有百分之二點五五,是一○二年以來、十一年最低。

主計總處官員表示,今年八月全體職缺率是近九年次高,僅次於一一○年職缺率百分之二點九八,兩個年度景氣變化剛好完全相反,一一○年靠製造業職缺率高達百分之三點○六彌補服務業被疫情打趴,今年則是出口疲軟,靠服務業職缺率百分之二點八三拉抬整體職缺率。

 
產業紓困經濟部拋七利多 助業者渡過景氣難關
記者苗珮瑩/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選前政府再釋出利多,行政院院會今(28)日將通過經濟部「受全球景氣影響產業補助執行情形」報告,針對產業界提出的資金融通、電價、拓展貿易市場等需求,提出七項產業補助措施,協助業者在景氣低迷期間渡過難關。

經濟部表示,資金融通方面,包括將企業紓困之相關金融協助措施延長至明年底,及國發基金管理委員會公布修正「投資台灣三大方案」貸款要點,銀行得視申貸企業實際需求予以展延。

疫後振興專案貸款則持續受理申請至2025年10月底止,並由信保基金提供九至十成信用保證、最高利率為2.095%,原申貸經濟部紓困振興貸款事業,得借新還舊等條件均維持不變。經濟部表示,截至今年12月18日,經濟部疫後振興專案貸款及低碳智慧專案貸款的申請金額達新台幣6,673億元,累計利息補貼達111億元,全力協助企業穩住經營。

經濟部指出,為掌握中小企業有無遇到貸款問題,已透過公協會與平時有往來業者了解並協助,截至今年12月15日止,已調查503家,目前共七家業者提出需求,已完成協助六家業者。

至於電價方面,經濟部增訂新時間電價方案,自上月1日起實施,將離峰時間由9小時拉長至18小時,同時也加大尖離峰價差為6至7元,解決離峰時間不連續的問題,以利產業於離峰期間批量生產。針對上半年用電衰退10%以上的製造業,經濟部也提供相對應優惠,只要用戶申請降低契約容量,並於兩年內辦理恢復,自今年1月1日起至明年12月31日期間之供電設備維持費,打二折優惠收費,合計近5萬戶受惠。

在拓展貿易市場方面,經濟部貿易署將持續拓展國際市場,明年起加碼補助個別廠商及公協會參展,每攤位補助增加1萬元,拓銷策略將加碼逾20億元,使3萬家中小企受惠,爭取逾100億美元商機。啟動「好產品,推出國」計劃,除了拓銷歐美市場外,並組織更多拓銷團前往中南美、中東歐、新南向等市場。

 
學者:經濟外冷內熱 提防市場不確定性
記者葉卉軒/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國發會11月景氣燈號再現黃藍燈,景氣對策信號綜合判斷分數一口氣彈跳4分,台股更準備衝刺「萬八」。但不僅國發會官員對外在情況變化不是很有把握,學者們也示警,國內股市有點背離基本面,ECFA對我國影響絕對不是只有貿易量,兩岸政經關係惡化,恐衝擊台灣經濟。

中央大學台經中心執行長吳大任昨(27)日表示,經濟外冷內熱,目前國內股市有點背離基本面,台股表現能否持續到2024年,還有滿大不確定性。

吳大任說,美國經濟主要靠消費支撐,但目前已出現家庭消費轉弱跡象,債務超過20兆美元,每個月信用卡債務更以200億、300億美元規模上升,一旦影響美國家庭消費力,台灣出口就會受到更嚴重衝擊,屆時也會影響我國經濟基本面,「2024年投資股市恐有一定風險,要稍微再謹慎一點」。

吳大任提醒,ECFA對我國影響絕對不是只有政府強調的貿易量而已,一旦ECFA中止,台灣又無法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屆時企業就會面臨關稅上漲帶來的競爭力下降,還可能導致產業出走,接下來一連串的投資、就業都會受影響。

 
證交所、櫃買中心指導…2023企業ESG年鑑 出版
記者李淑慧/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在ESG浪潮下,各國紛紛宣布淨零碳排政策目標,對企業是一大挑戰,但同時也孕育新商機。企業經營如何兼顧環境永續、社會責任和公司治理,成為當前最重要的課題。經濟日報出版台灣企業永續發展年度專業性刊物《2023年企業ESG年鑑》,集結專家學者解讀近年國際間ESG發展的新趨勢,台灣因應作法,並詳盡介紹國內企業落實ESG的最新近況。

本年鑑由台灣證券交易所和櫃檯買賣中心指導,勤業眾信、安侯建業、資誠、安永四大會計師事務所積極參與,並廣邀各界重量級專家擔任編輯委員。

《2023企業ESG年鑑》由證交所董事長林修銘擔任召集委員,委員包括:證券櫃檯買賣中心總經理李愛玲、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所長周建宏、勤業眾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總裁柯志賢、中華民國企業永續發展協會秘書長莫冬立、安侯建業聯合會計師事務所主席陳俊光、中華公司治理協會理事長陳清祥、安永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所長傅文芳、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董事長簡又新等(依姓氏筆畫排序)。

《2023年企業ESG年鑑》包含五大章節,首先是總論,呈現國際與台灣在ESG上的發展,國際部分,包括:全球塑膠永續發展趨勢研析;從氣候風險到自然風險,自然相關財務揭露標準是什麼;企業如何評估人權風險。台灣部分,包括:氣候變遷因應法有哪些重點、台灣碳費該如何徵收、金融影響力助攻企業淨零轉型等。

第二是專題論述,包括:從資本市場和永續治理的投資價值、勞動基金如何實踐永續投資與盡職治理、國際永續投資的新趨勢等。

第三是永續治理,包括:經景權爭奪與董事職責、董事會如何衡量永續績效等。

第四是標竿企業的故事,本年鑑精選了41家企業ESG表現優良企業加以介紹,均附錄小故事,將其推動企業ESG的歷程以故事型態呈現,期能拋磚引玉,喚起更多企業擴大參與。

第五是台灣企業社會責任暨永續治理大事紀,起訖期間為2022年11月至2023年11月。

 
11月景氣好轉…亮起黃藍燈 出口批發回溫、零售餐飲熱絡
記者葉卉軒/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國發會昨(27)日發布11月景氣概況,在出口、批發業營業額轉正成長,加上零售及餐飲業持續熱絡等多方助攻下,11月景氣對策信號綜合判斷分數一口氣彈跳4分至20分,為近15個月以來新高,燈號也再次轉為黃藍燈,顯示國內景氣好轉。

談及目前經濟情勢,國發會經濟處處長吳明蕙表示,對於這一波景氣反彈,很有信心可持續好轉,但預期呈現的會是「緩步復甦」,復甦力道並不會太強勁,主因是對外在情況變化不是很有把握。

吳明蕙提到,像是近期的紅海危機,美、中經濟需求趨緩,歐元區和日本近幾季經濟數據也都顯疲弱,全球整體經濟成長態勢仍不太強勁,不確定因素仍多。

不過,吳明蕙指出,景氣領先指標連續八個月下降,累計跌幅2.89%;景氣同時指標則是連續八個月上升,累計升幅6.75%。在領先指標跌幅縮小,同時指標維持上升之下,顯示國內景氣持續好轉,但須關注後續變化。

其中,領先指標七個構成項目經去除長期趨勢後,三項較10月上升,包括製造業營業氣候測驗點、外銷訂單動向指數、股價指數,其餘四項則較10月下滑,分別為實質半導體設備進口值、建築物開工樓地板面積、工業及服務業受僱員工淨進入率、實質貨幣總計數M1B。

在11月景氣燈號九項構成項目中,海關出口值,以及批發、零售及餐飲業營業額均由藍燈轉呈綠燈,分數各增加2分,其餘七項燈號不變。

關於未來經濟情勢,國發會分析,IMF等機構預測2024年全球貿易量成長回升,加上新興科技應用商機持續熱絡,以及供應鏈庫存水位漸趨正常,有助挹注出口動能。投資方面,半導體業維持先進製程投資,綠能與回台投資持續落實,加上政府擴增明年公共建設、科技發展、淨零轉型預算,可望激勵投資。

消費方面,國內股市交易熱絡,勞動市場保持穩定,加上2024年基本工資調升,以及政府持續優化稅制及降低國人各項生活負擔,提高民眾可支配所得,有助民間消費動能延續。國內外主要機構預測2024年台灣經濟成長率可望逾3%,優於2023年,惟各國央行貨幣政策走向、國際原物料價格走勢,以及地緣政治情勢發展,仍須密切留意。

 
七行業無薪假勞工給補貼…單月最高9,200元 最長可領半年
記者江睿智/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製造業無薪假人數居高不下,勞動部昨(27)日宣布,自2024年1月1日起啟動僱用安定措施。於2024年上半年,包括「電子零組件製造業」等七大行業無薪假勞工,都可以向勞動部申請薪資補貼,每月最高可領9,200元,最長可領六個月。

勞動部表示,適用僱用安定措施的七大業包括:「橡膠製品製造業」、「金屬製品製造業」、「電子零組件製造業」、「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製造業」、「機械設備製造業」、「其他運輸工具及其零件製造業」,及「旅行及其他相關服務業」(不含旅宿業)等。

勞動部表示,部分行業目前仍受景氣影響,而有訂單減少或者仍未恢復疫情前的經營狀況,導致企業與勞工協議減班休息,實施無薪假。勞動部為了穩定勞工就業,經觀察行業別受景氣影響情形及當前減班休息狀況,並召開僱用安定措施諮詢會議,由勞資政學四方共同討論後,決議針對上述七行業公告啟動僱用安定措施。

勞動部表示,符合公告業別的受僱勞工,包括全時勞工,或有固定工作日(時)數或時間的部分時間工作勞工,於2024年1月1日起至2024年6月30日,經勞雇雙方協商實施無薪假,無薪假期間達30日以上,並由地方勞工行政主管機關列冊通報,最快可於2024年1月31日起90日內向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所屬各分署或透過台灣就業通網站線上申辦系統提出申請(將於2024年1月31日開啟系統受理申請),補貼請領月數最長為六個月。

 
國際財經要聞
超會賺!美銀行業前三季近20%獲利 都是這家銀行貢獻
編譯洪啟原/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小摩)囊括美國銀行界今年前九個月獲利的近20%,顯示這家華爾街投銀利用金融業這一年來的動盪,鞏固在業界的主導地位。

英國金融時報(FT)根據產業追蹤業者BankRegData的資料計算,小摩的美國銀行子公司今年前九個月獲利達389億美元,占銀行業獲利總和的18%。如果這種獲利態勢延續至2023年底,將是小摩自2009年以來再度創下這麼高的占比,當年許多銀行仍努力從金融危機中復甦。富國銀行(Wells Fargo)的分析師梅約說:「摩根大通是巨人中的巨人。」。

這些資料並不全面,只統計在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有擔保存款的子公司獲利、小摩的商業及零售銀行獲利,以及小摩部分投銀和交易部門獲利。並非所有小摩的競爭對手都這樣計算獲利。

但無論如何,這些資料顯示,小摩執行長戴蒙已利用收購機會(包括今年5月收購第一共和銀行)以及競爭對手的失誤,將小摩打造成為美國最大銀行的地位,以幾乎所有衡量標準,小摩都是全美最大。

小摩收購第一共和國的交易產生了立竿見影的效益。根據BankRegData的數據,在交易完成時的2023年第2季,美國銀行業所申報的每1美元獲利中,小摩賺了其中近20美分,高於一年前的12美分。

此外,小摩的同業也犯了一些錯誤。美銀大量投資美債導致帳面損失超過1,000億美元;富國銀行自 2018年起就被設定了資產上限,做為其員工開設數百萬個虛假帳戶的懲罰,這削弱了其獲利能力;在經歷了多年來業績表現不盡人意後,花旗正在經歷痛苦的整頓。

戴蒙自2006年接任小摩CEO時,小摩的存款約占美國銀行業的8%,落後美銀、僅稍微領先花旗。如今十幾年過去,小摩的存款高達2.5兆美元,占美國銀行業存款比重逾13%,超車同期存款僅稍微增加的美銀。

 
聊天機器人涉侵犯版權 紐時告微軟、OpenAI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聯合報
紐約時報控告微軟和OpenAI涉嫌侵犯版權,引發一場關於生成式人工智慧技術的法律爭端。華爾街日報說,此案將對新聞出版業未來產生深遠影響。

紐約時報在廿七日提出的訴狀中表示,這兩家科技公司在未經許可情況下利用紐時內容來創建人工智慧產品,包括OpenAI的聊天機器人ChatGPT和微軟的Copilot。

訴狀稱,這些工具接受數百萬條紐時報導內容的訓練,並用這些資料為用戶提供答案。

該訴訟為科技公司和媒體關於網路經濟之爭開闢新戰線,讓新聞業要角與人工智慧技術先驅對立。紐時表示,先前和科技公司進行了數月商業談判,但未能達成協議。

紐時表示,相信自己是OpenAI和微軟人工智慧產品資訊的最大來源之一。訴狀稱,這些人工智慧工具轉移了原本會流向紐約時報網路資產的流量,剝奪了紐時的廣告、授權和訂閱收入。

紐時要求法院阻止科技公司使用其內容,銷毀相關資料並尋求損害賠償。OpenAI和微軟尚未對此置評。

 
2年期美債標售 超人氣
編譯湯淑君/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美國財政部26日標售一批公債,買家踴躍認購,趕在聯準會(Fed)2024年啟動降息循環前鎖住較高殖利率。

包括外國央行在內的一群間接標購者,合計在這次標售買了77.6%的1年期國庫券,比率創新高;這群買家也買走71.6%的6個月期國庫券,比率是歷來第三高。同時,2年期公債得標價低於預期交易價,顯示需求比預期強。

美國2年期公債殖利率27日亞洲盤初報4.35%,變動不大。澳洲和紐西蘭10年期公債殖利率則在開盤後下跌。債券價格與殖利率走勢相反。

交易員加碼押注2024年Fed即將調降利率。聯邦資金利率期貨交換合約價格顯示,交易員預期2024年Fed累計將降息大約1.5個百分點。決策官員本月發表最新經濟預測時,估計未來一年總計可能降息3碼(0.75個百分點),比9月時「點狀圖」所示的預估降息幅度來得大。因此,較長天期公債這回買氣熱絡,凸顯買家有意趁Fed開始降息前鎖住較高的殖利率。

最新標售的6個月期公債得標殖利率為5.08%。1年期殖利率4.595%,是4月來最低,且比Fed聯邦資金利率大約低75個基點。美國財政部另以5.26%的殖利率售出750億美元3個月期美債,以4.314%售出570億美元2年期美債。

 
豐田穩坐全球銷售王 11月產量締新猷
編譯易起宇/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受惠於北美和歐洲銷售暢旺,豐田汽車11月全球產量締造新猷,銷售也創同期新高,今年料將能連續第四年擊敗福斯(VW),繼續穩坐全球汽車銷售冠軍。

豐田27日表示,日野和大發汽車等子公司在內的11月全球銷售,比去年同期成長12%至98萬6,262輛,創下歷來同期新高。全球產量也達到歷來最高紀錄的106萬7,446輛。

這家全球最大車廠今年全年的銷量和產量持續締造同期新高,進一步以油電混合動力車確保市占率,同時持續推動量產電動車的遠大計畫。

豐田表示,11月全球共售出34萬3,981輛電動化車輛(含油電混合、純電動和燃料電池車輛),比去年同期增加53.4%;油電混合車銷量躍增52%,電池電動車暴增227%。

豐田今年1~11月全球產量達到923萬輛,超越2019年全年的905萬輛,確定將刷新全年產量紀錄。儘管今年還剩最後一個月,豐田12月仍持續提高產量,Toyota和Lexus品牌車輛產量料將一年來首次突破1,000萬輛。

不過,上周爆出大發汽車數據操縱醜聞延燒,大發被發現最早1989年起操縱撞擊安全測試數據,目前不清楚會對豐田造成多少損失。

 
耶誕行情延續 歐股收紅
倫敦27日綜合外電報導中央社
在耶誕節過後,全球再添幾個主要股市恢復交易,投資人對於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明年初降息持樂觀態度,歐洲主要股市今天收紅。

倫敦FTSE 100指數上漲27.44點或0.36%,收7724.95點。

法蘭克福DAX指數上揚35.89點或0.21%,收16742.07點。

巴黎CAC 40指數小漲3.00點或0.04%,收7571.82點。

 
國際油價下跌 從1個月高位回落
紐約27日綜合外電報導中央社
國際油價今天下跌,從近一個月以來最高收盤水平回落,假日期間交投清淡,關鍵技術指標發出疲軟訊號。

紐約商品交易所西德州中級原油2月交割價下跌1.9%,來到每桶74.11美元。

倫敦北海布倫特原油2月交割價下挫1.8%,來到每桶79.65美元。

 
西德州油價閃現死亡交叉
編譯簡國帆/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美國西德州原油期貨價格26日閃現「死亡交叉」的空頭訊號,50日均線跌破200日均線,為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初期以來首見。

西德州的短期趨勢指標50日均線,26日跌至每桶77.53美元,200日均線則跌至每桶77.71美元,是2020年2月25日以來首見。許多華爾街線圖觀察家認為這象徵短期拉回將轉變為長期下跌。國際油價27日在紐約早盤跌約0.8%。

西德州油價上次50日均線低於200日均線,是在2022年9月7日,那時油價在之後兩個月上漲了12%,隨後才下跌。但Fairlead策略公司技術分析師史塔克頓等線圖觀察家認為,這不算真正的死亡交叉,因為當時200日均線還是上漲的。

2022年2月25日時,西德州的50日均線跌至56.377美元,200日均線跌至每桶56.455,約三周後世界衛生組織(WHO)宣告新冠疫情為全球性傳染病,引發供應過剩憂慮,西德州油價在出現死亡交叉後兩個月跌了74%。不過26日死亡交叉出現之際,基本面因素似乎看多。Swissquote分析師指出,多頭有各種推升油價理由,「但有趣的是,每個因素都不足以強化多頭後盾」。

 
要聞
路透:台幣下季有望升破30元大關 2字頭再現
國際中心/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路透報導,由於通膨逐漸降溫,美國聯準會(Fed)已暗示明年準備降息,美元後市看貶,分析師和交易員因此看好明年台幣兌美元走勢。在台灣出口打底、台股有望創新高等利多的帶動下,預估台幣第1季將活蹦亂跳,外資若持續大舉匯入,有望升破30元大關,2字頭再現。

近來台幣已擺脫先前頹勢且氣勢如虹,自11月1日的今年低點32.495一路狂升,短短一個多月即大升逾近1.57元台幣,勁升近5%。

報導指出,目前分析師及交易員預估,明年台幣兌美元匯率大區間料在29.5元至31.8元。一家中型民營銀行的交易員說,明年台灣經濟展望隨著庫存慢慢解決、Fed逐步往降息走,加上科技產業展望比今年好,在美元走弱、台股偏正面看待之下,與台股表現息息相關的台幣看升,「除非有地緣政治因素...但這很難預料」。

一大型商銀交易員亦認為,明年上半年台幣匯率將呈「盤整趨升」,主要是美國通膨趨勢的確已往下、Fed確定會降息,美元將走軟,而台灣則在出口已打底之下,台股指數有機會創新高,但要注意的是Fed降息幅度不如預期;再來是台海危機的地緣政治風險,甚至是開始美股回檔。她認為,明年上半年台幣趨升、但不易看到2字頭,高價料在30.8附近,除非Fed降息幅度超過3碼,否則今年2月的29.658高點應該不易看到。

但因中國大陸經濟基本面存疑,潛在資本外逃、景氣有下行風險,台幣多少會受拖累;以目前外資氣勢、市場對Fed降息預期及台灣出口已築底等觀察,明年開年台幣將續往升值方向走。

 
紅海危機…亞歐線貨輪再現喊價行情 運價「有行無市」
記者黃淑惠、編譯葉亭均/綜合報導經濟日報

全球航運業出現紅海危機,國內物流業大喊市場太混亂,貨櫃輪亞洲到歐洲線12月已全部爆艙,運價再度出現「喊價行情」,國內航運業者指出,亞洲到歐洲線運價「有行無市」,戰爭不可控因素牽動全球船舶、貨櫃供給概況,還可能出現塞港問題,運價飆漲成必然結果。

根據外電報導,葉門叛軍胡塞(青年運動)武裝危機事件再度襲擊海運市場,雖然近期傳出馬士基(Maersk)、法國達飛集團(CMA CGM)評估準備重返紅海航線;德國貨櫃航運業者赫伯羅德(Hapag-Lloyd)27日表示,儘管有國際海軍特遣隊護航,但評估後認為紅海還是太危險,決定不跟進。

國內長榮(2603)、陽明目前也都維持繞道好望角。

國內航運業者指出,航商大遶道,船舶投入數量增加,間接削減運力過多壓力;原本走蘇伊士運河要到歐洲港口的船臨時轉向,港口等不到船舶作業,船舶繞道後又陸續集結到歐洲準備卸貨、裝貨,碼頭作業大亂,明年元月開始要注意歐洲各大港口會不會重現塞港夢魘。

葉門胡塞武裝點燃中東危機,業者、貨主來不及反應,航商拐一大圈才能抵達歐洲及美東,大改道造成全球貨櫃輪再度陷入缺船、缺櫃危機,戰爭不可控因素持續擴大,各種供應鏈成本攀升開始反應在運價上。

國內最大物流業者分析,上周上海集裝箱出口運價中的遠東到歐洲已狂飆,每TEU(20呎櫃)達1,497美元,較前一周飆漲45.4%;不過這個價格在市場訂不到艙位,12月歐洲線已經大爆艙,除非加價搶艙位,才有機會擠上船。

2024年元月開始遠東到歐洲更會出現天天有新價走勢,元月第一周報價每40呎櫃4,500美元起跳,1月8日起5,000美元起跳,且這個價格是現在市場報價,如果紅海問題無解,明年元月價格還會比現在喊出來的價格高。

物流業者分析,2021年長榮海運的「長賜輪」意外擱淺在蘇伊士運河一周,引發運價暴漲傳奇;現在更隱含戰爭不可控因子,對貨櫃輪的衝擊更可怕,因為沒有人知道紅海危機何時會平息。

 
新光金:新壽缺口非增資70億可支應 續爭取監理寬容
台北27日電中央社
新光金今天召開董事會續行討論辦理現金增資議案,並擬定增資子公司新壽規劃提請審議,但新光金獨董許永明對決議內容持保留意見,新光金說明,新壽RBC缺口實非增資新台幣70億元即可支應,將續向金管會爭取監理寬容。

新光金今天召開董事會續行討論新光金辦理現金增資發行普通股議案,並擬定增資子公司新光人壽的具體時程及相關規劃提請審議。不過,新光金今天晚間發布重大訊息說明,獨董許永明同意原議案內容,但對此案決議內容表達保留意見,建請新光金儘速規劃現金增資時程。

新光金提出4點說明,第一,為符合資本適足要求,確有必要增資;其次,從此議案討論過程得知,新壽RBC(資本適足率)缺口實非增資70億元即可支應。

第三,先前努力爭取死利差互抵責任準備金及不動產增值利益準備金列入RBC計算,已經金管會回函表示「所請礙難同意」。

第四,為有效根本解決新壽實際資本缺口以符合法定資本適足性比率要求,已請財管暨投資人關係部委聘外部顧問公司進行財務診斷,協助評估是否有其他可行自救方案,實地查核為期3個月,並於完成後將建議方案送董事會討論。

同時,新光金強調,將持續向金管會溝通爭取監理寬容。

新光金並代子公司新壽公告,私募發行普通股15億元的現金增資基準日為今年12月29日。換言之,新壽先前對金管會承諾今年底前辦理70億元現金增資以強化財務結構,最後實際在今年底前到位金額為15億元。

 
趕搭末班車…實支實付醫療險將爆搶購潮 七家接受副本理賠
記者朱漢崙、戴玉翔/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金管會保險局26日對外宣布未來實支實付醫療險將進行兩大改革,包括損失分攤與通報機制,消息一出驚動廣大民眾,紛紛連繫保經或保險公司業務員想趕上「末班車」,搶購潮一觸即發,據保經業者盤點,目前仍可接受副本理賠的壽險公司仍有七家。

根據保經業者的盤點,市面上能接受副本理賠的實支實付醫療險保單所剩無幾,目前包含台灣人壽、中國人壽、全球人壽、遠雄人壽、台新人壽、臺銀人壽、保誠人壽等七家仍可接受副本理賠。

國泰人壽現行共三張實支實付醫療險,其中二張採正本理賠,另一張為自負額款附約得採副本理賠;新光、宏泰人壽則須視投保契約條款認定。

由於現在保險公司核保規定都已趨嚴,保險業者指出,保戶想趕上未班車,能選的保險公司相當有限,首先保險公司必須開放副本理賠,另一個是該公司願意在金管會規定的現行張數之下悉數核保,才能真正買到改革前的保單。

保險局副局長蔡火炎日前指出,實支險改革新制,不溯及既往,不影響目前保戶既有實支險理賠、也不影響保戶投保實支險張數。但仍引發民眾向業務員詢問相關保單。

保險業務員透露,台灣從2007年起開放實支實付險可接受「副本」理賠,保戶可拿醫療單據影印的「副本」做理賠,在業者競爭下,出現10幾萬元醫療費卻領到上百萬元的爭議。

因此金管會在2019年規定,每一被保險人投保實支實付型醫療保險(含日額或實支實付給付擇一之商品)之張數上限三張的措施。

今年以來,包含台灣人壽、宏泰人壽、中國人壽、遠雄人壽都陸續宣布實支實付險保單商品停售並改推出新的版本,全球人壽則宣布9月16日起不接受同一人不管是在全球人壽或其他同業累計已有二張實支實付醫療險的第三張保單申請。

 
熱錢如瘋狗浪封關前大舉來襲…台幣升1.85角 站上30字頭
記者陳美君/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熱錢如瘋狗浪,搶在2023年封關前大舉來襲,推升昨(27)日台股收盤大漲逾百點、創下波段新高,新台幣匯率也強升1.85角、重返30字頭,收在30.88元,連六升並創逾半年新高,總成交量擴至19.345億美元;匯銀主管認為,這波外資匯入潮,頗有在台「抱股跨年」的味道。

不畏2024年國內將放元旦連假,外資連日來放膽匯入,估計昨天匯入9億美元,而這波匯入的資金也確實投入股市。證交所資料顯示,外資昨天買超台股金額超過360億元。

匯銀主管表示,外資昨天如潮水般瘋狂湧進,結合出口商的年底拋匯潮,促使新台幣匯率的升值壓力更為沉重,盤中一度升值逾2角。展望後市,匯銀主管說,若外資持續湧入,促使新台幣匯率升破30.8元,明年開紅盤後,新台幣匯率恐將直奔30.5元關卡。

央行統計顯示,美元指數昨天下跌0.15%,放眼非美貨幣,僅日圓「獨憔悴」、兌美元下挫0.32%,其餘主要貨幣均為升值,而新台幣匯率單日強升0.6%、登上「最強亞幣」寶座,台灣主要貿易對手國貨幣韓元僅升值0.02%。

此外,歐元匯率昨天上漲0.18%,星元匯率升值0.1%,人民幣匯率微幅走揚0.01%。

匯銀主管還說,「農曆年前出口商也有大舉拋匯需求,歷史經驗顯示,新台幣匯率在第1季通常易升難貶,屆時新台幣匯率很可能轉為強勢、且有闖破30元整數大關機會。」

美國聯準會明年可望啟動降息循環,熱錢重返台灣等亞洲新興市場,推升新台幣等主要亞幣步步高升。

匯銀主管說,新台幣匯率昨天在資金匯入潮下大舉升值,盤中最高觸及30.862元、最多升值2.03角。

眼見新台幣匯率升勢猛烈,中央銀行昨天上午進場買匯調節、平衡匯市力道,但熱錢來得又急又快,央行並未強加阻攔,午後鬆手讓市場自由交易,新台幣匯率終場勁揚1.85角,收在30.88元,創下逾半年來的新高水準。

 
壽險資金淨流出情況嚴峻 保費收入低於給付…流動性壓力大增
記者陳美君/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美國聯準會暴力升息效應餘波盪漾,壽險保費收入持續低於保險給付,導致保險本業現金淨流出情況愈演愈烈,流動性壓力大增。保發中心最新統計顯示,累計今年前11月,壽險保費收入低於給付、淨流出規模超過2,000億元達2,062億元,堪稱史上最慘的一年。

今年前11月累計保費收入1.97兆元,給付卻高達2.18兆元,淨流出擴大至2,062億元。

自去年下半年開始,壽險業罕見陷入保費收入低於給付窘境,壽險業者信心喊話說,壽險公司的現金流量,除了保費收入及保險給付外,還有逾31兆投資資產產生的利息、股利、租金及資本利得等投資收益,這些也可視為支應保險給付的資金來源。

保發中心資料指出,今年來11個月中,僅1月與6月兩個月保費收入扣除給付後為正數,其餘均為負數;若加上2022年7月至12月保費收入均低於給付、連續六個月淨流出,去年下半年至今累計15個月,保費收入低於給付致資金均呈淨流出。

回顧2022年7月,壽險單月保費收入開始跌破2,000億元、墜至1,708億元,低於保險給付1,831億元,此一情況一直維持至去年底,其中又以去年10月情況最嚴重,當月保費收入僅1,583億元,因保戶大舉解約導致保險給付擴大至2,178億元,保險收入扣除給付,出現高達595億元的現金流出。統計2022年全年,保費收入2.33兆元,保費給付約2.17兆元,收入扣除給付,仍呈淨流入1,650億元。

至於今年8月與9月,保費收入扣除給付,淨流出規模破500億元,今年11月保費收入1,783億元,仍低於保險給付2,204億元,淨流出421億元。

壽險業者指出,去年下半年以來至今,傳統年金險新契約保費明顯衰退,主要是壽險公司宣告利率調整幅度相對保守,與客戶對美國升息後宣告利率調漲期待出現顯著差距,導致保戶保持觀望或轉作其他資金用途。

不只如此,金管會今年7月起祭出投資型保單新制,有關投資型保單投資標的、撥回機制、加值回饋等規定均衝擊壽險投資型保單銷售,整體投資型保險商品新契約保費持續低迷。

 
訊息公告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