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台灣有事」論牽動各方關係,日本資深媒體人本田善彥觀察到,台灣方面對高市早苗的「台灣有事」論的反應是有點興奮,但還是要冷靜觀察日本和美國、日本和中國大陸的關係如何演變;輔仁大學日文系特聘教授何思慎則認為,如果中日發生衝突的話,最倒楣的會是台灣。
馬英九基金會27日舉辦奔騰講堂「日本有事,臺灣有事?中日博弈下的臺灣」,日本資深媒體人本田善彥和輔仁大學日文系特聘教授何思慎出席本次活動。
針對「台灣有事」一詞的理解,本田善彥表示,台灣和日本都是近幾年才較常看到「台灣有事」這一詞彙,從安倍到石破,過去歷屆首相也沒有將這件事情講得很清楚,「台灣有事」主要是為了美國,當發生紛爭、美國要介入時,讓日本自衛隊配合美軍,在這樣的考量下所制定安倍年代的新安保法,大家知道是針對中國大陸但不能明講,高市既然說出來,自然會引起中國大陸強烈反應。
民意方面,本田善彥分析,日本經濟在過去30年歷經衰退,很多日本人看中國過去20年來的崛起會有不安感,高市敏銳感受到這種鬱悶氛圍,她也清楚知道說什麼話、民眾會有什麼感覺,當她提到台灣有事的時候,即便可能是說溜嘴,她也知道這是一種民眾主觀期待。
至於高市26日表示日本「已在《舊金山和約》放棄所有權利及權限,沒有立場認定台灣的法律地位」,本田善彥指出,從簽署背景來看,美國操作台灣地位未定論時會提到舊金山合約的這套邏輯,中共是很感冒的,從這個角度來看,他不認為高市的這番言論是把此前的言論撤退,因此日中關係很長一段時間僵局會持續,因為中方基本上不會接受,日方也不會把言論收回。
台灣方面,本田善彥觀察到,民進黨和台灣民眾對高市的這番言論有點興奮高興,但這個議題重點不在台灣,而是日本自衛隊和美軍的關係,還是要冷靜觀察日本和美國、日本和中國大陸的關係如何演變。
從美中日關係來看,何思慎認為,川普在中美關係中想要拿到「非常好的協議」,加上他明年4月真的想去北京,現在他不願意高市節外生枝。
他進一步指出,若川普真的到北京進行國是訪問,在中美關係上講出北京期待的話,北京對日本的外交會更有底氣。他指出,若短時間內高市仍擔任首相,中美關係持續往改善的方向走,中日關係改善的可能不大,原因是中日把彼此都當作對美外交的工具,有這樣的角色設定,中日很難達到中日友好。
何思慎分析,中日衝突的可能性低,因為中國知道日本背後有美國,另一方面,如果中日發生衝突的話,台灣最倒楣,當中共不急於用高成本武力解決台灣問題,但是如果中日擦槍走火,對北京來說,可能台灣問題就一併解決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