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片廠大投資 宏�皏傸�


知音難尋?【古典音樂報】深度專業地介紹古典音樂樂曲與歐洲樂壇現況,讓你不再孤芳自賞! 【Career職涯電子報】提供職場趨勢脈動、成功人士專訪介紹…等精彩內容。給您最完整、最活用的職場資訊!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部落格  u值媒  NBA台灣  網站總覽  
2022/07/14 第5400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今日財經頭條
財經專題
國際財經要聞
其他財經要聞
 
★ 台股重要指標:外資買賣超投信買賣超自營商買賣超融資增減排行融券增減排行
 
今日財經頭條
晶片廠大投資 宏�皏傸�
記者吳凱中、謝艾莉/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宏�痋]2353)董事長陳俊聖昨(13)日表示,台灣正規劃要蓋20座12吋晶圓廠,總投資金額超過2.4兆元,比政府一年總預算還高,一旦產業需求反轉,產能利用率上不來,「會動搖國本」。

陳俊聖談半導體市況有其代表性,他曾任英特爾全球副總裁,掌管業務與行銷,並曾是台積電最年輕的資深副總,洞悉半導體業脈動,宏�眵{為全球第四大個人電腦品牌,與供應鏈關係緊密,更能精準掌握全球半導體供應狀況。

陳俊聖昨天出席宏�硍偎庥X下宏�硌穈T記者會後受訪時指出,半導體市況快速反轉,先前晶片大缺料狀況不復見,近期更有晶片供應商來電,希望宏�眽鄏h買一點IC,與先前缺料時,晶片廠高姿態大不相同。

他說,「最近許多做半導體硬體的CEO在CALL我,問我要不要買、要不要再買,看你們(宏�痋^庫存最好、最安全。」這意味晶片市場由當時極度缺料的賣方市場,逐步轉為買方市場。

陳俊聖指出,現在有人說高科技產業是「下冷、中溫、上熱」,其實這是長鞭效應所致,身處下游的宏�眲搢麮袟搎搢D轉變,先前往上游講,可是他們(半導體廠)覺得沒事,有長約保證。

陳俊聖說,現在宏�眭漕挴陸虓P受到需求反轉,但他們(晶片廠)的設備供應商「還嘻嘻哈哈、吃吃喝喝的,沒有感受到需求轉變。」現在科技業下游出現砍單及庫存調整,相關影響在庫存複合效應疊加下,對上游半導體廠的影響恐怕難以估算。

隨著半導體景氣快速修正,陳俊聖憂心,現在台灣有20座陸續興建12吋廠,每一座建築成本約1,200億元,換算將投入2.4兆元,但中華民國一年總預算也才2兆元,這時候蓋下去,未來產能利用率若上不來,會非常危險,甚至動搖國本。他形容,「這火車再這樣下去就要撞牆了,那是滿臉血的!」

至於個別半導體廠競爭力,陳俊聖仍看好老東家台積電,認為台積電有先進製程獨家領先優勢,「但其他半導體廠沒有這種優勢、會比較辛苦」。

 
財經專題
陳俊聖:產業反轉會動搖國本
記者謝艾莉/台北報導聯合報
一向精準預言產業趨勢的宏□董事長陳俊聖昨指出,通膨影響終端需求、企業庫存過高是一大隱憂,目前在產業上看到「下冷、中溫、上熱」,他示警,台灣現在規畫要建二十座十二吋半導體廠,以一座廠投資金額約一千二百億元計算,總投資就超過二點四兆,幾乎跟中華民國年度總預算相當,「一旦需求反轉,影響非常大」。

陳俊聖直言,庫存會影響公司競爭力,尤其在產業出現「下冷、中溫、上熱」時,在需求反轉下,「大家感覺都不一樣,目前看到半導體設備商都沒感覺,有些供應鏈還在嘻嘻哈哈!」他已要求公司內部「把安全帶拉好,讓小虎隊們擋前面」,PC不求成長、只要比產業好就好。宏□目標到年底時庫存天數回歸到八周正常狀態。

至於市場需求,陳俊聖表示,「今年下半年一定比去年下半年弱」,但「在熊市來臨時的保命兩大要點,第一是分散風險,第二就是不要慌張」。他指出,宏□從今年一月就開始啟動對上游供應鏈的審查,目前第一季季末庫存金額約六百億元,「第二季庫存還會再往下壓」,且宏□有胃納量,「別人庫存高的,就只能承受庫存跌價損失了。」

陳俊聖表示,過去兩年半導體缺料時,不少老闆抱怨供應商完全展現高姿態,必須總經理以上等級親自拜會,甚至後來「打電話也不接,找不到人」。不過,現在開始需求反轉,他最近反而開始接到不少半導體廠的電話。陳俊聖指出,現在台灣正規畫要蓋二十座十二吋半導體廠,以一座廠員工人數約二千人預估、需要投資約一千二百億元,「這樣算一算總投資額就超過二點四兆元」。一旦產業需求反轉,工廠使用率上不來「會動搖國本」。

他進一步指出,那可中途不蓋嗎?畢竟上游設備廠合約都簽了、至少要建到一個基本規模,就算喊停也要付出相對基本的成本。陳俊聖直指,很多游資不再存在,基本上都已經投在這□「這本來是好事,但是產業反轉的時候就要小心」。

 
國際財經要聞
美6月通膨率飆破9% 近41年新高
編譯湯淑君、劉忠勇、記者巫其倫/聯合報
汽油價格大漲,使美國六月通膨率一舉升破百分之九,飆上近四十一年來最高,顯示美國民眾生活費增加的壓力短期內還不會紓解,聯準會(Fed)有更強的理由在本月底再次提高利率三碼(零點七五個百分點)對抗通膨。

美國通膨續飆,更多市場交易員押注可能一口氣升息四碼。國內學者表示,即使年底前美國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持續創高,都不會太意外,七月升息三碼幾可確定;儘管美國通膨壓力應已接近高點,但距離Fed設定通膨率百分之二目標仍遙遠,包括中經院副院長王健全、中央大學教授邱俊榮都認為,通膨成為Fed現在唯一考慮的問題,且勢必付出經濟可能衰退代價。

邱俊榮也指出,通膨造成民生消費力道趨緩,民眾只能節衣縮食,此狀況在英國、日本、美國已非常嚴重,而台灣物價上漲狀況相對外國緩和,但今年國內實質薪資已下降,早晚會反映通膨衝擊,如何消除民眾對於物價上漲的預期心理,是當前政府最重要的課題。

美國勞工部十三日公布,六月CPI比五月躍增百分之一點三,是過去四個月來第三度高於百分之一,並高於華爾街日報訪調經濟學家預估的百分之一點一。上月CPI年增率飆上百分之九點一,比五月的百分之八點六大幅上揚,且為一九八一年十一月來最高水準。

美國從燃料、食物到租金,萬物齊漲,可能促使Fed本月底再大幅升息抗通膨。Fed希望藉提高利率引導經濟降溫,降到足以壓下通膨,理想情況是不會引發經濟衰退。但許多經濟學家認為,要達成這種經濟「軟著陸」,並非易事。

市場一面倒押注Fed將在二十六至二十七日開會時進一步升息三碼。自從三月啟動升息循環以來,Fed累計已升息一點五個百分點。

若觀察剔除食物與能源價格的所謂「核心」CPI指數,六月攀升百分之○點七,比五月的百分之○點六加速,且高於華爾街預期,顯示基本通膨壓力仍強。Fed官員坦承,食物與汽油占家庭預算相當大分量,讓生活費激增。除非通膨反轉而下,否則仍有必要持續升息打通膨。

國際貨幣基金(IMF)也警告,通膨全面上升,對美國和全球經濟構成「系統性風險」。基於高通膨已讓消費卻步,IMF昨下修美國今、明兩年經濟成長預測,美國今年GDP預估將成長百分之二點三,低於上月預測的百分之二點九,IMF也預料美國今年失業率為百分之三點七,高於先前預測的百分之三點二,並上調直到二○二五年的失業率預測值。

 
IMF:全球面臨系統性風險
編譯劉忠勇/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通膨高漲讓消費者卻步,國際貨幣基金(IMF)下修美國今、明兩年經濟成長預測,並上調直到2025年的失業率預測值。IMF並警告,通膨全面上升,對美國和全球經濟都構成「系統性風險」。

IMF執行委員會12日公布,美國今年GDP預估將成長2.3%,低於上月預測的2.9%。IMF也預料美國今年失業率為3.7%,高於先前預測的3.2%。該組織預料2024年和2025年的失業率都將超過5%。

IMF執行董事表示,美國的「政策優先要務必須是在不導致經濟衰退情況下,迅速緩解通膨壓力。」他們認為,要避免經濟衰退,對美國來說「愈來愈充滿挑戰」,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持續不斷的新冠疫情和供應鏈限制給經濟造成了額外阻力。

IMF認為,聯準會(Fed)的貨幣政策緊縮,應該有助於在2023年第4季將通膨降至1.9%,2022年第4季通膨預料為6.6%。如此將進一步減緩美國經濟成長,但IMF仍預測美國可免於衰退,預估美國明年GDP成長率從6月預估的1.7%再下調至1.0%。

IMF經濟學家霍吉在網誌貼文中說,Fed升息和政府支出減少,將使消費者支出成長放緩,「到明年初將放緩至零左右」,從而緩解供應緊張。

根據美國勞工部13日公布的最新數據,美國6月CPI年增率高達9.1%,不但超出市場預期,也再度刷新40多年新高。為免引發過大震撼,白宮已先打預防針,白宮發言人尚皮耶12日預告,6月CPI年增率將「非常高」,但也指出高指數已經是「過去式」,因為能源價格已經開始下跌,預計還會再更低。

而上月不計能源和食品的核心通膨率,年增5.9%,雖也超出市場預期,但低於5月的6%,為連續第三個月降溫。

 
花旗:油價長線下探50美元
編譯陳律安/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國際兩大基準油價12日雙雙跌破每桶100美元大關,因全球經濟放緩和中國大陸疫情反彈,削弱投資人的風險偏好,充分反映出油市前景不明的狀況。

國際能源署(IEA)說,全球油市面臨供應短缺和經濟衰退等風險,而油價飆高和經濟情勢惡化已傷害原油需求。花旗更預估,油價長線可能跌至每桶50美元。

紐約西德州原油上周跌破每桶100美元大關後,倫敦布蘭特原油期貨12日也重挫逾7%,跌到100美元之下,是4月來首見,紐約13日早盤仍在100美元附近震盪。西德州原油12日收盤挫跌7.9%,收95.84美元,13日早盤一樣震盪。

IEA在13日發布的月報中說,油市前景很少如此充滿不確定性,需求前景惡化和衰退疑慮正影響市場信心,油市供給也持續面臨風險。不過目前已開發經濟體的原油需求成長不如預期,且俄國的供給仍保有韌性,卻也降低油市的緊俏程度。

然而,IEA預估,2022年的原油需求預期增加量為每日增長170萬桶,僅下修20萬桶,並預期明年的需求為每日增加210萬桶至1.013億桶,主要受到開發中國家的需求帶動。

此外,花旗認為,油價當前的短線漲勢,不能解讀為長期的超級循環,花旗以為,在產油國不進行干預的情況下,油價長期更可能跌至每桶50美元,而非漲至逾150美元。花旗說,若油價跌至每桶60至70美元,石油輸出國組織與盟國(OPEC+)可能出手支撐。

另外,美國財政部長葉倫表示,她上周與中國大陸國務院副總理劉鶴討論了對俄羅斯石油價格設定上限的可能性,尋求北京當局支持這項限制俄國石油收入的計畫。葉倫13日在東京接受華爾街日報採訪時說,她和劉鶴將繼續研究這項計畫。葉倫說:「他們聽取了我們的意見,準備與我們進一步討論。」

預計葉倫將在本周稍晚於印尼舉行的G20財長會議,與印度財長希塔菈曼會面。

 
通膨引衰退擔憂 道指跌逾200點
記者張大仁/綜合報導世界日報

在6月通膨數據觸及1981年以來的最高水平後,加劇了人們對聯準會(Fed)將在遏制物價上漲的鬥爭中變得更加積極的擔憂,美股下跌。

道瓊工業平均指數下跌208.54點或0.67%,至3萬772.79點。史坦普500指數下跌17.02點或0.45%,至3801.78點。那斯達克綜合指數收跌17.15點或0.15%,至1萬1247.58點。

嘉信理財策略師桑德斯(Liz Ann Sonders)說,「除了Fed必須在短期內採取更積極的措施並壓制需求外,這沒有任何轉機。這讓現在的經濟衰退更形真實。」「我認為衰退是無可避免的。」

6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同比上漲9.1%,甚至高於5月的8.6%,是1981年以來最大漲幅。接受《道瓊》調查的經濟學者之前預計為8.8%。

不包括食品和能源價格的核心CPI年增5.9%,高於5.7%的預期。

在投資人消化通膨數據竹同時,股指全日震盪;道指最低曾下跌達446點,那指和史指一度分別下跌逾2%和1.5%。

在通膨報告發布後,投資人繼續關注第2季財報,以了解美國公司健康狀況。達美航空在公布喜憂參半的業績後下跌4.47%。

受此消息影響,聯合航空和美國航空分別下跌0.84%和3.11%。苦苦掙扎的遊輪股皇家加勒比和嘉年華分別下跌2.13%和1.48%。

6月火熱的通膨數據可能會促使Fed在本月會議上再升息75個基點,甚至提高對進一步升息的預期,以抑制飆升的物價。Fed上月將基準利上調升四分之三個百分點至1.5-1.75%,是1994年以來最激進的升息。

富國銀行策略師舒馬赫(Michael Schumacher)說:「核心CPI正以令人恐懼的速度上揚。」

聯邦基金期貨現在定價7月升息81個基點。他補充說,這代表市場上有些人預計升息幅度將超過75個基點,並且可能會達到100個基點,「由於核心CPI如此強勁,Fed不能忽視這一點。這是個糟糕的數字。」

火熱的CPI讀數讓許多投資人質疑通膨是否已經達到頂峰。總體CPI較上月上漲1.3%,核心CPI月增0.7%,都高於預期的1.1%和0.5%。6月租金上漲0.8%,為1986年4月以來最大漲幅。

與此同時,Sanctuary Wealth投資長兼投資組合經理人基爾伯格(Jeff Kilburg)表示,最近幾周原油、大宗商品價格和房價下跌,代表物價上漲可能已經到頂。

他說,「在我看來,大通膨已經發生。」「這在6月CPI數據中得到證明,可以說是一個落後指標。像是跨資產類別和產業已進行重大的重新定價,當經濟中的房地產和汽車等產業重新定價時,真的必須得到認可和讚賞。」

賓州大學沃頓商學院金融學教授席格(Jeremy Siegel)表示,自6月創下歷史新高以來,汽油價格的回落也可能代表通膨已經放緩。

摩根史坦利投資資深投資組合經理人斯利蒙(Andrew Slimmon)表示:「市場開始相信,這的確是個峰值,並且有足夠的投入已經反映出來,可能會開始在未來幾個月看到通膨數字下降。」「如果回顧一下這些通膨飆升的歷史,當市場認為通膨已經見頂時,股市往往會觸底。」

斯利蒙表示,他對13日的美股走勢感到鼓舞,但如果通膨數據未能如預期那樣迅速下降,對股市可能產生潛在的負面影響。

在6月通膨報告發布後,美國國債殖利率和美元飆升。10年期殖利率上升7個基點至3.03%,而2年期利率上升11個基點至3.16%,因為歐元兌美元匯率跌破平價。兩者之間的倒掛程度觸及2000年以來最大水平。

隨著通膨飆升,人們對經濟衰退的擔憂加劇。美國商銀經濟學者表示,預測今年稍後將出現溫和衰退,因為實質GDP成長下降,並預計2023年失業率將躍升至4.6%。

根據亞特蘭大Fed的GDPNow追蹤器最新估計,第1季GDP下降1.5%,預計第2季將下降1.2%。根據定義,連續兩季的GDP負成長通常被認為是經濟衰退。

與此同時,Fed發布「褐皮書」報告發現,人們對通膨和潛在衰退的擔憂加劇。

Advisors Asset Management總裁兼投資長柯爾索(Cliff Corso)表示:「我們可能正處於衰退之中,但衰退非常溫和。」

他說,如果經濟正步入衰退,情況也可能如此,因為消費者仍有多餘的現金作為緩衝。他表示,經濟衰退是否足以將通膨率降至Fed的2%目標仍將是焦點。

隨著GDP為負值,借貸成本繼續上升。與此同時,根據美國勞工統計局的最新數據顯示,上月非農就業人數增加37.2萬人,就業成長依然強勁。實際工資成長正在上升,即使增速低於通膨,但這可能給經濟帶來更多麻煩。

Wolfe Research分析師森耶克(Chris Senyek)寫道,「我們的確需要恢復物價穩定,以使通貨膨脹率回落到2%,因為如果沒有做到這一點,將無法實現持續的最大就業,讓福利全面分配;人們工資也不會相對下降,被通貨膨脹吞噬。」

其他消息方面,投資人期待摩根大通和摩根史坦利等主要銀行定於14日公布的業績。

 
要聞
美抗通膨 難顧及經濟衰退
記者巫其倫/台北報導聯合報
全球通膨雪上加霜,國內學者指出,通膨成為Fed現在唯一考慮的問題,經濟衰退可能已不再考慮之內,過去兩年疫情加上俄烏戰爭,經濟沒衰退已是奇蹟,國外民眾已縮衣節食,政府也要提防民眾對物價上揚引發的效應;就經濟學角度,後續市場將回歸基本面,經濟本來就會出現衰退,現在只是遞延出現。

台經院院長張建一也提到,通膨影響是全面性的,且高通膨將持續存在一段時間,美國中長期已回不去先前設定的通膨率百分之二目標,現階段關鍵就看俄烏戰爭何時落幕,「油價若能夠下來,通膨就解決一大半。」

中央大學教授邱俊榮分析,過去兩年因應疫情加上俄烏戰爭,主要是靠貨幣超發「硬撐」,耗費太多成本,包括財政刺激政策、貨幣寬鬆等,但繞了半天還是回歸原點,即使年底前美國CPI持續創高,都不會太意外,雖然白宮前兩天已先消毒、市場有所反應,但效果有限。

中經院副院長王健全則認為,六月應已是美國CPI年增率的高點,七月預計聯準會再升息三碼,七月美國CPI應會下降,第四季起物價會慢慢往下,但要看到立刻回落有很高難度。他說,這波物價漲已接近高點,且美國持續透過升息打擊通膨,雖然物價壓力明年會趨緩,但勢必會付出經濟衰退的代價。

 
環團揭三接工程接連出包 四接要繼續嗎
記者彭宣雅、黃有容/台北報導聯合報
藻礁公投聯盟昨發聲明,指中油第三天然氣接收站防坡堤工程施作品質低劣,已引發藻礁生態危機,希望中油好好善後,同時希望蔡政府重新檢討協和電廠更新改建計畫,直接轉型為不需設置第四天然氣接收站的再生能源電廠,不僅可避免傷害海洋生態,也可避免能源過度偏向進口天然氣。中油則說,抗壓強度經檢驗後均大於規範值。

藻礁公投聯盟說,截至六月廿二日為,中油三接完成一七九座沉箱,卅個已放到港區北防波堤段水下,但有十五座本體結構破裂,混凝土大面積剝落、鋼筋嚴重外露等,憂心危及三接工程安全,依工程採購契約範本規定,廠商應於限期內免費改善、拆除、重作、退貨或換貨。

藻礁公投聯盟還劍指四接,指「三接工程接連出包,四接還要繼續嗎?」並說四接填海造陸引發爭議,當初藻礁公投連署達標後,蔡政府即提出「不造地」承諾,主動取消中油三接廿一公頃造地工程,可見設置接收站不一定要填海造地,要求台電四接比照中油三接提出「不造地」方案。

中油則說,最新三接目前已完成一八三個沉箱,完工時皆有監造單位查驗品質符合規定,調查發現是拖航至觀塘工業區施工期間遭碰撞或輾壓等外力影響所致,有十六個表面的混凝土剝落,其中十一個出現鋼筋裸露的狀況。中油說,一般工程若出現表面混凝土剝落,灌漿填補即可,但為求審慎,已協調第三公正單位對沈箱混凝土強度進行鑑定,抗壓強度均大於規範值。

 
離岸風電國產化 監院糾正
記者鍾泓良/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台灣離岸風電第三階段區塊開發招商在即,監察院昨(13)日突然公布針對離岸風電國產化政策調查報告,並對經濟部工業局、能源局提出糾正,要求經濟部重新檢視台灣離岸風電國產化項目產業能量,扶植確可發展零組件項目,值此關鍵時刻發出糾正案,恐影響下階段招商。

經濟部原本規劃於今年第3季進行離岸風電第三階段開發案的選商,日前已有不少廠商通過環評會初審,取得入場門票;雖然離岸風電行政契約尚未出爐,但是據了解,有機會在7月底或8月初公布,讓選商正式開跑。

但監察院昨日卻發布調查報告,狠狠打了經濟部離岸風電國產化政策一記耳光,更讓風電開發商與本土廠商合作增添變數。

調查報告指出,行政院為了達到2025年非核家園目標,經濟部也配合推動離岸風力發電,要求獲得遴選分配容量之開發商,必須依據產業關聯方案落實國產化政策,促進在地產業發展及創造就業。

但是卻屢屢傳出台灣廠商製造品質及量能不如預期,導致開發商轉向國外採購,因此決定進一步調查。

然而,監察院認為,第二階段遴選階段的3GW(10億瓦)被要求須符合工業局所訂定的20餘項國產化項目,對從未接觸離岸風電產業的台灣廠商而言,要在短短數年內大量投資陌生領域、建立學習曲線,無疑困難重重。

監察院也指出,綜觀歐洲離岸風電大國執行狀況,沒有一國將眾多風機零組件限縮於國產,並直說政府應重新檢視我國風電產業能量,扶植確可發展零組件項目,不僅可滿足國內離岸風電需求,更讓台灣風電零組件有辦法出口到亞洲各國,奠定台灣成為離岸風電亞太區最重要據點。

調查報告也提到,雖然本土均有在地化產能,但實際上許多風電開發商,如沃旭能源、丹麥哥本哈根基礎建設基金(CIP)都發生過本土供應鏈無法履行合約,最終須仰賴海外供應鏈當做替代方案。

監察院最終決議糾正經濟部工業局、能源局,且函請行政院、交通部、經濟部確實檢討、提出改進。

 
鴻海集團入股紫光 經部提醒依規申請
記者鍾泓良/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鴻海集團(2317)旗下工業富聯(FII)傳出將出資新台幣435.4億元入股中國大陸知名半導體企業紫光集團。對此,經濟部表示,該入股案必須通過投審會及工業局關鍵技術小組審查,然而鴻海尚未提出申請,因此昨(13)日提醒鴻海需按照規定辦理。

經濟部解釋,鴻海並非直接入股紫光集團,而是透過旗下工業富聯轉投資另外一家公司,再入股紫光集團。

根據規範, 因投資項目可能包括晶圓代工或製造、IC設計、封測等敏感技術領域,屬於「有條件須審查」列管投資項目,因此必須再次經過工業局關鍵技術小組審查才可以入股。

據規定,經濟部關鍵技術小組由經濟部次長擔任小組召集人,請幕僚單位工業局邀專家學者參審,根據計畫內容進行技術層次、資金、國內有無相對投資與產業發展等項目,進行綜合性審查,最後再由投審會准駁。另外,台灣事業單位對大陸地區的投資事業個案,若累計投資金額逾5,000萬美元,即屬於專案審查案件,亦須經投審會核准。

換言之,鴻海必須通過關鍵技術小組及投審會才可以入股。但經濟部表示,鴻海尚未向投審會及關鍵技術小組提出審查,昨已要求鴻海,應依規定提出審查申請。

中國紫光集團聲請破產後,其重組程序已步入收尾階段,鴻海集團計劃藉由旗下工業富聯,與興微產業投資合資,共同出資人民幣98億元(約新台幣435.45億元),入股紫光集團,布局半導體事業。

 
5G自主鏈成軍 搶攻全球市場
記者黃晶琳/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5G技術上路後,因應智慧化應用,全球政府與企業積極爭取在公眾網路之外,擁有獨立5G專網,近年歐洲及亞洲各國也發出專網所需專用頻譜(專頻)。業者看好,專網可望採開放網路(ORAN)架構,經濟部也積極串聯宏達電(2498)、和碩、亞旭、廣達等業者打造國產5G專網自主供應鏈,未來兩年積極練兵,搶攻全球專網市場。

業者看好智慧城市、智慧農業、智慧工廠甚至自駕車等應用都帶動5G專網需求蓬勃發展,德國、法國、英國、日本及南韓已經釋出專網用頻譜。NCC昨(13)日也通過5G專用網路管理辦法草案。先前NCC開放業界申請5G專網概念驗證計畫(POC)累計42件,包括宏達電、台灣松下、中華電信、遠傳、高雄市政府及、新北市及台南市政府共有28件申請專用頻譜。

業界看好,釋出專頻可望助攻台灣專網應用,進一步加速台灣5G專網供應鏈發展,最快年底可望有業者直接從POC案轉為商用。

業者指出,專網分成兩種,一種是使用電信業者標下的商用頻譜(3.5GHz)打造的專網,一種是使用專用頻譜(4.8GHz、4.9GHz)的專網。商頻專網以4G網路架構疊加5G網路的NSA系統,一條龍式的產業鏈發展成熟,電信業者積極推動,全台有超過百家企業已經開始導入專網應用。

 
蘋果攻大iPhone 鴻海大贏家
記者吳凱中、蕭君暉/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市調機構DSCC昨(13)日發布報告表示,6.7吋的iPhone 14 Max生產進度遠遠落後,而且今年iPhone 14 Pro Max供應量是iPhone 14 Max的三倍多,這意味蘋果今年新iPhone主攻高規大尺寸機種,鴻海(2317)統包相關訂單成為大贏家。

法人表示,鴻海是iPhone Pro Max獨家供應商,和碩為iPhone 14 Max主力供應商,今年來自iPhone訂單比重,二家供應商可說是一長一消。

法人表示,iPhone 14系列代工廠今年主力代工廠仍是鴻海,主要生產iPhone 14、iPhone 14 Pro和iPhone 14 Pro Max三款。和碩則拿下入門級大螢幕iPhone 14 Max機型主要代工;也有消息指出,立訊將會是高端版本iPhone 14 Pro的第二代工廠。

鴻海與和碩不評論單一客戶、產品與訂單。市場憂心,若iPhone 14 Max生產進度落後,恐對和碩第3季傳統旺季營運有壓。

DSCC執行長楊羅斯( Ross Young)發布報告表示,蘋果今年新增的6.7吋iPhone 14 Max生產進度落後於計劃。 他表示,基於整個8月的供應鏈數據看,iPhone 14 Max的面板量仍然落後於iPhone 14 Pro Max,而且是「遠遠落後」。

他說,今年iPhone 14 Pro Max的供應量是iPhone 14 Max三倍多。據了解,iPhone 14 Max和iPhone 14 Pro Max將共用同樣的6.7吋螢幕,但是螢幕技術不同,只有iPhone 14 Pro和iPhone 14 Pro Max才享受到自動適應更新頻率技術(ProMotion)。除此之外,iPhone 14 Max將繼續採用瀏海螢幕,但iPhone 14 Pro Max採用Pro限定的驚嘆號打孔螢幕。

日經新聞在5月底報導,中國大陸封控,導致蘋果今年發表的四款iPhone 14系列新機中,至少有一款的開發時程落後。和碩上海廠為iPhone主力生產基地,直到5月才拿到生產許可證,因此影響到新產品開發導入流程。 但隨後天風證券報告指出,雖然iPhone 14 Max生產進度落後,但情況仍在控制之中。

從DSCC的報告看,供應鏈情況似乎在5月之後有所惡化,但也可能是蘋果選擇先確保iPhone 14 Pro Max的訂單。因為高階產品一向是蘋果優先供貨的對象。

外電報導,離iPhone 14正式發布時間還有二個月,很多事情可能出現變化, 如果iPhone 14 Max面板供應如DSCC說的那樣差,就意味這款新手機上市時間可能推遲,或是發布初期嚴重限量供貨。

 
5G專網執照 最快Q4核發
記者彭慧明/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昨(13)日通過企業申請5G專網依據「行動寬頻專用電信網路設置使用管理辦法草案」,明訂5G專網執照使用年限十年,可以組合其他業者核心網路,非大型基地台也可免審驗、以登記制方式使用在工廠等場域,最快第4季將核發第一張企業專網執照。

NCC射頻與資源管理處處副處長牛信仁表示,企業專網以鼓勵創新角度為主,非為經營目的;不論是政府或企業,只要符合資格都可申請。在確保頻率使用效率同時,兼顧垂直應用場域的創新應用發展。

NCC強調,希望以降低成本、低度管制方式,鼓勵中小企業等單位申辦,推動數位轉型、擴大頻譜有效運用。

NCC發言人翁柏宗表示,看好智慧工廠、智慧醫療將是未來專網重要應用領域 ,智慧農業與智慧交通也有發展潛力。相關草案將公告60日,聽取外界意見再做調整,預估企業最快在第4季可望申請專網執照。NCC表示,數位發展部將在8月掛牌,將來也將轉由數位部執行相關釋照作業,不過細節仍需雙邊討論。

NCC指出,草案參酌國際間5G專網監理狀況,指配4.8至4.9GHz作為企業專網頻譜,申請以書面審查為主,只負擔頻率使用費。業者須以「專網專頻」方式獨立運作,並提出資安辦法確保聯網之通訊品質與資訊安全;若在頻段上發生干擾其他利害關係人(用戶)必須協商;專網業者不得申請電信服務,與專用電信網路有差異。

NCC表示,由於5G專網設置成本、核心網路等費用高,考量企業攤提成本,專網執照期限為十年,可共組核心網路。先前不少企業送出5G概念性驗證(PoC)實驗案共42件,主要應用在智慧醫療、智慧工廠、智慧娛樂等展演應用。

 
金融三業 踩雷罰鍰大減
記者廖珮君/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據金管會到2022年6月底統計,銀行業、證券期貨業(含上市櫃公司、公開發行公司等)、保險業等三大業者總罰鍰金額僅6,668萬元,較去年同期大減六成,若下半年沒有大型弊案,全年罰鍰一旦低於1.4億元,將是金管會有該統計來,紅單最少的一年。

金管會2022年全年罰鍰的預算目標是2.91億元,上半年僅開出6,668萬元紅單,目標達成率22.8%,市場認為,今年應很難達成罰鍰預算目標。

知情官員說,今年上半年罰鍰驟降,有三大原因,一、從2019年到2021年這三年都是因理專A錢案而重罰、「大家罰怕了」,各業者上緊發條,加強內控和法遵,今年理專A錢案大減、罰鍰自然降低。

二、裁罰措施多元化,除罰鍰外,還有糾正、改善、警告、限制業務、解除董監事經理人等其他措施。官員強調,監理重點不在重罰,而是要能改善缺失,因此今年多數裁罰,也採用糾正等其他措施。

三、今年上半年沒有大型弊案,紅單自然減少。但業者說,檢查局正如火如荼金檢各產險業銷售防疫保單的缺失、8月還可能進一步金檢壽險業的利變型保單,這些都可能是未來「潛在」罰單的案源。

近年金管會對金融三業(含上市櫃公司)罰鍰金額屢創新高,從2017年僅2.67億元、2018年略降到1.98億元後,2019年爆出數十件理專A錢案後,當年總罰鍰金額就衝破3億元、2020年更達3億2,613萬元,2021年進一步攀升到3億3,434萬元,2022年上半年反轉直下,驟降到6,668萬元。

據金管會統計,若單看金融三業,2022年上半年「罰單王」仍是保險業,共拿了20張紅單、挨罰2,210萬元;銀行業四張、1,600萬元次之,證券期貨投信則有19張、1,032萬元,但三業罰鍰都較去年同期減少61~73%。

若把上市櫃公司、公發公司、內部人股權交易及會計師裁罰等加入,由證期局開出罰單最多,合計達118件、共罰鍰2,858萬元(含證券期貨投信),但仍較去年同期各減少4%及45%。

「單一最大罰單王」仍為銀行業的理專A錢案,不過單一銀行業挨罰600萬元,主因是涉案金額和影響客戶數較低,也顯示各銀行在經歷過去三年理專A錢案後,已加強內控。

合計三大金融業及上市櫃公司,上半年金管會共開出142件、6,668萬元罰單,較去年同期各減少17.4%及60.24%,也僅達成今年2.91億元罰鍰目標的22.8%。

 
企業繳稅王 台積五度蟬聯
記者翁至威/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報稅季已於6月結束,財政資訊中心統計五區國稅局營利事業所得稅結算申報狀況,截至6月30日,北區國稅局轄內企業自繳稅額達2,560億元,重返五區之冠;另外對照財報及企業營運情況,台積電(2330)第五度成為「繳稅王」,單一企業就貢獻逾550億元營所稅。

去年上市櫃公司獲利大增,使今年報稅季營所稅自繳稅額大幅成長。其中,北區國稅局轄區涵蓋新北市、桃園市、基隆市、新竹縣市等,由於轄內包含科技園區、大廠眾多,營所稅申報狀況向來備受關注。

財政資訊中心統計至6月30日,北區國稅局今年營所稅結算申報件數約35萬件,自繳稅額達2,560億元,年增逾1,000億元,年增率高達64%,由於轄區內有多家上市櫃企業獲利亮眼,北區奪下自繳稅額冠軍並不意外。

台北國稅局則以自繳稅額2,080億元緊追在後,年增26%。去年台北國稅局由於轄內金控獲利亮眼挹注稅額,曾超越北區國稅局,成為去年營所稅自繳稅額冠軍,今年則讓出冠軍寶座。

進一步觀察北區國稅局轄內繳稅金額前四大企業,繳稅冠軍自繳稅額逾550億元,亞軍則逾270億元;第三、第四名則都在65億元左右;對於繳稅企業身分,財政部表示,基於保密原則,不能對外透露。

不過若交叉比對企業財報、去年營運表現及北區國稅局轄區等資料,大致可推測,今年繳稅冠軍仍為「護國神山」台積電,不僅是產業重要支柱,更貢獻國庫不少,光是台積電一家貢獻稅額,就占總自繳稅額約8%。

至於異軍突起的亞軍,很有可能「貨櫃三雄」之一的陽明海運。去年受惠運價水漲船高,貨櫃三雄大賺,員工年終獎金拿到手軟,營所稅自繳稅額也倍增。

而萬海、長榮位於台北國稅局轄區,去年獲利大豐收下,自繳稅額也可能大幅成長。

另外,往年常位居繳稅亞軍的鴻海,今年可能是第三或第四名,不過雖然名次略為下滑,但鴻海去年獲利年增近四成,創歷史第三高,繳稅金額實際上也有成長。

 
國保生育給付 一站式申領
記者江睿智/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勞保局昨(13)日表示,國保也有生育給付,即使是剛加保,一樣可以請領,無年資的限制;此外,為便利國保媽媽們申請,勞保局與內政部合作推「一站式」服務,方便民眾申請。

目前國保生育給付是一次給付36,564元,係以國保月投保金額18,282元×2個月計算,雙生以上按人數增給,亦即雙胞胎可領73,128元,三胞胎可領109,692元。

勞保局表示,只要到戶政事務所辦理新生兒出生登記時,可以同時提供本人之國內金融機構存簿帳戶資料,由戶政櫃□人員輸入系統,列印「戶政事務所通報申請勞保/國保生育給付跨機關服務申請書」,經確認簽章後,便可一次完成新生兒戶籍之登記及國保生育給付申請。

 
派樂騰台灣廠 裁員570人
編譯黃淑玲/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美國知名健身器材公司派樂騰(Peloton)12日宣布,不再於自家工廠生產飛輪和跑步機等硬體設備,結束製造部門營運,擴大與台灣力山工業(1515)的代工合作關係。

華爾街日報報導,派樂騰發言人證實,公司旗下台灣製造廠原有聘僱的人力將裁員大約570人,保留100名員工從事品管、工程與研發工作。

放棄自製可謂派樂騰的政策大反轉。派樂騰前任執行長佛利(John Foley)為求對供應鏈有更多掌控,加上擔憂外包代工的海運風險,大力發展自家生產線。因而在2019年收購台南期美科技(Tonic Fitness Technology),做為派樂騰旗下製造廠。

過去一年派樂騰股價跌幅達92%,今年來跌幅仍逼近75%,不再自行生產運動器材的消息12日公布後,股價一度應聲反彈近5%,收盤上漲3.7%,報9.25美元。

派樂騰放棄自製、全改外包是策略大轉彎。今年2月卸任的共同創辦人兼執行長佛利當家時相信,有必要建立自屬生產線,擴大規模和產能,又能強化供應鏈安全,這是2019年收購期美科技(Tonic Fitness)背景。

公司業績在新冠疫情最嚴重時大爆發。當時產品一度供不應求,貨運也出問題,佛利的信念似乎正確。但疫情高峰過後,派樂騰營運一下子由雲端跌落谷底。瑞銀集團的資料顯示,派樂騰健身課程入門級應用程式的採用水準,5月全月和6月初持續減少,活躍用戶自今年1月也逐步下降。由Similarweb在6月末兩周的最新追蹤資料發現,「居家健身」網路流量年減24%,是該機構今年登錄流量中,年減幅度最大的一次。

華爾街日報分析,消費者可能並不會太在意他們騎的健身飛輪是在哪裡製造的。力山和其他代工廠商,在派樂騰還沒宣布結束自製之前,已經在幫派樂騰製造一部分產品或零組件。

BMO分析師錫格爾認為,派樂騰當前要務是留住忠實使用者,因為新冠疫後環境,市場成長空間有限。

 
國旅補助方案 15日開跑
記者楊文琪/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悠遊國旅補助方案」將於明(15)日正式起跑,旅行團至多有3萬元補助,個人自由行周日至周四住宿每人每晚最多可獲1,300元補助,而觀光遊樂業入園則享有三折或更低的入園優惠。

交通部長王國材昨天表示,振興觀光的號角已響起。此方案從7月15日至12月15日實施或經費用罄為止,預計可帶動約722萬人次出遊,創造直接及間接觀光效益約314億元。

根據觀光局規劃的國旅補助方案,「團體旅遊補助」方面,旅行業組團人數15人以上、行程二天一夜以上,例假日不超過一日,且符合至觀光遊樂業、百大經典小鎮等12項景點條件中的兩項,可申請每團2萬元補助;如行程安排至國家綠道、16條多元自行車路線等八項加碼條件,每項再補助5,000元,每團最多可加碼1萬元,另若業者安排長天數方案,更可含兩個例假日。

「國人住宿優惠」方面,鼓勵民眾利用平日出遊以達到分流效果,提供平日(周日至周四)住宿每人每晚補助800元。

 
車商衝買氣 加碼促銷
記者邱馨儀/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國內車市6月來客數月增二成後,7月各車廠再推促銷,進一步帶動市場買氣與人氣,由於原物料大漲,汽車漲價壓力隱現,促使買氣攀升。車廠估計,以目前市場買氣,如果新車供應沒有太大問題,7月銷量有機會超越去年同期3.8萬輛,達到逾4萬輛的規模。

車廠指出,7月至今的來客數,也較6月同期增加二成,顯示人氣回籠。

台灣車市6月銷售量達3.2萬輛,月增6%、年增17%,主要是6月在疫情趨於穩定,加上各品牌持續促銷,有效刺激市場買氣,來店客戶數較5月明顯回升近二成。業界認為,物料成本大幅上漲,車市已有漲價壓力,有購車計畫的消費者開始紛紛加快購車進度,也是推動車市買氣的重要因素。

和泰車(2207)指出,因原物料大漲,面臨日本原廠調價的壓力。由於原物料大漲,市場認為遲早會反應到車價,而美元升值,對原廠的原料取得更不利,漲價恐怕只是時間的問題。由於國產新車今年初已調漲一波,漲幅約3%,因此和泰車希望能盡量延後漲價的時程。

事實上,除今年初有一波漲價外,保時捷、特斯拉與現代也陸續調漲新車售價,使車市呈現一股漲價氛圍,和泰車被視為車市的風向球,如果抵擋不住漲價壓力,恐怕會有更多車廠跟進。在此背景下,今年7月各家車廠看好疫情趨穩再推促銷活動,被認為可能是漲價前的最後一波促銷,更進一步帶動買氣成長。

由於車商7月加碼促銷,使這波買氣更加強勁。為搶市占,各車廠不只沒有漲價,還加碼促銷,暑假到來用車需求可望增加。 和泰車在7月推出「TOYOTA時尚吸力 豪禮狂襲」優惠活動;納智捷則打出陪您FUN暑假,URX WILDFUN 野FUN版,以及「國民跑旅」U6 GT AERO以超值限時「享FUN價」,7月入主全車系即享最高5萬元購車金。

 
訊息公告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