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復增生療法治療膏肓痛


【大家健康悅讀電子報】提供健康資訊、親子教育及有趣的兩性話題,讓你幸福養生,健康、樂活每一天! 閱讀讓生活永遠不無聊。【大田出版編輯病】與喜歡閱讀的朋友結好緣,一同激盪出不同靈感,做出更多好書。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2021/12/07 第 861 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本期主題 •修復增生療法治療膏肓痛
   
 
修復增生療法治療膏肓痛
【本文摘自《常春月刊》465期 文/吳依桑】

現代人常見的「膏肓痛」到底是什麼痛?台灣綠色養生學會理事長、嘉義長庚醫院、台中仁愛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許宏志解釋,「膏肓」是位於人體背部脊椎與肩胛骨中間兩側,症狀包括麻、刺、痛,或是肩胛怎麼動都不太對勁等活動受限的感覺,尤其是需要整天坐在電腦前辦公,導致長時間姿勢不良的上班族特別常見。

許宏志說明,依照國際疼痛協會(IASP)的分類定義來看,引起膏肓痛的原因,最常見是源自於「感受傷害性」類的身體性(如肌肉)與內臟性,以及「非感受傷害性」類的神經性疼痛。

若以疼痛感受判定,總感覺身體隱隱作痛、有種鈍鈍的痛,不太確定疼痛位置,或是沒辦法描述確定部位的疼痛,就比較有可能屬於身體性(肌肉)和內臟的轉位痛;神經性疼痛如來自腦部脊髓的中樞性或周圍神經的周邊性疼痛,疼痛分布就有特定的部位,這些原因都可能造成膏肓痛。由此可見,想真正解除膏肓痛,就必須抽絲剝繭揪出原發病灶的位置與主要病因,才不會總是治標不治本。

為什麼會引起「膏肓痛」?

❶神經性疼痛

就西醫解剖學來看,膏肓痛就是位於兩側肩胛骨之間的提肩胛肌、大菱肌、小菱肌所產生的肌肉問題,大小菱形肌連結肩胛骨與脊椎,主要做肩胛骨後縮後夾的動作,受背肩胛神經也就是來自「第五節頸椎神經根」所支配。

會引發神經性疼痛的常見原因就是電腦族、手機族長時間頭前傾、肩內旋等不良姿勢,造成背肩胛神經受到牽拉或壓迫,導致上述這三條背部肌肉發生病變,產生肌肉性原位痛,也就是在肌肉分布的地方感受到疼痛。膏肓痛也可能來自於頸部前下方,鎖骨內側前斜角肌的肌痛症所產生的轉位痛。

值得注意的是,很容易與頸椎神經根病變混淆的「頸椎小面關節症」,有時也與第五節頸椎神經受到壓迫有關,疼痛分布位置也很接近膏肓,最大不同在於此症疼痛感較鈍且無定處,痛感在特定姿勢會加重,像是頭仰加上脖子側彎或旋轉,或是低頭等動作容易誘發膏肓痛症狀,經常在早上或運動後,狀況更加嚴重。

❷身體性&內臟性疼痛

身體性原位痛來自提肩胛肌的肌筋膜疼痛症,這類影響局部或區域的慢性疼痛,常伴隨著疲勞、睡眠品質變差、肌肉僵硬無力、交感神經異常等症狀。而內臟性疼痛要注意常見的三大類內科疾病:如右肩疼痛,可能是右側的肺臟與膽囊,或是左側肺臟與橫隔膜的轉位痛,若膏肓痛是痛在兩側中間,就可能就是源自心臟方面的健康問題。

傳統治療方式有哪些?

膏肓痛的傳統治療方式包括頸椎牽引治療第五神經根壓迫,以熱敷、電療舒緩疼痛肌肉為主;針對內臟性的轉位痛,必須整合個人病史、進行身體理學檢查與各類檢驗結果,才能找出真正的病灶。

許宏志曾有位病患因膏肓痛一直治不好,經過詳細問診耐心探究才發現,該病患有個特徵,就是吃了油膩食物之後,膏肓痛就會變得更明顯,或是每當喝酒、參與宴會後也會更不舒服,後來一查才知道,原來是膽囊結石造成右側膏肓痛,這類病患就必須控制好三高問題,尤其是高血脂。

另一個相關案例則是因為冠心症引起的膏肓痛,病因是心臟冠狀動脈的問題,就必須轉介至心血管專科醫師,才能對症治療解除疼痛,這類病患的危險因子也是三高。另外,運動強度也需要留意,一般來說中強度(3∼6個代謝當量)是較安全的運動強度,而高強度(>6個代謝當量)則較為不安全。

什麼是「修復增生療法」?

對注射修復增生藥物治療膏肓痛,許宏志強調必須雙管齊下,治療前需精準導引確認核心病因,才能逐步有效解痛。此療法原理為注射可誘發人體產生生長因子的物質來治療患處,人類細胞暴露在低於0.3%的葡萄糖溶液中,就會產生生長因子,如血小板衍生生長因子、表皮生長因子、轉化生長因子、基礎纖維母細胞生長因子和結締組織生長因子等。

許宏志主持的先端研究也顯示,特定濃度的右旋葡萄糖,可刺激軟骨細胞與滑膜細胞分泌更多的二型膠原蛋白及具修復功能的同化性細胞激素,藉此提高細胞修復能力。因此他認為,此療法主要是因為注射治療藥物後,身體其他地方的游離流動性纖維母細胞會移動聚集到患處提高整體修復能力,並分泌生長因子以達到治療受損疼痛組織「修復」之效,不全然是「增生」新的細胞,因此稱之為「修復增生療法」會更為恰當。

這類修復增生療法對治療膏肓痛效果相當不錯,重點在於正確找出激痛點是身體性或神經性原因,針對疼痛的肌肉針刺治療,或是著重在修復組織肌腱韌帶,急性期可有效獲得緩解,而來自內臟性的轉位痛則不適用於此療法。必須注意的是,糖尿病患者不適合施打右旋葡萄糖治療,會另外使用肌痛症的針筒乾針療法,不用打藥。

此外,若有沾黏問題,比如說神經與肌肉的沾黏,或肌肉本身的沾黏,就會使用水針擴張剝離法分離沾黏組織或激痛點注射緩解疼痛。許宏志補充說明,修復增生療法通常建議病患施打3∼5次,才能逐步解決原因較複雜的膏肓痛。

如何預防膏肓痛上身?

當緩解急性的激痛點之後,還是要適當做減壓運動,為什麼呢?許宏志解釋,肌肉為什麼會受傷?主要是長時間過度使用、扭拉傷,或姿勢不當造成過度牽拉而受傷,也就是大家常聽見的「勞損」。

因此,預防對策除了避免過度勞損,現代人長時間使用3C的姿勢也很關鍵,常見錯誤姿勢就是「前頭位」,頸椎過度往前伸造成脖子、肩膀、背部壓力增大,有時也稱為「老學究頸」,久了就會導致頸背肌肉受到牽拉,或神經根壓迫造成頸肩背與手臂的麻痺疼痛,這就是引起膏肓痛最常見的不良姿勢。

建議3C族隨時提醒自己別當低頭族之餘,亦可做點前頭位矯正動作和減壓運動,幾個簡單原則就能有效預防難纏的膏肓痛。

❶下巴收起後頭往後縮,鍛練頸部穩定肌。

❷拉長頸背,用雙手扶捧起頭部時,記得同時頭部要往後往下收。

❸利用書頂視線調整法,頭上放本書以不會掉落為標準,眼睛往前平視。

❹睡覺時頸部要用毛巾或枕頭支撐,脖子注意不要懸空。

❺適度做擠肩式,將雙手往後交錯後手臂打直伸展,在背後十指緊扣做像伸懶腰的動作,雙手往下的同時,脖子要往前往上抬起。

❻背部平貼牆壁後做聳肩膀,讓胸部自然擴開,放鬆背肩胛神經,幫助頸椎脊椎減壓。

【完整內容請見《常春月刊465期;訂閱常春月刊電子雜誌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