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部長透露…減排大戶碳費 有條件打折


【人資e周刊】內容包含最新勞工政策解析、企業管理進修、人事聘用秘方,希望您的疑難雜症能獲得解決之道。 想告別爛英文?想讀懂英文新聞?【讀紐時學英文】週五發報,中英文逐段對照,讓你閱讀國際新聞還能學英文!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部落格  NBA台灣  網站總覽  
2024/02/21 第5796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今日財經頭條
國際財經要聞
其他財經要聞
 
★ 台股重要指標:外資買賣超投信買賣超自營商買賣超融資增減排行融券增減排行
 
今日財經頭條
環境部長透露…減排大戶碳費 有條件打折
記者翁至威/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環境部長薛富盛昨(20)日表示,碳費初步擬採三級費率,其中最優惠方案須達國際高標準的科學基礎減量目標倡議(SBTi)才能適用,費率至少比一般費率減半,「折扣非常大」,不過他強調,這僅是初步方向,最終仍尊重碳費費率審議會決定。

薛富盛昨日率環境部各單位首長與媒體餐敘並接受聯訪,外界關注碳費進度,他表示,預計2月底費率審議會委員將到位,緊接著在3月至少召開二次會議,討論碳費費率。

薛富盛表示,希望企業界非常嚴肅看待減碳這件事,千萬不要心存僥倖,雖然首波碳費徵收對象為年排放2.5萬噸以上大戶,但未來也可能逐漸調低門檻,企業應做好減碳準備。

針對碳費徵收方式,薛富盛表示已有初步共識,擬採三級費率,包含優惠費率兩級及一般費率。

薛富盛指出,若被徵收碳費的排碳大戶,不努力減碳、不提出自主減量計畫,將無法適用優惠費率,會以一般費率徵收,一般費率「應該不會太低」。

若排碳大戶能提出自主減量計畫,將可適用優惠費率,這又可分為兩類。第一類、也是最優惠方案,若企業減碳作為符合國際高標準的SBTi,薛富盛說,「給企業的折扣會非常非常大。」

至於折扣有多大?薛富盛表示,雖不可能全免,但至少減半徵收是可以接受的選項,甚至可能會更高,不過確切比率要與碳費費率一併討論才有意義,且須尊重審議會審議。

SBTi堪稱國際上最嚴謹的碳審查,必須經過層層關卡申請,包含簽署承諾、建立目標、提交目標、傳達、公開揭露等,提交目標後也會審查範疇、設定目標展現的決心、碳排計算方式等。

若無法達到最嚴謹的SBTi標準,退而求其次,企業減碳方式符合「指定目標」,同樣也可取得碳費折扣,但折扣相對較低。

薛富盛指出,指定目標會衡量產業型態及排碳情形訂定,自主減量計畫每五年為一期,透過優惠誘因,希望促進企業減碳。

此外,碳費徵收公式給予2.5萬噸免費額度,引起環團反彈,薛富盛表示,多數產業、公民團體可接受,但仍有少數環團反對,可再繼續聆聽各方意見。

 
電價擬漲 陳建仁:會依不同產業調整
本報記者/台北報導聯合報
四月民生用電擬調漲,行政院長陳建仁昨在立法院表示,受俄烏戰爭影響,發電的原料有很大的調漲,但台電的調幅相對於其他國家偏低,近日的電價審議委員會中,會討論電價是否應該調漲。

經濟部則說,調整方案目前仍未定,若沒有政府補助,或是電價不調整,台電年底就會出現財務危機。

不過電價調漲恐影響排碳大戶碳費課徵額度,綠色通膨時代恐來臨,環境部長薛富盛說,「台灣電費與國外比相對偏低」,坦言電價調整與碳費有關,但關係不那麼大。

陳建仁強調,電價調整時,政府會看視哪些產業受影響較大,調幅就要下降,受影響較小的產業,調幅才會較高,民生部分也會看用電量調整,是很細緻調整電費,不是一體全部上漲。

經濟部長王美花表示,台電目前累積虧損,若沒有政府預算撥補或調漲電價,年底會有財務危機。電價方案都還在規畫中,用電大戶會承擔比較多義務,並從設計上減緩對一般民眾影響。

國民黨立委林思銘質詢,是否願意重啟核能,補足電力不足危機?陳建仁答詢表示,台灣沒有電力不足,核能在台灣的電量占比相當低,核電廠若要延役,依法要做安全調查,最起碼二到四年後才能繼續發電,是緩不濟急的做法。

 
攻地熱土地取得擬鬆綁 經部加速案場開發
記者江睿智/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繼光電、風電之後,地熱發電被視為我國潛在新能源。經濟部政務次長曾文生昨(20)日出席台灣國際地熱論壇致詞表示,目前台灣地熱裝置容量超過60MW,目標是2025年20MW正式商轉,2050年達6GW規模。為解決地熱發電土地取得問題,經濟部也將啟動修正再生能源發展條例,賦予地熱電廠開發權利。

曾文生表示,台灣已快速發展光電、風電,下一階段要著重發展地熱,且地熱屬於基載電力,台灣已有24處運轉、或正在開發的地熱案場,主要區域有大屯山區、宜蘭清水和仁澤、花蓮瑞穗和台東紅葉等地,總裝置容量約為61.75MW。

曾文生指出,地熱發電預估2025年將有20MW正式商轉,規畫接下來的五年內再放大十倍,於2030年達200MW;2040年達2GW,並於2050年達6GW規模。

曾文生指出,地熱除前期探勘工作,技術和資金很關鍵。和其他發展地熱發展國家不同的是,台灣可以使用的國土面積僅約為三分之一,土地運用密集度高,如何有效土地管理非常重要。他表示,地熱發展需立體使用土地,並非只有平面管理,地熱發電的主要生產設備多位於地底下,不會限制地表利用,但須思考如何透過法規管理,讓土地使用更有利。

為加速地熱案場開發,曾文生表示,經濟部將在立法院新會期積極推動土地使用補償等議題,已與相關部會討論,從法制上面來解決;費率導入前高後低機制,協助業者快速分擔前期開發成本,同時也建立地熱單一服務窗口。

經濟部已於今年1月已預告地熱專章子法,將加速行政審查程序、強化地熱電廠管理,由中央聯合審查,並給予20年水權年限,但土地取得仍有開發限制,下一階段將啟動修正再生能源發展條例,賦予地熱電廠開發權利,仍有待凝聚共識。

 
碳費費率審議找最大公約數 拚本季拍板
記者翁至威/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碳費徵收在即,排碳大戶受到衝擊,環境部長薛富盛昨(20)日表示,未來審議碳費時,環境部會提供多方資料給委員參考,過去以來也持續有跨部會次長級會議討論減碳議題,希望碳費費率審議會能考量各面向後,找到最大公約數,希望在今年第1季端出碳費費率。

環境部明年起向排碳大戶收取碳費,此外,經濟部今年3月將召開電價審議會,計畫調漲電價,加上中國大陸取消部分ECFA關稅減讓優惠,產業界憂心忡忡,尤其石化業更首當其衝。

薛富盛表示,國內產業面臨極大挑戰,特別是石化、鋼鐵等產業,也受到ECFA影響,未來開始徵收碳費後,確實對排碳大戶將造成很大衝擊,希望碳費費率審議會能考量主客觀因素,衡量各面向後,找到最大公約數。

對於調漲電價,薛富盛表示,電費調整與碳定價並無直接關係,因為機制設計上,對台電徵收的碳費,會扣除掉生產提供電力消費者使用部分。

媒體關注漲電價帶來新一波物價壓力,若再徵碳費是否引發綠色通膨,有沒有考慮暫緩?薛富盛表示,政務不會因現在是看守內閣或電價將漲而影響推動步調。

 
國際財經要聞
頁岩油榮景 持續消退
編譯任中原/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美國過去兩年來的頁岩油榮景正在消退;聯邦政府預估,今年日產量將只比去年增加14萬桶,遠低於2023年的100萬桶增量,也是2016年來(扣除疫情時期)增量最少的一年。

華爾街日報(WSJ)報導,過去兩年來,由於國際油價高漲,促使一些未上市的石油業者大舉增產,有助於抑制國際油價漲幅。但現在由於油價處於相對低檔,使業者不再多開新井,加上大型石油公司併購小型業者,預料增產產量將大幅減少。大型石油公司以回饋股東為優先,並不聚焦於開鑿新井。

渣打銀行商品研究主管霍斯奈爾表示,「除非有非常重大的科技創新,否則輕鬆增產的時期已經結束」。

摩根士丹利分析師上周調降今年美國石油產量預估,並將布蘭特原油的預估價格由每桶75~80美元,上修到80~85美元。

由於最近Diamondback能源公司購併未上市的Endeavor能源公司,表示將以控制成本為優先要務,促使分析師下修增產量預估。

這些未上市石油公司會隨著油價漲跌而增減產量,是影響油價變動的生產者。

 
美信用卡龍頭 換人做
編譯葉亭均/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美國第一資本金融公司(Capital One Financial)已同意,以換股方式收購信用卡銀行同業Discover Financial,交易價值達350億美元。依照放貸金額計算,這樁全股票交易將創造全美最大信用卡公司。

總部位於維吉尼亞的Capital One在19日發表的聲明中說,將以1.0192自家股票收購每一股Discover的股票,比後者在2月16日的收盤溢價26.6%。預期在今年底或明年初完成交易。

這筆交易將把兩個歷史悠久的消費金融品牌結合起來,重塑美國信用卡市場版圖,也是美國金融業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最大交易案。根據彭博行業彙編的數據,如果依照放貸規模計算,本交易將創造全美最大信用卡公司,一舉超越長期競爭同業摩根大通和花旗。

Capital One在去年3月矽谷銀行倒閉後,同樣也面臨壓力,所幸股價此後逐漸回升,部分原因是「股神」巴菲特的波克夏公司出手買了該銀行約10億美元股票。Capital One將持有合併後約60%股權,Discover的股東則持有約40%。合併後將產生27億美元的稅前綜效。

Capital One是全美市值第九大銀行,市值520億美元;Discover市值為280億美元,該公司也提供支付網絡,能與Visa、Mastercard競爭。

美國銀行業整併長期來備受期待,然而幾家大型業者一直難以如合併時所寄望般順利整合並取得綜效。Capital One收購Discover的案子也可能受到美國反托辣斯當局仔細審查,原因是兩家公司的信用卡業務龐大。

目前美國信用卡放貸銀行的拖欠率非常低,原因是在疫情期間政府提供刺激方案。

 
投資人瘋買 農地價值飆
編譯簡國帆/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投資人正在狂買美國農地,買進金額創紀錄,寄望農地的投資報酬率將因全球人口快速成長、天然資源益加稀缺的趨勢,脫穎而出。

英國金融時報(FT)報導,全美不動產投資信託協會(NCREIF)的資料顯示,投資機構去年底持有的農地價值已增至166億美元,比2020年底的74億美元增加一倍多,更遠高於2008年的18億美元。去年美國農地的平均價值也已增至每英畝5,460美元,比1997年的1,270美元大漲三倍多。

由於全球人口增加與氣候變遷,將讓可耕地更加稀少,投資機構持有的農地和農地價值預料將持續激增。聯合國估算,而美國農地價值躍漲,是由新冠疫情擾亂全球供應鏈、導致超市貨架被掃購一空所帶動,接著2022年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又帶動食品商品價格暴漲。

基金經理人指出,即便通膨趨緩,投資人對農業資產的胃口仍未減弱。Fiera資本公司旗下聚焦未上市資產的子公司Fiera Comox執行長畢森-麥藍儂認為,若以長期觀點投資世界,高品質且接近水源的土地是個好標的。

Fiera Comox和Cordiant都偏重蘋果、櫻桃及杏仁多年生作物,多數法人的美國投資則主要為小麥、玉米、黃豆等行栽作物,以及其他會在全球交易的農作物。

美國農業部的最近數據顯示,目前規模3.4兆美元的農地市場中,投資基金只持有1%~3%,家族擁有與營運事業則掌握95%的農地。

一些農民組織擔心投資基金的「圈地潮」會威脅鄉村社區。根據美國農業部資料,美國農民的平均年齡為58歲,全美家族農業協會(NFFC)的崔克說,這意味著未來十年左右將約有4億英畝的農地易手。

 
油電混合車 賣贏純電車
編譯葉亭均、林奇賢/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去年主要市場的油電混合車銷售量成長力道,比電動車還要強勁,這是電動車成長減速的跡象之一。

日經新聞引述MarkLines的報告報導,在包含中國大陸、日本和美國的14個國家中,油電混合車的銷量去年成長30%至421萬輛;相較下,電動車和插電式車款銷量成長28%至1,196萬輛。

在2023年整體銷售中,油電混合車占比達7%,較2021年增加2個百分點。

東京AlixPartners常務董事鈴木智之表示,對於電動車的可靠性感到焦慮,一直是阻礙電動車銷售的原因,「電動車遇到寒冷天候時便暴露出其弱點,加上推動低價電動車的進度欠佳」,是消費者卻步的原因。

便利性也是消費者的考量。一輛續航里程150公里的電動車,至少需要充電30分鐘,是內燃機引擎車或油電混合車加油所需時間的十倍,電動車車主在充電站可能面臨大排長龍的局面、或是要離開車等很久才能充好電。

此外,刺激電動車銷量的補貼措施也正在退場。德國在去年12月之前已結束補貼計畫,大陸政府也在2022年底結束補貼措施。

原先為了美國通膨削減法(IRA)在北美生產電動車獎勵措施而轉向電動車的車廠,也正在改變做法。例如,福特大幅調整支出計畫,延後約120億美元的電動車投資。福特電動車上月銷量年減11%,但油電混合車的銷量大增43%。

消費者較青睞油電混合車,對於日本車廠而言倒是個好消息。

豐田油電混合車銷量去年成長32%,至創紀錄的344萬輛,最快在2025年達到年銷量500萬輛的成績。2025年正是豐田目標全新車款都是油電車或電動車的一年。

不過,預計電動車的需求仍會在中、長期成長。英國數據分析業者GlobalData預期,全球電動車需求在2023至2026年將增加一倍至逾2,000萬輛,並在2035年達到5,000萬輛,占小客車的多數需求。

 
必和必拓淨利銳減86%
編譯簡國帆/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由於全球鎳市供應過剩而被迫減記關鍵資產的價值,澳洲礦業巨擘必和必拓(BHP)上半年度淨利年比銳減86%,並警告鎳市苦痛將持續,供過於求可能維持到2030年。但該公司預期中國大陸的大宗商品需求依然穩健,更看好印度需求前景。

必和必拓在去年12月底止的上半年度基本獲利年減0.4%至65.7億美元,略低於預期,淨利大幅下滑86%至9.27億美元,遠不如預期,並且調降期中股利至每股0.72美元,也低於市場預估。

必和必拓上周宣布,會減記澳洲鎳礦資產25億美元的價值,執行長亨利在發布財報後接受彭博電視訪問時表示,鎳需求依然健全,但「鎳市將有多年供過於求」,可能持續到2030年。

鎳礦是全球能源轉型的關鍵金屬之一,但在印尼迅速增產後,供應暴增,導致基準鎳價挫跌。為了支持國內鎳礦產業,澳洲政府上周把鎳礦家數關鍵礦物清單,允許鎳礦商和下游關係人能夠取得關鍵金屬機制的60億澳幣(39億美元)奧援。

必和必拓上半年度營收因鐵礦砂與銅價上漲而年增6%,預估全年營收將成長10%。

 
沃爾瑪財報財測 驚艷華爾街
編譯湯淑君、吳孟真/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美國零售巨人沃爾瑪(Walmart)上季獲利及今年度全年營收預測,都優於華爾街預期,並宣布逾十年來最大的加發股利計畫,激勵股價早盤勁揚逾5%。

沃爾瑪20日公布,止於1月31日的2024年度第4季淨利為54.9億美元,或每股盈餘2.03美元,不如一年前同期淨利62.8億美元或每股2.32美元。剔除一次性項目的調整後盈餘為每股1.8美元,高於FactSet訪調分析師估為每股1.64美元的共識預測。總營收成長5.7%至1,733.9億美元,也優於市場共識預測的1,708.5億美元。

美國營業至少一年的同店銷售成長4%,優於FactSet共識預測的3.3%;沃爾瑪旗下的Sam's Club同店銷售增加3.1%,也超越市場預期的2.7%。

美國消費者在年終假期購物季蜂擁至這家平價零售店大肆採購,但利率仍高以及租金上漲,已加深消費者買氣恐受抑制、支出復甦步調可能比預期緩慢的顧慮。

沃爾瑪預期,今年度第1季調整後每股盈餘介於1.48美元與1.56美元之間,低於FactSet共識預測的1.6美元;全年盈餘估為每股6.7至7.12美元,分析師則估計7.06美元。

沃爾瑪並宣布全年股利提高9%,增幅為逾十年來最大,執行副總兼財務長雷尼表示,此舉凸顯「對沃爾瑪的成長潛力和現金流有信心」。

但美國另一家連鎖零售商家得寶(Home Depot)連續五季營收下滑,顯示受到高房貸利率和營造業放緩的影響,房屋修繕的需求也跟著減少。

家得寶20日公布,去年第4季同店銷售下滑3.5%,而今年同店銷售預測將減少1%,低於市場預期的增加0.2%。

美國房貸利率去年10月攀抵23年以來最高水準,如今雖已從高點下降,但仍持續衝擊房屋銷售和營造業。今年1月,新屋建造量減幅寫下新冠疫情以來最大,顯示在貸款利率進一步降低前,購屋需求要有一段時間才會有所起色。

執行長戴可(Ted Decker)在一份聲明中說,「2023是銷售縮減的一年」。

家得寶雖近來出現銷售疲軟的跡象,但市場仍對其長期獲利抱持信心。上個月,Wedbush證券分析師將家得寶的投資評級由「中立」更新至「優於大盤」,認為「產業環境復甦、專業和一般就業市場強健、薪資穩定成長,以及由房價持續上漲所帶動的屋主消費力」是看好該公司前景的原因。

沃爾瑪早盤股價應聲暴漲5%。在截至上周五的三個月期間,股價飆漲9.7%;家得寶早盤跌約1%,過去一年股價上漲14%。

 
23億美元買Vizio 拍板
編譯陳苓/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美國零售巨擘沃爾瑪(Walmart)收購智慧電視製造商Vizio拍板定案。沃爾瑪20日同意以23億美元買下Vizio,以強化高利潤的廣告業務。Vizio在20日美股早盤股價一度暴衝15%。

CNBC報導,沃爾瑪在第4季財報發布會上公布,將以每股11.50美元的現金併購Vizio,按完全稀釋股數計算,這筆交易的總額約23億美元。收購消息早在上周便已傳出,Vizio股價隨之聞訊上衝,上周五(16日)收在9.53美元。

沃爾瑪和旗下的山姆超市(Sam's Club),一直是Vizio裝置的主要賣家。沃爾瑪收購Vizio之後,將可透過Vizio的SmartCast作業系統,提升廣告業務。這個系統讓用戶能在電視上串流播放有廣告的免費影片。沃爾瑪表示,SmartCast約有1,800萬名活躍用戶。

沃爾瑪為追求更高利潤,正努力擴大旗下媒體業務Walmart Connect。此一部門的毛利高於出售雜貨或服飾,去年第4季該部門的廣告銷售攀升22%。

鴻海集團與群創持有Vizio股份,惟之後鴻海集團不再以面板事業為優先,並退出群創董事會。瑞軒也是Vizio大股東暨代工夥伴,瑞軒目前持有Vizio股票約440萬股。

 
要聞
大陸景氣未見復甦 鋼市去化庫存…復甦關鍵
記者林宸誼/綜合報導經濟日報
鐵礦石、雙焦產品期貨價格20日大幅下跌。根據大陸媒體報導,開春以後大陸景氣未見復甦,鋼市下游需求淡、庫存仍待去化,是鋼市疲軟不振的關鍵,也間接牽動亞洲市場走勢。

上海有色網(SMM)稱,目前多數下游工地暫未復工,市場對鋼材終端需求淡季的悲觀預期、鐵水產量增加緩慢以及鋼廠利潤暫未見到明顯改善等因素,使得黑色金屬系列在進入龍年以來的兩個交易日出現下跌。

截至當天收盤,大商所鐵礦石期貨跌超5%,報收每噸人民幣909.5元,創下了自2023年10月31日以來的新低;20日下午4時,新加坡鐵礦石指數期貨跌4.79%,報收每噸121.29美元。

 
台幣爆量貶 淪最弱亞幣…外資、金融業同步匯出
記者陳美君/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國內股匯走勢持續背道而馳,台股指數昨(20)日大漲逾百點,收18,753點,續創歷史新高,新台幣匯率卻在外資與國內金融業同步匯出下貶值9.7分,收在31.492元,連三貶並為逾一個月新低;匯市交投超熱絡,昨日一天創下20.42億美元的成交巨量。

中央銀行資料顯示,美元指數昨日強勢上漲0.16%,主要亞洲貨幣全數下挫,其中新台幣匯率昨天貶值0.31%,貶值幅度超前日圓、韓元、星元與人民幣等貨幣,淪為「最弱亞幣」。

央行數據指出,日圓兌美元匯率昨天貶值0.26%,台灣主要貿易對手國貨幣韓元下挫0.18%,星元匯率貶值0.06%,人民幣匯率最抗跌、僅貶值0.01%。

央行統計顯示,新台幣匯率連三天收貶,累計貶值1.28角。

匯銀主管透露,儘管外資昨天買超台股,但在匯市卻逆勢匯出,加上國內金融業為加碼海外投資同步買匯,使新台幣匯率承受貶值壓力,盤中一度貶破31.5元,最低挫至31.511元,最多貶值1.16角。

匯銀主管指出,昨天匯市交投非常熱絡,除外資匯出、投信與壽險為加碼海外投資也進場敲進美元外,當新台幣匯率貶至31.5元時,也吸引一票出口商進場拋匯,但出口商的拋匯力道不敵海外匯出潮、市場美元需求明顯大於供給,央行選在收盤前小幅調節,令新台幣匯率貶值金額縮至1角內後報收。

匯銀主管分析,近期台股走勢與新台幣匯率背離,外資大買台股,新台幣匯率表現卻相對疲弱,推測主要原因有二,除外資原先匯入的錢部分還在台灣沒匯出、近日湧進股市之外,還有國內金融業大舉出走海外,加碼美股與美債的金額相當龐大。

匯銀主管認為,美國通膨表現強勁,美國聯準會延後降息可能性升高,導致國際美元持堅、非美貨幣走勢疲弱。

展望後市,匯銀主管指出,若新台幣匯率貶破31.5元關卡,短期內新台幣匯率的震盪區間將下移至31.2元至31.8元。

 
鋼市第2季傳統旺季有變數 中鋼強調市場存貨沒有惡化
記者林政鋒/高雄報導經濟日報

中國大陸鐵礦期貨大跌,鋼市現隱憂。中鋼(2002)開出3月新盤後,下游客戶反應與下單正向發展,不料昨(20)日大陸鐵礦期貨大跌5.4%,引起鋼市震驚,恐打擊接下來第2季傳統鋼鐵旺季表現,上下游神經緊繃嚴陣以待。

法人表示,包括中鋼、寶鋼及日本、南韓大鋼廠近幾個月盤價都處於漲勢,鋼市大環境維持多頭占上風的基本面。

中鋼執行副總黃建智昨天說,上周3月新盤價開出,有平盤有小漲,客戶反應大致良好,沒有很負面的說法,許多鋼廠並反應適度漲價可以拉抬交易信心,因此對中鋼的下單量有增加。

黃建智表示,最近大陸春節假期結束,鋼鐵社會庫存或鋼廠庫存都在1,000萬公噸、1,200萬公噸區間,鋼鐵市場存貨並沒有惡化,加上大陸金融面放寬資金水位,房地產政策陸續出籠,有信心第2季鋼市應該如預期般向好發展。

上市鋼廠主管指出,最近美國鋼價從每公噸1,200美元高點回落,由於先前銷往美國的訂單表現不錯,擔心在價格下來後,加上越南、印度等地出口美國數量增加,競爭激烈程度將大增,依現在的熱軋原料價格去接單,會比先前有壓力,需妥善因應。

上市鋼廠主管說,昨天大陸鐵礦期貨單日大跌5.41%,「真是嚇壞市場」,鐵礦價從每公噸129美元快速落到123美元區間,主要還是需求不振,造成原料行情疲軟,接下來要觀察礦價走弱是短期還是長期現象。

大陸經濟表現偏弱,加上美國打壓大陸的力道不減,西方對大陸的投資額銳減,大陸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需要提出有效的藥方才能度過低潮期。

另一方面,日本製鐵(Nippon Steel)等日本高爐廠新會計年度採購鐵礦的價格續漲,2024年4至6月鐵礦砂採購價將比前一季上漲約9%,這也是連續第二個季度上漲。此外,鋼鐵主要原料焦煤採購價估將持平,煤鐵價格居高不下,鋼價大方向仍易漲難跌。


延伸閱讀

大陸景氣未見復甦 鋼市去化庫存…復甦關鍵

 
紅海緊張海運價又蠢動 長榮:衝擊可能拉長到第3季
記者黃淑惠、編譯劉忠勇/綜合報導經濟日報

一艘散裝船上周末行經紅海時,遭葉門叛軍青年運動組織(Houthi,或譯胡塞)發射的飛彈命中後,船員被迫棄船,為紅海危機惡化的三個月來,最嚴重的商船遭襲損害事件,再度增添紅海緊張氣氛。

業界人士表示,航商被迫繞道也導致航期錯亂,衍生港口壅塞與船舶短缺等頭痛問題,預期未來幾周塞港、缺船問題將繼續牽動運價上揚。

胡塞19日表示,18日已在亞丁灣攻擊懸掛貝里斯國旗、在英國註冊的「Rubymar號」散裝船,並重創該船、有沉沒之虞。負責該船安全的保全業者LSS Sapu表示,船隻遭兩枚飛彈擊中後,幫助船員撤離。

美國中央司令部亦也證實,「Rubymar號」遭兩枚反艦彈道飛彈瞄準,並發出求救信號,已將船員送往附近港口。

這是胡塞攻擊中最嚴重的一次船損,也是24小時內遭襲的三艘商船之一。另一艘散裝船「Sea Champion」也於19日在亞丁灣遭到兩枚飛彈攻擊。胡塞組織同日宣稱攻擊散裝船「Navis Fortuna」。

自去(2023)年葉門叛軍「青年運動」發動襲擊以來,紅海危機愈演愈烈,這是第一次船舶因遭飛彈襲擊,導致在沉沒前而人員必須逃生棄船,堪稱紅海危機以來最嚴重商船襲擊事件。

國內海運龍頭長榮(2603)認為,紅海危機衝擊可能會拉長到第3季,也為全球貨櫃輪埋下三大不可控的變數。首先,馬士基日前建議客戶針對紅海困境最好先預估準備,無法航行紅海可能持續到第2季,甚至擴大到第3季,貨櫃輪出貨旺季即將到來,航商請客戶要提前做準備。

其次,美國東岸國際碼頭工人協會(ILA)也即將面臨合約談判的問題,2023年以來全球貨櫃輪市場變化太大,今年又出現紅海問題運價急速攀升,但能持續多久也沒人看的準,因此將增加勞資協商困難度。

第三,紅海危機無解,舶船航行天數增加近30天,將開始衍生缺船(櫃)及塞港問題。

根據最新統計,船舶的到港準確率不斷下降,也間接顯示港口船舶供需調度出現困難,2023年的船期準確率全面回升,且一直維持在60%以上,去年12月下旬紅海危機爆發,當月貨櫃船舶的準班率直接跌破60%,也顯示全球港口的作業持續受到衝擊,而且似乎沒有緩解的跡象。


延伸閱讀

紅海問題再升溫 新一波搶艙潮來了

 
國泰金:房市、薪資、通膨 最受關注
記者陳美君/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企業響應政府調薪政策,加上調查期間內適逢企業發放年終獎金,國泰金控(2882)昨(20)日發布2024年2月國民經濟信心調查結果,薪資上漲「現況」指數連三月上漲,2月增至15.1,創國泰金控2010年3月啟動調查以來的歷史新高紀錄。

國泰金控昨天公布有「庶民經濟指標」之稱的國民信心指數調查,時事題之一為「民眾對於2024大選後新政府的期待」,結果顯示,超過二成的民眾最關心三件事,包括25.1%的民眾期待新政府優先改善各項房市問題,21.6%的民眾希望新政府能創造就業機會與提高薪資水準,20.8%民眾期盼能維持通膨在適當水準。

此外,12.8%的民眾期望新政府能維持台美中三邊關係並參與國際經貿組織,而10.1%民眾認為應優先推動並調整產業政策,9.6%則期望完善政府財政與勞健保。

調查結果顯示,超過二成民眾希望「新政府能創造就業機會與提高薪資水準」、僅次於「改善各項房市問題」。對照最新調查數據,薪資上漲現況指數連三月上揚,2月飆高至15.1,創調查以來的歷史新高紀錄。

國泰金調查指出,2月薪資上漲「預期」指數不增反減,由前一個月的15.5降至13.2,顯示民眾認為,即使獲得調薪,未來要再進一步調高薪資,不確性性仍高。

國泰金控另一時事題為「民眾對2024出國旅遊規劃」,結果顯示,65.4%的民眾今年有出國旅遊計畫,其中30.6%的民眾出國旅遊次數將較去年增加,23.8%民眾出國旅遊次數與去年相同,僅11%民眾規劃出國旅遊次數減少,另有34.6%的民眾今年沒有計畫出國旅遊。

 
投信新七誡三階段規劃 拚一年上路
記者廖珮君/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為防範投信經理人炒股又跟單,金管會昨(20)日宣布提出新七誡,及強化六大既有規範,並規劃分三階段、一年內要陸續完成這13項措施,其中提高罰鍰因涉及修法,列需一年時間的最後階段。

證期局副局長黃厚銘說,第一階段規劃三個月,即起到5月20日止,要完成三大工作,包括加強與檢調合作、認識及關懷員工、及建置專區宣導行為管理案例。

第二階段是希望六個月內完成,等於最晚是在第3季底前,要完成八大項目,包括訂定投信業內部標準規範、提高經理人交易和手機控管的法律位階、增訂經理人行為遵循指引、運用科技管理資通訊設備。

與周邊單位建立大數據監理平台、導入責任地圖、深植道德操守意識、建立合理獎酬制度等。

其中影響經理人較大的是,提高經理人交易買賣和手機控管到子法或函令,一旦經理人違規,金管會可對經理人處減薪、停職或最重解職,甚或是經理人炒股、有背信而損及投資人權益時,投資人也可提告求償。

據金管會統計到2023年底,全台共38家投信,共有544位基金經理人、及228位全委經理人,合計772位經理人都會受到影響。

最後階段時程一年以上,黃厚銘說,要將投信顧業者違反內控時納入處罰鍰範圍,並拉高罰度,最重可處1,500萬元罰鍰,因涉及修投信顧法,時程較長。

 
國銀去年海外獲利772億 創歷史新高
記者廖珮君/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受惠國銀在香港、新加坡兩大市場大賺,推升2023年全年國銀海外分子行稅前盈餘達772億元,首度衝破700億元大關,寫下史上最佳戰績。

國銀分子行去年在星、港兩地大賺,是2022年一整年獲利的1.1倍,又以香港市場全年豪賺412.5億元居冠,貢獻占比逾半,重返國銀「海外獲利金雞母」地位。也因香港分行獲利飆升,壓縮了新南向市場獲利貢獻占比。新南向市場2023年全年大賺192.2億元續刷新高同時,獲利貢獻占比卻降到25%,「一家香港抵新南向18國市場」。

過去兩年,香港受政治局變動、台商從陸港撤出移往新加坡、和東南亞市場,在2021年時,香港分行獲利貢獻占比一度跌破四成,睽違兩年後,香港的東方明珠地位重新擦亮。

銀行局副局長童政彰昨(20)日說,香港市場2023年賺412.5億元、年增75.5億元,獲利和年增額均是各地區之首,主因利差擴大、利息淨收益增加;銀行主管則說,港幣利率跟著美元走,受惠美國升息讓港幣利息提高、存款量大增,國銀手握大量存款、光靠資金拆借就能賺利差。

獲利同步刷高的新加坡市場,2023年賺88.6億元更緊追其後,年增32.8億元,增額僅次香港和日本,穩居國銀海外市場第二大,主因是利息淨收益增加且收回呆帳費用。

美國市場2023年僅賺79.8億元,年衰退近30%,主因是遠距辦公導致商用不動產需求下降、相關放款風險升高,使各銀行費用增加。

 
訊息公告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