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戰熱錢 台幣守新楊金龍防線


【殺破狼每周星座運勢】提供各星座整體運勢分析、當週須注意事項。量身為12星座打造本週星座最佳行走指南! 【udn保險週報】透過新聞與保險個案,瞭解人生存在風險,與面對風險下,個人如何從保險中得到適切保障。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部落格  u值媒  NBA台灣  網站總覽  
2022/01/05 第5275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今日財經頭條
國際財經要聞
其他財經要聞
 
★ 台股重要指標:外資買賣超投信買賣超自營商買賣超融資增減排行融券增減排行
 
今日財經頭條
央行戰熱錢 台幣守新楊金龍防線
記者陳美君/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農曆年前熱錢滾滾流入,推升台股指數大漲逾250點、突破18,500點,並將新台幣匯率推上27.5字頭高點;眼見外資如潮水般湧入、單日匯入至少8億美元,中央銀行昨(4)日終於出重手,午後大舉進場買匯調節,進而促使匯市豬羊變色、由升翻貶1分,收在27.642元。央行大戰熱錢,使匯市一天內爆出18.975億美元的成交大量。

匯銀主管指出,央行昨天午後火力全開、展現守匯決心,顯示在熱錢狂湧之下,持續攀升的新台幣匯率已經逼近央行底線,以此研判,農曆年前,27.5元的新「楊金龍防線」已然成形。

匯銀主管表示,台股氣勢如虹、續創新高,新台幣匯率昨日在外資匯入推升下,最高升抵27.515元、狂升1.17角,午後央行揮軍進場,罕見發動數波美元買單攻勢,使新台幣升值金額歸零後、還翻貶1分作收。

匯銀主管表示,「新台幣匯率升抵27.5字頭後,老大(央行)終於出手了,看來柳樹在農曆年前,還會常常搖動。」

央行有一套「柳樹理論」,當熱錢蜂擁而至的時候,央行會在盤中讓新台幣匯率適度升值,尾盤再一次壓下匯價,以拖待變、延緩新台幣匯率升值速度。

匯銀主管表示,台股指數屢創新高,站穩「萬八」後還有機會挑戰2萬點,深受外資青睞;根據證交所統計,外資昨日加碼台股逾250億元,連十日累計買超接近1,300億元,顯示近期源源不絕流入的外資,很明顯是衝著台股而來,而外資狂湧也持續推升新台幣匯率,使熱錢有機會「股匯兩頭賺」。

觀察新台幣海外無本金交割遠期外匯(NDF)最新報價,1個月期目標價由27.568元上修至27.53元,顯示海外法人對新台幣匯率短期內升值的預期變得更加強烈,估計農曆年前,新台幣匯率仍有挑戰27.5元關卡的機會。

 
匯銀:三理由 台幣年前看升
記者陳美君╱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中央銀行為何力守「楊金龍防線」27.5元?資深匯銀主管分析,因為此一價位,不僅是去(2021)年全年盤中高點,更是1997年以來的25年新高價,且為市場重要心理關卡,一旦升破,可能引發出口商恐慌性拋匯潮,加重新台幣匯率升值壓力,所以央行才會在昨(4)日出重手,延緩新台幣匯率升值速度。

展望後市,匯銀主管說,短期內新台幣匯率有機會挑戰27.5元關卡,能不能突破,關鍵在「央行要不要守」,但央行也不會死守一定價位,而是採「滾動式調整」,希望以時間換空間,在農曆年前關鍵時刻,盡力守住27.5元關卡不破。

匯銀主管指出,農曆年前持續看升新台幣,是基於三大理由。第一,新台幣匯率升值,有助提振我國人均GDP水準,台灣人均GDP突破3萬美元大關,新台幣匯率升值功不可沒。

第二,新台幣升值有助緩和輸入性通膨,面對國際原物料上漲引發的通膨壓力,匯率升值是對付輸入性通膨最有效且快速的工具。

第三,台股強漲、屢創新高,以及出口商農曆年前拋匯需求旺盛,使匯市美元供給明顯大於需求,都是助長新台幣升值氣焰的原因。

匯銀主管表示,央行昨日啟動「柳樹」理論,午後真槍實彈買進外匯、緩和新台幣升值幅度,這代表新台幣升勢過猛,央行無法再作壁上觀,央行與熱錢決戰27.5元大關這戲碼,恐怕會持續上演至農曆封關。

 
換購電動機車 可拿減碳憑證
記者翁至威/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環保署昨(4)日舉行「淘汰老舊機車補助辦法」草案研商會,為達便民,獎勵換購電動機車方案轉彎,今年上半年汰舊、換購電動機車將改為直接補助1,000元;下半年才會發出第一張「減碳憑證」,屆時也會提前公布收購價格,每張至少1,000元以上。

環保署去年底釋出補助草案,今年起補助民眾淘汰老舊機車每輛2,000元,此外原先規畫若再換購電動機車,環保署也將首度發給車主一張「減碳憑證」,每張價值至少1,000元,未來可賣給有抵換需求的環評開發單位,若再加上現行報廢回收獎勵金300元,車主合計可得至少3,300元現金。

不過草案釋出後,民眾、車行對於所謂的減碳憑證感到霧煞煞,再加上收購價格尚未確定,許多民眾擔憂無所適從,因此環保署決定暫緩,將憑證交易機制延後到下半年再實施;而汰換老舊機車補助2,000元則維持不變。

環管處長蔡玲儀表示,預計上半年在換購電動機車這一塊,會直接由溫管基金補助每台1,000元,降低政策不確定性,也就是說,上半年換車的民眾,將不會拿到減碳憑證,減碳效益會歸入環保署手中,未來環保署可轉讓給其他有開發行為、具環評抵換需求的政府部會。

蔡玲儀表示,面積達50公頃以上、新開發的產業園區,在園區營運期間應至少有10%進行增量抵換,這些開發單位目前正在擬定抵換執行計畫,環保署預計今年5月底前公布未來開發單位收購減碳憑證的價格,預計下半年才會發出第一張憑證。

環保署初步盤點,包括竹科寶山二期等開發案,每年約有60萬噸以上的抵換需求,並持續增加中,而每輛電動機車約有2.3噸減碳效益,以此估算,約等於26萬張減碳憑證,不過購買憑證只是抵換方式之一,實際需求量仍待觀察。

蔡玲儀表示,為降低政策不確定性,會提早公告開發單位願意收購的價格,民眾可選擇要將手中的減碳憑證透過環保署平台賣給誰,開發單位的收購價格愈高,誘因可能愈大。

 
業者:減碳憑證價值5,000元
記者翁至威/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換購電動機車獎勵措施改採「補助先行、憑證交易在後」,環保署昨(4)日表示,希望降低不確定性。官員表示,環保署上半年補助民眾所取得的減碳效益,只能用來作為環評增量抵換,因此未來將轉讓給其他有需求的部會。

官員表示,減碳憑證交易是有限制對象、範圍的廣義碳交易,用途僅限用於環評增量抵換。未來國內碳交易市場,會持續觀察國際趨勢及國內發展滾動式檢討,在此次《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修法中,也有相關修法條文,讓法制面更完善。

未來將減碳效益轉讓給其他部會,環保署表示,原則上環保署每張憑證用1,000元取得,其他部會出價也不能低於1,000元。

昨日出席補助方案研商會的台灣智慧移動產業協會理事張楨彬建議,環保署收購或補助金額應提高到每台電動機車5,000元,因為國際上碳權、碳交易價格不斷衝高是事實,若依照倫敦期貨交易所碳排放價格每噸約新台幣2,583元,換算每台電動機車2.3噸的減碳效益,約將近6,000元,比協會主張的5,000元還高。

 
陳沖:通膨一定會持續 全球經濟新常態
記者葉卉軒/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物價漲、房價飆,到底有沒有通膨?行政院前院長、新世代金融基金會董事長陳沖昨(4)日直言表示,通膨一定會來,也已經來了,而且今年一定會持續通膨。同時,陳沖也表示,2022年難以預測,外界普遍共識,2022年是全球經濟「新常態」的一年。

台北經營管理研究院昨舉行「2022世界經濟走向與對策論壇」,陳沖以「2022全球經濟趨勢與變局」為題,進行專題演講。陳沖強調,今年的經濟發展都將受到通貨膨脹的牽動與影響,包括:氣候變遷、疫後局勢、區域經濟整合、QE方興未艾,都與通貨膨脹有關。

只是,到目前為止中央銀行官員、主計總處官員還是講「沒有通貨膨脹」。對此,陳沖直言不諱,依照教科書定義是沒有,但這是因為完全沒有考慮消費者物價指數(CPI)以外的因素,特別像是房地產的資產價格變化,就不在CPI之內。

談及2022年的展望與對策,陳沖首先表示,「Mission Impossible」,實在太難預測,因為所有的常態都跟過去認知的常態不一樣,因此他對2022年的看法是「The Year of New Normal」。在多種的新常態,陳沖認為,其中又以通貨膨脹、氣候變遷、區域經濟整合、數位貨幣最重要,其他還包括:疫後文化、數位資安、經濟活動標準等。陳沖也指出,塞櫃、塞港,以及供應鏈瓶頸,美國升息,都是讓2022年經濟更難預測。

 
國際財經要聞
全球第一!蘋果市值一度突破3兆美元 增1兆僅花16個月
編譯葉亭均/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蘋果公司市值在3日盤中短暫突破3兆美元,成為全球第一家達到這個里程碑的企業,而且距離突破2兆美元僅花了16個月,反映投資人對這家iPhone製造商將持續推出暢銷產品、同時探索自駕車、虛擬實境等新市場的發展超級有信心。

蘋果公司在2022年開紅盤日締造市值3兆美元紀錄,盤中一度大漲2.99%至每股182.88美元,創歷史新高,但收盤漲幅收斂至2.5%,報每股182.01美元,市值落回3兆美元之下,達2.99兆美元。

蘋果股價數年來穩定上漲,從新冠疫情在2020年初爆發、使得世界陷入封鎖以來,股價已上漲超過200%,也凸顯科技成為工作、教育、娛樂和維持人際聯繫的核心工具。

投資人也持續押注消費者持續購買iPhone、MacBook和Apple TV、Apple Music等服務,更看好蘋果可望推出虛擬實境(VR)頭戴裝置和自駕車等新產品,長期展望強勁。

MainStay Winslow大型成長基金共同投資組合經理人柏頓(Patrick Burton)表示:「我沒想到我會見到3兆美元市值,但這確實凸顯蘋果未來五到十年的展望。」這檔基金持有約275萬股蘋果股票。他說:「我對展望相當看好,持續見到重大機會,有穩定的iPhone業務和來自服務與新產品的成長動力。」

蘋果公司市值在2018年年中首度達到1兆美元里程碑,接著在2020年8月達到2兆美元。雖然是全美第一家突破2兆美元市值的公司,但以全球來看,沙烏地阿拉伯國家石油公司(Saudi Aramco)才是全球首家市值破2兆美元的企業。蘋果當前的市值規模代表對整個美股市場有大幅影響力,在標普500指數中的權重約7%。

目前和蘋果一樣擁有2兆美元以上市值的企業是微軟,微軟當前市值約2.5兆美元;Google、亞馬遜和特斯拉的市值則是1兆美元以上。

蘋果是在2011年首度成為全世界市值最高企業,此後持續名列前茅,儘管今年10月曾短暫落後於微軟,當時是因警告供應鏈問題將影響假期銷售業績,不過市值第二的位子並沒有坐多久又重回第一。蘋果股價過去一個月大漲逾12%,超過微軟同期間3.6%的漲幅。

儘管展望樂觀,但蘋果未來面臨的風險也不少,包括歷來最嚴厲的監管氛圍,美國和印度政府挑戰App Store的商業手法和與第三方開發人士的交易條件。任何會影響蘋果商業做法的法律可能會限制蘋果的服務營收成長動能。

從產品角度來看,蘋果也面臨新的競爭同業挑戰,包括即將推出的混合實境(MR)頭戴裝置將與臉書母公司Meta Platforms的頭戴裝置競爭。

 
一天財富就多近一兆元 馬斯克身價再隨特斯拉股價狂飆
編譯黃淑玲/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2022年一開始,特斯拉(Tesla)執行長馬斯克的財富在第一個交易日,因特斯拉股價飆漲一天就狂增338億美元(台幣9,328億元)。根據彭博億萬富豪指數,他的身價來到3,042億美元,繼續雄霸全球首富寶座。

彭博億萬富豪排行第二是亞馬遜創辦人貝佐斯,身價1,960億美元。馬斯克現在又更拉大與他的距離。

由於財報顯示上季特斯拉交車量遠優於市場預期,公司股價周一大漲13.5%,報1,199.78美元。歷經去年11月到12月初的下跌後,上個月稍晚,特斯拉已經漲回到市值過1兆美元。

馬斯克擁有大約18%的特斯拉股份;彭博億萬富豪指數計算他的身價時,除了特斯拉,還有他太空事業SpaceX等公司。去年他的身價最高紀錄曾經到達3,400億美元,這個水準超越經過通膨調整後的洛克斐勒,短暫成為現代史上最有錢的人。

 
蘋果市值突破3兆美元 分析師:去年底iPhone大賣
台北4日電中央社
蘋果(Apple)iPhone 13系列在去年底耶誕和年節假期銷售狀況備受關注,分析師指出,無畏晶片缺貨,去年底假期旺季,超過4000萬支iPhone 13系列機型售出。

國外科技網站MacRumors在美國時間3日引述券商韋德布希(Wedbush)分析師艾夫斯(Daniel Ives)報告指出,市場對iPhone需求持續強勁,從去年底延續到今年第1季,去年第4季市場對iPhone的需求量超過供給量。

艾夫斯針對供應鏈進行數週調查顯示,去年第4季iPhone的供需差距大約有1200萬支,去年底假期期間,超過4000萬支iPhone 13系列售出,他預估今年上半年供應鏈供貨吃緊狀況可望緩解,蘋果業績表現可望「順風」(tailwinds)。

蘋果市值今天一度衝破3兆美元關卡,成為首家實現此一成就的美國企業,蘋果午盤股價一度衝上182.88美元,衝破182.86美元關卡,市值首度站上3兆美元(約新台幣82.9兆元)。

蘋果股價隨後略微拉回,終場上漲4.44美元,漲幅2.5%,今年首個交易日收在182.01美元,3兆美元市值得而復失。

國外科技網站Appleinsider於去年12月下旬日引述摩根大通(J.P.Morgan)分析師查特吉(Sam Chatterjee)報告指出,iPhone 13系列供應持續改善,訂單交期時間持續縮短,是iPhone 13系列推出以來最佳狀況。

報告指出,iPhone 13 mini和iPhone 13交期已降到2天,高階版iPhone 13 Pro與iPhone 13 Pro Max交期,也降到5天。

 
Omicron未嚴重打擊需求 產油國聯盟下月溫和增產
倫敦4日綜合外電報導中央社
由於快速蔓延的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Omicron變異株疫情迄今未嚴重打擊需求,石油輸出國家組織和俄羅斯等產油國聯盟(OPEC+)今天決定維持下月溫和增產的政策。

產油國聯盟一直拒絕美國大幅增產要求,以平抑油價,抑制全球通貨膨脹飆高。

由於疫情重創需求,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13個成員國和10個產油盟國2020年大幅減產。但隨著油價逐漸恢復,他們去年決定再度增產,並逐月檢討市場情勢。

產油國聯盟今天在短暫視訊會議後表示,他們同意在二月每日增產40萬桶,一如前幾個月的增幅。

 
比特幣13歲!回顧過去一年締造的八大里程碑
編譯林奇賢/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比特幣在2009年元月3日問世,迄今已邁入第13個年頭。儘管去年風波不斷,但仍堪稱主流市場開始接受比特幣的一年,度過數個值得紀念的「第一次」,CNBC盤點過去一年比特幣達成的八大里程碑:

1.比特幣市值2021年2月19日首次突破1兆美元

主要機構投資人和知名金融公司去年開始支持比特幣,特斯拉、Square(現名為「Block」)等公司,開始將比特幣納入資產負債表。

2.摩根士丹利2021年3月提供客戶投資比特幣基金的管道

大摩開放富裕客戶投資三檔比特幣相關的基金,成為首家為客戶提供比特幣投資管道的美國大銀行。

3.薩爾瓦多2021年6月將比特幣納為法幣

薩國在去年6月通過一項新法律,允許民眾用比特幣購物、繳稅,企業也能比特幣標示商品價格,成為全球第一個將比特幣列為法幣的國家。

4.首檔比特幣期貨ETF 2021年10月上市

基金管理公司Proshares的比特幣期貨ETF,去年10月在紐交所掛牌,交易代碼是BITO。

5.比特幣價格2021年11月衝上史上最高

在整體加密貨幣市值11月突破3兆美元大關後,比特幣便寫下新高紀錄。根據CoinGecko的報價,比特幣在去年11月10日衝上破紀錄的69,044美元。

6.比特幣四年來首度重大更新

比特幣「Taproot」升級在去年11月正式啟動,為四年來首次重大更新,採行「Schnorr簽名」,有助提高交易隱私和效率,並降低成本。更重要的是,這次升級讓比特幣能執行智慧合約,以進行區塊鏈上的一系列指令。

7.目前全球已挖完90%的比特幣

比特幣的總供給量為2,100萬枚。根據Blockchain.com,截至2021年12月,全球已挖完90%的比特幣。剩餘的比特幣料將在2140年2月前挖完。

8.比特幣2022年1月2日雜湊率衝上史上最高

根據BitlnfoCharts,比特幣當天全網雜湊率一度達到歷史新高的203.5 EH/s。雜湊率是衡量區塊鏈強度的關鍵指標,反映的是礦工用來挖新比特幣所用的電腦總算力。

 
Omicron未嚴重打擊需求 國際油價上揚
紐約4日綜合外電報導中央社
由於快速蔓延的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Omicron變異株疫情迄今未嚴重打擊需求,石油輸出國家組織和俄羅斯等產油國聯盟(OPEC+)今天決定維持下月溫和增產的政策,國際油價今天上揚。

紐約商品交易所西德州中級原油2月交割價漲升91美分,來到每桶76.99美元。

倫敦北海布倫特原油3月交割價上揚1.02美元,來到每桶80美元。

由於疫情重創需求,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13個成員國和10個產油盟國2020年大幅減產。但隨著油價逐漸恢復,他們去年決定再度增產,並逐月檢討市場情勢。

產油國聯盟今天在短暫視訊會議後表示,他們同意在二月每日增產40萬桶,一如前幾個月的增幅。

 
要聞
長榮大股東 申報持股信託
記者黃淑惠╱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長榮海運(2603)、長榮國際大股東張國華夫婦昨(4)日申報,將手中長榮海運跟長榮國際持股信託,受託單位為國泰世華銀行。長榮集團表示,這是大股東個人理財規劃。

業界人士則認為,這應與長榮去年獲利大好有關,持有長榮可能領到高額股息,提前理財規劃將持股信託。

長榮董事張國華原持有31.96萬張,申報將其中15.98萬張信託,自有持股15.98萬張。另外,張國華的配偶楊美珍持有長榮4.7萬張,持股全部信託。

長榮國際為長榮海運大股東,也成為這波海運價量齊揚受惠者。張國華也將手中持有的長榮國際信託,原持有5.16萬張,其中2.58萬張持股信託,還有2.58萬張;另外,楊美珍也將手中持有的長榮國際8,200張信託,信託後持股為1.02萬張。

法人推估,長榮去年前三季稅後經益1,582.79億元,第4季運價居高不下且毫無回頭跡象,以第3季獲利801.38億元推估,長榮去年全年獲利衝破2,000億元不成問題,在長榮員工領到40個月年終獎金後,持有長榮的股東都期待配發的現金股利水準。

業界人士指出,長榮海運與長榮國際大股東張國華夫婦昨日信託長榮、長榮海運持有近半數股權,從長榮集團獲利大爆發來看,不排除跟高股利節稅有關,加上信託財產具有獨立性,長期的股權傳承規劃。

海運市場大好,長榮員工去年都領到40個月年終獎金,以年終獎金推估,長榮去年獲利將是非常棒的數字。

業界人士分析,新年度長榮股利也讓股東期待,長期持有長榮的大股東為最大贏家,且海運市場持續看好,股東進行財務規劃很正常。

 
長榮大股東信託持股 外界解讀…三大看點
本報綜合報導經濟日報
證交所昨(4)日公告,長榮(2603)海運、長榮國際大股東張國華夫婦大舉信託手中上述兩家公司持股,兩人合計轉讓過半股權;會計專家指出至少有三大看點,包括為長榮高配息遞出風向球,同時也為下一步鞏固經營權深度扎根,最重要一點是家族傳承。

專家指出,綜合所得稅上限為43%加上健保補充費,若今年長榮高配息,光張國華夫婦持有的逾36萬張股票,就可能進帳數十億元,這還不算長榮國際持股可領到的配息。信託之後,該帳戶可以「法人身份」將支出費用化,達到節稅目的。

至於為何只信託一半,專家說,因為張國華目前是長榮海運、長榮國際的自然人董事,依據公司法,持股轉讓過半董事資格即當然解任。

鞏固經營權方面,長榮海運明年將舉行董監事改選,根據公開發行公司委託書徵求辦法,必須持股滿一年、8%以上才能組「徵求人團」,明年截止過戶日可能落在開春,若不在這個時間點移轉,則屆時離截止過戶日不滿一年,恐有礙經營權鞏固。

法律、財稅專家指出,信託包括自益、他益信託,無論哪一個,均不得買賣,等於是為「長期持有」做宣示。未來都可轉讓給屬意的人,達到傳承的目的,一舉多得。

 
國鼎新冠藥臨床 傳5日解盲
記者謝柏宏/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國鼎生技(4132)昨(4)日晚間公告,因有重大訊息待公布,經櫃買中心同意1月5日暫停交易。外界預測,國鼎今天將公布新冠肺炎新藥Antroquinonol臨床試驗解盲數字。

國鼎的新冠肺炎新藥Antroquinonol一旦臨床試驗解盲結果不俗,將有機會成為國內今年第一項取得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核准進入市場的新冠新藥。

國鼎開發的這項新藥為一口服小分子新藥,在美國、秘魯及阿根廷進行用於治療新冠肺炎的二期臨床實驗,為一項正式的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試驗,主要收治住院輕度至中度新冠肺炎患者,總收案人數174人。

國鼎去年6月曾指出,Antroquinonol二期期中數據通過美國數據監查委員會(DMC)審查,並建議擴大新增收治重症病患。國鼎也在去年8月經FDA許可,擴大新增重症患者為臨床試驗收治對象,這項藥物一旦通過臨床試驗,將向FDA申請緊急使用授權(EUA)。

 
金管會:三面向強化保險監理
記者陳怡慈/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我國保險業資產規模去年底突破33.5兆元,影響力驚人,展望未來,金管會保險局局長施瓊華昨(4)日表示,將在高齡化社會、低利率環境、遠距投保等三面向強化監理,以提升保險業的競爭力,同時讓產業穩健發展。

施瓊華昨天出席一場頒獎典禮,致詞時談到,保險業去年底資產規模突破33.5兆元,壽險業超過33兆、產險業也有四、五千億元。獲利方面,產、壽險業去年都大豐收,壽險業超過3,000億以上,產險業超過200億,都是創紀錄。

施瓊華表示,她2018年底出任保險局長時,我國保險業資產規模約26.7兆元,三年來增加6.8兆,主因壽險業的保費大量增加,投資收益也在增加;整體壽險業去年總保費罕見呈現負成長,「下降是好事,我們的資產不應該繼續膨脹」。

施瓊華說,資產膨脹衍生龐大投資壓力,承擔過大風險不是很適當,透過保費下降的調整,讓壽險公司的資產、負債匹配更穩健,「是件非常好的事情,屬於保險永續能夠發展的部分」。

施瓊華說,我國保險業面臨高齡化社會、低利率環境、金融科技浪潮衝擊等挑戰,有很多需要努力的地方,保險局未來在監理措施方面,有三個面向需要保險業者協助。

首先是高齡化社會來臨,保險商品、服務措施必須調整。保險業者應該調整自己面對高齡客戶應該有的態度。其次是低利率環境,施瓊華說,保險業未來要接軌國際,包括:17號公報、保險業新一代清償能力制度ICS,接軌之後,保險收入跟財務收入必須分開認列。

第三是遠距投保,保險公司經過保險局試辦核准之後,可以推出遠距投保服務,目前已有四家壽險公司(國泰、富邦、中壽、全球)試辦完成落地,保險局會鼓勵業者推出更多服務。

 
台中新光三越 蟬聯百貨店王
記者宋健生/台中報導經濟日報

根據最新市調統計,受疫情影響,中部整體百貨零售市場去年總營收690億元、年減2.8%;但台中新光三越去年營收仍以214.2億元、逆勢成長4%,續創歷史新高,並第11度蟬聯全台百貨「店王」。

另一家台中大遠百去年全年營收168億元、年增12%,是遠百集團龍頭。兩家旗艦大店業績合計達382.2億元,占中部整體百貨零售市場的五成五,表現亮眼。

業界指出,台中新光三越與大遠百對中台灣六縣市的聚客磁吸效應未因疫情而減退,七期新市政中心豪宅聚落成形,更為金字塔頂端的精品消費增添助力,進一步帶動兩家大店業績成長。

國內百貨零售市場去年受疫情衝擊,彷彿洗三溫暖,上半年母親節前業績普遍成長,部分業者增幅甚至二位數;不過,母親節過後,疫情進入三級警戒,各家業者業績斷崖式下滑,所幸第4季有振興五倍券助攻,買氣才有回升。

整體來看,各家業者包括精名品、家電多有二位數成長,台中大遠百精品甚至有三成以上增長;第4季末氣溫下降,也有助提升冬季服飾、寢飾用品的買氣。

業界分析,中部整體百貨零售市場儘管微幅下滑,但仍優於全台表現,主要是新光三越、大遠百兩家旗艦大店帶頭衝刺;其他百貨零售業者去年業績則普遍衰退或持平。

針對今年展望,業者認為,隨著疫苗注射率提升,疫情趨緩,全年業績應有5%至10%的增長。以元旦三天連假為例,大遠百、麗寶Outlet Mall的業績增幅達二位數,新光三越買氣也強強滾,精名品、休閒服飾、3C家電及寢具等業績都明顯增長。

 
保險業 去年獲利衝4,500億
記者廖珮君/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受惠壽險業投資操作收益大賺、及匯兌成本再度下降,讓壽險業獲利大爆發。據金管會統計,2021年累計前11月壽險業稅前盈餘3,865億元,再創歷史新高紀錄,若加計產險業獲利達4,088億元,年增82.5%,2021年全年可望逼近4,500億元大關。

保險業者說,壽、產險業獲利大爆發,主因是投資獲利所致,加上台美利差縮小,避險工具成本下降,讓壽險業匯兌成本走低,也有助提升獲利水準。

該業者說,2021年壽險業匯兌成本走低,有兩大原因,一是2021年台幣升幅不如2020年大,壽險業完全沒避險的匯損,2021年前11月較去年少了四成,二是,台美利差縮小,避險工具成本下降,2021年前11月也較去年省了24%。

據資料顯示,11月台幣對美元僅小幅升值0.04%,在壽險業避險操作得宜下,壽險業前11月匯兌總成本為1,972億元,創四年同期新低水準。

據保險局統計,若壽險業完全不避險,2021年前11月壽險國外投資匯兌損失將達2,702億元,較2020年同期4,621億元少了41.5%,但2021年受台幣匯率影響,換匯(CS)和無本金遠期外匯(NDF)等避險工具變便宜,前11月避險合約成本僅花1,102億元,也較2020年同期1,452億元省了24%。

若再加計提列外匯準備金及避險工具評價損益,整體壽險業2021年前11月匯兌成本僅用了1,972億元,比2020年同期節省了24%,單月匯兌成本增加144億元。

累計2021年前11月壽險業扣掉避險成本(不包括外匯準備金)後,海外獲利高達7,303億元,比2020年同期多增加1,450億元,2021年全年可望從海外淨賺近7,500億元。

 
中鋼 祭「買鋼材找貨櫃」策略
記者林政鋒/高雄報導經濟日報

全球大塞港,「缺貨櫃」已嚴重影響螺絲扣件、手工具以及工具機等用鋼產業出口;為此,中鋼(2002)持續透過管道、努力覓艙,並找來貨櫃三雄、散裝航商助陣,協助產業界突破塞港重圍,並祭出「買鋼材、找貨櫃」策略,獲得鋼界極大肯定。

龍頭廠中鋼上天下地動員集團資源,協助鋼鐵用戶尋船、覓艙、找貨櫃,成功在1月3日將一批工具機裝櫃、上船出口到上海,下游產業歡呼不斷、頻頻按讚。

因為貨櫃塞港、缺櫃問題太嚴重,「買艙難、上船難、出口難」已成常態,中鋼董事長翁朝棟說,台灣經濟發展要靠外銷出口,中鋼全力滿足國內鋼鐵需求還不夠,如果物流出不去也沒用,已經與中鋼產業服務團多次會議討論,並責成集團所屬中運、中貿等運輸外銷相關的子公司,研究如何協助鋼鐵客戶跟船公司洽談,幫忙貨暢其流。

台灣螺絲公會理事長蔡圖晉表示,全球貨櫃運輸吃緊,螺絲扣件業叫苦連天,去年情況如此,預估今年6月以前還是會塞港,出口困難的問題極度困擾業界。

此外,貨櫃海運運費大漲,蔡圖晉指出,當前紐約、洛杉磯等美國大港,其外海排隊的貨船,綿延數十公里,原本螺絲外銷在台灣裝船後一、二個月就能送達,現在延長到需要四至六個月才能交到買家手上,令業界相當困擾,因此得知中鋼願意協助螺絲業取得船艙、貨櫃,是很好的事。

中鋼業務副總劉敏雄表示,鋼鐵用戶銷售順利,對中鋼的提貨自然增加,彼此互蒙其利。因塞港、缺櫃等問題惡化,外銷螺絲扣件、手工具、機械業交貨期不斷拉長,問題真的很嚴重,經過訪查數十家用鋼業,多家期待能獲得協助,中鋼集團將全力支援。

中鋼運通董事長張秋波指出,近來積極協助用戶找船、找貨櫃船艙。由於一般鋼鐵用戶出口時,多數是找船務代理或攬貨業,但中運與長榮、陽明、萬海等大型船東多有往來,可直接向船公司溝通,盼能對用鋼業有助,1月3日就幫助一批工具機裝船運到上海,接下來還是要努力不懈,期待不斷有成功個案。

張秋波說,原來這艘船是載運中鋼鋼捲的散裝貨輪,由於鋼捲重、但相對體積小,精算調整後發現船艙還有空間,平常走貨櫃運輸的工具機經過特別木箱包裝,利用散裝船的剩餘空間,順利「搭便船」出口,化解機械廠苦尋貨櫃的燃眉之急,運費則由機械業與船東自行協商。

 
訊息公告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