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出口勁揚 景氣回溫在路上…外銷歐美、資通產品都創高


想告別爛英文?想讀懂英文新聞?【讀紐時學英文】週五發報,中英文逐段對照,讓你閱讀國際新聞還能學英文! 房地產買賣不是一朝一夕的簡單課題,快訂閱【好宅生活家】幫助您了解房市脈動,打造快樂家庭!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部落格  NBA台灣  網站總覽  
2024/01/10 第5771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今日財經頭條
國際財經要聞
其他財經要聞
 
★ 台股重要指標:外資買賣超投信買賣超自營商買賣超融資增減排行融券增減排行
 
今日財經頭條
12月出口勁揚 景氣回溫在路上…外銷歐美、資通產品都創高
記者翁至威/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財政部昨(9)日公布去年12月出口399.4億美元,年增11.8%、連二紅,增幅優於預期,是17個月以來最大增幅,主要受惠於AI商機;去年第4季擺脫連續四季衰退,回歸正成長3.4%,財政部認為,出口已走出低潮,外銷景氣回溫正在路上。

去年出口4,324.8億美元,是史上第三高,僅次於2022、2021年,且有三大亮點:資通產品出口值、對美出口值、對歐出口值皆刷新歷年紀錄。

財政部上月原按季節走勢推估12月出口年增4%至7%,昨日公布12月出口近400億美元,年增11.8%、為17個月來最大增幅,遠優於預期,財政部統計處長蔡美娜指出,基期因素、AI商機熱絡、庫存水位回歸正常是出口亮眼主因。

從出口貨類觀察,蔡美娜指出,由於在景氣復甦初期,各貨類表現仍呈分歧。

其中資通與視聽產品受惠於AI商機發燒,12月出口101.1億美元、年增94.7%,規模、增幅皆創歷年單月紀錄,占總出口比重達四分之一;全年資通產品出口833.6億美元,也創新高,年增近二成九,是全年唯一正成長貨類,可說是去年出口的頂梁柱。

電子零組件則受半導體景氣修正牽制,12月出口158.6億美元,下滑1.2%、連14黑,不過減幅是14個月最小;全年出口1,787.1億美元,年減一成。

傳產貨類也迎來反轉契機,礦產品單月轉正,基本金屬、機械、塑橡膠等貨類也都出現一年來最小跌勢。

另外12月進口受資本設備購置緊縮影響,規模288.4億美元,年減6.5%、連14黑;全年進口3,519.2億美元,年減17.8%。全年總出超805.6億美元,創新高。

蔡美娜表示,去年因通膨、升息壓抑終端需求,上半年出口備受衝擊,但隨著AI商機爆發、科技新品鋪貨等,第3季減幅收縮,第4季正成長3.4%,優於主計總處預估的2.9%,顯示出口走出低潮。

展望元月出口,蔡美娜分析,由於今年春節落在2月,元月工作天數比去年多六天,按季節走勢推估元月出口將在378億至390億美元間,年增率達20%至24%,將連三紅,但到了2月因春節因素將轉為負成長,屆時應將前二月出口一起看,才會比較精準。

蔡美娜表示,據主計總處預測,今年第1季出口將成長8.6%,優於去年第4季,出口已走出低潮,慢慢轉入上升循環。

 
去年創最大降幅 對陸港出口衰退18.1%
記者陳儷方/台北報導聯合報
財政部昨天公布出進口貿易概況,去年十二月出口值三九九點四億美元,創十六個月以來新高,年增率百分之十一點八,出口連續兩個月成長;但全年出口四三二四點八億美元,較前年衰退百分之九點八,其中對中國大陸及香港出口衰退百分之十八點一,創下一九八二年有統計以來最大降幅。

至於去年進口金額三五一九點二億美元,衰退百分之十七點八;出進口相抵後,出超八○五點六億美元,創歷史新高紀錄。

去年全年進口減幅大於出口減幅,使得全年對外貿易呈現大額出超。由於去年進口衰退幅度創十四年來最大,其中農工原料、資本設備進口衰退幅度均在兩成上下,台經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孫明德表示,產業庫存過高,廠商首先要降庫存,資本設備進口全年表現不理想,對照投資表現,去年狀況也不佳,但看好今年的資本設備進口狀況,會隨著庫存去化而慢慢好轉,投資也會回升。

財政部統計處長蔡美娜表示,去年第一、二季的出口衰退幅度為百分之十九點二、百分之十七,所幸科技產品新品鋪貨潮報到,第三季減幅急縮至百分之五點一,第四季則成長百分之三點四,顯示台灣出口已經走出低潮。

至於過去一年主要出口市場發生變化,對中國大陸及香港出口值一五二二點五億美元,衰退百分之十八點一,創史上最大衰退紀錄,但對美國出口七六二點四億美元、對歐洲出口四二二點九億美元均創新高,且是唯二年增率正成長的市場,年增率分別為百分之一點六及百分之二點九。

 
農產外銷 難補大陸市場缺口
記者彭宣雅/台北報導聯合報
中國大陸禁我多項農產品,至今僅部分少量恢復,農業部不斷宣傳,已轉移大陸市場到其他高端市場,但實際上外銷量極少,難以補足失去大陸市場的缺口。學者直言,沒有讓利、沒有綠燈區,最終仍要反求諸己,回歸正常貿易,美化數字並不能解決台灣農產品外銷的困境。

農業部屢提二○二一年農產品出口值五十六點七億美元,創歷史新高;並強調對陸出口的金額占比從二○一八年的百分之廿三點二,降到二○二二年的百分之十二點九。

不過中華經濟與金融協會副秘書長曾志超表示,二○二一年農產品外銷創新高,很大部分是對大陸出口成長百分之十點一、香港成長百分之廿點六,至於出口大陸農產品衰退,則是因中國大陸對我農產品的禁令導致。

 
電子零組件出口 拚本月轉正
記者翁至威/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半導體產業去年面臨景氣修正,財政部昨(9)日表示,從業界看法、基期因素、進口表現觀察,加上AI長線商機帶動產業升級,預計今年元月電子零組件出口將轉為正成長。

觀察電子零組件相關進出口數據,半導體設備購置仍持續緊縮,12月仍年減45.2%,減幅並未收斂。

但同時,電子零組件進口從去年上半年減幅在二成至三成徘徊,下半年減幅逐漸收斂,到了12月轉正,年增13.1%,以此判斷,出口引申需求回穩,可望為電子零組件出口帶來動能。

財政部官員表示,去年元月遇到春節,使今年同月基期偏低,另外電子零組件歷經一年的庫存調整期,已有相當改善。

加上AI是長線商機,正在高速發展,也帶動如AI PC、手機等新產品出現,不光是提振最終產品需求,也會帶動電子零組件產業升級,品質、產能可望成長。

 
銷陸、港年減18% 史上最差
記者翁至威、江睿智/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財政部昨(9)日表示,去年台灣對美國出口勁揚,12月單月、全年出口規模皆創史上新高;同時因中國大陸經濟復甦緩慢,去年對大陸與香港出口年減18.1%,降幅史上最大。美中市場消長,去年占比分別是21年來新高、新低。

財政部昨日公布,去年12月對美國出口84.9億美元,史上單月新高,年增近五成;另外對東協出口成長二成一、對歐洲成長一成六、對日本成長一成,對這三個市場出口都是歷年同期最好。

不過對陸港出口獨自憔悴,去年12月仍年減6.4%,為連17個月下滑,追平史上最長衰退周期。

全年出口創下史上首次連三年突破4,300億美元的紀錄,2023年順差為805.6億美元也創紀錄。經濟部表示,這是台商回台、外商投資的成效。

財政部指出,去年供應鏈重組,加上大陸景氣疲軟,對陸港出口衰退18.1%,是史上最大降幅,表現在五大市場中墊底,造成陸港占比下降至35.2%,反觀美國占比提高至17.6%,分別為21年最低與最高。但大陸去年仍是我國最大出口市場。

 
陸跨部會力挺 福建加碼對台招商…打RCEP牌
記者陳政錄╱綜合報導經濟日報

中國大陸在選舉臨近前持續透過福建加碼對台政策措施,據大陸商務部等四部門8日深夜聯合發布的通知,北京當局將透過五方面共14項措施,支持福建加強對台招商引資,深化閩台優勢產業融合發展,包括善用《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規則,吸引台灣石化、紡織、機械、美妝等行業在福建發展、拓展國際市場。

大陸商務部、發改委、工信部、中共中央台辦發布《關於經貿領域支持福建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若干措施的通知》,包括支持福建擴大對台開放合作、打造對台貿易樞紐、深化閩台優勢產業融合發展、助力在閩台企融入大陸國內大循環、促進重點區域加快融合發展等五方面,共14項措施。

大陸商務部指出,這將有助加強閩台經貿交流合作,深化兩岸經貿融合發展,支持台商台企更好融入新發展格局。

就對台開放合作,通知提出,支持福建善用RCEP規則,強化福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引領示範作用,吸引台灣石化、紡織、機械、美妝等行業在閩發展,並用好RCEP等自貿協定優惠政策拓展國際市場。

通知提及,要探索兩岸服務貿易合作新業態,創新實施兩岸貨物在通關申報、查驗、放行等各環節檢驗監管模式,落實兩岸海關「經認證的經營者」(AEO)互認試點等,打造台灣優勢產業集聚發展的重點功能園區,支持條件成熟的地區設立海峽兩岸中小企業合作區,支持在閩台企積極參與新型工業化進程,引導台資投向先進製造業和高新技術產業,與推動福建內外貿一體化建設等。

就對金門、馬祖工作,通知稱,支持福建沿海地區密切與金門、馬祖貿易往來,加強與金門、馬祖合作展開園區建設。

 
國際財經要聞
各國大撒幣 公共債務失控
編譯簡國帆、吳孟真/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投資人警告,世界各地政府的公共債務正處於「失控」水準,且各國選前毫無節制地舉債撒錢承諾,勢必招致債市反撲。

英國金融時報(FT)報導,美國和英國未來一年的公債發行金額預料將達歷史新高(不計新冠疫情初期)。Apollo全球管理公司估算,美國今年將發行4兆美元的2年期~30年期公債。另據RBC資本市場計算,美國在今年9月底止的12個月內,經聯準會購債與現有債務到期調整後的新發債額,將是1.6兆美元,為史上次高。

預料今年將舉行大選的英國,發債額也邁向歷來次高,不計英國央行購債、但納入英國央行出售持有公債的淨發債額,將約為過去十年平均值的三倍多。在歐陸,NatWest推估歐元區十大國家今年共將發行約1.2兆歐元的債券,約與去年相同,但納入量化緊縮(QT)的影響、不計再融資現有債券後,今年淨發債額預料將增加約18%至6,400億歐元。

國際金融協會(IIF)數據顯示,新興市場去年公債占國內生產毛額(GDP)比率增至68.2%的新高,今年也將大舉發債。該機構警告,新興市場即將到來的一連串選舉和目前的地緣政治爭端,引發對政府舉債與財政紀律的疑慮,包括印度、南非、巴基斯坦及美國。

基金經理人警告,各國的舉債規模將引發投資人關注。駿利亨德森投資全球固定收益部門主管塞林斯基(Jim Cielinski)指出,各國財政赤字「已經失控,也沒有可控制的機制」,各國發債額可能成為未來六到12個月市場的重大憂慮。

 
比特幣飆漲 觸及4.7萬美元
編譯黃淑玲、林奇賢/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比特幣8日一度觸及4.7萬美元,為2022年4月以來首見,因市場預期美國監管機關即將首次批准比特幣現貨ETF。

華爾街日報報導,美國證管會(SEC)將在10日的最後期限之前,決定批准還是拒絕第一個申請者:「女股神」伍德的方舟(Ark)與加密資產管理公司21Shares合作推出的一檔基金。若SEC點頭,預計將同時批准其他類似申請案,以免造成偏袒。先前SEC曾三次延後做出此一決定。若能獲准,將標誌著加密幣產業的一個分水嶺,因投資者將可以用自己的證券戶購買比特幣,就像買股票一樣方便。

根據SEC官網,多檔申請中的比特幣現貨ETF已於8日提交的更新文件中,公布了基金的收費方式,Bitwise與ARK 21Share前期的管理費為零,但基金交易滿六個月或基金規模大於10億美元後,將分別收取0.24%和0.25%的費用。

比特幣空頭告誡,要獲得監管部門批准並非已成定局,SEC早在2017年就否決過此類基金。即使這類基金獲得批准,一些策略師也預計比特幣仍可能利多出盡,因為比特幣受到ETF題材加持,已經漲太猛了。

 
彭博:台海若開戰 代價10兆美元
編譯劉忠勇/綜合報導聯合報
彭博社報導,根據「彭博經濟研究」估計,台海開戰將付出約十兆美元代價,相當於全球GDP百分之十,遠超過俄烏戰爭、新冠疫情和全球金融危機造成的影響。報導說,台海開戰代價太大,各方就算不滿現狀,都明白不該冒這種風險。

彭博指出,中國大陸經濟和軍事實力崛起、台灣日益強烈的國家認同感及北京和華盛頓間複雜關係,表明危機各樣條件都已滿足。由於兩岸關係也是這次總統選舉考量的重點,台灣十三日選舉結果將成為引爆危機的一個關鍵時刻。

台灣生產全球大部分先進邏輯半導體,同時也是成熟製程晶片主要生產基地。全球經濟約有百分之五點六的價值來自於直接使用晶片的電子業,接近六兆美元。台灣海峽也是全球交通繁忙的主要航道。

彭博經濟研究模擬中國侵台將美國捲入地區性衝突、實施封鎖斷絕台灣與世界其他地區貿易兩種情境;對主要經濟體及整個世界來說,最大打擊來自半導體短缺。

一旦開戰,彭博經濟學家估計台灣GDP將受到百分之四十的衝擊,中國大陸和主要貿易夥伴關係中斷且無法獲取先進半導體,GDP將受到百分之十六點七的打擊;美國雖遠離戰場,GDP將下降百分之六點七,全球整體GDP將下降百分之十點二,東亞經濟體中以南韓、日本受最大影響。

彭博也模擬中國大陸對台灣實施一年封鎖對全球經濟的影響,台灣第一年的GDP將下降百分之十二點二,中國大陸將萎縮百分之八點九,美國下滑百分之三點三,全世界減少百分之五。

十三日選舉結果雖不會立即引發危機,仍將界定兩岸關係走向。美國官員表示,中國可能計畫對選舉結果作出多管齊下的反應,包括軍事侵略、經濟制裁和網攻在內的灰色地帶戰術。彭博引述華府和台北的官員報導,一月選舉到五月新總統就職期間將是中國大陸圍堵台灣下任總統的危險時期。

 
擔心企業和經濟前景 歐股拉回收低
倫敦9日綜合外電報導中央社
由於投資人擔心企業和經濟前景,歐洲股市在昨天收高後,今天拉回收低。

倫敦FTSE 100指數小跌10.23點或0.13%,收7683.96點。

法蘭克福DAX指數小跌28.11點或0.17%,收16688.36點。

巴黎CAC 40指數下挫23.62點或0.32%,收7426.62點。

 
選前撒幣 各國債務恐失控
編譯簡國帆、吳孟真/綜合報導聯合報
投資人警告,世界各地政府的公共債務正處於「失控」水準,且各國選前毫無節制地舉債撒錢承諾,勢必招致債市反撲。

英國金融時報(FT)報導,美國和英國未來一年的公債發行金額預料將達歷史新高(不計新冠疫情初期)。Apollo全球管理公司估算,美國今年將發行四兆美元的兩年期至卅年期公債。

另據RBC資本市場計算,美國在今年九月底止的十二個月內,經聯準會(Fed)購債與現有債務到期調整後的新發債額,將是一點六兆美元,為史上次高。

預料今年將舉行大選的英國,發債額也邁向歷來次高,不計英國央行購債、但納入英國央行出售持有公債的淨發債額,將約為過去十年平均值的三倍多。

在歐陸,NatWest推估歐元區十大國家今年共將發行約一點二兆歐元的債券,約與去年相同,但納入量化緊縮(QT)影響、不計再融資現有債券後,今年淨發債額預料將增加約百分之十八至六千四百億歐元。

國際金融協會(IIF)數據顯示,新興市場去年公債占國內生產毛額(GDP)比率增至百分之六十八點二的新高,今年也將大舉發債。IIF警告,新興市場即將到來的一連串選舉和目前的地緣政治爭端,引發對政府舉債與財政紀律的疑慮,包括印度、南非、巴基斯坦及美國。

基金經理人警告,各國舉債規模將引發投資人關注。

駿利亨德森投資全球固定收益部門主管塞林斯基指出,各國財政赤字「已經失控,也沒有可控制的機制」,各國發債額可能成為未來六到十二個月市場的重大憂慮。

 
股指跌深拉回 新年走勢依舊不振
財經新聞組記者張大仁/即時報導世界日報
在科技股推動下,史坦普500指數收復早盤跌幅,但最終仍以小幅下跌收盤。

史指收跌7.04點或0.15%收4756.5點;當天低點史指一度下跌0.7%。道瓊工業指數下跌157.85點或0.42%收3萬7525.16點,盤中一度下跌約310點。那斯達克指數從近0.9%的跌幅中回升,微幅上漲13.94點或0.09%收1萬4857.71點。

輝達上漲1.7%,創下歷史新高。亞馬遜和Alphabet也上漲超過1.5%。《華爾街日報》報導惠普企業可能最快本周宣布以約130億元收購瞻博網路(Juniper Networks),該公司也上漲21.81%。

科技股是2023年表現最好的類股,但在2024年卻陷入困境,給大盤帶來壓力。今至迄今,該類股已下跌超過1.1%。

LPL Financial首席全球策略師克羅斯比(Quincy Krosby)表示,「我們正在避開大型科技公司,進入市場更深層部分,這些部分曾經受到歡迎,但實際上不受歡迎。例如,越來越多買家對醫療保健感興趣。」醫療保健是史指今日走高的4個類股之一。2024年至今上漲約3%,為表現最佳類股。

本周投資人將解析兩個關鍵的通膨數據,以明確聯準會降息的未來路徑。12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將於11日發布,隨後12日將發布生產者物價指數(PPI)。

本周公布財報的公司包括11日的台積電和印孚瑟斯,以及12日的摩根大通、聯合健康、美國商銀和達美航空等金融巨頭。

華爾街頂級策略師柯蘭諾維奇(Marko Kolanovic)表示,一系列負面力量正在形成,可能會在2023年強勁表現之後給股市表現帶來壓力,包括更頑固的通膨、不斷上升的地緣政治風險和超買狀況。

摩根大通的柯蘭諾維奇在報告中表示,「通貨緊縮論點可能會在2024年上半年受到挑戰,因為通貨緊縮過程陷入停滯;由於隱含現金配置較低和空頭利率較低,股市似乎超買;地緣政治風險正在上升,因而避險轉移和通膨提振, 將增加運輸成本,」

Valkyrie Investments投資長麥克勞格(Steven McClurg)表示,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在10日就比特幣ETF做出決定,為11日推出的基金鋪平道路。

Valkyrie在9日早上為比特幣ETF提交修改後的註冊文件。

市場研究公司Trivariate Research的數據顯示,2024年美股的風險報酬呈正向傾斜。

Trivariate執行長兼創辦人帕克(Adam Parker)在報告中寫道:「中位數股票的毛利率已經觸底,因為從統計數據來看,大多數公司的獲利率對消費者物價指數(CPI)的上升非常敏感。」他指出,根據分析師的普遍預期,美股500強股票中約有四分之三的獲利率預計將擴大。

他說,「較低的物流成本、可以抵消工資通膨放緩的高生產力,以及美元疲軟,都有助於毛利率擴張,聯準會的寬鬆政策以及人們越來越相信獲利可以持續數年成長,都將成為牛市的一部分。」

他認為今年到明年的獲利也應該會成長。如果史指的獲利在2021年至2030年期間以與2010年至2019年類似的速度成長,那麼「今天看來昂貴的東西最終將被證明是相當有吸引力的」。

LPL技術策略師騰奎斯特(Adam Turnquist)表示,1月的前幾個交易日走勢顯示股市可能會經歷艱難的一年。

他說:「前五天股指下跌緊跟著聖誕行情失利,這都代表未來的季節性因素會減弱。」「不過本月還剩16個交易日,1月效應指標仍有希望出現積極的變化。」

根據他的說法,當1月前5個交易日產生正回報時,自1950年以來史指平均年回報率為14.2%,其中83.3%的機率會走升。但若大盤在前5天內走低、就像今年史指在此期間下跌0.1%時,年回報率降至僅有0.3%,出現正報酬機率為53.8%。

「一月前五日」指標是種理論,相信新年前5個交易日會主導全年股市表現。

 
要聞
南山重返投資型保單戰場
記者廖珮君、楊筱筠/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南山人壽2024年開春有大喜。金管會昨(9)日證實,已認可南山人壽境界系統已改善,因此在2024年1月2日發函,准許南山人壽重新恢復銷售投資型保單,這也是南山人壽睽違逾四年後,重返投資型保單戰場。

南山人壽獲准重返投資型保單戰場,市場預期2024年投資型保單市場排名恐會重新大洗牌。

2019年南山人壽未被禁止銷售投資型保單前,在美元投資型保單新契約保費排名都是前三大;南山遭禁後,黯然退出投資型保單戰局,到2023年10月底,美元投資型保單前三大是國泰、安聯、三商美邦人壽(2867)。

南山人壽是因境界系統出包,導致投資型保單系統功能頻繁出錯,造成保戶投資標的錯置、保單給付金額錯誤、也沒正常寄發繳費通知單,影響客戶權益重大,金管會在2019年9月17日宣布、停止南山人壽銷售投資型保單新契約業務。

當時金管會要求,南山人壽需等整體系統改善完成,並取得第三方專業機構認證並經金管會認可後,才可恢復開賣投資型保單。

南山人壽曾在2022年9月底向金管會呈報改善計畫卻遭打槍,2023年12月20日再向金管會呈報改善計畫,金管會也請第三方驗證機構KPMG驗證完成,終於在2024年1月2日發函認可南山人壽完成改善,投資型保單也正式解禁。

保險局主秘古坤榮說,南山長時間做系統調整、委託KPMG查核驗證也認可,確認投資型保單已完成系統改善,金管會也同意其改善計畫,因此在2024年1月2日發函解除南山人壽投資型保單新契約的禁令。

南山人壽則表示,保單資訊系統已完成改善優化作業,已接獲金管會通知函,後續將積極進行教育訓練及輔銷工具等準備工作,以期儘速恢復投資型保險商品銷售。

 
台幣升翻貶 淪最弱亞幣
記者陳美君/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美國公布最新就業數據優於預期,美國聯準會是否提前在3月調降利率,目前仍是未定之天,促使市場觀望氣氛濃厚;新台幣匯率昨(9)日先小升、後翻貶,終場下挫2.2分,收在31.023元,總成交量縮至14.53億美元。

匯銀主管表示,美國本周將公布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此為牽動聯準會利率決策的重磅數據,加上台灣總統大選本周六就要登場,匯市瀰漫觀望氣氛、交投轉趨謹慎。

中央銀行統計顯示,美元指數昨天下挫0.19%、主要亞洲貨幣漲跌互見,新台幣匯率雖然只貶0.07%,卻意外淪為昨日「最弱亞幣」。

央行資料指出,日圓匯率昨天升值0.25%、相對強勢,歐元與星元匯率分別上漲0.11%與0.1%,人民幣與韓元匯率同步上漲0.02%。

外匯交易員分析,目前國內外金融市場變數仍多,導致新台幣匯率行情膠著,市場將密切關注,美國通膨、經濟成長與就業等數據表現,估計農曆年前,新台幣匯率仍將位於31元整數附近波動整理,震盪區間估為30.5~31.2元。

 
四大零售業者拚效率 提高服務品質
記者何秀玲/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四大零售業者搶建物流中心,到底圖的是什麼?專家表示,零售業不變的硬道理,第一就是拚商品價格,看誰最便宜,當大家價格都齊頭,再來就是看品項是否齊全豐富,最後則是比拚速度,總結起來就是提高服務、優化消費者體驗,而後面三項都跟物流中心有關。

該專家指出,零售業若以電商本質來看,首先必須擁有兩大優勢,第一個是在紅海當中拚商品價格,再來就是拚速度。

全聯的小時達,可說配送最快,不到一小時就能送到家,現今已是實體電商霸主。連韓國電商龍頭酷澎(Coupang)來台都拚命布局物流、搶倉庫,即可看出其企圖心。

「為什麼全聯要推小時達?因為當你買同樣商品同樣價格,價格拚完,速度才是決戰一切的關鍵,當外面下雨或是遭逢疫情,小時達一小時內就送來,一家店等於一個倉庫,立刻揀貨給客人,甚至送到客人手中,全聯有1,000多間店鋪,這等於是1,000多個小倉庫,這對電商或是零售業來說,才是恐怖的對手。」該專家表示。

也因此無論是統一(1216)或是富邦媒、網家,就連跨境電商酷澎都要自建物流中心,而富邦媒無論是衛星倉和主倉大大小小超過50個以上。另外,除了搶快外,倉庫大小也攸關品項多少,事關消費者體驗是否良好,也是零售硬道理之一。

此外,最後不光要拚誰送的快,還要拚倉儲營運效率。專家指出,可發現通路業大舉搶布智慧倉儲,像是富邦媒2017年啟用位於桃園青埔「北區物流中心」,導入自動化物流技術,其中包括自動倉儲,藉由其高密度儲存、高速作業,達到空間節省及營運優化,針對高周轉率的商品有快速揀貨系統,提供快速儲存及分揀功能。

 
零售四雄 砸千億 強攻物流…統一民豐園區動土
記者何秀玲/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四大零售巨擘包括統一(1216)、全聯、momo和PChome搶建物流中心,拚零售最後一哩路,四大零售業者斥資累計近千億元,常溫和冷鏈齊發,2025年起將陸續落成,預估2026年零售業將進入新戰國時代,而統一集團將成為全台最大物流系統,其餘三雄也各有布局。

為打造全台最大物流系統,統一、統一超四箭齊發。繼投資百億元的台南新市物流園區、台中港物流園區後,統一昨(9)日舉辦「桃園民豐物流園區」新建工程動土典禮,將強化北部地區常溫與冷鏈物流服務,預定2026年底完工;統一超的桃園航空城基地,最快2027年啟用。統一集團董事長羅智先在2023年11月曾表示,即算北中南物流中心蓋好還是不夠,因為業務量已超乎預期,而且外面夥伴如國際廠商,也要求進來希望使用,「國際廠商通常不太願意用別人的物流中心,看到我們物流體系很符合需求,將來會規劃部分給策略夥伴使用。」

2025年上半年起,統一將率先啟用台南新市物流園,再來台中港物流園區預計2026年啟用,加上桃園民豐也將於2026年底完工。此外,統一超斥資超百億元打造的桃園航空城基地,做為北區物流園區,最快2027年啟用。

全聯靠著北中南的負責蔬果的配送中心(Distribution Center,簡稱DC廠)四座、以及負責魚肉的處理中心(Process Center,簡稱PC廠)三座,還有處理乾貨的物流中心四座,全台共計11座,整體投資超過500億元。

其中物流中心分別為新北瑞芳,負責冷凍商品配送相關業務;另有桃園觀音、台中梧棲以乾貨物流配送為主,高雄岡山則為結合乾貨、生鮮物流的複合園區;四座物流中心全面採自動化倉儲系統,可達到「今天訂,明天到貨」效果,整體可提升十倍以上人工效率。

電商龍頭富邦媒2017年啟用北區物流中心,今年第1季將啟用南區物流中心,中區物流中心預計2027年完工加入物流運營,未來啟用,將完整富邦媒全台最後一哩路的短鏈布局,有望成為全台送最快的電商。

網家表示,台灣電商首座以最高密度導入AI技術和全自動化倉儲設備的「PChome林口A7智慧物流園區」,自2023年10月底全樓層啟用,大幅增加備貨空間。AGV無人搬運車亦加入戰隊,再以國內電商倉儲中少見的全自動化無人集貨場,助力出貨產能大幅提升。

 
胡塞組織聲明不襲擊與以色列無關船舶…貨櫃航商觀望 未宣布復航紅海
記者黃淑惠/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大陸航運新聞根據中東當地通訊社(SABA)報導,胡塞武裝只要船舶聲明「與以色列無關」就不會遇襲;不過包括國內的長榮(2603)、陽明等國際知名海運公司,都沒有業者宣布要恢復紅海航線。但該消息傳出後,大陸的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集運指數(歐線)期貨主力合約昨(9)日應聲下跌,最後重挫20%收盤;國內長榮、陽明、萬海及台驊等股價全面大跌,散裝貨運也跟著受拖累。

國內航運業者不諱言地指出,胡塞武裝只要船舶聲明「與以色列無關」就不會遇襲,但這是由胡塞武裝來定義,船公司根本不知道要怎麼執行他們訂的政策及規範,目前紅海市場訊息還非常混亂。

國內物流及貨櫃輪業者普遍表示,由胡塞武裝來定義,而非透過正式組織,不知道要怎麼跟它(胡塞武裝)進行協商,也不知道要如何申請船舶是不經以色列,所以訊息內容真的有點怪;也有業者表示,不知道胡塞組織要怎麼去執行他們自己訂的政策,比如說這艘船有沒有去靠以色列他們要如何得知,轉運過去的貨算不算有關,所以還在等市場訊息在明朗化。

另,船公司在評估航線時,也會考量各種人員、船舶及貨物的安全問題,國內的航運業界長榮、陽明等都在持續觀察市場變化,昨天都沒有宣布要改變原訂改道的政策。

陽明指出,受紅海攻擊事件、以哈衝突持續等地緣政治風險及巴拿馬運河限航等影響,在維持航班服務與船舶航行安全考量下,全球主要航商仍以繞道非洲好望角做為航線調整因應措施。

國內航運業者表示,紅海危機還是影響貨櫃輪運價變化的主要原因,截至目前為止,全球海運界還是維持原來停航基調,以現在歐洲船舶都來不及回到亞洲,各航線進入載運旺月,需求都很強勁,元月15日開始市場開始正式缺船、缺櫃。

台驊進一步指出,如紅海海域危機持續且時間拉長,預計1月下旬起將可能發生缺櫃現象,預料運價雖不會如前兩周大幅跳升,但仍將緩漲至農曆年前,同時有望小幅縮減短線市場過剩運力,而外溢效應則將蔓延至空運及鐵路運輸業務。

 
史上最旺…銀行去年賺很大 估逾5,000億
記者廖珮君/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據金管會統計,2023年前11月整體銀行業稅前盈餘4,897億元,已是2022年全年的1.13倍,其中光本國銀行就大賺4,535億元貢獻逾九成,市場預估,2023年全年銀行業將賺破5,000億元,是史上銀行業最賺的一年,將有助提高2024年銀行股的配息水準。

法人指出,2024年美國將維持利率在一定水準,預估放款動能回升,有助提升銀行業利息淨收益,又以外幣部位較高者受惠最大,手續費也隨海外旅遊和財管銷售動能而估將維持中高位數成長,SWAP(換匯)投資收益動能則將收斂。

該法人也說,一旦2024年進入降息階段,會讓銀行利息淨收益承壓;整體來說,2024年上半年銀行股獲利仍樂觀看待,下半年則需視降息幅度和速度而定。

金管會昨(9)日公布2023年11月本國銀行獲利和存放款概況。2023年11月本國銀行單月稅前盈餘357.8億元、月減1.6%,累計前11月稅前盈餘4,535億元,年增25%。

銀行局副局長林志吉說,2023年11月獲利較上月衰退,主因是海外分行賣債損失、提呆費用增加、及利息淨收入減少所致,使海外分行11月獲利腰斬到27億元,拖累11月單月國銀獲利。

累計前11月獲利仍年增25%,則是因金融市場波動推升投資收益,手續費收入也增加,彌補了利息淨收益衰退。

據數據顯示,本國銀行獲利三支柱中,前11月投資收益2,530億元、年增1.3倍貢獻最大,主因各銀行SWAP收益仍續增,手續費收益1,918億元、年增11%,僅利息淨收益5,466億元、年減1%,是唯一衰退者。

若以國內外市場獲利貢獻占比來看,前11月國銀的國內總分行稅前盈餘3,459.5億元,貢獻了76%,顯示國銀這波獲利主力都來自國內市場。

2023年11月單月和累計前11月獲利水準,續創三大紀錄,一、續改寫史上同期新高紀錄,二、累計前11月獲利已超車2022年一整年,三、累計前11月大賺逾4,500億元,創史上首度超過4,000億元,助攻整體銀行業獲利攀升到4,897億元,將衝破5,000億元大關,改寫史上最佳戰績。

 
訊息公告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