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奪命!感冒流感勿輕忽


【聯合文學電子報】提供聯合文學優秀作家群:蔣勳、郝譽翔、成英姝、廖鴻基等的精彩文字,讓你一次展讀! 閱讀幾米繪本,經歷心靈的旅行,再到生活的各種新嘗試,【幾米Spa電子報】將成為你最溫柔貼心的陪伴。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追星  NBA台灣  udn部落格  udnTV  讀書吧  
2019/02/12 第 729 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本期主題 •小心奪命!感冒流感勿輕忽
   
 
小心奪命!感冒流感勿輕忽
文/黃筱珮
 

每年農曆春節假期開始,一般感冒、流行性感冒會達到流行的高峰!根據統計,幾乎每個人每年都會感冒2至4次,面對感冒、流感等呼吸道疾病,千萬不可輕忽,要提前做好呼吸道、肺部的保健,以免小感冒轉變為致命的大毛病。一旦症狀變得更為嚴重或是併發重症,務必趕快就醫,以免延誤治療。

醫生,我咳嗽、流鼻水,是感冒了,還是中了流感?」在流感流行的冬春之際,經常有病人詢問這個問題,究竟流感與感冒有什麼不同?

流感V.S.普通感冒

在流感流行季,只要一出現感冒症狀,難免擔心自己是不是「中鏢」?事實上,一般的感冒與流感是完全不同的兩回事,感冒的致病原是多達數百種的不同病毒,流感則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

台大新竹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劉家榮表示,和一般感冒相比,流感容易出現明顯的頭痛、發熱、倦怠、肌肉酸痛等症狀,通常症狀發作較突然,痊癒所需時間比一般感冒長,約需1至2週,甚至數週才能完全恢復,而且容易引發併發症,嚴重者可能導致死亡。

普通感冒 3天自癒 發燒、喉嚨痛、咳嗽、流鼻水、頭痛

「普通感冒」(Common cold)正式名稱為「急性鼻咽炎」,會造成感冒的病毒多達100、200種,常見的有鼻病毒、呼吸道融合病毒、副黏液病毒、冠狀病毒、腺病毒、克沙奇腸道病毒等。常會出現輕微發燒、喉嚨痛、咳嗽、流鼻水、頭痛等症狀,病程大約3天,症狀較輕微。

不論感冒有沒有接受藥物治療,大多數都會慢慢好起來,自癒性高,少有併發症。如果覺得症狀並不特別嚴重,在家多喝開水、多休息即可;不過,若症狀嚴重久未好轉,不可輕忽,還是要就醫治療。

流行性感冒 重症死亡率20% 高燒、咽喉痛、全身酸痛、疲倦、噁心嘔吐

流行性感冒(Influenza)簡稱「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好發於每年10月到隔年3月,有A、B、C等三大型流感病毒,其中以A、B兩型最多。A型病毒容易發生變異,併發症比較嚴重,會引發大流行。

臨床上,7∼8成以上的流感病患會高燒至39、40℃,有咽喉紅腫熱痛、全身酸痛、疲倦、噁心嘔吐等症狀,常持續1週以上。較易併發肺炎、腦膜炎、心肌炎等嚴重併發症,一旦併發重症,死亡率高達20%。如果有類流感的症狀,應該儘早就醫。

遠離流感,要戴口罩、多洗手

流感的傳染途徑包括飛沫傳染和接觸傳染,可於人潮擁擠處快速傳播,也容易隨著旅遊及經貿、社交等活動,加速疾病散播。劉家榮表示,每年12月至3月是流感流行的高峰,特別是農曆春節前後,返鄉人潮南來北往,疫情可能隨著感染者的活動而擴散至各處,出入公共場合,要記得戴口罩、多洗手,避免被傳染。

劉家榮呼籲,流感病程演變快速,有流感症狀出現時,應立即戴口罩就近診所就醫,並依醫囑服用藥物。一旦出現危險徵兆,如呼吸急促、呼吸困難、發紺(缺氧、嘴唇發紫或變藍)、血痰、胸痛、意識改變、血壓低等,應該儘速至大醫院就醫,掌握治療的黃金時間,以降低重症及死亡風險。

預防流感,接種疫苗最有效

預防流感,可以藉由接種疫苗達到一定保護力,我國疾管署使用的疫苗,是依世界衛生組織(WHO)每年對北半球建議更新的病毒株組成,其保護效力與國際各國狀況相同。我國使用的三價疫苗包含3種不活化病毒,即2種A型(H1N1及H3N2)、1種B型。

劉家榮表示,當流感疫苗與當年流行的病毒株型別吻合時,施打疫苗約有7至8成的保護力,施打疫苗後需要2∼4週才會產生抗體,所以每年的10∼11月是施打流感疫苗的最佳時機。

在診間裡,不乏有病人會詢問「為什麼接種疫苗還會得流感?」劉家榮說,這是因為流感疫苗並不能完全涵蓋所有的流感病毒株,也有可能病人得的是一般感冒,但誤以為是流感。不論如何,接種疫苗是目前預防流感最有效的方式。

得流感,48小時內抗病毒藥物治療

如果感染流感,流感抗病毒藥劑是一種可以治療流感的藥品。目前政府供應使用的流感抗病毒藥劑,包括口服式克流感膠囊、易剋冒膠囊及吸入式瑞樂沙,均為神經胺酸酶抑制劑,可同時治療A及B型流感。另有靜脈注射藥物Rapiacta,可治療病況嚴重致無法口服或吸入藥物的A及B型流感感染患者。

劉家榮表示,根據文獻,抗流感病毒藥物在流感症狀開始後48小時內服用效果最好,所以,當出現發燒、喉嚨痛、咳嗽、肌肉酸痛、頭痛等症狀時,應儘速就醫,並依醫師指示服用藥物。通常一個療程為每日投藥2次,連續投藥5日,停藥後即不具預防及治療效果,仍有再次患病而需服藥的可能。

流感常見5大併發症

流感併發重症的機率較高,若是症狀1∼2週都未好轉,要小心併發症產生。即便是一般的感冒,久未痊癒也要注意併發症的發生,一旦發生併發症,治療更為棘手,且有一定的死亡率,要特別注意。

■急性鼻竇炎:化膿性鼻涕、高燒

當鼻塞、流鼻涕的鼻炎症狀持續超過10天,甚至症狀更嚴重,出現化膿性的鼻涕,鼻涕又黃又濃,還出現「腥臭味」,並合併39℃高燒,敲鼻竇時會有疼痛的感覺,甚至會有頭痛的情形,就要懷疑是否為「急性鼻竇炎」。

■急性支氣管炎:久咳、濃黃痰、呼吸喘

若感冒久久不癒,且反覆不斷咳嗽,咳嗽時在胸骨後方有刺痛或疼痛的感覺,痰逐漸變成厚重、濃黃,甚至咳出黃綠色的痰,合併發燒及呼吸微喘、喘鳴聲的現象,就要懷疑是否為「急性支氣管炎」,趕快就醫,照X光診斷。

■中耳炎:耳痛、耳朵暫時聽不見

細菌或病毒從連接耳與鼻的耳咽管進入中耳腔,造成耳朵內有阻塞感,受感染的耳朵會有暫時聽不見的情況。除強烈耳痛之外,還可能併有發燒、全身倦怠、頭痛等症狀。

■肺炎:高燒、呼吸急促、乾咳、胸痛、肺浸潤

肺炎是由細菌或病毒引起的急性肺部發炎,常見的症狀,包括高燒、呼吸急促、持續乾咳、深呼吸及咳嗽時會胸痛,痰液可能帶血絲。醫師聽診肺部有異音,胸部X光又有肺浸潤,幾乎就能判斷是肺炎,必須投抗生素治療。

■心肌炎:心跳加快、胸痛、心悸、昏厥、呼吸喘

心肌炎顧名思義為心臟肌肉發炎,臨床症狀多樣且多變化,從沒有任何症狀到猝死都有可能。較常見的症狀,是無其他顯著原因的心跳加快、有腹痛或嘔吐等腸胃道症狀;其他症狀包括胸痛、心悸、昏厥、呼吸喘、發燒、異常心音或心雜音等。急性心肌炎診斷上的困難度很高,有顯著症狀的心肌炎死亡率可達22%,猛爆性心肌炎的死亡率甚至可達50∼70%。痊癒後的患者仍需長期追蹤,因為心肌炎後的心臟本身,有可能在未來產生擴張性心肌病變。

肺炎奪命率高!長者死亡率3成

肺炎是國人十大死因第四位,在流感病毒與肺炎鏈球菌活躍的季節,預防流感及肺炎鏈球菌感染對健康造成的危害,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接種疫苗。劉家榮表示,肺炎鏈球菌的傳染途徑,可經由人與人之間直接接觸到帶菌的口鼻分泌物,或經由吸入含有此病原菌飛沫傳染。

5歲以下嬰幼兒及65歲以上老年人、無脾症者、HIV感染者、糖尿病人、肝硬化患者、慢性腎衰竭或慢性腎病患者、何杰金氏病患、癌症患者、近期進行器官移植手術患者、植入人工電子耳者、免疫功能缺失及使用類固醇或免疫抑制劑者,均為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的高危險族群,一旦染病,導致重症和死亡的機率均高。

感染肺炎鏈球菌可能會有高燒,以及感染部位不同而出現不同症狀,常見為咳嗽、氣喘、呼吸困難、胸痛或是頭痛、頸部僵硬、嘔吐、意識不清等症狀,並可能引發肺炎、菌血症、敗血症及腦膜炎等重症。兒童得病後可能出現痙攣、癲癇、智障、聽力障礙等後遺症。

統計顯示,感染肺炎鏈球菌死亡率隨年齡增加而大幅提高,65歲以上長者若感染,死亡率可高達2成5,若併發腦膜炎或敗血症,死亡率更超過3成以上。

施打肺炎鏈球菌,降低感染風險

目前國內核准上市的肺炎鏈球菌疫苗有2大類,分別為13價結合型疫苗(Pneumococcal conjugate vaccine, PCV)及23價多醣體疫苗(Pneumococcal polysaccharide vaccine, PPV),皆為不活化疫苗,可與其他疫苗分開不同部位同時接種。高危險族群都應考慮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降低感染風險。

如何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

對於大於或等於 65 歲的成人:

1.若以前完全沒有接種過肺炎鏈球菌疫苗,推薦接種肺炎鏈球菌結合疫苗(PCV13)和肺炎鏈球菌多醣疫苗(PPV23),其順序應為先接種(PCV13),間隔一年再接種(PPV23)。

2.對於在65歲以後已接種肺炎鏈球菌多醣疫苗(PPV23)的成人,建議間隔一年接續接種肺炎鏈球菌結合疫苗(PCV13)。

3.對於在65歲以前已接種肺炎鏈球菌多醣疫苗(PPV23)的成人,建議間隔一年接續接種肺炎球菌結合疫苗(PCV13),並建議在接種肺炎鏈球菌結合疫苗(PCV13)的12個月後,且離上次接種肺炎鏈球菌多醣疫苗(PPV23)5 年後,再接種肺炎球菌多醣疫苗(PPV23)。

對於19歲以上至未滿65歲的成人:

有慢性肺病、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腎病、腎病症候群、慢性肝病(含肝硬化)、酗酒、植入人工耳蝸、腦脊髓液滲漏、免疫缺乏症或功能性或解剖性無脾症、安養機構或醫療機構的長期住民和抽菸等肺炎鏈球菌高風險族群,建議先接種肺炎鏈球菌結合疫苗(PCV13),並間隔 8 週後再接種肺炎鏈球菌多醣疫苗(PPV23)。

(參考資料:台灣肺炎診治指引)

哪些人是流感高危險?

1.年滿6個月至18歲者,尤其未滿5歲幼兒為高危險群。

2.50歲以上成人。

3. 具有慢性肺病(含氣喘)、心血管疾病、腎臟、肝臟、神經、血液或代謝疾病者(含糖尿病)。

4.免疫功能不全者。

5.任何孕期之懷孕婦女。

6.居住於安養、養護等長期照護機構之受照顧者。

7.肥胖者

8.醫療照護者。

9.與小於5歲幼兒、大於50歲成人或其他流感高危險族群同住或其照顧者,尤其6個月以下嬰兒之接觸者。

(資料來源:疾管署網站)

【完整內容請見《常春月刊》431期;訂閱常春月刊電子雜誌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