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時辰養生法 寅時—肺經當令


【行遍天下旅遊電子報】每月企劃精采的旅遊專題,讓你感受美景與多樣風情,創造屬於個人的旅遊哲學。 【人資e周刊】內容包含最新勞工政策解析、企業管理進修、人事聘用秘方,希望您的疑難雜症能獲得解決之道。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2021/09/15 第600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編輯小語 我把病毒殺光光
話健康«談養生 十二時辰養生法 寅時—肺經當令
專題報導 五穀雜糧這樣吃最健康 ~ 大麥
健康廚房«大廚上菜 麥香紅棗茶
編輯推薦 北鼻故事屋
兒童會讀器 + 品德小老師(10冊套)
我把病毒殺光光
病毒防疫繪本

給孩子 100% 的防護


~以上資料摘自《我把病毒殺光光(QR Code有聲書)附「病毒退散歌」》
文/蔡惠芬 圖/劉鵑菁
人類文化 出版

十二時辰養生法 寅時—肺經當令
曲黎敏
十二時辰養生法 寅時—肺經當令

★ 寅時—肺經當令

   寅時:凌晨3點到5點 深度睡眠

   經脈始於肺經


   寅時是指凌晨3點到5點,這個時候是肺經當令(見下圖)。在《黃帝內經•經脈》裡就是以肺經開頭的。十二經脈在《黃帝內經》裡是這樣一個順序:肺、大腸、胃、脾、心、小腸、膀胱、腎、心包、膽、肝。其實,十二經脈是如環無端的,但《黃帝內經》的經脈循行為什麼強調從肺經開始呢?

   在《黃帝內經》 中,把肺經的功能比作「相傅之官」。所謂相傅,就是皇帝的宰相或者老師。在古代社會裡,這就相當於姜子牙、劉伯溫等。從人體本身來看,位置高於心臟的就是肺。心為君主之官,肺則是相傅之官,很多時候是君主的老師,處於君主之上。

   寅時是一個很重要的時辰。現在的正月也是從寅月開始的。人體的氣機也是從肺經開始的,肺經起什麼作用呢?肺經實際上是「主一身之氣」,「主治節」的。凌晨3點到5點的時候,人體的氣血開始重新分配,心需要多少,腎需要多少,這個氣血的分配是由肺經來完成的。

   凌晨3點到5點的時候,應該是人睡得最沉的時候。為什麼這樣講呢?因為我們人體從靜到動的轉化,一定是要透過深度睡眠來完成的。這種重新分配的過程,一定要在深度睡眠當中來完成。如果這個時候醒來,就說明氣血量不足了,是非常不好的。

  ● 為什麼老人容易早醒?

   在對應的十二生肖中,寅時用虎來代表,而這個時候氣血流注於肺經,它主肅降。這個時段,一般是人睡得最深的時候。比如熬夜,一般熬過一、兩點,到三、四點鐘最難熬。三、四點鐘為什麼難熬?因為這個時候為肅降之氣運行的階段,要是再熬,對人體的傷害最大。

   如果凌晨3點到5點的時候人醒來,是很危險的。往往老人會在這個時間醒過來,因為人老了之後,身體的各項機能比以前都差多了,肅降的能力也越來越差了。他已經沒有多少精了,其收斂功能下降,就只剩宣發而沒有肅降,老人是容易早醒的。對於我們不到老年的人而言,如果凌晨3點到5點這個時候醒了,或者是出現大汗淋漓的現象,這都是身體不好的警訊,你要趕快去看醫生。

  ● 心臟病患者為什麼易死於凌晨三、四點?

   一些心臟病患常會死於凌晨三、四點鐘,這也跟肺經在這個時候開始重新分配人體氣血密切相關。寅時(凌晨3點到5點),人身體各部開始由靜轉動,各部位對血、氣的需求量都開始增加。這時,肺作為「相傅之官」擔當起「均衡天下」的職責。一旦「宣發」、「肅降」失職,就會造成嚴重的後果。身體各部對血、氣的需求量的增加,就會加重心臟的負擔,這就是許多心臟病患者死於凌晨三、四點的原因。

   因此,在日常生活當中,我們家裡如果有老人和心臟病患的話,就一定要叮囑他慢慢起床,不要急遽起身、動作太大,同時盡量不要做早鍛鍊(晨間運動)。鍛鍊其實是很講究的,因為早晨氣血剛剛開始分配,這個時候一鍛鍊,等於又生硬地調一些氣血上來,這樣就容易導致猝死。

~以上資料摘自《黃帝內經養生智慧》曲黎敏◎著
人類智庫【康鑑文化】出版

五穀雜糧這樣吃最健康 ~ 大麥
陳彥甫

五穀雜糧這樣吃最健康 ~ 大麥

★ 小麥

   ◆ 食材功效:調節血糖、降膽固醇、強化胰島素功能、改善便祕、預防皮膚病

   ◆ 主要營養成分:維生素B2、膳食纖維、胺基酸、鎂、硒、鈣

   ◆ 宜常食者:便祕、腸胃虛弱的人

   ◆ 須慎食者:對麩質過敏的人

  ● 食療效果

   1 控制體重:大麥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可刺激腸胃蠕動,幫助通便,預防便祕;大麥遇水會膨脹,可在胃部停留較久的時間,進而產生飽足感,並協助糖尿病患者調節食量與控制體重。

   2 抗氧化:大麥含有木酚素,可抑制癌細胞成長,並具有抗氧化的能力,能有效降低罹患癌症的風險。

   3 預防腳氣病:大麥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1和消化酵素,對幼兒、老人,以及缺乏維生素B1的人有益;同時具有預防腳氣病的功效。

  ● 健康補給站

   1 大麥是重要的糧食作物,蛋白質含量較高的大麥,可用來製作食品,如麥茶、全麥麵包、大麥粥等,或是動物飼料;而含較多酵素的大麥麥芽,則可作為釀酒之用。

   2 清洗後的大麥,必須用水浸泡40分鐘∼1小時,再開始烹調。

   3 大麥不宜生吃,比較適合煮粥食用,或磨成麵粉製作成餅食。

   4 大麥含有豐富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質、鈣、磷等營養成分,不但具有解渴除熱的功效;而且還能調治腹脹、消化不良等症狀。一般常用來釀酒、熬粥,或煮成大麥茶飲用,是一種健康營養的雜糧。

  ● Yes OR No 大麥的飲食宜忌

   ○ 宜:對腸胃虛弱、消化不良的人有益

   ○ 宜:適合肝病患者食用

   ○ 宜:食慾不振的人可食用

   △ 忌:對麩質過敏的人不宜食用

   △ 忌:不適合孕婦及哺乳婦女食用

   △ 忌:內熱體質的人不宜長期食用

  ● 醫生的大麥飲食叮嚀

   1 大麥與豌豆搭配煮粥,可改善腹瀉、幫助小便順暢,並有解渴去熱的作用,是糖尿病患者夏季理想的佳餚。

   2 用大麥和馬鈴薯一起煮粥,可以改善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潰瘍性結腸炎、習慣性便祕、腮腺炎、慢性關節炎等症狀。

   3 將大麥仁加玉米、紅糖煮粥食用,對口腔潰瘍、口腔炎、慢性氣管炎、高血脂、冠心病等症有食療效果。

   4 用炒過的油菜和香菇加大麥仁和香腸煮成飯,食用後對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脂肪肝、肝硬化、更年期症候群皆有改善效果。

  ● 中醫師的大麥小偏方

   1 中醫認為,大麥的功用與小麥相似,而其屬性更平涼滑膩,通常搭配白米同食。大麥芽雖有消化一切米麵食積的功用,但久食會產生消腎(指消渴症中出現腎陰虛證,即下消)的問題,不宜過量食用。孕婦和痰火哮喘者皆不宜多食麥芽。

   2 大麥炒熟後性質偏於溫熱,雖可健脾開胃,但內熱體質者不宜多食。

   3 多吃大麥可改善胃腸虛弱脹氣、消化不良、食慾不振的情形,並可抑制腸內致癌物質的產生。

   4 取大麥水煎取汁後,加生薑汁、蜂蜜各1匙,用餐前分3次飲用,可改善小便疼痛、尿液偏黃等症狀。

  ● 營養師告訴你大麥價值

   1 食用大麥粉或大麥片,血糖不會上升過快,有益於血糖控制,並可降低人體的膽固醇含量,維護心臟健康。

   2 大麥焙炒成無咖啡因的「大麥茶」,含糖量低,並富含人體所需的多種微量元素、必需胺基酸、礦物質、不飽和脂肪酸及膳食纖維,具有促進消化、美容減重的功效。

  ● 大麥選購要領

   選購:以顆粒飽滿完整、色澤呈黃褐色,並散發淡淡香味者為佳。

   保存:大麥須存放於密閉容器中,並放置在乾燥陰涼的地方,室溫下可以保存半年左右。

   處理:烹調前宜用水浸泡一段時間,再用水清洗,用手攪動數次,去除水和雜質,清洗的過程重複1~2次。

~以上資料摘自《五穀雜糧 營養密碼》陳彥甫◎著
人類智庫【康鑑文化】出版

麥香紅棗茶
麥香紅棗茶

TEST

   預防衰老+保護肝臟

材料
大麥20克,紅棗10克,水2杯

調味料

作法

   1. 食材洗淨備用。

   2. 所有材料倒入鍋中煮滾,倒入杯中即可。

~以上資料摘自《五穀雜糧 營養密碼》陳彥甫◎著
人類智庫【康鑑文化】出版

北鼻故事屋
人類智庫出版集團<北鼻故事屋>

和孩子一起聽故事的時光,在長大後也會留在記憶裡。

想了解更多,請進 ↓↓

FB:北鼻故事屋

兒童會讀器 + 品德小老師(10冊套)
人類智庫出版集團<兒童會讀器>

10個品德主題+30則趣味小故事

以輕鬆活潑的方式,引導孩子進入閱讀情境

從故事中學習好榜樣,做個有教養的乖寶寶

● 親子共讀:每個主題之前,會引導家長如何帶領孩子進入書中世界,透過親子共讀與問答,加深孩子印象。

● 機智問答:提供與繪本主題相關的問答與常識,強化孩子邏輯思考能力,在潛移默化中建立正確的道德觀。

● 童趣畫風:有趣故事搭配可愛畫風,把生硬的教養話題變有趣了。不須說教,也能讓孩子理解品德的真義。

想了解更多,請進 ↓↓

兒童會讀器 + 品德小老師(10冊套)

確診兒童有失憶後遺症!當心新冠病毒傷害腦神經
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近日的報告指出,確診的孩童及青少年即使無症狀,康復後仍然有11%∼15%的孩子會出現「Long Covid」現象,也就是長期性的後遺症。例如:上課時常出現腦中一片空白、記憶力衰退、疲倦和睡眠中斷等問題,令家長擔憂。

當我們「混」在一起 疫情後的職場新常態與管理挑戰
近兩個月的三級警戒則讓WFH「改變成真」。而隨著疫苗到貨與施打率逐漸提升,確診數下降與疫情趨緩,WFH的職場工作模式是否還會「持續發生」,企業又該如何面對員工心態與經營樣態改變,從而回應甚至進行職場管理的變革,現下正是企業需要審慎思考與超前部署的時刻。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