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臟之外~膻中為臣使之官(膻中是宦官)
膻中是指心包經,即心包和三焦
● 代君受過的心包
「膻中者,臣使之官,喜樂出焉」。
所謂「膻中者」,是指人體裡很特殊的一條經絡~心包經,即心包和三焦,這是在五臟之外,中醫裡邊加出來的一個臟器。膻中穴在兩乳的正中間,是人體非常重要的一個穴位。《黃帝內經》認為「氣會膻中」,人體的氣機在很大程度上,都會透過膻中來表現。
這裡又涉及西醫的一個概念,就是「胸腺」,「胸腺」是指膻中穴到肚臍之間的一條直線。在人出生之前,胸腺是一個很大的器官,等到人出生以後,它就迅速萎縮。
其實,這暗示一個很重要的道理,就是小孩子之所以能在母親子宮中,用十個月來完成人類幾億年的進化,和膻中、胸腺密切相關。
● 經脈通暢發育好
所謂「喜樂」,在某種意義上是指經脈特別通暢,如果經脈特別通暢,小孩子的發育就會特別順暢。我們會發現,人在嬰幼兒時期長得非常快,基本上一天一個變化,而過了青春期以後,人的生長速度就明顯減緩。這些都和膻中非常有關係。
● 膻中代君發令
「臣使之官」,是說膻中是代君發令的。中醫認為,人體有心,同時有心的周邊,即心包,心是不受邪的,而心包就有代君受過的功能。這個「臣使之官」就相當於所謂的「宦官」,代君行令。
為什麼要用它代君行令?因為傳統文化認為,君主是喜怒不形於色的,就像心的喜怒也是不形於色一樣。「形於色」的這個功能,要由誰來承擔? 就是由心包來承擔的。
膻中,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功能,就是阻擋邪氣、宣發正氣。比如北京有紫禁城,紫禁城裡有皇宮,紫禁城就有阻擋邪氣的作用,讓外面的邪氣進不來,同時又可以向外宣發正氣。
★ 心包主疏通氣機
心包在人體當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是疏通氣機。如果膻中閉塞,人的氣機就會很不順暢。現代人工作壓力都很大,膻中這個穴位非常容易堵塞。因此,在日常生活當中,大家要經常疏理、按摩膻中這個地方。現在有一種做法,就是拍打膻中,不過我個人認為,這種拍打,對膻中的影響有點太過了。其實也不難,用大拇指直接往下捋膻中就行了。
● 按摩膻中可消氣?
人如果生氣,就可以用大拇指,直接往膻中下捋100次左右,這樣對自己的氣機會很有幫助。
★ 常見心包經病及中醫對治法
心包經的病症,常會表現在哪些方面?
● 1. 手心熱
第一,它會表現為「手心熱」。心包經,是沿著人體手臂前緣正中線走的一條經脈,一直走到中指。人的手心裡有勞宮穴,勞宮穴也是心包經的一個重要穴位,如果心包有熱,就會體現在勞宮穴上,即手心熱。
如何解決手心熱的問題?大家可以拍打心包經,先按摩位於腋下的極泉穴,極泉穴是解鬱大穴,屬於心經穴位,然後沿著手臂前緣的正中線向外拍打。拍打心包經,對心包的一些氣機非常有作用。
● 2. 手心總出汗
有人手心總出汗,這是心包不收斂的一個表現。因為心包經屬於厥陰經,厥陰經就是主收斂的。如果不收斂,手心總出汗的問題,就得不到解決。
● 3. 臂肘攣急(手臂抽筋麻木)
就是沿著這個肘臂,會出現「攣急」,即抽筋,或麻木、不舒暢。在臨床上,這樣的病人越來越多,他們總覺得自己手臂發沉、發麻。
實際上手臂的發沉、發麻,尤其是以中線向下這一塊發沉、發麻,就是人已經出現心臟病或心包病的一個前兆。
這種人一是工作壓力太大,二是過度焦慮、阻礙氣機,造成氣血不通、經脈不通暢,導致手臂麻、脹、沉的感覺。
● 4. 腋腫
腋腫,即腋窩下會出現腫痛,這也是心包的病。如果再繼續發展下去,就會覺得「胸脅盛滿」,總覺得兩個胸脅特別地脹。
再繼續發展下去,就會「心大動」,心會「撲通撲通」跳得特別快,就像人特別緊張一樣。
● 5. 面赤目黃
第五,是心臟病前兆的一個象,叫「面赤目黃」。就是臉會發紅,如果紅在眉心「如燈花狀」,那就很不好。在道教醫學裡,眉心正中的地方叫「印堂」,如果這個地方發紅,人「禍福在旦夕間」,是心神將散的象,可能會有重病突發。
如果印堂發黑,就更加不好,因為黑的顏色是腎水的顏色,水剋了火,就會造成心臟更加重的病症。平常大家在照鏡子的時候,要注意觀察自己的臉,有些病的前兆,會反映在臉上。
● 6. 喜笑不休
喜笑不休,即人一直收不住,總是呵呵笑、樂不可支的狀態。「喜則神散」,中醫講究任何事情都不可以過度,喜也分正邪,如果是正常的喜,那就沒問題。
如果人老是喜笑不休、開心過度,尤其是老人突然出現喜笑不休的情況時,晚輩就應該多加小心。因為喜笑不休,這是心神將散之象,老人的病情會突然加重。
~以上資料摘自 →★看更多點這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