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癬症狀多 容易被誤診


想瞭解最時尚、自然的Life Style?輕鬆成為新時代生活達人?【晨星生活元氣報】讓你輕鬆掌握最新生活訊息! 房地產買賣不是一朝一夕的簡單課題,快訂閱【好宅生活家】幫助您了解房市脈動,打造快樂家庭!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追星  NBA台灣  udn部落格  udnTV  讀書吧  
2017/11/07 第 669 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本期主題 •乾癬症狀多 容易被誤診
   
 
乾癬症狀多 容易被誤診
文/黃筱珮
 
時序入秋,天氣乾冷,又到了乾癬易發作時節!全台逾10萬人受乾癬影響,其中不可逆的「乾癬性關節炎」,容易被誤認為「類風濕性關節炎」,影響工作及生活品質。

41歲的張小姐16歲發病,為治療乾癬看遍中西醫,曾喝蛇湯、吃蛇粉……,因病情極度自卑,除制服外,從沒穿過裙子;懷孕5個多月時,因為不能吃藥,病情急速惡化到併發關節炎、虹彩炎,小孩出生後一度連下床泡牛奶都辦不到,瀕臨絕望。眼看著孩子逐漸長大,深怕乾癬影響親子關係,張小姐開始積極接受治療,現在身上超過95%的皮膚都已改善,重新穿上25年來從未穿過的裙子。

什麼是乾癬?皮膚紅腫、脫屑嚴重

台大醫院皮膚部主治醫師蔡呈芳表示,乾癬是常見的慢性免疫疾病,全球約有1億2千萬的乾癬患者,其中1/3屬中、重度乾癬,任何年齡都可能發作,但大多數的患者會在20∼30歲發病。

由於患者皮膚的發炎反應,會導致皮膚細胞不正常增生,使得皮膚外觀紅腫、脫屑,有患者形容「像剝皮地獄」,但不會傳染他人。統計數據顯示,國內乾癬盛行率約千分之3,推估全台灣至少有11萬名乾癬病友,尚不包括未就醫或未確診的人數。

乾癬的病因目前並不清楚,應與先天遺傳體質有關,受到後天內外環境刺激下,誘發免疫反應。而感染、外傷、健康食品(食補)、荷爾蒙、藥物、天氣變化或日曬、抽菸喝酒、情緒波動及壓力,都可能誘發乾癬。但這些因素受到個人遺傳體質及當時疾病活性強弱所影響。

常侵犯四肢、頭皮、後腰際、股溝

國內乾癬患者男多於女。蔡呈芳表示,患有乾癬的女性,通常是青春期、產後或更年期發作,可能與荷爾蒙變化有關;男生的荷爾蒙影響不顯著,25∼30歲發病多。

典型的乾癬病灶特徵,為界限分明的紅斑塊上覆有銀白色鱗屑,所有皮膚部位都有可能被侵犯,四肢的外側、手肘、膝蓋、頭皮、後腰際、股溝是最常見的好發部位,5∼7成病人會覺得患部發癢。

易合併關節炎,有心血管疾病風險

值得注意的是,乾癬不是單純皮膚病,除了外顯的皮膚症狀,部分患者也合併關節炎,且因身體長期處於發炎狀態,患者比一般人易出現代謝症候群(如三高及肥胖),進而造成心血管疾病風險增加。

當疾病控制不良,乾癬造成的心理衝擊更會引起憂鬱症。因此,選擇正確的治療方式,有助於使乾癬成為一個長期控制及照護的疾病。

慎防誘發乾癬發作10因子

基因是決定乾癬是否發作的主要原因,蔡呈芳表示,研究顯示,同卵雙胞胎有7成是兩人同時乾癬,顯示會遺傳。此外,環境和個體的行為因素也會影響病情的變化。誘發乾癬發作的因子可歸納如下:

1 外傷:開刀傷口,磨擦、碰撞、摳抓……。

2 氣候變化:尤其氣溫低更易好發。

3 荷爾蒙:女性荷爾蒙變化大的幾個時期,例如產後、青春期、更年期。

4 肥胖:肥胖被視為是體內慢性發炎的表現,可能誘發乾癬。

5 感染:上呼道感染、扁桃腺發炎、鼻腔感染、牙周病、細菌、病毒等。

6 藥物:精神科用藥鋰鹽、治療C型肝炎的干擾素、高血壓藥物和抗黴菌藥都易誘發。

7 喝酒、抽菸。

8 情緒壓力、睡眠障礙。

9 部分健康食品:例如靈芝、巴西磨菇、牛樟芝,易讓發炎反應更強。

10 長期缺乏維生素D。

慢性免疫失調疾病,常見9大共病

乾癬是免疫失調所致的身體多系統慢性發炎性疾病,蔡呈芳表示,一旦發作,幾乎是全身都在發炎,「共病」不少,包括乾癬性關節炎、心血管疾病、代謝症候群、乾癬性指甲、骨質疏鬆都有可能。

1 乾癬性關節炎:

約3成患者會導致乾癬性關節炎,關節疼痛、晨間僵硬、腫脹、喪失關節活動、功能性,嚴重影響生活品質。

2 乾癬性指甲:

指甲變黃、凹陷、指甲與甲床分離、指甲增厚易碎、敏感疼痛。

3 心血管疾病:

乾癬患者發生心臟病的風險比一般人高出32%,心肌梗塞罹病風險,更比一般人高出110%。而且越年輕,相對風險越高。

4 代謝症侯群:

約4成乾癬病人合併代謝症候群,乾癬患者罹患糖尿病風險高出64%、高血脂症風險高出61%。

5 憂鬱症:

因為外觀和全身性疾病的不適,乾癬病人容易憂鬱、低落。健保資料庫分析發現,患者憂鬱風險比一般人高出50%,睡眠障礙風險也高出289%。

6 脂肪肝:

乾癬病人患有脂肪肝的風險比一般人高出127%。

7 骨質疏鬆症:

乾癬是免疫系統失調疾病,全身免疫系統障礙可能攻擊骨頭及關節週圍的結締組織等,引發骨鬆。

8 克隆氏症:

一種發炎性腸道疾病,可侵犯消化道各部位,腸道發炎後出現充血、水腫、淋巴腫,進而潰瘍、結疤、纖維化,可能導致腸管狹窄,甚至瘻管膿瘍。不過乾癬與克隆氏症的關聯性,在台灣並未證實。

9 虹彩炎:

主要是急性前葡萄膜炎,是自體免疫性疾病,患者會有畏光、疼痛、紅腫、流淚、近距離視力模糊及視力降低的症狀。

身心健康傷害不可小覷

台北及林口長庚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黃毓惠也表示,研究已證實患者心血管疾病風險比一般人高,且乾癬患者罹患心血管病變有年輕化的趨勢。年輕族群的嚴重型乾癬患者發生心肌梗塞的風險,較一般人高出3倍。

超過80%的乾癬患者因為症狀影響,連睡眠、工作都有困擾。研究指出,乾癬影響患者的心理程度,甚至與糖尿病、憂鬱症、癌症等重大疾病相近。

黃毓惠指出,乾癬患者若忽視共病而不治療,會引發後續併發症,如高血壓或糖尿病,長期會影響腎功能,最終可能會洗腎,不可輕忽。

乾癬性關節炎影響關節,易被當成類風濕性關節炎醫治

臨床上,常見「乾癬性關節炎」被誤診為類風濕性關節炎,導致症狀惡化。黃毓惠表示,「乾癬性關節炎」特徵是會合併有指甲問題,也好發於「遠端指尖關節」,且容易整根手指會腫脹如同「香腸指」,和類風濕性關節炎不同。

要注意的是,若是乾癬的皮膚症狀不明顯時,且關節炎特徵沒那麼明顯,就容易被誤認為類風濕性關節炎,宜仔細辨別。另外,乾癬性關節炎不只影響週邊關節,還有中軸關節,包括脊椎等部位也會受影響,因此很多患者會合併背痛,這是類風濕性關節炎不會有的。

黃毓惠表示,當乾癬性關節炎進展快速時,關節很快就會被破壞變形,更需要積極治療,有些患者單只使用口服藥物,療效不佳,需要使用生物製劑,才能達到更好的療效。

黃毓惠提醒,乾癬性關節炎的惡化因素,包括工作負重或過度使用關節,導致關節輕微受傷,會讓病情更嚴重,建議患者不要負重,盡量不要受傷,戒菸戒酒,同時要做關節復健。但有些患者可能因為關節痛不敢動,反而很容易僵硬,手指要注意多伸展,若有背痛也要勤伸展,有助於病情和緩。

乾癬4大治療方法

蔡呈芳、黃毓惠均表示,目前乾癬並無根治的方法,約1/3患者因病程自然痊癒,其餘約1/3患者病程反覆起伏,時好時壞,其他患者則必須持續治療,否則病灶會逐漸惡化。乾癬治療原則,是希望降低全身發炎反應,大致有以下幾種治療方式:

1 口服藥物:

有免疫抑制劑及表皮分化調節劑2種口服藥物。免疫抑制劑可利用控制免疫系統,改善因為免疫系統過度反應的乾癬病情。表皮分化調節劑則是減少皮膚異常增生及分化,對免疫影響小。不同口服藥物有不同的系統性風險,需要固定抽血追蹤。

2 外用藥膏:

成分多以維生素D為主,維生素A、類固醇、水楊酸、焦油等成分,也可調節皮膚的發炎情況,另外,中藥青黛也有學者研究報告其療效。外用藥物使用方便,但停藥容易復發。

3 照光療法:

有UVB紫外線治療和PUVA(Psoralen followed by UVA)紫外線治療2種,藉由照光降低細胞過度複製與分化,並降低皮膚發炎能力,進而改善乾癬。有些患者合併骨鬆,此療法同時可以強化骨質,缺點是皮膚會曬黑、老化,變乾燥。部分患者長期使用,可能有皮膚癌潛在風險,尤其是西方人。

4 生物製劑:

抗腫瘤壞死因子生物製劑可治療乾癬,一些研究也顯示可同時降低患者心血管疾病、心肌梗塞的風險。此類藥品雖無乾癬口服藥的肝、腎風險,但仍須注意感染症狀。

避免乾癬發作,生活保健9原則

1 控制體重。

2 定期篩檢(量體重/量血壓/量腰圍/測血糖/測血脂)。

3 減少壓力。

4 拒絕菸酒。

5 避免高糖、高油、高鹽飲食。

6 避免進補、慎選健康食品:少吃羊肉爐、薑母鴨等補品;健康食品中的巴西蘑菇、螺旋藻、靈芝、牛樟芝、冬蟲夏草也可能增強免疫反應,讓病情加重。

7 早睡早起,睡眠充足。

8 別用太熱的水泡澡:有患者想藉著泡熱水澡或溫泉把皮屑去掉,卻因熱水帶走更多皮膚上的油脂,使得皮膚更癢,病情惡化。

9 避免搔抓及外傷。

【完整內容請見《常春月刊》416期;訂閱常春月刊電子雜誌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