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控制疫情的防疫績效在這一波新冠肺炎COVID-19(武漢肺炎)疫情當中備受好評,各國都紛紛贊美,當然這與台灣醫療水準和實力有關,不過這當中有個幕後功臣,那就是和我們的健保制度以及台灣智慧醫療的縝密設計有關,健保署之前建立了台灣完善的醫療資訊庫,因此當危機來臨時,這個大數據資料庫就發揮了救援的功能,讓各界驚艷。 健保署長李伯璋表示,健保署運用了這個資料庫,在短期內完成「健保雲端旅遊史查詢」及「啟動防疫口罩實名購買制」等各項防疫措施,有效隔離了有問題的宿主,協助國內防疫獲得良好控制,保護國人免於武漢肺炎的威脅,對於公共衛生幫助很大,可說是全世界第一個國家運用了病人的醫療資訊有效推動了防疫工作。
幫助醫護人員辨識 降低風險
例如,疫情一開始的時候,最初發生疫病的武漢與台灣鄰近,又有那麼多的台商往來頻繁,大家對於新冠肺炎這個新型難纏的冠狀病毒非常害怕,我們的醫院診所只要一刷健保卡就可以知道用卡人的旅遊史,是否去了發生疫情的國家? 健保署串接移民署資訊,勾稽疫區入境名單及確診病患的接觸者,幫助第一線醫護人員及時辨識接觸者及旅遊史,這對於保護醫護人員是非常重要的資訊,降低醫事人員暴露的風險,對於醫療院所掌握疫情大有幫助,也有助於疫情的控制防堵,延展防疫戰線。這也是繼健保卡可以報稅之後,國人發現我們的健保卡功能非常強大。
健保署李伯璋署長表示,由於疫情來得又急又凶,健保署必須在非常短的時間內設置系統,因此在春節假期動員許多人力及協力廠商,逐筆清理核對來自移民署及疾病管制署的資料,並開發健保醫療資訊雲端查詢系統轉檔程式,務求各類系統及早順利轉入雲端資料庫,提供外界查詢,終於使系統順利上線。
後來,因為暴發口罩荒,政府啟動實名制購買口罩,健保署利用健保資訊網服務系統(VPN),於醫療資訊雲端查詢系統中建置「防疫口罩管控系統」並於2月6日上線,採用實名方式每人每隔七天可購買口罩,也是採用刷健保卡在六千家藥局作業,讓我們的防疫工作井然有序,一開始還有人擔心,刷健保卡很費時,或是承載量太大而當機,後來經由測試調整,15秒就可完成,這些都不是問題。也讓口罩實名制順利作業,解決了社會上搶購口罩的風波。
健保大數據主動檢疫 台灣避險
台灣當前的確診人數遠低於亞洲鄰國,台灣防疫經驗受到外界矚目,李伯璋署長指出,健保雲端系統能如此快速反應,是因為過去推動分級醫療和健康存摺已有相當基礎,健保署對網站架構也很有經驗,所以在設計警示系統時保留彈性。
台灣全民健保開辦至今已近25年,健保署針對醫療院所的申報,逐步推動電子化,每年門診申報達3.6億件,住診也有344萬件,檢驗與檢查等非結構化文字型報告,截至108年11月已累計收載檢驗檢查報告26.3億筆累積至今,是為全國最大的個人資料庫,也堪稱全球獨一無二的國國民眾就醫資料庫。
由於數位醫療已成為未來醫療發展的主流趨勢,健保署也開始試辦相關資料庫的AI(人工智慧)應用服務,推出全民健康保險資料人工智慧應用服務試辦計畫 ,自108年6月4日起至109年6月30日,開放外界申請進場應用健保資料訓練AI演算法及模型。試辦計畫收案至108年12月31日止,共計有17件案件提出申請。
試辦健保大數據AI應用 確保隱私
目前收案團隊研究主題包括疾病預測參照模式、醫學影像位置與病灶判讀輔助驗證與校正、疾病早期預測模式建置、電腦影像臟器分割標註模型確效增強及術後風險預測模式資料擴增等,因研究團隊仍在進行AI演算法及模型訓練,實際成果尚待結案確認。
提供AI應用服務之健保資料,健保署針對機敏資料均已加密並做假名化處理,並以符合歐盟一般資料保護規則(GDPR),以最少提供、最少接觸原則,提供去識別化之健保資料予申請通過之團隊至本署獨立作業區進行模式訓練,且原始資料不得攜出。
過去醫療院所將病歷與各種醫療資訊上傳到健保署,無論是申報資料或是病歷資料,都有嚴謹的稽核程序,逐漸統整成全國性的統一資訊庫。健保署的大數據(Big Data)資料庫儲存在健保署中央,針對現在雲端收集、儲存、運算、分析技術日新月異的年代,李伯璋表示,現在健保署積極地維護資料、確保資料隱私不外洩。
(文章相關訊息請上健康世界e學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