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光局:明年Q4才可能邊境解封


【好讀人文歷史報】以生活化方式,讓你輕鬆認識歷史上的大小新鮮事,並從全新視野觀照歷史。 電影、日劇、韓劇…選擇那麼多,要選哪一部?聽部落客怎麼說─最精選的部落客影劇評論就在【影劇大好評】!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部落格  u值媒  NBA台灣  網站總覽  
2020/11/02 第4981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今日財經頭條
國際財經要聞
其他財經要聞
 
★ 台股重要指標:外資買賣超投信買賣超自營商買賣超融資增減排行融券增減排行
 
今日財經頭條
觀光局:明年Q4才可能邊境解封
記者吳姿賢/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新冠肺炎疫情重挫觀光市場,交通部觀光局根據世界旅遊組織資訊預測,國際觀光至少要兩年半至四年才能恢復到2019年疫情前的水準。

且根據觀光局目前暫時推估,我國恐要到2021年第4季才有機會邊境解封,屆時將首先瞄準日本、南韓、越南、港澳、紐西蘭等五大市場招客。

換句話說,國際觀光衝擊將是「長期抗戰」,尤其國際觀光客進不來,國內觀光業能否單靠國旅撐到明年第4季邊境解封,恐怕政府和民間相關產業都有必要提前「備戰」。

來台旅客2015年起連年破千萬人次,去年達到1,186萬人次創新高,但今年受疫情影響,1月至8月來台旅客「溜滑梯」,僅剩129.2萬人次,跟去年同期相比衰退超過八成。

觀光局依照國際最新旅遊趨勢、旅遊條件、經濟、歷史危機等數據評估,國際觀光要恢復到疫情前的水準有三種可能情境,最快是兩年半內、2023年中復甦,其次是三年內、2023年底;最不樂觀是四年內、2024年底。速度快慢牽涉旅客信心、疫情演變及各國取消旅遊禁令等影響因素。

由於國際疫情起伏不定,觀光局說,中央疫情指揮中心以經濟、外交泡泡為現階段研議重點,旅遊泡泡暫緩,未來指揮中心將衡酌各國疫情狀況,逐步鬆綁邊境管制、提出國際旅客入境檢疫標準,並透過外交部評估當地疫情、雙方協商合作。

觀光局表示,根據指揮中心解封時程,對低風險、中低風險國家區域進行先期市場布局,目前暫估2021年第4季邊境解封,主要五大優先市場為日本、南韓、越南、港澳、紐西蘭,屆時研擬推出機票、交通運具優惠,並推動包機、獎勵旅遊方案措施。

 
沒了補助…千家旅行社恐撐不到過年
記者魯永明/嘉義報導經濟日報
秋冬全球疫情仍然嚴峻,觀光產業受創深,安心旅遊補助結束,旅行社紛紛開發新遊程等,搶國旅商機,中華民國旅行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蕭博仁疾呼,建請政府持續補助,若中斷補助,他預估千家旅行社撐不到過年,將衝擊觀光產業數十萬人生計。

蕭博仁說,國境大門不開,政府限制旅行社出入團至今九個月,又是無限期停團,旅遊泡泡遙遙無期,沒有幾家旅行社可以一直撐下去,安心旅遊結束,對自由行散客補助效益有限,不如補助旅行社組團,帶動國旅。希望政府可以繼續給旅行社補助,補助金額可以降低,繼續補助鼓勵旅行社組團國旅,才能帶動遊覽車、食宿遊購等相關觀光產業鏈,中斷補助,大多數旅行社恐撐不到過年。

他表示,旅行社業者每天開門,要維持基本開銷,支付員工薪水,限制帶團出國,沒有收入,業者吃老本苦撐,少了補助將無法支付員工薪資,恐撐不到過年,就要被迫歇業資遣員工,造成失業等社會問題。

 
政院組織改造…廢除科技部 恢復國科會
記者陳熙文/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行政院推動組改,據了解,已拍板廢除科技部,最快明年年初,相關修法就會送入立法院,2014年正式掛牌的科技部恐成「最短命」部會。接下來,科技部的任務將由國科會和預計成立的數位發展部分擔。

行政院上周二(10月27日)與民進黨立院黨團開會討論組織改革,會中指出將不再設科技部,而是改制為前身國科會,主任委員由政委兼任。民進黨團幹事長鄭運鵬表示,行政院改制的理由與數位發展部的成立有關,未來數位發展部將分擔科技部的任務。有黨政人士也證實,國科會將整併相關業務,而產業發展業務有一部分會挪到數位發展部。

一旦相關組改在立法院三讀通過,自2014年3月3日正式掛牌的科技部,恐怕成為中華民國在台灣以來「最短命」的中央部會。國科會2014年改制為科技部之前,政府原本屬意續設國科會,但在時任國民黨立委呂學樟、丁守中「科技立國」的倡議下,改為成立科技部。

立法院於2010年三讀修正行政院組織法,明定行政院轄下37個部會整併為29個,並自2012年啟動組織改造,目前尚未完成的五部會,包括內政部下設國家公園署、交通部改制的交通及建設部、經濟部改制的經濟及能源部、環保署升格為環境資源部、農委會升格為農業部。

蔡英文總統日前則在就職演說上宣示推動政府組織改造,也表示將研議成立數位發展部。據了解,科技部的廢除與數位發展部成立有關。

行政院並在會中向黨團說明,數位發展部未來將管理,包括國發會政府資訊管理、行政院資安處,以及部分原NCC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業務,和交通部電信業務。經濟部資策會也將移入數位發展部管理。另外,數位發展部也將新設資安署、行政法人資服中心,以及個資保護審議委員會等。

同時,行政院也在會中表示,工程會將轉型為公共工程總處,原能會將轉型為核能安全委員會,而NCC則將改制為通訊傳播監理委員會。

針對相關組改,行政院預計提出行政院組織法部分條文修正案、中央行政機關組織基準法部分條文修正案、行政法人法部分條文修正案,以及62案相關部會及所屬機關組織法新訂及修正案。據悉,預計最快立法院本會期結束前就會送至國會。

 
立委:分配預算 別走老路
記者陳熙文、鄭□/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行政院推動組改,預計廢除科技部,恢復國科會。對此,首任科技部長張善政說,國科會扮演科技預算分配的角色其實比科技部適當,他認為無妨。不過民眾黨立委高虹安則提醒,數位發展部成立在即,盼行政院別走上科技部的老路。

張善政分析,國科會的一個任務是協助政府分配科技預算,在角色上比科技部來的合適。他指出,科技部作為一個部,非委員合議制,很難做到跨部會的共識,反而國科會更有效率。

至於政府走回頭路,是否可能影響科技立國的目標?張善政表示,當初之所以會成立科技部,乃是順從立法院部分立委的倡議,如今「科技」已無所不在,散在各部會當中,不可能單由科技部主導。既然如此,那回去也無妨。

高虹安表示,以科發基金為例,的確必須要跨部會去協調幫忙取得預算,而且科技部並非應用方,相關政策的成敗,有賴於各部會的科技能量,非科技部能決定。她指出,產業界確實有抱怨的聲音,認為科技部在跨部會協調上做的不好。

 
專家看本周指標/美實質經濟成長面臨挑戰
陳松興經濟日報
本周美國公布10月ISM製造業及非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10月失業率及非農就業人口,這些數字的關係未來美國實質經濟成長。

美國今年第3季經濟成長達到破紀錄的33.1%,這是川普為選情冒險過早重啟經濟活動,及推出短期性大規模刺激政策的結果。但過早開放導致疫情更加險峻,而刺激政策已經結束,經濟成長的實質基礎十分空虛。如此強勁的GDP數據顯示美國第4季經濟將持續改善,白宮首席經濟學家拉沃尼亞斷言美國經濟將繼續「V型」的復甦,但其實這具有一定的誤導性,會發生的恐怕不是K型就是逐漸明朗的L型。

首先,美國經濟分析局公布第3季經濟比上季成長7.4%,年化後第3季度經濟成長33.1%。而第2季比前一季萎縮7.8%,年化後為衰退31.4%。整體經濟則比年初萎縮3.5%。比較美國經濟大衰退期間,從2007年第4季的高峰到2009年第2季為底部的萎縮幅度是4%。美國現在第3季反彈後,接近大衰退期間最嚴重的下滑水準,所以,這不會是V型復甦。

其次,決定美國經濟復甦的真正關鍵是有效疫苗何時問世,疫情何時得到控制。處理疫情態度是即將舉行的美國總統選舉勝負的核心關鍵之一。由於疫情明顯惡化,新一輪選擇性管制恐難避免,這對選情及第4季經濟都將造成影響。加上專家預測有效疫苗最快年底才會出現,普遍性施打則要明年夏天,這都可能影響經濟活動。

再者,美國是個以消費帶動經濟成長國家,消費支出約占所有經濟活動的70%。消費支出在4月觸底,第2季度末其實就已經從底部反彈約15%,比疫情爆發前僅下滑約5%。7、8、9三個月的平均支出水準符合常態,不過,7月的支出成長率比5、6兩個月溫和,之後的成長動能更見趨緩。

第3季消費支出成長主要是拜刺激方案所賜,但該方案業已結束,且國會並未通過新的刺激方案,這足以使第4季的支出水準降低。何況,新一波疫情趨於失控,40多州感染住院數字的攀升恐怕會導致消費者的退縮,並迫使一些州政府再次限制消費者活動。所以,第4季度的實際個人消費支出很可能會低於第3季度。美國GDP最大動能的消費連續下滑,就代表第4季度的整體經濟可能發生萎縮。

另外,由於消費者購買的宅經濟所需產品就是那麼多,既然第3季度已經大幅採購,第4季商品購買支出顯然無法持續。考慮新一波疫情可能抑制服務支出,第3季度的重新開放經濟活動可能逆轉回到管制,因此,在沒有財政刺激方案的情況下,第4季的消費支出,及連帶的經濟成長都面臨挑戰。

彭博社對經濟學家所作調查的預測共識是,第4季GDP增長率將為4%,而到2021年底時,經濟增長率將完全恢復,到3.2%至3.7%之間。

必須要注意的是,這與實際的成長率可能會有明顯落差。真實的情況是,美國政府藉巨額負債提供失業津貼及各種福利,讓美國人有錢消費,支付租金。但很多小企業技術上已經倒閉,不得不裁員,新的失業申請人數是實施封鎖前的兩倍。愈來愈多人依賴救濟金及社會福利過日子,社會福利金現在已經占實際可支配收入的四分之一。這殘酷的現實與破紀錄33.1%的經濟成長間,何其矛盾。(作者是台北金融研究發展基金會諮詢顧問)

 
國際財經要聞
歐擴大禁足令 企業度寒冬
國際中心/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歐洲為了防堵新冠疫情,多國宣布擴大實施居家避疫,確診人數突破百萬的英國宣布英格蘭地區5日起實施禁足令約一個月,並警告可能會再延長,葡萄牙、希臘及奧地利也擴大居家避疫令適用地區。分析師認為,這些措施代表企業營運也將進入寒冬,將提高經濟持續復甦的難度,重擊投資人信心。

英國首相強生10月31日宣布,英格蘭地區5日起將實施禁足令,所有酒吧與餐廳等非必要商店將全數關閉,僅能提供外帶服務,且除了必要事務以外,民眾應該盡可能待在家中,民眾也僅能與不同家庭的民眾在室外見面,一次僅限一人,預定12月2日解禁,實施約一個月。

強生說,2日將向國會報告,國會預料於4日表決,5日正式實施禁足令。內閣辦公室部長戈夫1日警告,若仍未能遏制新冠疫情,這項禁足令也可能延長。

蘇格蘭、威爾斯與北愛爾蘭將考慮是否跟進,威爾斯已在實施17天的全面封鎖令,預定9日結束。

不過,頂級賽事仍能在不開放觀眾進場的情況下「閉門」進行,當局也將延長薪資補助措施,以減輕對經濟的傷害。

英國31日新增約2.2萬名確診病例,使確診人數突破百萬人、達到約101.2萬人,成為第九個確診人數破百萬的國家。

葡萄牙31日表示,4日起國內多數地區除了從事必要事務的民眾,都須待在家裡,並要求企業須改為讓員工遠距上班,新措施將適用於121個地方轄區,包括里斯本與波爾多等重要地區;奧地利則要求餐廳、咖啡廳只能提供外帶服務,飯店只能服務商務旅客;希臘則擴大夜間宵禁措施,關閉酒吧和餐廳;比利時也正關閉所有非必要商店。

這些措施也將阻礙企業營運,繼續衝擊航空業、旅遊業及餐飲業。德國總理梅克爾4日將與企業領袖討論如何減輕產業的負擔。

分析師指出,在法國與德國上周宣布新的封鎖防疫措施後,歐股道瓊歐洲Stoxx 600指數跌至5月來最低,如今英國加強實施禁足令,預料將再衝擊市場信心,引發股市賣壓。

彭博資訊彙整的數據顯示,全球新冠肺炎確診人數已增加到約4,608.4萬人,約120萬人病故。

 
新興市場 樂見拜登出線
編譯任中原/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新興市場以往在美國由民主黨當政時,表現都相對較好,加上過去四年來川普主政期間新興市場表現相對較差,因此新興市場可望歡迎民主黨候選人拜登能夠勝出。

美國總統川普與拜登都在最後關頭積極衝刺選情,民調顯示,拜登不僅在全國支持率領先川普,在亞歷桑納州、佛州、賓州及威州等關鍵搖擺州的支持率,也都高於川普,凸顯他可望入主白宮。多家民調機構也預測,民主黨可望拿下參眾兩院,全面掌控國會,推升「藍色浪潮」的出現機率。

市場正關注民主黨當家對新興市場主要經濟體的可能影響。以中國大陸而言,分析師認為如果拜登主政,美中相互恫嚇及市場動盪將降低,但本質問題不會有多大改變,雙方在科技與軍事領域仍將呈現競爭態勢。

法國巴黎銀行全球新興市場研究主管卡瓦赫表示,拜登與川普的差異主要表現在姿態上,而非實質,保護主義不大可能消褪。

再看俄羅斯,美國兩黨都支持對俄國的各項制裁行動,且拜登主政後還可能採取進一步制裁俄國。分析師說,投資人關切選後美國是否會對俄國公債、國營銀行的美元交易或能源出口,採取更嚴厲的制裁。

若拜登主政,美國與墨西哥之間的邊境緊張將趨緩,並可能有新一波的外人直接投資進駐墨西哥,使墨國市場演出「拜登行情」,瑞銀專家指出,拜登較不願以關稅為地緣政治工具,加上他更善於用體制內的做法解決衝突,因此貿易政策的可預測性將提高;若拜登主政,瑞銀看好墨西哥披索後市。

巴西今年1-9月出口額劇減三分之一,部分是因美國的保護主義政策。摩根大通拉美研究團隊主管拉姆西指出,美、巴關係正處於空前熱絡的狀態,但未來雙邊關係存在明顯的惡化風險,主要是基於雙邊的政治因素。

 
韓10月出口 年減3.6%
編譯林奇賢/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最新數據顯示,由於工作天數減少與新冠肺炎疫情再起響,南韓10月出口比去年同期下滑3.6%,未來前景也可能受到歐洲擴大封鎖防疫措施的衝擊。

南韓產業通商資源部1日公布,10月出口額年減3.6%至449億美元;進口額則下滑5.8%至390億美元,貿易順差為59億美元。

上月出口下滑的主因為10月工作天數較少,因為上月放了中秋節三天假期,不過上月的日均出口額增加5.6%,為九個月來首見成長。經濟學家認為,10月出口降幅比原先預期小,顯示出口復甦至少在10月展現韌性。

然而,新一波新冠疫情可能減弱企業信心與貿易,對全球貿易前景造成壓力。歐洲國家已恢復旅遊限制與封鎖措施,美國新增的新冠肺炎確診病例也激增。

以產業別來看,過去受到疫情衝擊的部門,如顯示器、電子產品、鋼鐵和汽車零件等正緩慢復甦,顯示出未來出口回升的正面訊號。

10月半導體產品出口年增10.6%至86億美元,為連續第四個月增加,主因為全球各大公司已擴大對伺服器主機的投資。

 
日新生代散戶 愛網路下單
編譯黃嘉洵/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過去日本被稱為「渡邊太太」的散戶大軍,是推升日本股市上漲的主力,如今這群「渡邊太太」的子女們也正扮演日股交易的要角,這群新一代投資人偏好網路交易,帶動網路券商新開證券戶數改寫歷史新高。

倫敦金融時報(FT)報導,日本散戶大軍在日股「喊水會結凍」,隨著「渡邊太太」的子女們長大成人,也在引領日股投資潮。

日本主要線上證券商近月新開證券戶數不斷刷新歷史紀錄。樂天(Rakuten)上半年新開戶數為65萬人,SBI今年每月平均有7萬人開戶。

這群新一代散戶在操作策略與上一代雷同,本能地進行逆勢操作。券商指出,股市在3月大跌,這些新一代散戶將這股賣壓視為強烈買進訊號。

此外,這群散戶也積極投資由日本新創企業、及市值超過10億美元企業組成的Mothers指數。Mothers指數以業務聚焦國內市場的企業為主,股價波動大,加上不受日圓匯率波動影響,讓該指數成為散戶逐利的理想市場。

Pelham Smithers合夥公司分析師表示,Mothers指數的許多成分企業都受惠於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商機。

Mothers指數投資人的選股策略,也已聚焦於顯然能受益於政府政策的類股,例如政府計畫設立新的數位轉型部門,已帶動一籃子軟體與遠距上班類股的股價指數一飛沖天。

不過,Mothers指數並非日本的主流投資範圍,先前的漲勢也是受「新日本」的題材帶動。

在某種程度上,散戶對這類題材的想像,至少代表安倍經濟學的部分成功,因為一些家庭把龐大的積蓄投資在風險較高的資產上。

 
成長型股票 將成投資主流
編譯陳律安/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持有美國家庭逾半數股票與股票基金部位的「嬰兒潮世代」,提領退休金的人數愈來愈多,促使退休金基金賣股籌資,而正跨入職場黃金年代的千禧世代,可望接手部分股票。

CNBC報導,曾長期在美銀美林等機構擔任固定收益部門主管的貝斯曼表示,受法律規定,退休金基金須大舉售股,且規模不斷擴大。法律規定,銀髮族須在72歲開始提領個人退休帳戶(IRA)的資產,而目前美國每個月有超過25萬人年齡達到70歲。

這些IRA帳戶的資產規模逼近11兆美元。貝斯曼估算,IRA今年須售出750億美元的資產,到2030年全年出售規模將擴至2,500億美元。這相較於規模30兆美元的美股市場,雖仍是小巫見大巫,但透露美股將承受持續出現、且不斷增強的賣壓。

這些計劃性售股行動,大多透過「目標日期退休金基金」進行,這些退休金基金是一種熱門資產工具,會在特定退休年分之前,逐步將股票轉換為債券或現金。

這些「目標日期退休金基金」總額近3兆美元,經常是公司「401k退休金計畫」預設選項,且逾四成退休年分設在2020年、2025年及2030年。不過,如今千禧世代已成為人數最龐大世代,並進入職涯黃金期,這些年輕人開始進入股市,正好接手年長者出脫的部分資產。

事實上,屆退者提取的資金,幾乎被年輕人投入的資金抵銷。晨星指數型股票基金(ETF)研究部門主管強生指出,截至今年8月,目標日期為2020、2025、2030年的基金,流出資金達175億美元,但目標日期為2050、2055、2060年的基金,則流入157億美元資金。

嬰兒潮世代將股票轉手給千禧世代,也可能影響投資布局與胃納,因為年輕人較青睞熟悉的成長型股票,而非「嬰兒潮世代」長期持有、會發股利的藍籌股。

 
世代財富分配 十年後洗牌
編譯任中原/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二次大戰後出生的「嬰兒潮世代」享受千般好,1980年之後出生的「千禧世代」卻承擔多少累,這種情況普遍存在於許多國家。但據估計,未來十年左右,這種「世代傾軋」現象,將因為「千禧世代」的投票權數便將後來居上而改觀,並可能造成重大的金融衝擊。

金融時報報導,「嬰兒潮世代」一直享有強大的政治與經濟影響力,但這群人需要支持的經濟依賴者(老年人與幼少者)卻相對較少。

反觀許多國家的年輕人都牢騷滿腹。他們之中許多人的薪資從金融海嘯以來便停滯不前,房價高漲更使他們幾乎與自有住宅絕緣,愈來愈多青壯年人不得不與父母同住。

現在40歲以下者所擁有的財富,比上一代人在同年齡時的財富要少得多。英國決議基金會指出,1980-1985年出生的英國人,在34歲時所擁有的平均實質財富,要比1970-1975年出生者在同年齡時的財富少25%。

兩者間首要的財務不平等,源自於氣候變遷,以及政府負債加重。

不過即使是同一世代的人,差距也相當大。例如一些年輕人現在雖活得辛苦,但未來將能繼承祖產;許多靠退休金生活的老人卻因為新冠肺炎,而損失了股利與利息收入。

但如果世代差距糾結難解,預料所得重分配政策又將回朝。據德意志銀行計算,到2030年時,七大工業國(G7)「千禧世代」擁有的投票權,便將超過「嬰兒潮世代」。

這種轉變對投資的影響,並不僅限於「銀髮經濟」層面,例如,各國可能容許較高的通膨率、以及提高財富稅等,以達到財富重分配的效果,如此一來就會重現1970年代(高通膨)的情況,也就是股票及債券的實質報酬率將淪為負數,但國際金價將轉強。

老一輩的人當然不希望政策回頭,但較年輕、經濟情況惡化的世代卻覺得必須設法改變。

經濟學者指出,世代差距可能不需要任何政策就會縮小。例如經濟加速成長,為勞工大眾帶來繁榮,或資產價值下跌等。老年人為了支持退休生活,必須出售金融資產或房地產,自然會導致資產價格下跌。

 
要聞
企業申報災損 留意期限
記者翁至威/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天有不測風雲,民眾或企業若遭逢地震、水災、火災等不可抗力災害,而造成災損,在申報營所稅或綜所稅時,都可核實將災害損失列為費用、損失或列舉扣除,但要記得在災害發生的30日內向國稅局報備,並記得拍照,確保自身權益。

日前南部地區發生地震,近日也有知名企業廠房慘遭祝融之災,國稅局接獲不少納稅人詢問,遭逢天災、火災等災害,導致損失,是否可以將損失用來抵稅?

財政部高雄國稅局表示,無論是企業營所稅、個人綜所稅都有相關機制。以企業而言,可在30日內填寫申請書,請稽徵機關派員勘查,或是報稅時提出確實證據,來核認災害損失。

像是建築物等資產有部分遭受災損,應按照損害部分占比,依帳面未折減餘額來計算,列為當年度損失;若商品、原物料損壞,則依據帳據來核實認定;假設有員工因災害傷亡,由公司支付的醫藥費、喪葬費等,應取得醫院出具的證明。

個人綜所稅也是一樣,無論是本人、配偶或受扶養親屬受到不可抗力災害,而蒙受損失,也可在災害發生後30日內檢附清單及證明文件,例如受災照片、受災修復費用的發票或收據等,向稽徵機關報備,隔年報稅時即可列舉扣除。

國稅局也指出,營所稅、綜所稅都一樣,受有保險賠償的部分,就不得再列為費用、損失或列舉扣除。

除了所得稅之外,財政部表示,房屋稅也可依據損害情形來減徵或免徵;地價稅方面,如因山崩、地層下陷等導致土地無法使用,可免徵地價稅;車輛受災導致無法使用,可依據實際使用日數來課徵牌照稅,若當年度已繳納,也可退稅。

至於娛樂稅、營業稅,商家因受災情影響導致無法營業,則可以實際停業天數來減免稅負,或依稽徵機關勘查情形來斟酌減免;若因災害導致貨物或菸酒受損或無法出售,也可申請勘查實際受影響情形,向稽徵機關或海關申請退稅。

 
創新論壇 聚焦5G新變革
記者黃晶琳/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台灣今年與歐、美、日、韓等先進國家同步進入第五代行動通訊(5G)時代,5G技術特性除帶給人們更豐富多元的娛樂生活,更將帶起產業的新變革,透過5G結合大數據、人工智慧(AI)及物聯網(IoT),有助產業數位轉型升級,更是奠定國家數位競爭力的關鍵。

值此產業鏈結5G的關鍵時刻,經濟日報將於11月25日於台北國際會議中心舉辦「2020創新論壇」,以「5G啟動 產業智慧轉型」為主題,邀請各界先進,探討5G帶來的產業新氣象與應用。本論壇由經濟日報與遠傳電信共同主辦,台灣思科、新北市政府協辦,即起授理報名。

本次論壇邀請行政院副院長沈榮津、遠東集團暨遠傳董事長徐旭東出席致詞;遠傳總經理井琪、鴻海集團董事長暨鴻海研究院院長劉揚偉、台灣思科總經理陳志惟、新北市副市長陳純敬、Landing AI創辦人吳恩達等產業與官方重量級人士將發表專題演說,探討5G結合大數據、人工智慧、物聯網,帶動產業智慧轉型帶來的商機與挑戰。

政府近期宣布「前瞻2.0計畫」,規劃未來四年投入490億元加速電信營運商布建速度、偏鄉建設,同時支持創新應用發展,要建構支持未來十年發展的數位建設。

台灣於今年完成5G頻譜競標,發放5G特許執照,電信業者也陸續宣布5G開台,電信三雄均積極投入5G網路建設,打好5G基礎網路基礎,將成為未來孕育5G創新應用發展的重要根基。

5G開台後,政府、電信業者、資通訊業者、各行各業領導者積極跨業結盟,電信產業更加緊鏈結各行各業專業知識,打造垂直產業生態鏈,智慧工廠、自駕車、智慧零售等實驗場域計畫也在台灣遍地開花。

今年全球籠罩在新冠肺炎疫情下,更加速人類採用人工智慧創新科技,並推動企業加速數位化及智慧化腳步,這不僅意味智慧科技輔助群眾生活將成為常態,在疫情影響下,更可望加快工廠員工精簡與自動化腳步,進而驅動更多智慧相機、自主移動感知機器人的應用需求,藉此提升工廠營運效率並降低廠區作業成本。

不僅AI業者跳脫技術提供者的角度,成為科技服務業,近年電信業者也積極轉型,要以科技服務業者之姿搶進市場。現在正是5G鏈結產業,發展創新應用,除將加速國家、政府、產業轉型,更可望打造出全新商業模式,在台灣市場奠定創新服務與商業模式,進一步搶進國際市場,掌握5G結合產業發展的市場契機。

 
台日攻細胞治療 翁啟惠掌舵
記者陳書璿/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台日攜手+科技結盟生技強攻細胞治療,推翁啟惠為共主。三顧生醫與日本日立合資成立細胞生產基地「樂迦再生科技」,預計近期將募資25億元,據悉,以國發基金為首的官股,科技大廠大立光、宏□、台達電等均有意入股,台灣將成全球再生醫療重要供應鏈之一,搶攻全球細胞治療兆元市場。

三顧、日立成立的樂迦,在與重要投資者多方討論後,積極邀請中研院前院長翁啟惠出任董事,並將推舉翁擔任董事長。日立(HITACHI)集團旗下再生醫療企業Minaris總經理古石和親,已代表投資方親自拜訪並向翁啟惠說明此事。

對此,翁啟惠首度鬆口表示,只要是能幫忙台灣,他都願意協助。全案仍須中研院同意。

籌資方面,根據三顧與日立方面的規劃,25億元的籌資金額中,其中5億元擬向銀行聯貸或發行新股,而其餘的20億元為蓋廠資金,暫定由三顧、日立占三成,而大立光、宏□、台達電、智邦等科技大廠占三成,其餘四成則由國發基金為首的官股注資,泛官股投資者包括台安生技、經濟部耀華玻璃、合庫、彰銀、兆豐等。

在分工方面,三顧公司未來將負責臨床試驗、藥證取得與冷鏈物流、代理銷售,而樂迦再生公司將擔任國內外細胞業者的委託生產製造,並且協助國內細胞製品行銷到海外,透過Minaris全球供應鏈進軍國際,日立則負責建廠與技術人員培訓,還有提供自動化細胞培養技術,引進國外CDMO(細胞稱產代工)業務。

國內科技大廠將協助切入AI智慧製造,三顧將與國內大型電子公司共同研發合作細胞影像辨識與分析系統,該系統應用於免疫治療細胞培養,優化細胞的製程及毒殺癌細胞。其關鍵在於,該技術能強化細胞對癌細胞的辨識度,提升治療效果,預測病人的客製化細胞製劑培養結果。

至於市場規模,三顧表示,目前全球在細胞治療領域的臨床數逾千個,未來細胞生產需求將暴增,明年起全球再生醫療產值2021將達537億美元(逾新台幣1.6兆元),而未來三年內全球CDMO需求也將逾3兆元。

 
土建融風險權數計算 趨嚴
記者邱金蘭/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最新版巴塞爾協定對土地建築融資的資本計提,相對嚴格,如要維持現有風險權數,須符合建照登記為住宅用等三條件。

金管會擬提前採用的不動產授信計提資本規定,跟國內現行規定相比,房貸資本計提要求變寬,但土建融相對變嚴格。

新規定對借款用途用於土地收購、開發及建築的授信案,採100%及150%二種風險權數,符合三條件者,可適用100%,其餘用150%。換言之,要維持現有的100%,就必須符合三條件,否則就可能被拉高到150%。

第一,符合「合格」擔保品六項條件中的第二到第六項,包括評估借款人還款能力及相關作業程序、不動產鑑價應符合要求等。

第二,建照登記是住宅用。第三,土地融資金額小於完工後的鑑估價值50%,即融資比率小於50%;或預售屋合約金額超過完工價值的35%,即預售屋賣超過35%。

 
綠巨人斥資166億元買債 蟬聯買債王
記者陳美君/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債市「綠巨人」重現江湖。櫃買中心最新統計顯示,中華郵政9月砸下166億元重金「錢」進債券,連兩月登上國內「買債王」寶座。

9月債券買超前十大金融機構裡,中華郵政可謂一枝獨秀、斥資166億元買債,遙遙領先其他金融機構;緊追「綠巨人」身後的元大銀行,單月買超金額僅57億元。

手握逾7兆元的郵政資金,在金融市場具有「喊水會結凍」的能力,因而有「綠巨人」封號。回顧8月,中華郵政同樣大手筆買超債券115.4億元,為當月買債冠軍。

9月買債季軍為老三票之一的兆豐票券,買超金額56億元;外商渣打銀行買超51億元、同為老三票的中華票券買超31億元,分居買超第四、第五大。

台灣資金浮濫,促使台債多頭號角續鳴,10年期主流公債歷經連三日「零成交」後,28日終於有買家揮軍進場,令殖利率跌破0.3%大關,收在0.295%,締造歷史新低紀錄。不過,29日與30日兩天,債市再度冷冷清清,指標券連兩日零成交。

進一步觀察9月買超前十大機構,除中華郵政、元大銀行、兆豐票券、渣打銀行與中華票券外,還包括兆豐銀、玉山銀、國際票券、京城銀與板信商銀,單月買超金額介於8億~31億元之間。

在賣超金融機構部分,民營中國信託銀行單月賣超210億元,為9月「賣債王」,有別於過去賣超冠軍均為證券商,9月由中信銀勝出,為較罕見情況。

 
訊息公告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