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下修高血壓標準 台灣不跟進


【好讀人文歷史報】以生活化方式,讓你輕鬆認識歷史上的大小新鮮事,並從全新視野觀照歷史。 【柿子文化心靈養生報】提供健康、飲食、旅遊等各種人生體驗,讓你不只照顧自己的身體,也疼愛自己的心!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追星  NBA台灣  udn部落格  udnTV  讀書吧  
2018/01/09 第 678 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本期主題 •美國下修高血壓標準 台灣不跟進
   
 
美國下修高血壓標準 台灣不跟進
文/郭岳潭
 
魚兒水中游,爬蟲類地上爬,而人類能夠站立行走,血壓是相當重要的關鍵,血壓是維持全身血液循環的原動力,也是生物力學指標之一,更是維持生命不可或缺的主要因素。

血壓可維持器官正常運作

血壓、體溫、脈搏、呼吸為4大生命徵象。台灣高血壓學會理事長、台大醫院心臟血管科主治醫師王宗道表示,血壓的源頭就是心臟,心臟幫浦收縮時,將心臟內的血液壓入動脈,輸送氧氣及養分到腦部、心臟、肺臟、肝臟、腎臟、脾臟,以及腸胃等人體重要器官,維持功能正常運作;心臟舒張時,靜脈的血液便流回心臟內,構成血液循環系統而生生不息。

正常血壓為120/80 mmHg,前者是收縮壓(心臟收縮時的血壓),後者是舒張壓(心臟舒張時的血壓)。血壓高低的因素取決於心臟幫浦力量、接受心臟收縮時輸出血液的動脈管壁張力壓力,以及在血管系統中循流的血液量。

高血壓定義:血壓140/90mmHg

根據2015年中華民國心臟學會暨台灣高血壓學會高血壓治療指引,成年人高血壓定義為血壓高於140/90 mmHg,依照血壓異常程度又可分為四期。

「高血壓前期」:血壓介於120∼139/80∼89 mmHg。

「第一期高血壓」:血壓介於140∼159/90∼99 mmHg。

「第二期高血壓」:血壓介於160∼179/100∼109 mmHg。

「第三期高血壓」:血壓高於180/110 mmHg。

王宗道指出,不同部位量測的血壓,有不同的稱呼。一般來說,以手臂肱動脈的血壓為標準,只要收縮壓、舒張壓任何一項數值超過正常,即可診斷為高血壓,並根據超標的血壓數值,作為高血壓分期。舉例來說,血壓數值140/104 mmHg就是屬於第二期高血壓。

美國高血壓標準下修:130/80 mmHg

美國心臟學會日前修改高血壓定義,從140/90 mmHg下修至130/80 mmHg,當血壓超過130/80 mmHg即可診斷為高血壓,這是自2003年以來,首度修正高血壓防治指引,而被診斷出達到新高血壓標準,其實不一定必須服藥,研究者認為,改變生活型態是治療高血壓的基礎,研究刊登於《高血壓》與《美國心臟病學會》期刊。

王宗道分析,美國心臟學會下修高血壓定義,主要是根據美國國家衛生院2年前發表一項大型臨床試驗「SPRINT」,總共收治9361位高血壓病患,收縮壓平均為140 mmHg,研究發現,若收縮壓控制在120 mmHg以下,相較於傳統標準140 mmHg的患者,總死亡率減少27%、心血管死亡減少43%、心衰竭減少38%。

不過,世界衛生組織、歐洲高血壓學會,仍維持140/90 mmHg的高血壓定義。王宗道說明,美國新高血壓定義不宜遽然應用於所有不同類型的高血壓病患,過度積極降低血壓,恐怕讓病患的血壓耐受性較差,可能造成許多不當的副作用。

另外,根據2015年台灣高血壓治療指引,其實已經提出130/80 mmHg的治療目標,建議冠心病、糖尿病、慢性腎臟病合併蛋白尿,以及服用抗凝血藥物的預防中風病患等4大類族群,血壓應控制在130/80 mmHg;75歲以上者,血壓至少降低至140/90 mmHg;而在病患能耐受的狀況下,進一步將收縮壓降至120 mmHg應對病情有更多幫助。

收縮壓降低20mmHg,降低死亡風險g

高血壓堪稱「沉默殺手」,全台有超過475萬人罹患高血壓,初期症狀容易被忽略,不少病患等到突然發生心血管問題時,才驚覺罹患高血壓。

根據105年國人十大死因統計,高血壓名列第8名,而與高血壓有關的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也分別為排名第2位、第3位,每年約有超過3萬5000人因高血壓而死亡,平均每4人就有1人死於高血壓。

王宗道強調,根據研究顯示,高血壓病患的收縮壓至少降低20mmHg,能夠有效減少腦中風、心肌梗塞、心臟衰竭的死亡風險,建議病患遵照醫囑按時服藥、定期回診、天天量血壓;更重要的是,調整飲食及生活型態。

高血壓治療,不是越低越好

但高血壓病患的血壓標準因病症而有不同,不是血壓降低越多越好,單純高血壓患者可控制於140/90 mmHg,而有血管硬化狹窄疾病,例如腦血管疾病、頸動脈狹窄、冠心病患者,血壓治療目標則應該較低,建議維持130/80 mmHg;但因為這類病患的血壓耐受度較低,血壓過低可能導致頭暈、胸悶、心悸等副作用,因此,降壓應循序漸進,先以140/90 mmHg為目標,若耐受性無虞,再進一步降壓;王宗道提醒,高血壓病患若是需要調整血壓藥物,應有至少有一個月的緩衝觀察期。

低血壓,立即危及生命

一般人對於高血壓並不陌生,長期血壓控制不當,容易增加心肌梗塞、腦中風、腎衰竭等種種併發症風險;事實上,低血壓更會造成立即的生命危險。王宗道表示,根據醫學定義,血壓低於80/40 mmHg,或是合併出現低血壓症狀表現,例如頭暈、疲倦、胸悶、心悸、四肢冰冷、呼吸困難、意識不清,都可診斷為低血壓。

臨床上,病患發生敗血症感染、心肌梗塞,或是大量出血等急重症情況,都可能導致血壓降低至80/40 mmHg,造成供應器官血液不足、週邊血液灌流不足,合併昏厥、意識不清、冒冷汗、休克等生命瀕臨危險狀態,必須立即補充液體、注射強心劑,使心臟收縮力增加、調節血管張力,進而提升血壓,避免低血壓而休克致死。

王宗道強調,血壓低於80/40 mmHg的單純低血壓患者,其實並不常見,根據統計,國人比例僅有2%,且大多數為年輕女性;另外,還有一類是姿勢改變造成血壓降低的「姿態性低血壓」,此類病患若過度降壓容易跌倒受傷,因此測量站姿血壓對高血壓患者,也十分必要。

要診斷是否有姿態性低血壓,民眾必須在坐姿時量測第一次血壓,間隔一分鐘後,再以站姿量測第二次血壓,若是坐姿及站姿的收縮壓差距大於20mmHg,即可確診。

單純低血壓患者及姿態性低血壓,這2類低血壓病患,若是沒有不適症狀,建議日常飲食少量增加鈉攝取量,也可使用腎上腺皮質類似藥物治療,藉由留鈉排鉀的作用,使血壓升高。

10招預防高血壓

1.少油脂:減少攝取動物性脂肪,例如豬油、牛油;適量使用植物油,如芥籽油、橄欖油、苦茶油。

2.少調味品:少鹽、少糖、少味素、少胡椒粉,成人每天食鹽攝取量為一茶匙,大約6公克。

3.少加工食品:少吃火腿、燻雞、香腸、泡菜、罐頭食品

4.多高纖:適量攝取糙米、燕麥、堅果。

5.多蔬果:每天飲食至少3蔬2果。

6.戒菸。

7.避免過量飲酒。

8.控制體重:維持身體質量指數(BMI)介於18.5∼24,腰圍男性小於90公分、女性小於80公分。

9.維持運動習慣:每次運動30分鐘,每星期超過150分鐘以上的中等強度身體活動,例如快走、騎腳踏車、游泳。

10.天天量血壓。

如何正確量血壓?

1.測量前一小時避免進食,半小時前不可運動。

2.清空大小便。

3.在溫暖安靜的地方獨自靜坐5分鐘,沒有外人干擾。

4.雙腳平踩在地不交叉,背部與手臂有依靠之處較佳。

5.手臂裸露,血壓計束帶配合手臂寬度。

6.測量2次取平均值。

【完整內容請見《常春月刊》418期;訂閱常春月刊電子雜誌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