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固定投資 上衝4兆元


【北美智權報】探討專利與智慧財產權,涵蓋各國重要的侵權訴訟分析、法規解析,提供您需要的IP實務與知識! 【寫真生活Snap電子報】介紹網友們精彩攝影作品及生活資訊影像情報,快藉由此份報來看你不曾發現的風景!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部落格  u值媒  NBA台灣  網站總覽  
2019/08/28 第4689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今日財經頭條
財經專題
國際財經要聞
其他財經要聞
 
★ 台股重要指標:外資買賣超投信買賣超自營商買賣超融資增減排行融券增減排行
 
今日財經頭條
今年固定投資 上衝4兆元
記者林于蘅、林彥呈/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主計總處最新預測,今年全國固定投資可望突破4兆元,實質成長6%,為近九年來最大增幅。

經濟部統計處昨(27)日表示,今年固定投資增速大增的主要動能來自國內半導體業者持續投資先進製程,風電等綠能投資陸續落實,加上台商回流投資,及前瞻基礎建設計畫執行,成為固定投資增加的主要驅動力。

事實上,在擴張性財政政策助攻下,政府及公營事業加強預算執行,今年上半年的固定投資已接近2兆元,年增7.2%。

由於GDP主要包括消費、投資、政府支出和淨出口,其中投資是生產的先行指標,生產規模擴增則可支撐就業及出口,並順勢促進消費動能,重要性不言可喻。

其中,今年1至7月資本設備進口280億美元,創歷年同期新高,年增13%;半導體設備進口值達116億美元,同步創歷年同期新高,年增逾三成。

固定投資主要還是集中在製造業,其中又以台積電居首;去年台積電固定資產增購就高達2,981億元,居台灣企業之冠,占整體製造業四成;在積極擴充7奈米與5奈米產能下,預估台積電今年投資金額更將超過3,300億元。

經濟部統計並指出,去(2018)年上市櫃公司中,固定資產增購超過百億元的製造業者共達八家,總金額達4,350億元,占整體上市櫃製造業投資的58.9%。其中,台積電居冠;面板廠群創、友達也分別投資417及264億元,分居第二、三。

此外,今年1至7月工廠新登記家數,不含補辦臨時登記工廠,達2,384家,為13年以來同期新高,較去年同期增加78家,年增3.4%,顯示國內投資動能逐漸升溫。

至於投資對國內經濟成長的影響,去年我國固定投資占GDP比重21%,近四年最高,主計總處也預估,2019年再攀升至22.2%,達近七年高點。

和其他國家比,2018年南韓因投資減緩,致固定資產占GDP比重降為30.4%,較上年降1.1個百分點。美國2018年為20.5%、日本2017年為23.8%,分別年增0.2個百分點、0.5個百分點。

閱謮祕書/固定投資

固定資本形成,也稱為固定投資,其構成主要是機械設備、廠房等可持續使用於生產過程達一年以上的生產性資產,但不包含土地購入。

依型態來分,大概有營建工程,包括住宅、非住宅房屋、其他營建工程(如道路、機場)、運輸工具、機器設備;此外,智慧財產類別中,像是研發支出及其他無形資產投資,也算是固定投資。

 
財經專題
智財投資成長 軟實力增強
記者林于蘅、林彥呈/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台灣企業轉型有影,近年來因應產業轉型升級之需,智慧財產投資成長顯著。觀察投資型態結構,智慧財產投資占比由2011年19.2%,升至今年上半年24.6%,顯示國內企業投資結構內涵,由傳統偏重實體資本,逐漸轉向知識資本。

過去台灣投資向來以營建工程、機器及設備為主,由於企業投入產業轉型,近年智慧財產投資占比穩定成長。分析固定投資結構占比,營建工程、機器及設備今年上半年分別占36.9%及32.2%,均較2011年下滑;智慧財產投資則由九年前不到二成的比重,逐年成長至今年上半年的24.6%。

根據經濟部智慧財產局統計,今年上半年專利申請案共為35,534件,其中,發明案達22,775件最多,占比超過六成四,較去年同期增1.3%。

經濟部統計處副處長王淑娟指出,企業擴增對智慧財產的資源投入,不外乎為了增加產業競爭力,包括產品創新、製程研發。

王淑娟說,主計總處針對企業的投資型態統計,是以資源投入面的角度,調查企業在智慧財產的支出變化,包括企業研發部門員工的薪資支出、企業建置內部資料庫軟件系統的經費等,並非全數以專利研發為目的。

若與其他國家比較,去年美國智慧財產投資占總固定投資比率為27%、南韓20.4%、日本2017年則為22.4%。

 
學者:看不到經濟好轉
記者林彥呈/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從數據看,台灣投資動能來到近期的高點,令人振奮;不過,學者分析,從投資結構變化,或許也可反映我國產業轉型升級、經濟體質改善的成效,但也提醒,投資效果並非立竿見影,尤其貿易戰火未休,仍然無法立刻看到經濟好轉的榮景。

中經院副院長王健全指出,台灣近期受益於美中及日韓貿易戰的轉單效應,加上台商回流熱度不減,讓半導體、資通訊及相關設備產業雨露均霑,固定投資動能強勁,有助於未來經濟成長更上一層樓。

台經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孫明德分析,過去台灣盛行「台灣接單、大陸生產」的三角貿易模式;如今美中貿易戰火升溫,台商加速調整兩岸生產配置,擴大台灣廠房產能,這是近來投資劇增的因素之一。

孫明德表示,「今天的投資,就是明天的出口和就業,更是後天的消費。」當全球景氣動盪,許多廠商投資力道縮手時,台灣卻能逆勢成長,表現確實不俗。

 
國際財經要聞
對中反覆 川普:我都這樣談判
華盛頓記者張加/廿六日電聯合報

美國總統川普上周稱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是「敵人」,如今改口說他是偉大的領袖,上周川普下令美國企業離開大陸,現在又說他能和大陸達成貿易協定,如果這樣美企應該「留在那裡」。廿六日在法國G7峰會後記者會,在場記者問川普這種反覆態度是否使美中貿易緊張、全球經濟不穩定?川普卻回說,這就是他談判的方式。

川普在法國舉行記者會時,一名記者詢問川普的對中戰略,指川普不斷改變對中方的言論,造成市場與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川普打斷提問,兩手攤開回答:「抱歉,這就是我談判的方式」。

該記者企圖追問,才說完川普一下稱習近平為敵人,一下說雙方關係好,川普又打斷提問,重申「這就是我談判的方式」,並稱這種方式多年來進行順利,對國家也一樣。

川普表示,總有人得做這件事,早該由前總統歐巴馬等人完成,現在卻是他在做,北韓問題也是。

川普還說,他非常尊重習近平,也很喜歡他,習近平在許多方面非常出色。但川普廿三日在中方宣布對美貨加稅後曾怒發推文問:「誰是我們更大的敵人,(聯準會主席)鮑爾還是習主席?」

此外,川普在記者會指出,美中雙方數次通話,財政部長米努勤在過去廿四小時、四十八小時,多次通話,不只一次;這些都是高級別通話,中方希望達成協議。

川普在記者會前也提及,中方前一晚打了兩通電話給美國貿易談判官員,希望重回談判桌,這表示中方很想達成協議,雙方很快會開始談判。然而,CNN等美國媒體說,至今美中沒有任何一個高層官員出面證實真有這兩通電話,或是誰和誰通話。

對此大陸外交部發言人耿爽說,「沒有聽說過」美方提到的周末通話。

紐約時報指出,川普雖然宣稱他這種吹噓反覆的談判方式有效,但專家認為恐怕有反效果。哈德遜研究所資深研究員多蘭說:「你可以藏起底牌,讓對手猜不透,問題是川普把這一套玩得太過火了,你根本不知道什麼時候能相信他。」

 
陸外交部發聲 促美理性協商貿易
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經濟日報
大陸外交部發言人耿爽昨(27)日在北京的例行記者會上表示,中國始終主張,中美在經貿領域存在的分歧應該通過對話協商加以解決。希望美方能夠保持冷靜,回歸理性,立即停止錯誤做法,為雙方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基礎上,通過磋商解決雙方在經貿領域的分歧創造有利條件。

中新社報導,美國總統川普昨天在G7峰會記者會上稱,相信中方有誠意與美方達成經貿協議。耿爽回應說,中國始終主張,中美在經貿領域存在的分歧應該通過對話協商加以解決。

雙方已經舉行12輪高級別磋商,雙方的工作團隊也保持著聯繫。但令人遺憾的是,日前美方進一步提高對中國輸美商品加徵關稅的稅率,這種極限施壓的做法損人害己,絲毫都不具有建設性。

耿爽昨天重申,否認大陸與美國之間近日有任何關於貿易的電話通話,並稱希望美國停止錯誤做法,為談判創造條件。

耿爽表示,我們希望美方能夠保持冷靜,回歸理性,立即停止錯誤做法,為雙方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基礎上,通過磋商解決雙方在經貿領域的分歧創造有利條件。

 
貿易談判 美拿「汽車加徵關稅」牽制日本
東京記者蔡佩芳/廿七日電聯合報

美日貿易談判進入最後階段,美國總統川普廿六日針對對日本進口汽車加徵關稅一事表示,「現階段不考慮」;但他也說,「如果我想的話,將來還是可以(加徵)」,有意牽制日本。

川普出席法國舉行的七大工業國峰會(G7),廿六日返國前舉行記者會,會中再度對美國對日貿易的鉅額出超表達不滿,強調這種情況必須改善。

據讀賣新聞等報導,川普表示「達成協議(是不加徵關稅)的其中一個理由」。川普在會中展現了九月下旬簽署日美貿易協定的自信,他也強調「美國有各式各樣的牌可以打」,暗示只要日本拒簽協定,有可能考慮以加徵日本汽車關稅因應。

日本談判代表、經濟財政擔當大臣茂木敏充廿七日在內閣府舉行記者會,他多次表示,會在最後協議階段確認美方不會對日本實施追加關稅或進口數量限制,雙方正在持續協議,日本會在談判最後階段適當因應,不會讓日本汽車產業受影響。

日美雙方都以九月底簽署新的貿易協定作為目標,在最後階段的談判中,日本能不能得到美國保證不追加關稅將成關注焦點。美國政府基於貿易擴張法,認為汽車及其零組件進口有威脅安全保障之虞,考慮加徵最高百分之廿五關稅;川普五月時決定暫緩實施,十一月是再度進行判斷的期限。

另一方面,美日峰會達成貿易談判框架,日方同意購入兩百五十噸美國產玉米,也在日本引起批評,美國將美中對立而賣不出去的玉米強迫推銷給日本。

 
瑞銀看空股市 歐債危機以來首見
編譯鍾詠翔/綜合外電聯合報
全球最大財管機構瑞銀財富管理公司對股市的立場轉空,為二○一二年歐債危機高峰期以來首見,理由是美中貿易戰與全球經濟趨緩不利投資人繼續抱股。美國企業內部人士八月也可能連續第五個月賣股規模超過一百億美元。

金融時報報導,瑞銀財富管理公司建議客戶減持股票,但不建議大舉減碼股票部位,仍維持美國明年可躲過經濟衰退的看法。該公司全球投資長海佛雷表示,短期內美中貿易談判牽動市場走勢,投資人應為市場波動加劇做好準備。

瑞銀本月稍早將對亞洲企業今年的獲利成長預估下修至百分之二點八,遠不如原估的百分之六點三,並預料台灣與南韓業者將面臨最大壓力,原因是台韓業者依賴貿易與科技業。

TrimTabs投資研究公司的數據也顯示,美企內部人士八月來平均每天出售六億美元股票,可能連續五個月賣股規模突破一百億美元,美國歷史上只有在二○○六至二○○七年曾出現類似情況。

選股網站OpenInsider的數據指出,威士卡(Visa)、家得寶(Home Depot)、Slack、Salesforce等公司高層上周都有出脫股票。投資人常將大股東、董事等內部人士的買賣股票舉動視為對公司營運是否有信心的指標。

 
要聞
景氣趨弱 7月亮黃藍燈
記者張語羚、戴瑞瑤/台北報導聯合報

美中貿易戰、香港反送中效應持續發酵,為經濟帶來變數。國發會昨天表示,貿易戰急遽升溫,恐打擊民間投資信心,進一步增加市場不確定性,不管是對全球經濟或貿易都可能有影響。至於香港反送中抗爭持續延燒,我國金融機構對香港曝險金額至六月底已跌破兆元,銀行局說正在觀察,多看幾個月會比較準確。

國發會昨天公布七月景氣燈號,續亮「趨弱」的黃藍燈,國發會經濟發展處長吳明蕙說,短期內要從黃藍燈,攀升至代表「穩定」的綠燈,力道也許還不太夠,且美中貿易戰急遽升溫對全球經濟或貿易都可能有影響。

不過,我國景氣領先指標已經連續七個月上升,同時指標則是連續三個月上升。吳明蕙說,雖然目前景氣呈現平緩狀態,但領先及同期指標的連續上升,可期待未來景氣有機會好轉。

國發會說,下半年起消費性電子產品進入銷售旺季,加上轉單效應及新興商機推展,可望挹注我國出口;不過美中貿易戰日前急遽升溫,導致全球經貿不確定性相當高,因此還需注意後續國際情勢對國內景氣的影響。

展望未來,國發會分析,台商回台投資成效逐漸顯現,且半導體產業持續投資進階製程,加上公共建設的執行也將進入高峰,有助推升整體投資;消費方面在所得措施優化、國民旅遊獎勵補助持續推動下,盼有助激勵消費。

此外,金管會昨天也公布我國金融機構對香港曝險金額,從六月底的總曝險一兆二百八十二億元,到七月底降到九九三四億元,單月減少三百四十八億元。推測是受到香港反送中影響,我國金融業對港投資降低,銀行局說正在觀察,多看幾個月會比較準確。

香港反送中抗爭持續延燒,近期有德國智庫學者指出,反送中抗爭已對香港的金融中心地位造成無可彌補的傷害。由於我國金融業(銀行、保險、證券)與香港往來密切,相關業務也有可能受衝擊。

我國金融業對香港曝險金額下降到九九三四億元,是否受到香港反送中影響?銀行局副局長莊琇媛說,這還有待一段時間的觀察,目前只有一個月,業務上的資金移轉也會有少許波動。

 
交部射四箭 招攬國際旅客
記者吳姿賢/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陸客自由行、團客緊縮,旅宿業者擔憂迎來「觀光業霸王級寒流」。交通部前晚召開應變會議,將加強招攬日韓、東南亞等十大市場旅客來台,另提出四大擴大市場計畫,包括簡便簽證、提高包機獎助及日韓自由行首次來台獎勵、新增航點航班、引客至中南部,將是近年最大規模招攬國際旅客措施,最快10月實施。

中國大陸今年8月起限制自由行來台人次,並大砍各省團客配額,交通部預估下半年將減少40萬名陸客,但仍盼今年能達成1,200萬名觀光客目標,將由大陸、日韓、港澳、新南向等十大市場彌補減少的40萬陸客。

交通部長林佳龍日前緊急召開應變會議。據了解,由於日韓來台旅客消費力較高,將對日韓市場加重力道。觀光局調查,日本人偏好國內旅遊,護照持有率低,將對來台自由行、首次申辦護照者給予補貼,還要利用珍奶熱潮結合在日的台灣飲料店,共同行銷。而南韓盛行電視購物,透過電視購物首次來台的南韓自由行旅客,研擬推出遊程及機票優惠。

 
三利多 蘋概、NB代工旺季更旺
記者尹慧中、謝艾莉、蕭君暉╱台北經濟日報

人民幣對美元貶至新低、加上新iPhone陸續出貨,以及蘋果手機與筆電延後加徵關稅帶動提前備貨潮,三重力道助攻,將帶動iPhone兩大代工廠鴻海與和碩第3季旺季更旺,廣達與仁寶等主力筆電代工廠,第3季業績也可望沾光。

蘋果新iPhone傳將在9月10日現身,主要組裝廠鴻海近期持續招募鄭州廠區人力,以因應出貨旺季需求。

同時,人民幣對美元持續探底,近三個月貶值幅度約4%,近半年更大貶逾7%,業界認為,已經陸續抵銷先前美國有意對陸製輸美產品增稅的壓力。分析師估計,人民幣兌美元每貶值7個百分點,估計對鴻海單季營益率有約0.3個百分點正面挹注。

此外,美國對部分陸製輸美產品延後加稅,也有助製造廠商和客戶協商與供應鏈精準轉移。業界觀察,今年傳統旺季出現客戶提前拉貨狀況,以提早在美方加稅前備足料件。

和碩在中國大陸有龐大的組裝生產線,相關營運資金採人民幣支付,加上第3季進入旺季、工廠端開始「動起來」,人民幣貶值,將有助和碩降低營業費用,並增加匯兌收益。

隨著新iPhone即將在9月亮相,和碩近期生產線相當忙碌。法人預估,和碩本季營運將逐月走高,單季營收將季增兩位數。

筆電代工龍頭廣達第3季進入歐美傳統出貨旺季,不論是筆電或伺服器等產品出貨量,均將較第2季持續增長,現在加上人民幣續貶,有助廣達大陸工廠進一步降低營運成本。

另外,廣達交易採美元計價,但財務報表以新台幣呈現,新台幣對美元仍然弱勢,可望有匯兌收益,旗下大陸工廠也以美元交易,但當地工廠水電、員工薪資是以人民幣支付,人民幣對美元貶值,可降低營運成本。

仁寶與緯創等代工廠,也是以美元為主要交易貨幣,均是在台灣接單、大陸出口,同樣受惠人民幣貶值,工廠營運成本下降的好處。

 
專利案打擊面擴大 華碩、聯發科也捲入
記者謝艾莉、鐘惠玲╱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格芯控告台積電侵權一案,連帶拖累華碩、聯發科等台積電客戶,不過被點名到的客戶大多不願發表評論。

外界認為,控告侵權的同時,將對方的客戶納入訴訟範圍是常見手法,主要是希望造成壓力。

市場預期,隨著台積電硬起來反擊,包括蘋果、博通、高通、聯發科、聯想、華碩、思科等台積電客戶應不會受到太多影響。

這次格芯控告台積電侵權,連華碩、聯發科、蘋果等台積電客戶也挨告,不過,市場對華碩等遭牽連淡定以對,華碩、聯發科昨(27)日股價都收紅,華碩漲2元、收201元;聯發科漲2.5元、收345.5元。

業界人士表示,這次格芯告台積電侵權,連其客戶都一併拖下水,是業界常見的商業手法。以過去業界曾出現的侵權訴訟為例,先前旺宏與日本東芝大打專利訴訟戰,旺宏也連帶控告與東芝合作關係密切的台廠群聯。最後東芝與旺宏於去年10月和解,由東芝支付旺宏共8,000萬美元,並簽署多項專利交互授權協議,群聯則全身而退。

 
宏達電VR 攻商用市場
記者何佩儒/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宏達電(2498)昨(27)日公布,鎖定商用市場推出各產業垂直整合的全方位虛擬實境(VR)解決方案,並運用一體機Vive Focus打造多人同步體驗,可望推升VR軟硬體銷售,挹注營運。此次配合泰緯機構、鴻誠開發推出全新建案,合作打造VR多人賞屋活動,將在開賣日起開放體驗。

宏達電表示,目前已可提供企業經銷商各領域Vive應用內容,包括建築、營造及研發、產品設計、健康照護、醫療與教育等。

此次HTC Vive互動廣告實驗室透過與建商合作,打造全台首發VR多人賞屋體驗,銷售員僅需透過電腦或平板上的中控系統,即可同時帶領六位消費者,透過Vive Focus 裝置沉浸於擬真空間中,並可運用後台數據分析平台,將消費者體驗過程全程量化,協助銷售員更瞭解消費者喜好及需求,提升整體賞屋流程。

宏達電指出,VR多人同步體驗解決方案,除可解決消費者無法看到實體建物的疑慮,也能為建商節省樣品屋建置成本、縮短籌備時間。目前已有不少建設公司及房仲網站開始導入VR及360全景圖,企圖改善空間感跟立體度不足的問題,期降低民眾面對於無法觀看實體屋的疑慮。

宏達電表示,VR多人同步體驗解決方案希望打造以「人」為核心的中控系統,提供全方位便利且真實的體驗經驗,不僅有效降低企業學習VR設備的時間成本、簡化消費者體驗操作流程,及減低排隊等待的時間,搭配VR一體機裝置,不需再架設其他設備,就可隨時隨地體驗。宏達電昨天股價上漲0.55元,收34.4元。

 
美光製程告捷 瞄準5G
記者簡永祥/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記憶體大廠美光科技(Micron)全力追趕三星,昨(27)日宣布成功以先進的1z製程產出16Gb DDR4 DRAM,並計劃導入台灣量產,搶攻進入第五代行動通訊(5G),智慧裝置對高頻寬及更快速處理的下世代記憶體商機。

美光表示,和上一代1y 奈米製程相比,1z奈米16Gb DDR4 DRAM大幅提高位元密度、增進效能並降低成本, 也大幅提升在運算用DRAM(DDR4)、行動式DRAM(LPDDR4)和圖形 DRAM(GDDR6)等產品系列的效能和功耗,有利助長AI、自動駕駛車輛、5G、行動裝置、圖形、遊戲、網路基礎設施和伺服器等各領域應用,並加速市場發展。據了解,美光已在日本廣島完成16Gb DDR4 DRAM試產,在良率達到量產階段,就會導入台灣量產。

美光表示,採用1z製程產出16Gb DDR4 記憶體功耗較上一代8Gb DDR4產品降低約40%。

 
基金自行質借 將釋千億活水
記者葉憶如、邱金蘭/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基金自行質借業務將於9月開跑,合庫搶得頭香,金管會昨(27)日宣布,已同意合庫辦理基金自行質借業務,另有五家銀行申請案審核中;市場預估將釋出上千億資金,挹注財管市場及台股動能。

辦理基金自行質押對象,初期先限專業投資人,未來再評估是否擴及非專業投資人。專業投資人包括自然人、法人,自然人須有3,000萬元以上財力,法人則要總資產5,000萬元以上等。

根據信託公會統計,到今年第2季止,國人透過「特定金錢信託」投資國內外有價證券中,可辦質借的境內外基金、外國股票及外國債券等三大項,合計3.6兆元。

金管會銀行局副局長莊琇媛表示,金管會在4月22日發函給銀行公會,銀行在調整相關資訊系統後,就可向金管會申請辦理基金自行質借業務,目前已有六家送件申請,扣除合庫後,審核中還有五家,包括一家外銀子行、四家民營銀行。

合庫預估9月上路,受理客戶申貸;投資人透過信託投資的基金、債券等,都可在同一家銀行質押借款,依規定,取得資金成數最高五成。

過去特定金錢信託「受益權質押」只能「跨行」做,在A銀行買的基金或債券,須向B銀行質借,不能在A銀行直接辦理,因為不是自家銀行業務,銀行接受客戶以他行基金質借的意願不高,業務量不大,「自行」質借業務起跑後,銀行業務量將可大增。

銀行業者表示,過去金管會開放跨行質借時,曾預估約有三分之一客戶有質借需求,若以貸款成數五成計算,約可增加5,000多億元資金可靈活操作,因此,自行借質上路之後,保守估計至少可釋出上千億元的資金活水,流向財管市場、台股等。

金管會表示,根據銀行辦理基金自行質借業務自律規範,銀行要開辦這項業務,必須先跟金管會申請核准,期限三年,若要申請續辦,由金管會視辦理成果再予展延。

自律規範重點還包括,外幣基金只能借出外幣、新台幣基金只借出新台幣;為避免高度財務槓桿,基金質借來的錢,買了基金之後,不能再拿來跟同一家銀行質借。

 
挺新創 智財權也可融資
記者沈婉玉、林子桓/台北報導聯合報
為解決新創公司資金不夠又借不到錢的問題,工研院與台灣企銀、中小企業信用保證基金合作,結合融資、評價及擔保,協助新創公司取得資金,也降低銀行放貸風險。台企銀表示,已有三家新創公司成功以智慧財產權(IP)取得無形資產融資,成為以無形資產評價獲取銀行優惠利息融資的首例。

工研院、台企銀及信保基金昨天共同舉辦「創新IP變資金,白手起家創業行」座談會,並分享台灣首批以IP獲得無形資產融資案件,獲得融資企業包括亞拓醫療器材公司、博信生物科技公司及瓏驊科技公司,共獲得二千五百萬元的優惠利息融資。

無形資產融資的幕後推手是工研院院長劉文雄,他昨天表示,對於白手起家的新創公司而言,「錢」是最重要的,但往往也是最難取得的,他過去在美國矽谷工作,觀察到新創公司能夠蓬勃發展,主要來自資金市場的挹注,以及對無形資產評價的重視,為解決新創的痛點,聯手資金市場協助新創公司。

台企銀董事長黃博怡則說,未來計畫與文化部合作,推出影視、文創等無形資產融資,協助推廣國內文創產業,創造更多「海角七號」和「雞排英雄」。

「很難評估影視產業的價值,所以很難提供無形資產融資」,公股銀行主管表示,當製片團隊向銀行借款時,銀行困難點在於對電影產業不熟悉,無法評估其價值,另一原因則是,儘管該製片團隊或者導演過去執導的片子很賣座,但也無法確定新片是否也很賣座,因此困難重重。

黃博怡指出,透過工研院的無形資產評價專業,金融機構能參考工研院提供的專業評鑑報告,判斷專利未來的發展潛力、市場價值,搭配信保基金提供高成數信用擔保,讓銀行更有把握提供新創事業初期融通資金。

 
海外資金匯回 金控爭搶大餅
記者戴瑞瑤/台北報導聯合報
看中海外資金匯回千億商機,各家金控搶食大餅。繼國泰金宣示將以「打群架」搶商機後,台新金總經理林維俊昨天表示,將由投資長簡展穎領軍成立專門團隊,將以團體戰全力跟其他金控競爭,產品跟平台策略已準備好。

根據經濟部統計,截至目前已有近一百二十家台商回台投資,回台金額逾五千六百億元。加上海外資金匯回專法已經上路,衍生的財管業務跟保險、證券商機,讓各家金控都摩拳擦掌搶著爭取。

日前國泰金總經理李長庚才說要以「打群架」方式爭取商機,請出「併購金童」、國泰世華銀行董事長郭明鑑督軍後,台新金昨召開法說會,林維俊也宣示由投資長簡展穎領軍成立專門團隊應戰。

簡展穎表示,在專法上路前就已做很多準備工作,不只私人銀行的財管業務,還牽涉到法人金融的公司戶,橫跨金控所有子公司。專法中匯回的七成可以間接或直接投資,涉及的業務包括金融跟證券,橫跨不同單位。依照規定海外客戶將錢匯回來要開專戶,第一時間所有銀行都在競爭開專戶,因此台新金花很多時間做平台整體規畫,產品跟平台策略都準備好。

 
訊息公告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