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生素D可調控先天免疫和後天免疫系統的細胞和功能。巨噬細胞、樹突狀細胞(dendritic cells)、T細胞和B細胞等,都具有維生素D受體,維生素D可促進淋巴球活化和增殖、輔助T細胞分化、組織特異性淋巴球移行、製造特異抗體,且維生素D可增加神經營養因子、一氧化氮等合成,提高穀胱甘肽合成量,對抗自由基和外源性毒素、保護DNA等,因此維生素D可增強免疫功能,對抗感染疾病,且保護個體不去製造過量細胞動力素來傷害身體,有益生理保健。 流行病學研究發現,孩童、新生兒、孕婦和成年人發生維生素D缺乏者,較常伴隨呼吸道感染,補充維生素D可減少呼吸道感染風險達12%~40%,減少流感風險達40%。但受限於研究設計和受試對象各有差異,目前未能證實將維生素D列入治療用藥,但學者建議,補充足量維生素D仍是有益健康的。
最近新冠病毒肺炎(COVID-19)肆虐,罹病者死亡率很高,引起全世界民眾恐慌。流行病學研究發現,不同國家的新冠病毒肺炎病患死亡率、緯度和維生素D缺乏盛行率間具相關性。
在2020年9月的Plos Pathogens期刊中,印度學者的系統性回顧論文指出,各種有關對維生素D缺乏者(<20 ng/ml)與病毒性呼吸道感染的相關性研究,尚未得到一致結論。
多項支持維生素D可改善新冠病毒肺炎的2020年研究顯示,(1)新冠病毒肺炎病患合併維生素D缺乏者預後通常較差,維生素D濃度較高者則較佳,(2)生態學實證支持缺乏維生素D與新冠病毒肺炎感染嚴重度具相關性,(3)補充維生素D給美國黑人和新冠病毒肺炎病情較差的病患,可改善病況,(4)維生素D缺乏者或維生素D受體出現變異者,一旦感染新冠病毒肺炎,預後可能較差。但也有一些研究並未支持此種論點,甚至於可能因補充維生素D,反而使病危患者有發生肺部感染Aspergillus的風險。例如在2020年4月的英國學者根據英國UK Biobank的資料分析顯示,單項分析低維生素D與新冠病毒肺炎感染具有相關性(p=0.013),但經校正干擾因素後卻未具有相關性,此結論仍有待進一步的驗證。
究其可能原因,須考量許多因素會影響維生素D濃度受,包括社會經濟地位、陽光曝曬時間(活動地點、緯度、職業等)/曝曬面積(衣著、生活習慣等)、飲食、研究設計、受試者條件、維生素D缺乏程度、維生素D受體基因變異、補充劑量等,都可能會影響研究結論。
先前研究證實,維生素D具有預防呼吸道感染的潛能,尤其嚴重缺乏維生素D的族群更為明顯。但由於決定新冠病毒肺炎預後的因素很多,因此生態學研究只能證實維生素D濃度與新冠病毒肺炎發生率可能有些相關。
理論上,嚴重新冠病毒肺炎患者會出現體內高度發炎風暴,造成身體組織的破壞,使用一般免疫調節藥物,有時會壓制保護性的免疫功能,造成另一種傷害,維生素D具有控制病毒感染,再壓制過高發炎狀態的優勢,恢復免疫平衡,有利於對抗新冠病毒肺炎。
學者指出也可能由於維生素D與其他疾病如糖尿病或高血壓相關,才可改善新冠病毒肺炎嚴重性,讓維生素D只具有間接的影響角色,甚至於也有未達到統計意義的報告。
值此新冠病毒肺炎大流行期間,救急救病刻不容緩,除正規臨床治療外,增加補充維生素D較便宜且安全,建議針對新冠病毒肺炎篩檢結果陽性、且維生素D缺乏高風險的老年族群,檢測血清維生素D(25-OHD)濃度,並適量補充。
臨床上目前學者們不會強調例行使用維生素D來治療或預防新冠病毒肺炎感染,須等有強力實證驗證後,才能定論。這些臨床試驗已在進行中,不久之後會有較明確的答案。即使如此,維生素D還有許多作用,維持正常的濃度仍是必要的目標。
(文章相關訊息請上健康世界e學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