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油防斷氣 擬避開南海


閱讀讓生活永遠不無聊。【大田編輯病】與喜歡閱讀的朋友結好緣,一同激盪出不同靈感,做出更多好書。 【嬰兒與母親電子報】提供完整婦幼保健觀念,兼具實用性、權威性、知識性的婦幼專業知識。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部落格  u值媒  NBA台灣  網站總覽  
2021/04/06 第5084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今日財經頭條
財經專題
國際財經要聞
其他財經要聞
 
★ 台股重要指標:外資買賣超投信買賣超自營商買賣超融資增減排行融券增減排行
 
今日財經頭條
中油防斷氣 擬避開南海
記者黃有容/台北報導聯合報
台灣逾百分之九十九的天然氣進口,蘇伊士運河長賜號擱淺事件一度讓外界擔憂影響我國天然氣船運,其實,台灣沒有任何一條天然氣運輸航線經過蘇伊士,但卻有五個進口航線途經潛藏戰事危機的「南海」。據了解,為了減少未來「斷氣」風險,中油已準備「避開南海」的彈性路線,改穿過或繞過菲律賓群島,會多出一至兩天航程。

同時,今年起台對美將大幅提高天然氣採購量,明年預估占總進口量百分之十三至十四,由於「海途遙遠」,需要廿八天,未來可能選擇能減少一半航程的美西出發。

在蔡政府二○二五年能源配比目標中,天然氣占了五成,由於接收站頻傳爭議、高度仰賴進口也有「斷氣」風險,一直以來飽受外界質疑。雖然經濟部能源局表示,我國天然氣進口來源分散,全球共廿一個天然氣出口國,去年進口來源就來自十三個國家,各進口來源航運路線也不相同,已經充分降低「集中風險」。

但事實上,包括卡達、澳洲、俄羅斯、巴布亞紐幾內亞、美國、馬來西亞、印尼、汶萊等前八大進口國之中,卡達、澳洲、馬來西亞、印尼、汶萊五國運輸天然氣到台灣永安港、台中港的航線,都途經多國爭奪主權、中美頻頻以軍演較勁的南海。根據能源局統計,去年台灣由這五國進口的天然氣,約占總量的百分之六十六。

南海風險高國際皆知,政府也心知肚明,中油發言人張瑞宗表示,台灣已經悄悄規畫「避開南海」的「彈性航線」,如果南海真的發生問題,這幾條天然氣進口航線都有能力更動;不過整體未成熟,不能、也不應透露更多細節。

遠洋商船船長陳偉豪評估,避開南海的路線中,最有可能的就是由穿過或繞過菲律賓群島,從鵝鑾鼻進入台灣領海、經高雄到永安港或台中港,以從卡達、馬來西亞、印尼等出發的天然氣航線來說,會多出一至兩天航程。業內人士也認為,這個彈性航線「八九不離十」。

 
財經專題
天然氣改美西進口 航程短一半
記者黃有容/台北報導聯合報
台美二○一八年八月簽下液化天然氣長約,將大幅提高我對美天然氣採購量,從去年全年占進口總量近百分之六,到明年預計增加到百分之十三至十四。但目前美國「送氣」到台灣的航線是經墨西哥灣、走巴拿馬運河,抵達台灣需時廿八天,為「斷氣」風險最高的航線,中油表示,未來美國天然氣可能部分改從美西或加拿大出口,業界人士計算,將縮短一半航程。

蔡政府二○二五年能源配比規畫五成使用燃氣發電,但天然氣高度仰賴進口,「斷氣」風險高。依「天然氣事業法」,目前國內天然氣安全存量僅七天,二○二七年安全存量則規定要達十四天。

中油指出,目前台灣天然氣進口國第一名為卡達,占比約百分之廿八,航程經過南海需十三天左右;澳洲占逾百分之廿六,大概需要六點五天;第三名俄羅斯占約百分之十三點五,現行航程約六天;而去年占比約百分之六、明年將增至百分之十三至十四的美國,航程竟然需要廿八天,遠遠超過台灣安全存量。

中油發言人張瑞宗表示,美國出口天然氣到台灣,目前從墨西哥灣出發,經巴拿馬運河、橫渡太平洋抵達台灣,但美國出口航線有彈性,未來若從美西或加拿大港口出發,可以縮短航程。遠洋商船船長陳偉豪表示,如從美西的長灘港等港口出發,依照目前航程時間去推算,可以縮短到十二至十二天,比起現在幾乎減少一半時間。

台美天然氣簽下長約後,美將從台灣天然氣進口國第六名,一躍成為前四名,台灣對美國全年油氣採購金額上看一千七百億新台幣。張瑞宗指出,雖航程較遠、成本較高,但美國頁岩氣的價格在國際上具有競爭優勢,又有出口港彈性,仍很具吸引力。

台灣天然氣進口排名第二的澳洲,從二○一七年起採購量倍增,卻外傳「價格貴很多」,張瑞宗說明,天然氣長約價格會依國際價格浮動,在與卡達簽約時為「買方市場」,簽到相對漂亮的價格,而與澳洲簽約時國際減碳氛圍已盛,價格就相對稍高。他強調,中油與產氣國簽約時,會一併考慮價格與供應穩定性,若有緊急需求時,運輸時間較短的國家都可供調度。

 
國際財經要聞
鄉民收手 美「迷因股」退燒
編譯葉亭均、季晶晶/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美股散戶年初集結力量帶動「迷因股」(meme stock)翻倍大漲、暴打空頭的現象似乎逐漸退燒,原因與這些迷因股的基本面欠佳無關,而是新冠肺炎疫情緩解後,經濟重啟,許多人重回辦公室、上餐館或出遊,不再只是緊盯在羅賓漢(Robinhood)等網路券商上開的帳戶。

華爾街日報報導,散戶投資人在3月26日淨買進7.72億美元美股,較1月29日單日約20億美元淨買進量銳減60%,而1月底正是散戶狂炒「迷因股」的高峰期。

散戶券商網站的訪客流量也銳減,例如羅賓漢的造訪人次銳減63%,嘉信理財和盈透證券(Interactive Brokers)等線上券商3月每日平均成交量皆已從今年高峰下滑。

華爾街資深人士指出,「迷因股」退燒與這些企業的基本面因素欠佳無關,至少短期內是如此,熱愛當日沖銷的人不太在乎這些事,而是疫情緩解後,經濟重啟,許多人重回辦公室、上餐館。因此,這些「鄉民」不會再天天花大量時間緊盯股市。

德意志銀行策略師泰特表示:「我們認為買權減少的原因,是人們愈來愈常出門。無論是飛機載客、餐廳訂位或Apple Maps使用量,一切都在提高。」

散戶縮手的原因,還包括擔心成長股波動加劇。以科技股為主的那斯達克綜合指數在2月12日創新高後,特斯拉、蔚來汽車、蘋果等受散戶青睞的股票,迄今都下跌逾9%。

Vanda研究公司全球宏觀策略師帕泰爾說:「在沒有明顯催化因素能拉抬股票上漲5%至10%之際,投資人不會把資金投入市場;散戶過去幾周進入冬眠。」

與此同時,標普500指數繼續上漲,上周更創新高,主要靠金融、傳產與能源股等景氣類股帶動,但這些卻是較不受散戶青睞的類股。Vanda的數據顯示,非專業投資人從2月中旬以來的表現平均比標普500指數低約10%。

 
再通膨蠢動 新興市場緊張
編譯洪啟原/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美國公債殖利率飆升引發的市場恐慌,使債台高築的國家冷汗直冒,因為這些國家多年來借款成本都偏低,接下來卻可能得面對舉債成本驟升的問題,凸顯「再通膨行情」對各國的衝擊。

隨美國經濟走強,從澳洲到義大利,各國公債殖利率也隨美債殖利率走升,但借貸成本增加將減弱歐洲經濟復甦動能,也不利於仰賴美元籌資的新興市場國家。

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5日盤中報1.72%,逼近14個月高峰。彭博巴克萊指數顯示,七大工業國(G7)的公債殖利率較年初激增27個基點至0.48%,升逾一倍。

國際清算銀行(BIS)的數據顯示,新興市場國家背負的美元債務共計超過4兆美元,而美債殖利率攀升將加重這些國家債務負擔。

G7公債殖利率上揚,儘管投資人難以斷定受美國公債市場牽動的程度,但荷蘭國際集團分析師認為,美債就是關鍵推手,甚至斷言若歐洲與美國隔絕,就不會出現「再通膨行情」。

瑞銀全球財富管理公司信用部門主管沃克表示,投資人正持續注意此事,舉債成本只要一升高,就會壓縮一國的財政空間,且若政府借款推動投資和改革,就可能增加財政赤字;債務的可持續性是值得注意的問題。

不論G7政府公債殖利率上揚是否能歸因於受到美國經濟政策影響,政府公債殖利率攀升,已成為令決策官員和投資人頭痛的問題。

歐洲央行總裁拉加德指出,決策官員會動用所有工具,阻止公債殖利率持續上揚。ECB已加快購債腳步,以壓低持續升高的借款成本。

 
高盛認輸…放棄做空美元
編譯黃嘉洵/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高盛集團在約六個月前建議做空美元,但隨著美國經濟數據改善和公債殖利率飆升,支撐美元漲勢,高盛如今只得舉白旗投降。

追蹤美元對六種主要貨幣走勢的DXY美元指數,5日大致在平盤上下狹幅波動,盤中一度小漲0.1%,報93.11。

高盛外匯團隊在「戰略撤退」報告中,不再建議做空美元兌澳幣、紐元等一籃子G10貨幣。隨著公債殖利率竄升帶動美元匯率回升,高盛加入避險基金和其他投資機構的行列,放棄押注做空美元。

潘德爾(Zach Pandl)等高盛策略師群2日在報告中表示:「儘管我們仍預期這些貨幣未來幾季對美元會走升,但美國經濟穩健成長和公債殖利率上揚,短期內可能持續支撐美元。歷經過去幾個月震盪走勢,我們不再建議做空美元」。

去年底認為美元將貶值的普遍共識已崩解,原因是經濟數據好轉,加上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激升80個基點,提高美元的吸引力。

美元指數今年來躍漲逾3%。路透報導,美元對主要貨幣匯率在第1季寫下近三年來最佳季度表現,分析師認為,隨著投資人看好全球經濟將進一步從新冠疫情復甦,美元有望維持升勢。

不過,高盛團隊表示,如果歐洲的疫情改善,做空美元的機會可能重新浮現。

 
虧損連連 LG黯然退出手機市場
編譯劉忠勇/綜合報導聯合報
南韓LG電子五日宣布,因競爭加劇和持續虧損,將於七月卅一日正式關閉手機通訊事業,退出手機市場,結束所有行動通訊相關業務,但將持續研發六G等通訊技術,用於家電、機器人等其他相關應用。

LG電子一九九五年開始進入手機市場,但從二○一五年第二季至二○二○年第四季連續虧損,累計虧損金額達五兆韓元(約台幣一二六五億元)。LG宣布退出手機市場,可讓虧損止血。

LG發布新聞稿說,手機占整體營收百分之八點二,關閉此事業短期內營收會因此短少,但預料長期會對財務有幫助。

LG原是安卓作業系統的先驅,配合Google推出Nexus系列智慧手機,在相機和螢幕技術均相當先進,在手機廣角攝影等功能上有許多創新研發,二○一三年智慧手機市占率曾衝上全球第三。

在北美市場,LG至今仍是排名第三的手機品牌,僅次於蘋果的iPhone和同為南韓品牌的三星電子,在南韓國內也仍受歡迎。不過,在其他地區,近年來LG市占率流失,目前全球市占率只剩百分之二左右,甚至被大陸後起之秀OnePlus超越。

LG在一月原本還宣布今年將推出一款可捲縮螢幕的手機,不料同月又表示放棄這項計畫,將評估智慧手機事業的發展方向。LG曾接洽出售手機事業的可能性,曾與越南Vingroup集團股份公司、德國福斯汽車集團商議出售事宜,但都未取得進展,南韓媒體報導,與對方在評價技術專利上始終談不攏。

LG電子表示,結束手機業務後,仍會持續投入六G(第六代行動通訊)、相機、軟體等行動通訊核心技術研發工作,以提前因應下一個世代電視、家電、機器人等必要應用需求。

為完成既有訂單,LG將持續生產手機至五月底,正式結束手機業務後,將持續提供售後服務,避免影響使用者權利,同時將與各合作廠商討論損害賠償等事項。

 
要聞
央行釋疑 台灣沒染「荷蘭病」
記者陳美君/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中央銀行理事示警,當前新台幣匯率升值和當年「荷蘭病」(Dutch Disease)背景相似;為此,央行首季理監事會參考資料裡,出具長達18頁報告指出,台灣總體經濟情勢與「荷蘭病」現象並不相似,去年台灣電子資通訊業出口暢旺,而傳產業出口衰退,主要受國際需求因素影響。

央行先前公布去年12月17日理監事會議議事錄摘要,一名理事示警,當前新台幣升值情況,和當年「荷蘭病」背景有些雷同。

1960年代荷蘭發現北海天然氣後,出口劇增,荷蘭幣大幅升值,傳統產業喪失國際競爭力,加速去工業化,稱為荷蘭病。

央行報告指出,台灣總經情勢與荷蘭病現象並不相似,去年疫情嚴峻,但因新興科技應用甚殷、遠距商機熱絡及消費性電子產品上市,電子資通訊產品出口達雙位數成長,台灣商品貿易出超擴增至593.9億美元,為市場外匯供給增加主要來源之一,帶動新台幣升值;至於傳產出口則衰退。

傳產出口表現受國際需求影響,新台幣升值非其衰退主因。傳產出口隨全球景氣衰退而大幅下滑,出口兩極化表現應為短期現象。

去年台灣傳產製造業就業及薪資多下滑,反映勞動需求減少,與荷蘭病工資上漲不同。傳產業受雇員工人數下降,薪資多下跌,主要反映勞動需求減少,而與荷蘭病因資源移動效果引起勞動供給減少,造成工資上漲不同。

央行指出,2019年以來新台幣升值,除反映台灣經濟基本面佳外,亦與全球疫情、QE外溢效果有關。

近年台灣商品貿易順差擴大,除電子資通訊出口擴增,國際油價下跌使購油支出減少、進口下降;各國邊境管制措施,致去年台灣旅行收支逆差劇減;美歐日主要經濟體推出史上規模最大貨幣及財政政策,外幣資產吸引力降低;壽險業買匯投資國外金額減少,實現部分資本利得匯回國內,以及國內投信發行海外債券ETF被大量贖回;國際美元走弱,加深新台幣對美元升值預期;去年下半年外資投資國內股市轉為淨匯入,均為助長新台幣升值的主因。

去年我國財政赤字上升,但今年中央債務未償餘額占前三年GDP比率32.11%,仍低於法定舉債上限40.6%。政府遵循財政紀律,與當年荷蘭受天然氣出口收入增加或社福支出增加而影響政府收支穩定情況不同。

 
美報告本月出爐 我被列匯率操縱國 機率高
記者陳美君/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美國半年一度的匯率報告預計本(4)月出爐,中央銀行3月中旬出爐的業務報告顯示,台灣三項標準均已達標,確實可能被美國列為匯率操縱國,央行將持續和美國溝通,同時也會堅持我國捍衛匯市穩定的正當性。

央行總裁楊金龍上(3)月11日在立法院報告時坦言,美國匯率報告三項指標,台灣已全數達標,確實可能在4月被美國列為匯率操縱國。楊金龍不忘強調,美中貿易爭端及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屬特殊情況,央行將向美方反映,這三項標準,不太適合用來衡量當前貿易對手國的經貿及匯率政策。

楊金龍表示,台灣被列匯率操縱國「不必太過擔心」,台灣對美大量出超是因為美國有需求,而不是匯率的關係,「這一點美國應該要接受,它(美國)對我們晶片需求那麼高,你要限縮我們之間的貿易順差,我就不要把這些東西賣給你。」

央行指出,台美間存有緊密且互利的雙邊貿易關係,且在半導體等科技供應鏈上為重要戰略夥伴,此非匯率報告三項檢視標準所能衡量,美國三項標準不太適合用來衡量當前貿易對手國的經貿及匯率政策。

央行舉例,美中貿易及科技爭端的轉單效應、美國強化資安防護及新冠疫情,導致美國對我國資通訊及視聽產品需求大增,帶動去年我國對美國商品出超達299.3億美元,此現象與匯率無關。

央行業務報告顯示,央行去(2020)年下半年及去年全年淨買匯金額分別為352億美元、391億美元,去年淨買匯占GDP比重達5.84%,意即美國匯率操縱三項標準,台灣全數達標,被美國列為匯率操縱國的風險急速升高。

主要央行因應肺炎疫情採行極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台灣等小型開放經濟體為因應主要經濟體寬鬆政策的外溢效果,也多透過調節匯市,維持金融穩定。

 
新版生技條例 優惠範圍擴大
記者謝柏宏/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政府為打造製藥業為台灣第二個「護國神山」,最新版《生技新藥產業發展條例》臨時新增CDMO(委託開發與代工)為重點扶植項目,目前已知CDMO適用項目包括生物製劑、核酸藥物、細胞治療、高階醫材及其他策略性創新藥品,占台灣多數的化學藥廠並未納入,預料立法院將有一番角力。

行政院修正版《生技新藥條例》傳出本會期將三讀,而外界好奇的是,在國發會主委龔明鑫大力促成下,臨時將CDMO納入租稅優惠適用範圍,而國內專業CDMO廠中,最知名的是台康生技(6589)與永昕生醫兩家公司。

台康昨(5)日表示,看好全球生技藥品數量逐年增加,計劃將每座2,000公升產線由四座增至12座,微生物產線由150公升提高至1,000公升,總產能增加三倍,預計明年可望成為亞洲前十大CDMO廠。

台康說明,亞洲各國中,南韓、中國大陸、日本都有大型的CDMO廠,南韓2010年以前在市場訂單尚不明朗之前,就大力興建大型CDMO廠,現在隨著全球生物藥品開發數量愈來愈多,很樂意見到更多本土公司投入新的CDMO投資計畫。

永昕目前的一廠廠房共有三條產線,包括哺乳細胞、微生物、細胞治療產線與下游無菌充填產線。其中哺乳細胞生產線將擴增500公升,總產能達到3,000公升;微生物生產線要增設200公升產線,讓產能擴大四倍。永昕正在興建二廠,總產能上看1.2萬公升,預計2022年投產。

除台康與永昕外,國內大多數擁有代工生產經驗的藥廠都是化學製藥,其中不乏具有高技術門檻的癌症針劑廠及新劑型新藥公司,由於這些公司發展項目不是全新藥物(NCE),也不是生物藥品,依照現有規畫,將被排除在新版《生技新藥產業發展條例》CDMO適用資格。

 
疫情趨緩 口罩廠驚傳減產潮
記者謝柏宏/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新冠肺炎疫情在國內逐漸和緩,再加上口罩供應量飽和,去年曾經熱門的口罩相關企業,近日陸續傳出產能銳減或產線閒置,甚至部分小廠停產,敏成、恆大(1325)等大型業者今年都要採取拚外銷及多角化經營等因應措施。

去年第1季全球疫情大爆發,當時因疫苗尚未開發完成,口罩被視為防疫最佳工具,在民眾急需口罩的氛圍帶動下,全台口罩一片難求,政府推動實名制配給口罩,連鴻海及英業達等大廠都自行生產口罩因應。

但自去年第4季開始,已有口罩業者嗅出今年市場將會反轉,原本政府對口罩祭出的徵收價,也自去年底取消。如今各大通路業者口罩庫存滿滿;據了解,只有一、二條生產線的業者,目前也都停產。

較知名口罩大廠中,恆大傳出多條產能處於閒置空轉狀態,去年兩班制全產能生產盛況不再。恆大隨著政府採購政策改變,今年起積極開發外銷市場,已取得歐盟CE、美國短期QKR認證,並與客戶認證中,最快近期可望出貨。

恆大除拓展口罩外銷市場,去年起也陸續購置高階過濾材機器設備,新產品為空氣清淨相關濾材應用,已送客戶認證,預計今年開始量產出貨。

敏成董事長楊弘仁昨(5)日表示,政府去年底取消熔噴布徵收政策,公司去年下半年就已將布局重心轉向海外,敏成在菲律賓與美德醫合作設立熔噴布產線,本月初裝機,預計4月中量產;另外,美國廠確定落腳德州,下半年將陸續設置兩條產線。

敏成去年因應疫情嚴峻期間,在政府支持下購買一條新產線,後續又設置兩條產線,國內疫情趨緩後,兩條產線稼動率都偏低。

南六及中衛方面,南六去年底就看到後疫情時代防疫常態化,與永信藥品攜手推出「12星座」為主題的彩色口罩;中衛在疫情爆發前,原本就鎖定海內外醫療市場,由於市場差異化定位鮮明,是少數不因疫情緩和而影響到業績表現的公司。

 
聯電南科擴廠 攻28奈米
記者李孟珊╱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聯電產能供不應求,今年資本支出大增五成至15億美元。聯電表示,今年多數資本支出將用於擴建南科P5廠,主要以12吋28奈米以下製程為主,聚焦5G智慧手機、數據中心邊緣運算、電動車與自動駕駛等,發展所需的各式晶圓特殊製程技術及產能布建。

聯電去年營運大翻身,獲利創14年新高,每股純益為20年新高,今年受惠智慧手機、遠距應用及車用電子等需求暢旺,聯電產能利用率維持滿載。

為了滿足客戶強勁需求,聯電今年資本支出將達15億美元,較去年的10億美元增加50%,其中,85%的資本支出將投入12吋廠,主要以28奈米以下製程為主,15%的資本支出投資8吋廠。

聯電共同總經理王石先前表示,預估今年28奈米的營收貢獻將由去年14%佔比大幅提高到25%,這代表聯電今年營收與獲利將持續成長。

日前聯電董事長洪嘉聰強調,聯電未來三年仍會加碼投資台灣,擬擴充南科台南廠的產能。洪嘉聰指出,聯電擁有成熟先進製程,目前在全球已獲半導體專利權總件數達1萬4,000件,同時聯電秉持根留台灣、深耕台灣的初衷,近十年資本支出累計投資金額達3,500億元。

 
電子代工六強 啟動大投資
記者蕭君暉、吳凱中╱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鴻海、和碩、廣達、仁寶、緯創、英業達等六大電子代工廠看好疫情緩和,今年同步啟動擴張非大陸產能計畫,並跨足電動車等新事業,估計六大廠今年資本支出總和將年增逾一成,挑戰1,200億元,連續兩年站穩千億元大關。

六大電子代工廠當中,僅廣達維持與去年相當的百億元規模,其餘五家都較去年提升,鴻海、和碩、廣達、緯創等四家業者都可望超過百億元。絕對金額仍以鴻海最大,以年增幅來看,緯創由去年的100億元大增至166億元,增幅高達66%居冠。

鴻海去年資本支出約655億元,年減15%,鴻海表示,主要考量整體經濟環境,審慎管控資本支出。鴻海董事長劉揚偉表示,去年在製造上的資本支出,較前一年度減少100億元,等到疫情好轉後,資本支出可能會增加,區域製造的產能移轉可能更明顯。

此外,鴻海積極發展電動車事業,今年6月底前將決定在北美設電動車廠,若規劃月產1萬輛的工廠,需投資10億美元,法人預估,鴻海2021年資本支出有機會較去年成長,亦即655億元起跳,金額居同業之冠。

緯創今年資本支出166億元,年成長超過六成。緯創表示,將在新竹縣設立AI智慧園區興建廠辦大樓,該園區不僅是工廠也是研發大樓,將發展伺服器、儲存器、AI與工業電腦等高附加價值產品。至於墨西哥擴產計畫,主要鎖定北美市場。

和碩擴大全球布局,因應越南、印度、甚至北美新廠建置,今年資本支出將達3.5億美元至4億美元(約新台幣99.8億至114億元),年增15%,主要投入設備投資。和碩強調,資本支出仍要看客戶需求,若客戶要求提高產能,不排除加大投資力度。

廣達去年資本支出105億元,預期今年維持百億元左右,主要投入林口新廠與泰國廠,林口新廠將在第2季量產,生產高單價、自動化程度高產品;泰國廠則以消費性產品為主,如智慧音箱等。

仁寶去年資本支出約69億元,今年將增加到70億至75億元,除因應海外布局、擴產計畫外,將持續投資產線自動化,提升生產效率。仁寶越南二廠將在下半年量產,將視客戶需求決定產品組合。

英業達去年資本支出60億元,今年提高到80億元,年增逾三成,主要因應墨西哥廠擴產,出貨北美伺服器,公司預期,今年資料中心伺服器將成長兩位數。

 
市場搶貨 半導體再掀漲價潮
記者簡永祥、賴昭穎/台北報導聯合報
時序進入第二季,法人表示,四月是美國超級財報周及台股第一季財報揭露期,在低基期因素下,四月公布的業績年增率可望大躍進。半導體市場搶貨潮仍未停歇,由於賣方市場延續,包括晶圓代工、記憶體、IC設計、封測等領域都持續漲價,以編碼型快閃記憶體(NOR Flash)一口氣漲二成幅度最大,其餘行業漲幅也漲至少百分之五,甚至百分之十五以上。

但隨著經濟逐步恢復正常,美國量化寬鬆(QE)縮減和加稅方案將成為本季干擾市場的最大變數,法人建議逢高調節,空出部分現金水位,後QE時代投資才有彈性。

受惠於筆電、智慧手機、資料中心及車用電子等需求大開,半導體掀新一波漲價潮,全球科技產業陷入晶片荒中,連過去甚少被提及、非主流、被視為利基型的DDR3 DRAM,去年第四季以來報價也暴漲一倍,且缺貨問題更因後段封裝產能短缺,持續擴大中。

目前三星、SK海力士及美光三大DRAM廠幾乎將主力集中效能更卓越的DDR4 DRAM,使DDR3 DRAM供給銳減,但需求端仍因加密貨幣、智慧物聯網、智慧家電、機上盒和低階手機銷售而持續成長,供需失衡之下成為這波漲勢最凌厲的記憶體產品,也給台廠鹹魚翻生的大好機會,南亞科、旺宏、華邦電、威剛等業者受惠大。

 
比特幣飆 可聚焦受惠產業
記者賴昭穎、吳凱中/台北報導聯合報
拜全球資金淹腳目之賜,加密貨幣價格持續飆升。近來已有高盛等投資銀行為高資產客戶規畫比特幣等投資工具,一般投資人若想投資又擔心風險高,銀行財管部門建議可投資半導體、資訊安全、金融科技與支付等比特幣受惠產業,搶搭比特幣上漲順風車,同時避免直接投資的價格波動風險。

比特幣大漲,推升虛擬貨幣挖礦風潮延燒,法人看好有助台積電礦機相關晶片出貨續旺,並帶動顯卡需求維持高檔不墜,挹注華碩、微星、技嘉等板卡廠業績。主要晶片廠輝達今年調漲顯卡的價格,微星、技嘉等業者對於上半年能見度樂觀。

比特幣的價格從去年三月的五四六五美元一路飆漲,今年三月一度來到六萬一五五六美元的新高價,儘管泡沫化的質疑聲浪不斷,但包括摩根大通、高盛等投銀都計畫為高資產客戶提供比特幣和其他數位資產投資工具,PAYPAL和VISA宣布開放客戶使用加密貨幣網購付款,特斯拉老闆馬斯克日前也宣布開放比特幣買特斯拉汽車,帶動加密貨幣一波漲勢。

比特幣是否適合當作投資工具,法國巴黎銀行集團首席經濟學家德維爾德表示,這類加密貨幣短線波動程度是股市的數倍,持有這類資產的投資人應保持高度警覺。

事實上,比特幣的價格波動極為劇烈,法巴統計,歷史上比特幣自高點回檔幅度達百分之五十至八十,其他市值更小的加密貨幣波動程度更高,因此比特幣長期投資人能夠大幅獲利,是過去幾年面臨價格崩盤時仍堅定持有的回報。也就是說,如果口袋不夠深或短進短出的投資人,就得評估這樣的商品是否適合自己投資。

近來散戶投資人對比特幣及其他加密貨幣的投資熱,法巴財富管理建議,採取投資相關工具與建設的策略,聚焦受惠於加密貨幣上漲趨勢的相關行業與公司,包括半導體、資訊安全、金融科技與支付等部門,避免直接暴露於加密貨幣的劇烈價格波動下。

在加密貨幣挖礦需求未減,而電競需求缺口卻擴大下,微星、華碩、技嘉、華擎、麗臺、撼訊、承啟等相關台系板卡廠,自去年第四季起便感受到強勁拉貨力道,今年第一季在顯卡漲價下,營運更突出。微星更領頭看好隨著輝達、超微陸續推出新一代顯卡,可望帶動相關換機潮,讓板卡業務維持高水準表現。

 
公銀衝獲利 攻中小企放款
記者陳芝瑄/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看準台商回流與經濟成長,以企金為主的公股銀行今年衝獲利,紛紛調整授信業務結構,將中小企業放款視為業務重點,期望透過存放利差來增加收益,協助銀行的資產配置。

華南銀行今年起在總行成立「中小企推展小組」,要大力衝中小企金,在利差縮小的大環境下,要更加強調整放款結構,在今年疫情舒緩及台商回流政策下,要對收益性高的中小企業金融著力更深。

華銀表示,今年起總行成立中小企推展小組,要跨區、跨業別推動,去年中小企金占企金總放款突破七成,今年要續增、占總放款比重預期將超過大企金,成為企金最大主幹,銀行期望今年能在業務量方面提升10%。

而彰化銀行將調整企業金融授信結構,拓展中小企業客群,來擴大存放利差,以增加收益,彰銀表示,中小企業的放款業務一直是銀行的強項之一,今年應要再加強深度與廣度的經營,強化銀行的利基。

台灣企銀看準今年經濟成長回溫,銀行會在放款業務上持續增強,放款結構以提升企業放款、降低政府公營事業放款為目標,預期今年放款平均餘額將成長5.8%,中小企業放款目標成長6%。

銀行主管表示,中小企業的台外幣放款一直都是銀行業務上積極爭取的對象,利差大是原因之一,若能增加中小企業客戶的存款量與放款量,擴大存放利差,不論是在銀行的利息收入方面,或是公司在財務操作及資產配置都會有所幫助。

金管會銀行局最新公布資料,截至2021年1月底止,國銀對中小企業放款餘額達7兆8,434億元,較去年12月增加309.88億元,跟去年12月單月中小企業放款淨增1,321億元。

 
新創進軍國際 桃太郎助拳
記者彭慧明/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沛星互動科技(Appier)赴日上市成為本土新創首例,也鼓舞新創出海。近期本土數據新創Vpon威朋數據集團的子公司Vpon JAPAN與日本環境省簽訂合作夥伴關係,將協助日本國家公園未來行銷決策。本土新創近一年針對日本、東南亞等特定市場投資、收購,獲資本市場認同,即使去年疫情期間仍吸引數十億元資金挹注。

Vpon去年完成C輪融資4,000萬美元(約新台幣11.4億元),投資方包括日本政府與韓國政府背景投資機構Cool Japan Fund和STIC Investments、日本東京證券交易所上市集團Beenos Inc.。Vpon先前已與日本官方合作,分析觀光客數據、協助東京奧運預測交通狀況。

即使東奧未開放觀光客入境,但相關數據仍將做為未來觀光政策參考。旅遊新創KKday拿到日本官方基金Cool Japan Fund 7,500萬美元融資,以SaaS(軟體服務)模式推動預定系統Rezio,協助日本行程業者進行數位化。

知名防詐軟體Whoscall開發商Gogolook(走著瞧)去年底就計劃到日本開設子公司。走著瞧執行長郭建甫表示,進入日本市場需要「帶路」,與日本企業或官方建立關係最有助於進入市場。日本國家戰略特區福岡市去年找Gogolook參與Beyond Coronavirus PoC(概念驗證)專案,Gogolook已決定在福岡成立日本第一個營運據點,並透過此專案資源加快防詐服務在地化。

Appier獨立董事簡立峰表示,本土新創資金現在不只來自台灣、更來自國際,台灣新創也有機會打造出數位領域的「護國群山」。以日本為例,日本很想出海,但新創團隊條件不如台灣,日本資金卻可以和台灣新創互補,打世界盃。

Appier選擇日本上市也是因為當地市場最大,台灣新創與日本產生新的合作模式。他認為,台灣新創找到日本出海,但與日本的合作只是過程,雙方還會朝更大的東南亞市場邁進。

日本、東南亞市場是近年台灣新創積極發展地區。吃喝玩樂預訂平台funnow在2019年取得日本領投A輪募資後,去年收購馬來西亞第一大餐廳預訂平台TABLEAPP,也因為獲得日本投資,疫情期間加速在日本東京都會區拓展合作店家。iKala更因為以AI行銷和社群電商策略主攻東南亞地區奏效,去年完成B輪1,700萬美元融資,取得緯創領投。

 
烘焙產值600億 業者布局搶商機
記者林海/台北報導聯合報
飲食習慣漸改變,國人飲食習慣有逐漸往麵食轉移的趨勢,民眾對烘焙產品的需求持續提升,帶動烘焙產業產值已經突破六百億元,加上因為疫情影響,讓內需市場進一步擴大,業界認為,今年烘焙產業景氣沒有不好的理由,因此不論是製造業者或是通路都開始加強布局。

在疫苗開打後,疫情可望徹底趨緩。烘焙原料大廠德麥總經理吳文欽說,台灣餐飲市場已恢復到之前水準,很多飯店受惠於國旅爆發,在通路需求持續穩定增加下,今年烘焙產業「想不到不好的理由」。

油脂大廠南僑也積極將烘焙產品餐飲化,針對飯店餐飲業供應客戶餐點的時序軸,研發在一日生活中各個可能的銷售機會所需要、且只需簡單烤箱加熱的產品,不但可滿足各時段消費族群需求,飯店餐飲通路還不用投入大筆設備與人力支出,能達到管理與高績效經營的最佳成效。

民眾對烘焙需求增加也反映在通路布局上,過去只有麵包店或是超商賣麵包,現在超市龍頭全聯福利中心與日本合作「全聯阪急麵包」,主打日本技術、設備跟原料,銷售門市目前已達一千家,光去年就賣出兩千四百萬顆麵包。其餘家樂福、愛買等量販通路,也開始加強烘焙布局,強調麵包健康無添加、融入在地食材等,要抓住消費者的心與胃。

台灣最大銷售麵包通路便利超商,更早察覺到麵包的銷售增長,已成為主要業績支撐的「白金」。全家在二○一六年就投資近廿億元成立「福比麵包」,現有四條產線運作,每日產能約卅萬顆,自行研發的「匠吐司」更成為招牌商品,有八成顧客消費全家麵包同時,還會購買其他商品,顯示麵包已成為全家的「帶路雞」。

統一也認為,烘焙會是下個明星產業,旗下統一麵包不但是國內機製麵包龍頭,全年出貨量達一億個,並強化自有麵包通路布局,建構完整烘焙供應鏈,除統一超商六千家門市龐大通路外,還有晨光、新感覺、貝洛邦、統一蛋糕屋、昂舒巴黎等品牌,產品布局完整。

 
訊息公告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