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發會調查:未來3年 AI應用人才最缺


【殺破狼每周星座運勢】提供各星座整體運勢分析、當週須注意事項。量身為12星座打造本週星座最佳行走指南! 【東寫西讀電子報】摘錄《好讀周報》精彩話題,以推廣閱讀與寫作為核心內容,讓您掌握每周最新內容!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部落格  u值媒  NBA台灣  網站總覽  
2021/05/05 第5104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今日財經頭條
國際財經要聞
其他財經要聞
 
★ 台股重要指標:外資買賣超投信買賣超自營商買賣超融資增減排行融券增減排行
 
今日財經頭條
國發會調查:未來3年 AI應用人才最缺
記者賴昭穎、簡永祥/台北報導聯合報
未來三年哪些行業最缺人、企業最需要的人才學經歷是什麼呢?國發會昨天指出,調查發現平均每年新增需求人數以保險業約一點四萬人最多;若從新增需求人數占產業就業人數的比率來看,人工智慧(AI)應用服務對人才需求最迫切。整體來看,企業最欠缺的是數位人才,需要的學歷以大專為主,工作年資則以二到五年最吃香。

調查發現,未來三年平均每年新增需求人數以保險業近一萬四千人最多,其次為智慧機械產業近九千人、旅宿業約七千五百人。保險業保險業所需的人才包含精算相關、核保、理賠、投資、金融科技等五類;至於受疫情重創的旅宿業也上榜,報告指出,業者認為今年後疫情將轉穩,相關人才轉為供不應求,將有明顯的人力缺口有待填補。

不過,國發會副主委施克和指出,考量各產業所需人力規模不一,若以新增需求人數占產業就業人數來看,人工智慧應用服務、離岸風力發電、IC設計等產業對人才的需求相對迫切,占比分別為百分之十三點九、十三點七和十一點七。

整體來看,這次調查涵蓋的一一八項職業中,數位發展相關職類占比超過一半,顯示數位人才需求強勁,占比較高的包括研發、軟體、工程、資訊、系統等職缺。

事實上,以半導體產業為例,國內早已掀起搶人才大戰,繼「護國神山」台積電帶頭發起二波結構性加薪、調薪後,各路同業紛紛加薪吸引人才;國際大廠ASML日前宣布將在台招募六百位工程人才。

全球半導體設備龍頭應用材料昨天也表示,合計去年及今年將增加千名員工,並打出「存到人生第一桶金」搶人才,直指新進第一年就有機會達成百萬年薪,並有認股、旅遊補助、免息車貸、免費早餐與下午茶、上下班彈性、公務配機iPhone、每年十六點五萬元的進修學費補貼等優渥福利。

科技業者動作連連,凸顯人才不易取得。國發會調查指出,業者反映所需人才欠缺原因中,前兩大分別是應屆畢業生供給數量不足、在職人員技能或素質不符。施克和說,將把調查結果提供教育部和勞動部,短期內勞動部透過就業服務政策的介入,中長期則涉及人才培訓,包含教育和職訓體系。

此外,這次調查的職業需求條件,教育程度集中於大專學歷,占七成,碩士以上則近兩成,學科背景方面則多分布於「工程及工程業」與「資訊通訊科技」,年資需求則以二至五年的近五成最多。

至於人才召募困難的行業,又以智慧機械、人工智慧應用服務及設計服務等產業的各職缺最嚴重;海外攬才需求方面,以離岸風力發電、航空(含國防航太)及半導體產業材料等需求較高,有逾六成職缺項目需從海外延攬。

 
新聞眼/報告寫10年 攬才育才無招
本報記者賴昭穎聯合報
國發會昨天公布未來三年重點產業人才供需調查及推估報告,盤點國內重點產業人才需求情況,報告立意甚佳,但重點是政府做完調查報告後,在政策上推動哪些措施來解決「五缺」之一的缺人才老問題,若只是為了報告而報告,希望企業根留台灣,或是要打造像台積電一樣更多的護國神山,恐怕將淪為空談。

國發會自民國一百年起,年年發布調查及推估報告,目的是要提供相關部會作為研擬人才培訓、留用及延攬等人力資源對策以及建置職能基準的參考。

報告發布今年已邁入第十年,除了行禮如儀的公布調查結果,政府更要思考在政策上有無對症下藥,落實留才、攬才和育才的政策口號。

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日前公開表示,台積電今天之所以成功,人才是優勢之一,台灣有大量優秀敬業工程師、技工、作業員願意投入製造業。政府若有心想複製台積的成功經驗,打造護國群山,光靠國發會做報告是不夠的,仍需拿出具體政策、統籌各部會正視人才問題通力合作,否則光靠勒令人力銀行下架就業地點在中國大陸的徵才職缺廣告,無法解決不了數位人才短缺的問題。

 
PET樹脂輸美 免繳反傾銷稅
記者曾仁凱、編譯黃淑玲/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彭博資訊報導,美國聯邦法院貿易法庭周一(3日)裁定維持原判,包括台灣、南韓、印尼、巴基斯坦、巴西等國的PET(聚乙烯對苯二甲)樹脂輸美沒有傾銷問題,確定不課反傾銷稅,讓國內遠東新、新纖等PET廠鬆了一口氣。

遠東新(1402)、新纖、南亞(台灣)等PET大廠昨(4)日表示,這個案子從頭到尾都沒有被課稅,目前的狀態也是不課反傾銷稅,最新宣判結果只是維持現狀,對公司營運不會造成影響。但此案纏訟多年,現在終於塵埃落定,對國內業者而言,總算可以鬆口氣。

此案起源於2017年,南亞塑膠美國公司、美商DAK Americas LLC、Indorama Ventures、M&G Polymers等多家美國業者,向美國商務部及國際貿易委員會(ITC)提出申請,要求對台灣、巴西、印尼、南韓及巴基斯坦輸美的PET樹脂展開反傾銷調查。PET樹脂是用來製造塑膠瓶等多種塑膠產品。

後來調查結果出爐,ITC在2018年駁回商務部的反傾銷稅決定,認定進口的PET未對美國產業造成重大傷害或威脅,不課反傾銷稅。之後相關美國業者再提上訴,美國聯邦法院貿易法庭本周最新宣布維持原判。

美國商務部先前認定,台灣、巴西、印尼、南韓及巴基斯坦等五國生產的PET樹脂以低於公平價格在美傾銷,擬針對進口產品課徵反傾銷稅。其中新纖被認為在調查問卷中未充分回答詢問,判以最高的反傾稅率45%;另一家大廠遠東新被判定課徵5.16%稅率,但都遭ITC駁回。

美國商務部數據顯示,美國在2017年從台灣進口價值1.54億美元的PET樹脂,從巴西進口1.525億美元、從南韓進口1.273億美元、從巴基斯坦進口8,260萬美元,來自印尼的PET樹脂則價值4,490萬美元,雖然商務部認定這些產品在美國的售價低於公平價格,但未課徵反傾銷稅,因為ITC裁判指出,這些進口並未大幅傷害或威脅美國產業。

受理此案的貿易法院先前請ITC再次重新評估其結論,也就是在評估期間這些進口的價格並未遭大幅低估,供應受限才是市占轉移的肇因,而非價格太低。

ITC之後提供說明,但維持原本的結論,也就是PET樹脂並未嚴重傷害或威脅美國的產業。受理此案的貿易法院維持ITC新解釋。

 
PET銷美免反傾銷稅…業者未雨綢繆 早有對策
記者曾仁凱/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美國聯邦法院貿易法庭周一裁定維持原判,認定台灣、南韓、印尼、巴基斯坦、巴西等國的PET樹脂輸美沒有傾銷問題,確定不課反傾銷稅。其實國內PET大廠遠東新(1402)、新纖早有因應,不論宣判結果如何,都不會受到影響。

新纖輸美的PET產品很早就轉由泰國廠生產出貨,避開反傾銷稅問題。由於PET業務持續成長,新纖在2020年初宣布攜手日本三菱商事,共同在泰國加碼環保瓶用聚酯產能,泰國廠產能從18萬噸倍增到39萬噸,目標今年底開始投產。

目前新纖在台灣的瓶用聚酯產能32萬噸,加上泰國廠擴產完成後,合計新纖在全球的瓶用聚酯產能將從目前50萬噸推進到70萬噸,穩居全球前20大排行榜。

國內瓶用PET龍頭遠東新更在2018年展開一系列美國擴張動作,包括斥資10億元收購M&G位在美國西維吉尼亞州的PET廠,就近供應當地客戶需求。越南廠也在2018年底成功投產運轉,再增加40萬噸PET年產能。目前全球瓶用聚酯粒產能已超過200萬噸,躍升全球第三大瓶用聚酯供應商。

 
華爾街日報示警:台韓經濟失衡 金融恐惡化
編譯林聰毅/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台灣和南韓上周都公布優於市場預期的經濟成長數據,兩者的情況看起來非常相似:出口蓬勃發展、國內需求未能跟上,這種現象已造成了一些問題,如果這種趨勢持續下去,金融脆弱性將會進一步惡化。

華爾街日報報導,以南韓為例,相較於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前的2019年第4季,今年第1季的貨物出口成長4.4%,而私人消費支出仍比基準低5.5%。台灣的情況也是如此,今年第1季的電子產品出口較一年前大增28.4%,在上季國內生產毛額(GDP)成長的8.2%中,來自淨出口的貢獻遠超過消費。

這個問題有很大一部分牽涉到外匯市場,台灣與南韓都不希望本幣過度升值,因為本幣升值會削弱出口競爭力。這就為兩種風險埋下隱患,首先是外匯存底激增,將使得這兩個亞洲出口強權在匯率操縱問題上與美國發生衝突。儘管這種情況不會很快發生,但美國財政部也許不會無限期保持沉默。

第二種風險更複雜,從長遠來看更令人擔憂。台灣與南韓的央行都儘量避免升息,以防為各自貨幣的升值火上澆油。不過,維持這麼低的利率,及嚴重依賴貨幣政策而非財政政策來支撐需求,可能會使與房市有關的金融脆弱性更加惡化。

台灣央行公布的數據顯示,2019年台灣家庭負債占GDP比率為86.7%。但新冠疫情爆發以來,未償抵押貸款總額增加了10%,意味著家庭負債占GDP比率已進一步攀升。國際金融協會(IIF)的數據顯示,南韓在這方面的占比更高,截至去年底,家庭債務占GDP比率達到102.8%。即使按照先進經濟體的標準衡量,台灣和南韓的這項占比也很高。

報導指出,台灣與南韓政府知道高槓桿可能造成的不穩定效應,已多次試圖為房市降溫。但當太多總經政策是建立在政府厭惡負債以及過度以出口為優先時,勢必累積許多脆弱性。

 
三類產業 需才孔急
記者江睿智/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國發會昨(4)日發布「2021至2023年重點產業人才供需調查及推估報告」,未來三年,以人工智慧應用服務、離岸風力發電、IC設計等產業,對人力需求最迫切。其中,人工智慧應用服務平均每年新增2,500人,IC設計平均每年新增4,600人。

國發會副主委施克和表示,國發會這項未來三年人力調查係與經濟部、金管會、交通部、國防部合作調查21項重點產業調查,結果顯示,平均每年新增需求人數以保險業1.4萬人最多,其次為智慧機械產業0.9萬人,旅宿業0.7萬人再次之。

施克和表示,這次調查主要著重在新增的人力需求,一般人力招募不在此限,保險業之所以這麼缺人,主因是隨著超高齡社會到來,相關長照等商品增加,需要的人才也增加,包括精算核保、投資、Fintech技術等人力需求增加。

 
總統:打造世界級資安產業鏈
記者葉卉軒、楊文琪/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經濟部昨(4)日指出,2020年台灣資安產業無懼疫情,產業規模來到新台幣552億元,成長率為11.9%,高於全球2.8%,並訂下2025年資安產業產值達780億元的新目標。

受疫情衝擊,繼去年2月美國RSA Conference之後,全球唯一正常舉辦的國際級資安會議「台灣資安大會」,昨天起一連三天於南港展覽二館登場。

為落實「六大核心戰略產業,以資安為後盾」的政策,經濟部工業局設立「台灣資安館」,並安排「智慧交通資安」、「工控安全」、「5G資安」、與「智慧工廠資安」四大情境主題,展現台灣資安產業的真實力,期望進一步接軌國際,打造世界級資安產業鏈,帶動資安市場商機。

蔡英文總統重視資安產業發展,昨天參觀「台灣資安館」並與廠商互動。她表示,資安是台灣最重要的六大產業之一,資安即國安,隨著境外挑戰升高,台灣要主動防禦,除廠商自主研發、深厚產業鏈結與提升資安技術,更要讓台灣資安產業的真實力能被全球信賴。

 
國際財經要聞
需求強勁 銅價短線上看1.3萬美元
編譯任中原/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美國銀行(BofA)指出,由於全球經濟正在「解封」,銅料需求強勁,全世界面臨「無銅可用」的風險,若庫存見底,銅價可能漲破每噸2萬美元。大型交易商托克集團(Trafigura)也看漲銅價。

近來銅、鐵礦砂、玉米及木材等商品行情飆漲,也讓分析師看好巴西、墨西哥、馬來西亞及印尼等原物料生產國的貨幣匯率後市。

由於各國普遍推動綠色經濟,尤其是推廣電動車,使市場預期銅料需求將激增;加上美國今年經濟復甦,且總統拜登提出的基礎建設計畫如果付諸實施,銅料與鋼材需求都將增加。今年來銅價勁揚,已比去年3月時的谷底大漲逾一倍。倫敦3個月銅期貨4日盤中大漲1.4%至每噸9,958.5美元,朝收復1萬美元大關邁進。

美銀的最新原料商品報告指出,目前銅庫存量降到15年來最低水準,預測未來幾個月內銅價可能飆到每公噸13,000美元(每磅5.89美元),且預測今、明兩年庫存量將進一步下降,導致市場銅供給短缺。

美銀指出,「基本面非常堪憂。如果廢銅用量無法跟上,庫存量將於2024年便會見底」,若煉銅廠使用廢銅量無法增加,且三年後全球銅庫存量見底,銅價將面臨「更劇烈的動盪」。果真如此,銅價甚至將飆破每公噸2萬美元。但美銀說,由於銅料占全球經濟體的比重「相對較小」,因此就算銅價大漲,也未必會阻礙全球經濟成長。

重量級原料交易商托克集團首席經濟學者拉西姆也說,銅價還有進一步上漲空間,預測未來十年銅價將站上每噸15,000美元,因全球去碳化帶動銅料需求增加,但供給無法跟上。

拉西姆說,不只中國對銅料需求強勁,美國、歐洲、日本及南韓需求也強,而且是跨地區、跨產業;如果拜登的基建計畫通過,銅價可能進入「超級充電周期」。

近來不只銅,鐵礦砂、木材、玉米、黃豆、石油等商品價格都大漲,芝加哥玉米7月期貨4日盤中大漲3.4%至每英斗7.0325美元,為2013年來首度漲破7美元,小麥期貨漲1.6%至每英斗7.2975美元,國際油價也漲逾2%至七周高點,布蘭特原油7月期貨漲2.2%至每桶69.04美元,西德州中級原油2.1%至每桶65.84美元。

彭博行業研究分析師指出,這波商品多頭將嘉惠巴西、、墨西哥、南非、馬來西亞及印尼等原物料生產國的貨幣匯率。

 
新興市場投資人 進退兩難
編譯林聰毅/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時序進入5月的第一周,新興市場投資人陷入進退維谷的兩難,因為美國龐大刺激計畫、央行鴿派政策,以及原物料商品價格上漲,都可望支撐新興市場,但印度等地的新冠肺炎疫情加重、美俄緊張關係升溫,加上中國大陸華融債務事件,都可能使買家裹足不前。

在並列為「金磚四國」的印度與巴西,確診與死亡人數都急遽攀升,印度過去24小時新增確診人數超過35萬人,確診總人數超過2,000萬人,還被形容為遭遇「疫情海嘯」。其他開發中國家也正出現新一波激烈的疫情,過去一個月以來,從東南亞的寮國到泰國,再到與印度接壤的不丹與尼泊爾,疫情都日益加劇,寮國新增病例飆增220倍,尼泊爾與泰國都激增十倍以上。

□豐的調查顯示,隨著通膨疑慮升溫,交易員對開發中國家前景的看法變得較不樂觀,多數用現金尋求庇護的投資人,還未準備重新進場。

摩根資產管理首席亞洲市場策略師許長泰認為,新興市場投資人將繼續在美國經濟復甦的積極順風,以及印度等國嚴峻疫情之間左右為難,「美國的經濟復甦力道增強也可能造成潛在的通膨與債券殖利率走高,進而限制向來易受美債殖利率上升衝擊的新興市場走勢」。

摩根士丹利表示,相較於新興市場貨幣,更青睞新興市場本國債券,因為新興市場央行可能不會過度緊縮貨幣政策。德意志銀行預測,由於資金流入強勁,人民幣可能會進一步走升,並且建議對土耳其里拉抱持謹慎立場。

儘管新興市場在4月表現不差,債券和貨幣今年以來首次月線收紅,但歷史資料顯示未來可能仍有挑戰。彭博匯整的數據顯示,在過去十年中至少有七年,新興市場的股票、貨幣和本國債券在5月都表現不佳。

 
憂心股市估值過高、美中貿易再度緊張 歐股收低
倫敦4日綜合外電報導中央社
投資人憂心股市估值過高以及美國和中國貿易關係再度緊張,歐股今天收低。

倫敦FTSE 100指數下滑46.64點或0.67%,以6923.17點作收。

法蘭克福DAX 30指數重挫379.99點或2.49%,以14856.48點作收。

巴黎CAC 40指數下跌56.15點或0.89%,收在6251.75點。

 
科技股賣壓出籠 美股早盤那指跌逾1%
編譯黃嘉洵/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美股三大指數4日早盤全面下跌,那斯達克指數大跌逾1%,科技股賣壓出籠,投資人轉向經濟重啟概念股。

道瓊工業指數4日早盤跌72.99點,跌幅約0.21%;標普500指數約跌0.48%;那斯達克指數大跌1.06%;費城半導體指數跌1.76%;台積電ADR下跌1.10%。

微軟、Google母公司字母、蘋果、亞馬遜及臉書等科技巨擘早盤股價均下跌,跌幅介於0.8%至1.21%。高盛、富國銀行等美國大型銀行的股價則上漲;波音和雪佛龍(Chevron)也上漲。

美國輝瑞(Pfizer)早盤股價小漲0.25%,原因是上季財報優於預期,並上調2021年財測;CVS Health股價也漲2.77%,該連鎖藥房同樣上修全年展望。美國鋼鐵公司早盤漲4.34%,原因是瑞士信貸將股票評級從「遜於大盤」上修至「優於大盤」。

多數美企上季財報表現亮眼。據路孚特IBES數據,標普500指數成分股上季獲利平均成長46%,優於4月初估計的成長24%。

 
期待美歐恢復旅行 國際油價續漲
紐約4日綜合外電報導中央社
隨著疫苗接種率高,投資人期待美國和歐洲恢復旅行,國際油價今天延續昨天漲勢,收在7週來新高。

紐約商品交易所西德州中級原油6月交割價上揚1.20美元,來到每桶65.69美元。

倫敦北海布倫特原油7月交割價上漲1.32美元,來到每桶68.88美元。

 
美股早盤下挫 那斯達克重摔2.64%跌逾360點
紐約4日綜合外電報導中央社
華爾街股市今天開盤下挫,科技股尤其弱勢,那斯達克指數重挫逾360點,主因新公布的數據顯示美國3月貿易赤字創歷史新高,而且市場憂心美國股市估值過高。

華爾街股市三大指數開低走低,那斯達克指數午前大跌366.50點,或2.64%,來到13528.62點。

道瓊工業指數下跌330.49點,或0.97%,來到33782.74點;標準普爾500指數下跌60.49點,或1.44%,來到4132.17點。

商務部今天公布的數據顯示,美國3月貿易赤字增加5.6%,達到744億美元,創下歷來新高,最重要因素是對中國的貿易逆差擴大。

 
要聞
台幣升2.7分 終結連三貶
記者楊筱筠/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股匯昨(4)日脫鉤,台股失守萬七大關,但外資欲走還留,未大幅度匯出台北匯市。新台幣昨以升值2.7分、收在27.952元,結束連三貶,持續站穩27元字頭,台北與元太外匯經紀公司總成交金額為14.875億美元。

外銀指出,這波外資應尚未撤離新興股市,但建議緊盯兩指標,觀察外資是否撤離新興亞洲股市,兩指標為:美元指數與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

匯銀主管指出,昨日外資在盤中交易有買有賣,並未見到大額匯出,估昨日淨匯出約僅逾1億美元,此次「台股下跌,並非外資造成的」。匯銀主管指出,下一階段將先看新台幣是否貶值貶破28元整數關卡,因屆時將可能看到外資大幅出走跡象,估計本周新台幣區間將先落在27.9元到28元之間。

 
永豐金:今年GDP估增5.16%
記者楊筱筠/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永豐金控(2890)5月最新總經報告出爐,指出台灣在內外需求持續改善下,預期2021全年經濟成長將自2020年的3.11%進一步成長至5.16%,第2季預估成長7.22%,但因基期逐季墊高,估計第3季、第4季分別成長3.08%、2.16%,並認為國內疫情有不確定性,會是下半年經濟成長的困擾。

永豐金表示,隨全球疫苗開始施打,美國推出大規模財政刺激以及基礎建設計畫,國際景氣持續回溫,IMF 預估2021年全球經濟成長將由2020年的-3.3%上升至6%。

總經報告中指出,外需動能持續升溫可望挹注台灣出口成長;內需有八大動能值得期待,一是就業穩健,二是國內外股市活絡、股價上漲帶動所得、財富外溢效果有助民間消費成長,三為半導體廠商加大投資規模,推進全球頂尖製程並帶動國內外相關供應鏈加深在地投資。

第四項動能是台商回流國內設廠及增購設備落實;五為電信業者布建5G 網路;六是離岸風電與太陽光電等綠能設施加速建置;七為危老重建與都更等投資活動積極推展;八是航空業者擴增機隊,可望延續投資動能。

永豐金預計今年第2季台灣的出口可望延續雙位數的成長,主因為國際經濟基本面明顯改善,國內半導體業兼具進階產能及製程優勢。

 
房地非自願交易 樣態公布
記者翁至威/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房地合一2.0將於7月1日上路,財政部昨(4)日預告兩項相關子法,明訂企業與個人可免除重稅、以20%稅率課徵的「非自願」樣態。其中企業因四種情形交易持有五年內房地,可以20%稅率課徵,包括土地遭越界而出售、欠稅遭強制執行、共有房地非自願交易、銀行依《銀行法》76條規定在四年內處分。

至於個人非自願因素,大致是維持房地合一1.0的六種樣態,包括個人調職、土地遭越界而出售、欠稅遭強制執行、重大傷病需賣房支付醫藥費、躲避家暴而出售、共有房地非自願交易等,一樣可免除重稅,僅以20%稅率課徵。

官員表示,企業的非自願樣態,大致是參考個人作法,並納入銀行因行使抵押權而取得的房地依法須在四年內出售。由於新法7月就要上路,兩子法預告期都僅14日,預告期間各界可提供建議,預告完成後再由財政部公告,搭配房地合一2.0上路。

政府打炒房,立法院今年4月三讀通過所得稅法修正草案(房地合一2.0),將於今年7月正式上路,修法重點包括延長短期交易時間,持有兩年內出售要課45%稅率,逾兩年、未逾五年適用35%稅率。

 
長榮:長賜輪案 承擔損失有限
記者黃淑惠/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長榮海運(2603)4月初接獲租船「長賜輪」(EVER GIVEN)的船東告知已宣布共同海損,長榮海運經估算後指出,由於有投保適當的保險,長榮海運最後需承擔的金額極為有限。

「長賜輪」船公司提出的共同海損,過去有多起案例,包括全球最大海運公司馬士基營運的「Maersk Honam」輪,2018年在阿拉伯海發生嚴重火災後,決定宣告共同海損。

根據「長賜輪」船東所屬的英國互保協會發布訊息指出,關於長賜輪於蘇伊士運河擱淺期間造成的損失,運河管理局於4月7日向船東提出9.16億美元損害求償,長榮海運已接獲船東宣布共同海損,要求因為這艘貨輪脫困而保全資產的各方,依據國際海事公約規範,共同分攤船舶救援及處理共同海損所產生的相關費用。

長榮海運表示,這艘租船上的貨櫃、燃油等資產均有安排適當保險,以降低費用分攤的風險。經估算,公司最後需承擔金額極為有限,將配合船東指派的共同海損理算公司處理後續事宜。

另外,長榮海運也已通知船上貨物的貨主及使用艙位聯營夥伴,依照共同海損理算規則,提供共同海損費用分攤擔保,以便在船舶到港後辦理提貨等相關事宜。

法人分析,「長賜輪」事件因為長榮海運有足額的保險,最終就算出現一些保險無法涵蓋的作業費用,但金額也不會太多,大部分金額將由保險公司理賠,對長榮海運營收、獲利衝擊有限;以長榮海運的船隊規模,目前擁有約156艘全貨櫃輪,國際貨櫃航運商的運力排行榜來分析,長榮以5.3%市占率居全球第七大,僅一艘船無法投入市場影響有限。

閱報祕書/共同海損

主要的精神是「為大我之利益而犧牲小我之損失由全體分攤」。為維護公共海事冒險中危險財產之共同安全,船舶遇到危險、海難等問題,為求共度危險,必須犧牲船上的貨櫃或是支付特殊費用,直接造成費用及損失,必須由船、貨(包括不同的貨主)各方來共同負擔。例如2018年馬士基貨櫃船上的貨櫃發生失火,船東聘請救助公司進行滅火等費用,可列入共同海損由船上所有受益者(包括船東、貨主)平均分攤。

 
國賓百億危老改建案 啟動
記者黃淑惠/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國賓啟動百億危老改建計畫,國賓昨(4)日表示,為因應改建計畫龐大的前置作業需求,台北國賓客房將於今年7月1日起暫停營運,其餘餐廳及各項宴會目前不受影響,繼續正常營運。

台北國賓本館面積約1,450餘坪,樓高17層樓,有400餘間房間。營建專家指出,台北市土地珍貴,國賓飯店危老改建案一直是市場關注焦點,附近新建案房價每坪最少100萬元起跳,因地段燙金、地坪更珍貴,加上基地面積完整,開發潛在利益可觀,營建業者推估潛在開發利益至少百億元。

台北國賓是知名的五星級飯店,為提供更舒適的住宿及用餐環境,台北國賓飯店危老申請已送件,整體設計網羅英國、日本及台灣的頂級設計團隊,現正緊鑼密鼓進行。

台北國賓飯店成立迄今超過半世紀,董事長許育瑞凡事親力親為,要求做到「超越顧客期待」的標準,餐飲營運即使在疫情壓力下也未受到太大影響。

餐飲也是國賓飯店的招牌,二樓粵菜、12樓是正宗川菜。特別的是獲得米其林一星殊榮、位於地下一樓的「A CUT牛排館」,更受饕客、美食家青睞。

台北國賓宣布,客房將於7月1日起暫停營運,餐飲包括川粵菜及A CUT牛排館今年仍營運,最快2022年改建計畫動工後,將暫時遷移至富邦遼寧大樓。

國賓表示,A Cut的「A」是指最優質的牛排、風格與服務,去年摘下米其林一星,因此台北國賓及新竹國賓的A Cut疫情期間仍是一席難求,不僅達成年度目標,並比去年同期成長兩成。

另外,粵菜廳及川菜廳除大型宴會受疫情影響外,個別餐室及小吃也是天天高朋滿座。

 
定期定額買國外股票 上路
記者戴瑞瑤/台北報導聯合報
想買美股、港股、陸股、日股等國外股票當「存股族」,在國內透過券商就能辦妥。金管會證期局昨宣布,正式開放散戶可透過定期定額買國外股票與股票型ETF,券商系統準備好可直接上路,初估有十家券商有意願,只要準備好就可上路。

台股指數昨天跌破「萬七」,爆出六六四二億新天量,收盤重挫二八八點,但政府做多連連,不僅官員連日信心喊話,財政部長蘇建榮表示,這兩天股價下跌屬「盤整格局」,台股實體面仍強勁;金管會證期局也再為散戶開放利多,昨宣布券商可辦理定期定額買國外股票與股票型ETF。

投資人想買國外股票,必須透過券商複委託方式,二○一八年七月開放「定期定股」後,投資人可跟券商約定每月買進,最低單位為一股。截至四月底有三家券商做定期定股,包含永豐證、國泰證、中信證,申請交易人數達一點五萬人、金額達廿二點五億新台幣,投資標的以美股與ETF最多。

證期局副局長蔡麗玲表示,開放「定期定額」後,讓投資人可像現在的台股一樣,用固定金額來定期投資。想參與國外股票定期定額的散戶,只要去券商開複委託帳戶即可,也不一定要有外幣帳戶,交割後可委託券商用台幣做結匯,也可用自己的外幣帳戶。

針對可定期定額投資的標的與市場,蔡麗玲表示,定期定額的買賣標的以中長期投資為原則,因此限股票與不具槓桿或放空效果的指數股票型ETF;市場則可有美、日、陸、港、新等股市,在這些範圍內國家的標的,可由券商自己訂定,前提應考量標的風險及流動性。

至於單筆最低扣款金額與手續費,可由券商訂定,但一定要公開讓投資人選擇。若以某家券商目前的定期定股的規定,買進手續費以成交價金乘以百分之○點三、最低四美元,賣出手續費則依一般複委託手續費率。

之前未開放定期定額,主要是因國外股票涉及海外交割程序有碎股問題。蔡麗玲表示,碎股開放兩種解決方式,券商可自行選擇;第二是允許碎股,例如投資人可買到○點八股,剩下○點二股由接單的國外金融機構分配。

 
壽險Q1豐收 大賺1,718億
記者葉憶如/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新台幣趨貶,金管會保險局昨(4)日公布,整體壽險業3月單月匯兌成本135億元,比2月及去年同期減少,壽險業大舉實現股票股利,國內壽險業累計前三月稅前盈餘大賺1,718億元,短短三個月已經賺超過去年全年2,231億元77%,再創歷史同期新高。

雖然新台幣3月走貶,保險局副局長王麗惠表示,新台幣3月小貶0.1%,壽險業3月單月匯兌成本減少至135億元,低於2月單月的202億元及去年3月的218億元。

部分壽險業3月實現股債獲利的態度較保守,因此3月整體壽險業的稅前盈餘降至545億元,低於1月史上新高的613億元與2月的560億元,三個月合計稅前盈餘高達1,718億元,年增率171%,仍是創下歷史同期新高紀錄。

王麗惠說,若壽險業完全不避險情況下,前三月海外投資會出現匯兌利益約新台幣243億元,但因為使用衍生性工具,換匯成本達395億元,且避險工具風向不對,契約避險損失了397億元收益,雖提存64億元的外匯準備金沖抵匯損,但匯兌成本累計仍然上升至613億元,與去年同期629億元約略相當。

此外,壽險業在1月、2月大舉實現股債投資部位,投資收益加上匯兌壓力減輕,前三月整體稅前損益大賺1,718億元,年增率高逾171%,創下歷史同期新高紀錄。

若加計獲利成長逾83%的產險業,合計保險業稅前損益更高達1,773億元,亦年成長167.4%。

此外,3月底壽險業手上持股因市值漲高評價利益大增,淨值回升至2兆3,952億元,未超過去年底整體壽險業2兆5,185億元的歷史新高,但已較今年1、2月連續二個月下滑好轉,月增463億元。

壽險業1月淨值減少782億元,2月再減914億元,3月增加463億元,累計首季淨值仍減少1,233億元,所幸仍較去年同月成長63.7%。

截至今年3月底,壽險業外匯價格變動準備金的累積餘額為526億元,較2月時增加157億元,截至3月底為止壽險國外投資淨利益(含兌換損益、避險損益)為2,677億元,較2月時的增1,167億元。

 
台產防疫神單 理賠率極低
記者陳怡慈/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因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事件,台灣產險公司(2832)防疫保單狂銷,經過三個多月,賣出件數、理賠件數及再保險機制如何安排,都未透露。但台產公司昨(4)日終於鬆口說,防疫保單賣了約350萬件、截至5月3日理賠件數379件。(延伸閱讀:本土疫情已在社區感染邊緣 防疫保單有用嗎?

至於再保險機制,台產公司則是拜託媒體不要討論此事。

隨著近期新冠疫情再次轉趨緊張,全民關注、龐大壓力下,台產公司終於講出防疫保單賣出及理賠件數。國內產險業早就傳遍,台產公司因為銷售這張保單,1月已經一次鉅額認列16.6億元簽單保費收入,換言之,全國大約有350萬人,因為對疫情恐慌,平均每人「捐獻」給台產公司474元。

法人指出,台產公司16.6億元鉅額保費收入落袋,截至昨天,理賠僅3,790萬元,難怪股價一路走高,從1月25日收盤20.3元,至昨日22.95元,三個多月上漲13.1%。

產險同業表示,台產賣防疫保單,給保經公司的佣金率為20%,因為損失率低到可用零計算,假設其他費用率用20%概算,等於每賣一件賺60%,350萬件大約貢獻該公司稅前純益9.96億元,每股稅前盈餘估增2.75元。

儘管如此,針對外界最關注的再保險機制,也就是台產公司如何把賣了太多保單、風險過度集中自身的問題,透過再保險來分散風險。但三個多月過去了,截至昨天未見台產公司對社會大眾與投資人說明。

再保險公司高層昨日表示,台產公司對於再保分出,態度曖昧,可以理解,原因不外乎,評估新冠疫情風險可控,屬於「好的風險」,也就是「業務的損失率低」。面對好的風險,產險公司會希望把保費留在自家身上,自留比率愈高,公司賺取的利潤愈多。

產險業今年前三月簽單保費513.3億元,較去年同期增33.2億元,其中的16.6億元來自今年1月一次認列狂銷300多萬件防疫保單所產生的簽單保費,台產公司的簽單保費市占率也破天荒上衝至第五名,僅次富邦、國泰世紀、新光與新安東京海上。

 
訊息公告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