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成為華文市場中第一個將高收債基金更名的國家!金管會昨(4)日宣布,對高收益債券基金祭出三項加強管理措施,其中影響最大是現行境內58檔、境外60檔在台銷售高收益債基金要更名為「非投資等級債券基金」。
這118檔基金規模已近兆元,投信公司需重新修改與投資人相關契約,證期局表示,預計明年5月中旬至月底前全數完成更名。
證期局副局長蔡麗玲證實,其他華文地區中文都直接英譯中,就叫高收債基金,金管會此次更名創華文市場中首例。預計下周轉知業者明年5月中旬或月底前完成,但還是會要求新名與舊名一年內要並列,讓投資人方便知道,但也意謂2023年5月底以後「高收債」字眼正式成為歷史。
高收益債俗稱「垃圾債」,因為投資在非投資等級債,風險較高但報酬率也高,過去多以高收益債來吸引消費者投資,但引發立委等高度關注拿來賣給銀髮族等不適當的投資對象客戶,恐會侵蝕老人家的退休金。
尤其是去年新冠疫情爆發,美國聯準會六度降息,市場擔心企業違約率增加,今年中國大陸爆發恆大地產風波,立委再盯上公股銀行投資中國高收債有不少地產標的等,要求金管會要加強管控,提醒投資人風險。
蔡麗玲說,高收益基金所投資債券標的本質為非投資等級債券,因為有高收益的名字,一直以來金管會都擔心投資人會誤解,多年前就已請投信投顧公會研議改名,但是投信業界普遍認為只要附註標示清楚即可,但外界還是有擔心疑慮,為避免投資人誤解,因此決定把「非投資等級債」正式納入名稱,並請投信投顧公會轉知相關業者於六個月內辦理後續基金名稱變更事宜。
證期局統計,截至今年9月底為止境內有58檔高收債基金、總管理資產2,113億元。在台銷售的境外高收益債基金也有60檔,規模7,708億元。意謂國人共計持有118檔高收債基金,總投資資產9,821億元,是相當受歡迎的債券型基金。
金管會昨日也公布的管理措施,第二項即強化基金風險揭露及提供更多風險評估參考資訊,除了現行「基金風險報酬等級分類標準(RR)」外,增列以新台幣兌換外幣投資基金應承擔匯率風險的說明,另外提供如年化標準差、Beta、Sharpe等相關指標供投資人運用。
第三項是強化銷售機構辦理客戶基金適合度評估,銷售機構進行客戶與基金適合度作業,即了解消費者(KYC)及了解商品(KYP)時,應確實就投資策略、投資區域及投資組合所可能涵蓋的相關風險進行全面評估,不得僅憑單一評估指標如RR等級認定,要求銷售機構應將客戶基金適合度評估及不當銷售行為等納入業務人員的薪酬考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