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膠著 更應重視人性關懷


【橘世代電子報】為讀者提供面對人生下半場所需七個面向的資訊,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亮麗! 電影、日劇、韓劇…選擇那麼多,要選哪一部?聽部落客怎麼說─最精選的部落客影劇評論就在【影劇大好評】!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2020/09/08 第 801 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本期主題 •新冠肺炎疫情膠著 更應重視人性關懷
   
 
新冠肺炎疫情膠著 更應重視人性關懷
【文/張金堅 圖/張金堅教授提供】

新冠肺炎來襲,震撼全球,確診及死亡人數仍然持續增加中,造成了人們緊張、焦慮與不安。

哈佛校長勞倫斯巴可(Lawrence S .Bacow)發表一封給師生及全世界的公開信,特別強調新冠肺炎是在考驗困境中人性的善良與關懷,希望大家能夠展現最佳品格,幫助確診患者、支持受隔離者,也要關懷社會中之弱勢族群。

中研院院長廖俊智在疫情初期亦在臉書發文,他認為揭露或隱匿確診者皆有盲點,盼展現人性光輝與真誠,對異議或反對者要耐心溝通、協調、解釋,對確診者要給予最大關懷、支持與包容。

根據中央健保署大數據統計,今年1至6月門診量的前20大疾病,第一位是感冒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較去年同期少383萬件,約衰退31.7%,相對焦慮及失眠則快速激增。據專家分析認為,今年疫情讓民眾深感焦慮,而焦慮可分為兩波,第一波是疫情初期,大家怕被新冠疫情感染或買不到口罩、酒精,而過度憂心,造成焦慮;第二波則是擔心疫情嚴重影響經濟發展,導致被裁員或減薪,也造成民眾的焦慮。可見在疫情未解除之前,人們的焦慮、緊張必然揮之不去。

此外,居家檢疫或隔離亦會造成嚴重的心理衝擊。其他貧困等弱勢族群、確診者,年幼兒童、年長老人、第一線醫護人員心裡所承受心理影響比正常人更加嚴重。知名醫學雜誌《刺胳針》(Lancet)精神疾病專刊最近刊登文章,呼籲疫情期間當務之急需要提供及時的心理健康照顧,以下針對新冠肺炎在疫情尚未減緩,陷入膠著渾沌期間,如何重視人性關懷、如何兼顧人權及防疫、如何保護隱私,分別與讀者共同探討。

(一)隔離者的心理影響

隔離檢疫,英文叫「quarantine」,此字源於17世紀的義大利「quarantina」,意謂40,當時義大利瘟疫蔓延,進入威尼斯的船舶需隔離40日後才能放行,因而得名。

根據倫敦國王學院的學者Brookset等人在《刺胳針》期刊的回顧文章,收集了24篇在SARS、H1N1、伊波拉、MERS等疫情之下,針對被隔離者的調查。

報告中發現大部分的人會帶來負面的心理影響,較常見的為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症狀包括情緒低落或不穩、憂鬱、焦慮、易怒與失眠等。

另外,還可能造成孤立、害怕回家感染家人,也擔心受到鄰居或親朋的議論、排斥和污名化(stigmatization)。在一些長期追蹤的隔離者,即便事隔3年後,仍有創傷後壓力、憂鬱症狀及酗酒等情形。

從政府、醫療及公衛角度來看,疫情發生之後,隔離可以遏止疫情擴散,保護民眾健康,避免醫療資源耗盡。但無可否認的在積極抗疫的前提下,隔離者的處境與身心衝擊亦是大眾關注的重點,如果處理過程不當,或過於粗糙,反倒造成隔離個人及集體的創傷,其解決之道及解除隔離壓力有如下6種方法:

1.首先儘量縮短隔離時間

2.提供正確資訊

3.日常所需要的生活用品即時補足

4.減少無聊及增加善意溝通

5.提供充份聯絡工具如手機、充電線、插座等

6.建立24小時線上服務專線。

總之要讓被隔離者感受到人們的關懷、社會的支持、政府的保護,讓他們體認到來自四面八方的愛心,是他們最大的「自癒能力」與「精神支持」。

(二)對兒童的心理影響

根據師大李思賢教授,有關疫情線上調查發現,47%的民眾對疫情可保持平靜,有22%至27%對疫情感覺相當緊張與擔心,特別孩子的心理狀態與成人不盡相同,孩子呈現的情緒反應不是憂慮,而是討厭、生氣,因為想玩,卻不能去玩了。

根據中華心理衛生協會於2003年所訂之《SARS安心防疫手冊》,同樣適用於新冠肺炎,歸納要注意下列數點:

◎保持冷靜,大人要讓孩子認為安全。

◎要有同理心,不要迴避不談當前狀況,但疫情擴大時,要限制他們看電視報導等。

◎讓他們感覺自已也能保持自已的健康。

◎保持正常作息,提供正確的訊息給孩子。

◎至於對居家隔離的孩子,可以鼓勵班上同學輪流打電話問侯關心,或寫卡片關懷,而非嘲笑、躲避。

◎如果情況惡化,則尋求專業人士或精神科醫師協助。

(三)對高危險、弱勢族群的關心

根據統計,年齡愈高死亡率愈高,70歲以上死亡率8%以上,而健康的族群,死亡率只有0.9%。另外,合併有一些慢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慢性呼吸道疾病及癌症,死亡率均較高,平均從5.6%至10.5%不等。這些病人在未受到感染之前,我們要比過往付出更多的關心與照顧,對於防疫措施更要嚴謹,也儘量不要讓他們外出,或到人群聚集的地方,定期檢查與平常用藥不能中斷。(如圖一、圖二)


另外,我們對貧困百姓、無業遊民、移工或殘障人士等弱勢族群,一般而言,這些族群收入低、工作機會少、飲食不定、攝取營養差,身體狀況也不佳,往往更容易感染病毒,而且疏於照顧,我們應該特別關注這一群弱勢族群,一定要展現同理心,對於非法移民也暫時不予追究,才能確保他們免恐慌,不敢實報疫情,也要給予應有的照顧,如此反而有助疫情的控制,在危險困境之中,也讓較有經濟基礎的人,有機會學習奉獻與同情心去幫助他們。目前國內移民署正積極推動「擴大自行到案專案」,秉持法理容情人性關懷,提供協助,政府這項善舉良策,確實幫助了新移民與移工。

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也特別強調,研發疫苗是公共財,要用在最需要施打的族群身上,而不是用在擁有資源的國家或富有的民眾,這才能展現至高人性關懷的普世價值。

(四)對於醫護人員的關心

第一線面對疫情處置的醫護人員,他們由於工作量增加,而且處於高風險地區,會表現出疲憊、易怒,他們最期待的是醫院主管同事的支持與鼓勵,也希望在工作時不要受到無謂批評或打擾,更希望所有醫療防疫物資及設備不虞匱乏,當然也迫切需要職場的安全受到充分保障。在《刺胳針》(The Lancet)期刊中指出,這些第一線工作人員面對殘酷疫情,更會發揮愛心與熱情,在職場上以其專業積極投入救人工作,他們反而希望精神科醫師或社工人員,應該多用些時間和精力去處理患者的焦慮、恐懼及其他情緒的問題。

另外,世界精神學會也提出一些對醫療醫護人員的建議:

*要能體認精神健康與身體健康同等重要

*需要紓壓及適當休息

*同僚間要互相扶持,與親友保持聯繫

以上三項其實對一般民眾也一樣適用。

(五)防疫與抗疫,仍須顧及隱私及保護人權

新冠肺炎蔓延肆虐期間,除了隔離之外,其他防疫措施包括3T模式:檢測(Test)、追蹤(Trace)及治療(Treat)也非常重要。所謂追蹤,主要是要追蹤感染病患過往接觸人員予以匡列檢疫與隔離,以斷絕病患傳染的路徑及降低傳染的機會,使R0值(基本傳染數)降到小於1。傳統的防疫追蹤方式是「疫調」,也就是由防疫人員透過問卷調查和訪談方式,來發現或找到病患過往的接觸人員,往往有過程較費時、記錄不清或隱匿疫情等缺失。

現在由於人手一機,可以透過手機定位的追蹤科技,來尋找人們過往的足跡活動,目前台灣此次防疫所用的主要是手機訊號基地台模式,另外「入境檢疫系統」亦建置「電子圍籬系統」,方便防疫人員進行14天之居家關懷使用。

但科技還是要以人性為依歸,要以個資法詳做規範,以保護個人隱私,目前有《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防治及紓困振興特別條例》在個人隱私、人權做較彈性的規範,但也應顧慮防疫手段須符合比例原則,不能對人民的個資隱私做過度的侵害,否則防疫雖然非常成功,但隱私保障卻受到侵犯,也不是大家所樂見的。

(六)疫苗的研發及接種的倫理考量

全世界各國均投入大量人力、財力及大量資源加速疫苗的研發,迄今,已有27項進入臨床試驗,有6項進入臨床第3期,全世界都在法規適度鬆綁的情況下加速研發。當然期待有足夠數量的疫苗問世,而且價錢也要合理,如此才能確保應用在最需要的族群。除上述之外,我們深切期盼還是要有下列的倫理考量:

◎疫苗的有效性、安全性要列入最優先及最嚴謹的考量因素。

◎誘發的有效抗體及引發T細胞免疫是否得到充分證實?是否適用所有的年齡層?另外,疫苗持續有效的期限亦要嚴肅地看待。

◎是否有強烈,甚至致命的副作用,如抗體依賴性增強效應(Antibody-Dependent Enhancement,ADE)或疫苗相關性增強呼吸道疾病(Vaccine-Associated Enhanced Respiratory Disease,VAERD),都要非常謹慎處理。

◎疫苗是世界的公共財,應該有公平的接種機會(如疫苗的分配及接種順序)及價格應該平民化。

結語

新冠肺炎從去年年底延燒迄今,不可諱言,人類面對任何重大疫情,不免出現恐慌與不安的心理反應;因此,如何安撫人心,適時提供心理諮商及相關治療,就顯得格外重要。

一般而言,疫情期間造成的壓力與擔憂,包括:害怕自己得病、害怕傳染別人、睡眠與飲食習慣改變、怕自己原有的慢性疾病惡化、反而養成抽菸或喝酒解悶之不良習慣,以及增加安眠或鎮靜藥物用量,每個人的心理狀況不盡相同,但總結起來,以下數點具有共同性值得大家遵行:

(1)摒除功利主義,以信任、關心、利他取代猜忌、自私、自利,體認「共存共榮」的重要性。

(2)利用自我隔離或減少外出參加公共活動的同時,自我學習,自我反思,更懂得包容與尊重。

(3)發揮同理心(Compassion)、合作情(Cooperation)、溝通(Communication)、協調(Coordination)及關懷(Care)。

(4)要積極運用自我紓壓技巧,如:正念減壓、呼吸調息、運動或閱讀等。

配合政府推行與實踐安心防疫五部曲(PEACE)

Patient:培養耐心與同理心

Enhance:強化安全感,了解正確疫情資訊

Accept:接納情緒起伏,設法平靜自己的心情

Change:改善不好的習慣,建立防疫新生活

Engage:回歸正常生活,投入多樣而且有益身心的作息方式 目前在台灣,新冠肺炎疫情已漸趨緩但仍處於詭譎莫測、渾沌不明的狀態,只要我們時刻保有危機意識(crisis awareness)及警覺意識(alertness)、重視人性(humanily)、付出關懷(care)、團結一心(solidarity),相信抗疫一定成功。

【完整內容請見《常春月刊450期;訂閱常春月刊電子雜誌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