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投顧:台股醞釀跌深反彈


【樂高雄電子報】提供讀者掌握高雄最「夯」的訊息,感受維持不變的人情味與不斷改變的新高雄。 成功不是偶然,能力才是關鍵!【能力雜誌電子報】是專業經理人暨上班族提升競爭力最佳管道!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2021/10/04 第5176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股市要聞 四投顧:台股醞釀跌深反彈
歷史經驗 10月七成會漲
一周盤前解析/塑化、金控可留意
蔡明彥專欄/綠能、碳權商機湧現
雙十概念股 聚焦
趨勢型成長股 優選
股市焦點 精測營收 連二月走揚
晶鑽新醫材上市 營運衝
櫃買家族增添三新秀 戰略新板三家申請登錄
法人觀點/總太地產全年EPS估2.8元
總太地產董座翁毓羚 健康建築掛帥
製鞋三雄報喜 越南廠復工
大盤氛圍不佳 永豐實、八方雲集股價失色
開放網路商機熱 台鏈利多
索尼新機熱銷 仁寶、美律樂
法人:製鞋大廠Q4旺季仍旺

★ 台股重要指標:外資買賣超投信買賣超自營商買賣超融資增減排行融券增減排行
股市要聞
四投顧:台股醞釀跌深反彈
記者高瑜君、周克威/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台股短線在中國大陸能耗雙控、及全球通膨議題等利空衝擊中,上周指數急挫近700點。雖然短線行情承壓,不過市場專家看好,在上周五(1)日美股大漲後,引動當日台指期夜盤也收漲百餘點,加上其他利多逐漸浮現,預期本周台股可望展開跌深反彈行情,10月指數將震盪盤堅上看萬七。 第一金投顧董事長陳奕光、大展投顧總經理賴建承表示,台股上周急殺689點後, ...
 
歷史經驗 10月七成會漲
記者高瑜君/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美國通膨蠢動、中國大陸限電壓力紛擾,使台股10月首個交易日就重挫363點。法人指出,由於歷年來台股10月行情上漲機率達到七成,配合9月營收、第3季財報與法說、美股超級財報周等利多匯聚下,看好台股光輝10月行情有譜,操作宜避開籌碼凌亂股。 法人表示,現階段台股處在兩好(各國總經數據及企業獲利數字皆表現良好)兩壞(美國通膨、大陸能耗雙控)的局面,加上按費波南希係數來看,台股 ...
 
一周盤前解析/塑化、金控可留意
記者 周克威/經濟日報
台股上周五(1日)受到美股重挫、大陸能耗雙控與電價上漲等利空包圍,表現弱勢,指數持續維持探底走勢,由於整體通膨問題再起,終場指數下跌363點,收在16, 570點,全周指數下跌689點。 台新投顧協理范婉瑜表示,美國科技股相對弱勢,國內電子股無著力空間,在10月中旬開始將陸續召開法說、公告季報,不確定性恐壓抑買盤信心;傳產股受惠大陸能耗雙控,非金電指數緩步墊高,而金融受惠升 ...
 
蔡明彥專欄/綠能、碳權商機湧現
蔡明彥/經濟日報
上周,中國大陸幾個出口重磅省分在十一長假前為追趕年度碳排目標,無預警擴大限電,導致台商供應鏈一陣恐慌,是科技股轉弱的原因之一。這波大陸缺電的蝴蝶效應其實醞釀已久,由於碳中和是全球共識,因此,減少高碳排的燃煤發電也是大陸既定的政策。 在這波限電危機中,我們發現有部分的公司因為碳排相對同業少,或是已經取得低碳排的認證,受影響相對小。因此,自行規劃節能發電設備如屋 ...
 
雙十概念股 聚焦
記者高瑜君╱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近期受到眾多利空夾擊,台股上周單周下跌689點,盤面上瀰漫保守氣氛,而長榮航(2618)、台肥、東聯等領先大盤站上十日線、成交量大於十日均量的「雙十概念股」,在有量有價下將成為市場聚焦點。 根據CMoney統計,股價站在十日均線之上、成交量大於十日均量,按近十日三大法人買超張數逾千張排序,計有17檔,分別為:長榮航、華航、台肥、遠雄港、東聯、和成、隆大、宏泰、士紙、龍燈-KY ...
 
趨勢型成長股 優選
記者王皓正╱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台股周線再度由紅翻黑,指數失守16,600點關卡。法人昨(3)日表示,時序步入第4季後,台股將面臨季報檢視、法說會登場及產業調整的考驗,投資人可擇優布局「趨勢型成長股」,等待盤勢反彈契機。 展望後市,安聯台灣科技基金經理人廖哲宏表示,在短期觀察重點,為大陸限電對於產業及中國總經的影響;另外,疫情對東南亞供應鏈的衝擊、及歐美解封邁向復甦之路是否如預期,都是牽動接下來市 ...
 
股市焦點
精測營收 連二月走揚
記者鐘惠玲/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精測(6510)昨(3)日公布9月合併營收為3.95億元,為歷史第三高,月增1.9%,連續兩個月走揚,並且是近一年來最佳。第3季合併營收為11.08億元,為單季次高。 精測9月合併營收較去年同期衰退約3.7%;第3季合併營收季增5.7%,年減7.7%;前三季合併營收為29.68億元,年減約6%。 精測表示,第3季業績表現符合預期,7月受到部分客戶新產品驗證遞延影響、8月開始恢復正常驗證,9月業績反映 ...
 
晶鑽新醫材上市 營運衝
記者謝柏宏/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晶鑽生醫(6815)昨(3)日舉辦自有品牌新品上市發表會,推出「MIRACLE THREAD提美拉外科用可吸收性縫線」全品項線雕線材,並獨家代理「寇斯特優緹偲第三代超音波探頭」。該公司強調,隨著兩大醫材產品線的正式到位,可望為晶鑽生醫營運開啟新一波成長動能。 晶鑽生醫總經理謝佳憲表示,「MIRACLE THREAD提美拉」線雕線材今年4月獲衛福部食藥署(TFDA)同意,核准新增醫材規格並延長保存 ...
 
櫃買家族增添三新秀 戰略新板三家申請登錄
記者王奐敏/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櫃買家族本周將再添三檔新兵,包括一家上櫃、二家興櫃都將在本周掛牌。其中,10月6日有振宇五金(2947)上櫃掛牌,承銷價80元。君帆5日興櫃掛牌。7日則有台新藥興櫃掛牌。此外,戰略新板9月新增受理三家公司數泓科、進典及宏□智醫申請登錄。 櫃買中心表示,振宇五金預計於6日上櫃掛牌, 振宇五金主要從事專業五金商品之零售及批發業務,董事長為曾善, ...
 
法人觀點/總太地產全年EPS估2.8元
記者周克威/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總太(3056)第2季營收0.3億元,季減99.3%、年減55.1%,毛利率9.2%,每股虧損0.19元。 今年上半年毛利率29.2%,營業利益9.1億元、年增208.9%,稅後純益7.2億元、年增198.6%,每股純益3.43元。 分析師表示,總太上半年無完工新建案,但是受惠於去年第4季完工的「總太2020」於第1季持續認列,疊加出售台中土地(南區樹子腳段),因此上半年的營收以及獲 ...
 
總太地產董座翁毓羚 健康建築掛帥
記者宋健生/台中報導/經濟日報
今年10月3日是總太地產董事長翁毓羚接任董座滿四年的日子。從2017年升任董事長起,是當時「全台最年輕女性上市公司董事長」,累計推出六案、超過4,500戶住宅,全部自行銷售,總銷金額逼近300億元。 2022年總太邁入30周年,翁毓羚要向當年拔擢她的創辦人嚴師吳錫坤交出成績,期許總太30周年啟動的「品牌躍升」計畫能夠將「永續城市,健康建築」的品牌目標 ...
 
製鞋三雄報喜 越南廠復工
記者宋健生/台中報導/經濟日報
越南胡志明市解封後,全球製鞋龍頭寶成(9904)也傳來好消息,昨(2)日宣布位於同奈的寶成廠、寶崧廠,已取得當地政府核准,將自本周二起逐步復工,西寧的寶宏廠與寶利廠,也訂10月11日復工。 胡志明市宣布放寬隔離指令,即日起解封,西南各省同步放寬。據了解,包括工業園區、出口加工區、高科技園區、產業聚落,和區內的企業、生產及商業機構等,都將 ...
 
大盤氛圍不佳 永豐實、八方雲集股價失色
記者嚴雅芳/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台股近日殺盤重摔,連帶新股也沒有好臉色。永豐實(6790)受大盤買氣氛圍不佳影響,昨天盤中一度跌破承銷價;掛牌不到一個月的八方雲集(2753)盤中也再創掛牌以來新低價。不過,法人分析,從基本面來看,兩檔個股都擁有民生必需品等題材,營運還是可望有不錯表現。 本周三剛以每股52元掛牌上市的永豐實受大盤買氣氛 ...
 
開放網路商機熱 台鏈利多
記者黃晶琳/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Open RAN(或稱O-RAN)商機來了,市調機構預估,2025年全球產值達100億美元,甚至看好2030年O-RAN顛覆傳統電信網路,占比將達75%。法人表示,和碩(4938)、廣達(雲達)、緯穎、啟□、台揚、中磊、明泰、智邦等來自5G Open RAN出貨將開始明顯提升,2022年倍數成長。 開放網路趨勢從雲端資料中心走向電信網路,各國電信業者倡議開放式無線接取網路(Open ...
 
索尼新機熱銷 仁寶、美律樂
記者張剛瑋/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索尼手機在台熱銷,索尼昨(1)日公布,Xperia 1 III和Xperia 10 III兩款型號,雙雙獲得8月台灣非蘋銷售冠軍;索尼的Xperia 5系列新機9月上市,索尼期待靠三款手機繼續在非蘋市場攻城掠地。 今年索尼第三代1、5、10系列手機已經全數在台上市,看好10月振興券上路,可望再衝出買氣,嘉惠等仁寶(2324)、美律等台廠供應鏈。 索尼台灣總經理林志遠指出,新品Xperia 5 III可滿足不同價格帶 ...
 
法人:製鞋大廠Q4旺季仍旺
記者宋健生/台中報導/經濟日報
越南胡志明市解封,寶成(9904)、豐泰、志強等製鞋大廠越南廠將陸續復工,並強調品牌客戶並未砍單,目前仍處爆單狀態;法人估,各製鞋大廠第3季將為全年低點,第4季在加班趕工出貨帶動下「旺季仍旺」。 法人指出,寶成製鞋業務第3季受越南廠停工影響,原預期全年出貨量成長10%至15%的目標,恐將下修為低個位數成長,毛利率同步受影響。 不過,目前全球運動品牌需求仍強,且鞋類產品較無 ...
 
SLACK敏捷布局疫情商機!執行長暢談如何因應這場全球危機
身為一家從2014年成立,到2019年股票上市公司的執行長,他經歷了許多急劇加速的時期,整個Slack團隊也是如此。且隨著新冠肺炎危機的嚴重性變得明顯,團隊都知道必須面對雙重挑戰:大幅增加的顧客需求,以及驟然轉向遠距工作。

What's your take on this? 不是叫你拿東西
外籍同事找Ethan討論年度的產品計劃,討論時同事問Ethan:"What's your take on this?" Take? 拿了什麼東西嗎?Ethan回答:"I didn't take anything."兩人講半天,似乎雞同鴨講。原來"What's your take on this?"問的是……。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