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材漲不停…王品也撐不住 餐飲業喊漲


閱讀讓生活永遠不無聊。【大田出版編輯病】與喜歡閱讀的朋友結好緣,一同激盪出不同靈感,做出更多好書。 【先探投資週刊電子報】提供潛力股報導,及分析台股、大盤趨勢、個股漲跌。讓你掌握股市,貼近台股趨勢!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部落格  u值媒  NBA台灣  網站總覽  
2021/10/13 第5216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今日財經頭條
國際財經要聞
其他財經要聞
 
★ 台股重要指標:外資買賣超投信買賣超自營商買賣超融資增減排行融券增減排行
 
今日財經頭條
食材漲不停…王品也撐不住 餐飲業喊漲
記者林海/台北報導聯合報
原物料大漲、基本工資擬調整讓業者叫苦連天,餐飲龍頭王品宣布本月廿五日起旗下十五個品牌餐點將漲價,漲幅約百方之五。不只王品,漢來美食旗下的吃到飽品牌也喊漲,可能明年第二季漲價,中餐體系部分品項甚至規畫農曆春節前就要漲價。餐飲業者透露,這一年多來原物料的漲幅驚人,對企業的衝擊更甚於基本工資調漲,都在評估漲價。

台灣菸酒公司董事長丁彥哲日前表示,近來原物料及貨櫃航運費用雙雙大幅攀升,成本上漲帶來的壓力相當大,預告業界已經醞釀要漲價,示警「十一月就會明顯感受到」。沒想到十一月還沒到,連鎖餐飲業已經宣布要漲價。事實上,平價牛排館孫東寶自十月一日起排餐已全面調漲廿元,漲幅高達百分之十二以上,主要原因是海空運等成本高漲影響。

王品指出,自二○二○年疫情爆發後,國際各項食材成本飆漲至前所未見的價格,其中集團主力食材牛肉中,常用的肋眼、菲力漲幅高達百分之五十,二○二○年起牛肉價格便一路攀升,主因是「黃小玉」價格飆漲、飼料成本上揚,加上今年美國飽受缺工之苦、人事成本提高,牛肉後市仍持續看漲。

除牛肉外,王品說,近期國產豬肉價格同樣居高不下,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豬肉漲幅達百分之七點七五,創下六年半新高,而雞肉、海鮮價格上漲超過百分之十五,沙拉油、糖等大宗物資漲幅超過百分之卅,全球食品價格在過去十五個月大漲百分之四十、已漲至近十年最高,食材成本高漲成為餐飲經營最大的壓力。

王品指出,台灣基本工資在二○一八年至二○二一年間漲幅達百分之九點一,時薪漲幅更高達百分之十四點三,近期政府又擬調漲基本工資,人事成本高升也加重餐飲內需產業的負擔。

瓦城、豆府、饗賓等業者則表示,目前還沒有漲價的規畫,但代理TGI FRIDAYS與Texas Roadhouse等品牌的開展集團則說,原料上漲的壓力的確很重,因此內部正討論是否漲價;而漢來美食則說,自助餐業態已在評估明年第二季以後調整價格,漲幅區間估計落在百分之三至八。乾杯則正在評估中,不排除未來品牌調價。

漢來美食坦言,食材上漲才是連鎖餐飲業經營成本加重的真正主因,包括國產食材和進口食材,都面臨前所未有的漲幅,尤其是「萊豬」開放後,豬肉價格就漲了三成。中餐體系包括圍爐宴、外賣年菜,以及喜宴起桌價,規畫可能會在農曆春節前反映售價,平均調幅預估在百分之十至十五不等。

 
油價創高牽動通膨 股匯添變數
記者戴瑞瑤/台北報導聯合報
在需求強勁和供應緊繃兩因素夾擊下,國際原油價格續漲,布倫特原油價格昨突破每桶八十三點六美元,創下三年新高,使通貨膨脹升溫疑慮加深。市場持續關注通膨問題,若本周三美國九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數據超過市場預期,將使美債殖利率和美元上漲、金價下跌。

國泰世華銀昨公布的第四季投資研究報告指出,景氣復甦力道從高速成長回歸正常,金融市場進入換檔期,供應鏈調整緩慢加上能源危機蠢動,通膨持續時間恐較預期延長,金融市場震盪易加劇。

富蘭克林證券投顧表示,面臨近期通膨壓力高漲,石油或天然氣價格驟升可藉由政策面創造供給予以紓解,應不至於導致通膨失速上漲。根據主要投資機構預估,明年全球經濟成長力道和通膨預期可望紓緩,美國十年期公債殖利率急彈後,可望吸引保守買盤。

瑞銀財富管理投資總監辦公室認為不必過分擔憂油價上漲會引發通膨,因為目前石油對生產和通膨的影響比過去小,在消費者支出中的占比也較過去小。能源價格上漲將減緩經濟增長,但不足以導致衰退,且隨著能源供應提高和庫存回升,預期明年價格將趨於穩定。如果淡季需求放緩或北半球冬季天氣比預期溫和,新增煤和天然氣產能可能使能源價格加速下跌。

FXTM富拓市場分析師陳忠漢認為,油價飆漲讓主要經濟體面臨通膨失控的風險,如果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和國際能源署(IEA)本周發布的月報顯示市況進一步吃緊,供應不足以滿足全球需求,原油走勢將維持強勢並加劇通膨擔憂。而這意味著美元將獲得更多支持,金價將進一步下挫,同時股市將受到抑制。

通膨壓力下,昨金融市場外資股匯雙殺,航運股成殺盤重心,台積電回測年線有守,台股跌破五日線。法人認為台股持續區間整理,營建資產股、五倍券概念內需股、業績股等為資金避風港。

 
三接外推環差案 初審卡關
記者翁至威/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環保署昨(12)日召開「中油觀塘三接外推方案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首次專案小組初審,經濟部政務次長曾文生親自出席坐鎮。歷經三個多小時討論,最後閉門會議上,連同主席共十位委員全數要求應於12月31日前補正再審。

據悉,本專案小組共11位委員,昨天出席初審的委員包括專案小組召集人、環委簡連貴,中央大學應用地質研究所教授李錫堤、中山大學生科系特聘教授張學文等十人。

環評專案小組經過閉門會議,全數委員認為應補正再審,最後提出共15項意見,要求中油補充棧橋規畫、藻礁影響科學數據、柴山多杯孔珊瑚調查等資料後補正再審。

曾文生會後表示,會請中油盡快補充相關資料,至於審查進度是由環保署決定,經濟部沒有一定要在年底公投前通過此案。

中油觀塘三接外推方案環差案被視為年底藻礁公投前哨戰,曾文生昨日說,在環評史上鮮少看到開發案在首次初審階段,就由次長層級親自出席說明;他並帶來一群學者專家作為「軍師」,強調要傳遞「正確訊息」。

曾文生表示,三接案攸關電力供應穩定,已做出滿大程度的迴避退縮,希望環評能在科學證據下進行討論,經濟部也委託專家進行海域調查、水下地質分析、生態系統分析,希望兼顧生態保育。

珍愛藻礁公投領銜人潘忠政昨出席會議則說,「這是真相與謊言比對的時刻。」三接明明有台北港替代方案,政府卻一直「擠牙膏」,最後跑出外推方案,目的是為了迴避重作環評,直批國家建設竟用如此顢頇方式試圖通過。

對於外界質疑經濟部選擇在公投前兩個月送出環差案,曾文生表示,經濟部絕對不是刻意要找環保署麻煩,也不是要讓環評委員為難,三接工程能不能繼續蓋,關鍵是在於公投結果,環差只是過程。

曾文生表示,經濟部送出環差審查的目的有三個,第一是信守政府承諾;第二也希望透過環差程序,將執行細節正式向環委說明;第三,環評會議中作成的決議,具有法律約束力,開發單位必須去落實。

曾文生說,希望透過環差審查過程的討論,讓訊息更清楚,過程中環委若有提出更好的建議,經濟部也會進行分析。

 
環評登場 劍指藻礁公投
記者 吳姿賢經濟日報
三接外推案昨首度進入環差初審,但珍愛藻礁公投12月18日就要投票,開發單位卻先將環評案送審,雖是各自獨立兩件事,目前法規制度上也未規範誰先誰後,但在全民尚未公投決定該不該在現址興設三接之際,此時環評先開審,程序上恐有爭議。

環差審查備受矚目,即使經濟部大陣仗應戰,但重大爭議審查本就不易一次「通關」,會前因而根本沒人認為此案能迅速通過,卡在年底的公投大戲才是三接案蓋不蓋的最大變數。

如今環評早於公投結果先開審,若公投最後通過要求三接遷址,環差若先做成通過的結論,恐遭公投結果打臉,不但陷環評委員於不義,審查意義也蕩然無存。但若環評審查刻意「拖」到公投結束,一旦公投通過遷址,此案也形同作廢不必再審,如今的審查也只是徒然浪費資源。

儘管環保署不斷強調「公投是公投、審查是審查」,聲稱一切按照程序規定走,但環差審查會議上,沒人提公投問題卻隱然受到公投牽制,畢竟在公投未定案前,沒有委員想背負如此沈重的壓力,這樣的程序正義還站得住腳?

說穿了,蔡政府當家下的環評審查,即便最終通過環評審查,也不令外界意外,真正能有機會擋下三接案的是藻礁公投。雙方都在藉由環評舞台劍指藻礁公投,環評對壘只不過是公投戰局的前哨戰。

 
中南部職缺增幅 超車北部
記者葉卉軒/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就業市場開始出現「板塊挪移」,根據104人力銀行昨(12)日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全台徵才重鎮雖仍在北部,但七年來,中南部工作數成長逾50%,增幅已超車北部。

薪酬方面,半導體、重化工業為中南部高薪產業,但其中醫師、教授、工程師、製鞋人員等職務的薪水甚至超過北部。

數據顯示,2015年迄今,中部工作數增加近7萬個,暴增67%,南部增加近5萬個,增幅51%。同期間,北部成長10萬個,增幅30%。

104人力銀行指出,產業長期重北輕南,北部提供絕對多數的工作機會,2021年第3季平均每月工作數77萬個,57%集中在北部,中部占22%、南部占18%。值得注意的是,相比2015年同期,七年來,工作機會中南部增幅已超車北部。

哪些產業帶動中南部工作數增長?據104人力銀行調查發現,最近七年,中南部工作數增幅最高的產業是建築營造及不動產、農林漁牧水電資源業,反映2015年高鐵苗栗、彰化、雲林站正式營運,以及中科南科近年來擴建廠房等需求。

此外,半導體聚落也已從竹科延伸到中科及南科,中科上半年營收約4,828億、年增約12%,南科上半年營收約4,860億、年增約32%,兩者合計營收已達竹科三分之二。再加上石油煤製品製造業、及鋼鐵等重工業長期以來也支撐中南部產業命脈。104人力銀行指出,半導體及重化工業居中南部兩大高薪產業,但其他產業薪資仍普遍低於北部。

104人力銀行並分析,中南部薪資高於北部的亮點職務,集中於硬實力、地方特色產業的相關職務。其中,硬實力指的是醫生、教授/副教授/助理教授、以及工程師,主因醫療機構和大專院校為了吸引北部人才進駐或留在中南工作,月薪中位數比北部高出逾2萬元;工程師則是半導體及光電南移擴廠,IC設計及製程工程師,月薪中位數比北部高出2,000~5,000元不等。地方特色產業指的是製鞋人員,以及一般動物飼育人員。

 
三多加持 苗栗工作數躍升77%
記者葉卉軒/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根據104人力銀行昨(12)日發布的數據調查發現,近七年來,不僅中南部工作數成長已超車北部,苗栗縣更以77%的增幅,高居全台19縣市之冠;據了解,竹科、高鐵、離岸風電則正是三大主力引擎。

104人力銀行公共事務部協理張雅惠分析指出,苗栗工作數七年增幅上衝到77%,首先是受惠於新竹科學園區持續發展,竹科去年營收高達1兆2,439億元,與七年前相比成長6.7%,營收擴張帶動開出更多的工作機會。

至於第二大引擎,則是2015年高鐵苗栗站正式營運,帶動建築等基礎建設人力需求;第三大引擎為經濟部推動國家能源計畫發展離岸風電,苗栗縣竹南鎮外海設力離岸風力發電場,在2017年商轉為全台首座正式營運的離岸風力發電場,帶動相關工作機會。

根據104人力銀行的數據顯示,各縣市2021年第3季平均每月工作數,仍多集中於北部都會區,六都當中,台南市5.4萬個、高雄市6萬個居六都之末,台中市則有12萬個、桃園市8.7萬個、新北市11萬個、台北市17萬個。

六都之外的其他縣市,僅新竹縣市的6.4萬個,以及苗栗縣1.5萬個、嘉義縣市1.1萬個略高,其他則都低於1萬個,就業難度確實較高。

 
三接外推方案砍掉重練 恐要再耗11年
記者江睿智/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經濟部政務次長曾文生昨(12)日表示,若三接外推方案未通過,砍掉重練耗時將超過11年,立即影響大潭電廠8、9號機的供電,預估一年少掉137億度電,須改以500萬噸煤來替代發電,對於我國減煤、減碳進程衝擊很大。

若以台電去年售電量約2,248億度電來計,因三接外推案無法通過,將導致大潭電廠一年少供電137億度,約占全年用電量6.1%。

環保署昨日下午舉行三接外推案環差專案小組會議,經濟部則搶在昨日上午舉行「三接再外推科學評估結果記者會」,此舉遭環團批評,經濟部是否刻意選擇這個時間召開記者會左右審查。

對此,曾文生直接回應,「若按環團主張,是不是經濟部都不能說話?」他強調,經濟部召開記者會不是「帶風向」,而是有義務對外說明,盼透過科學證據落實對話溝通,對三接外推方案尋求共識。他表示,為了三接再外推方案,中油多花了2.5年、及百餘億預算,必須讓外界了解。

環團也批評,經濟部和中油原訂8月底要送審環差說明書,卻延期至9月初;曾文生表示,這是因為中油委託進行海底高解析度地質調查分析,希望等這項調查完成,釐清海底礁石分布、藻礁邊界。

曾文生表示,三接再外推的環差審查,不是單純的環差案,而且攸關公投案,將影響能源穩定供應,以及我國減碳減煤之進程。

經濟部表示,科學評估結果顯示,三接再外推並不如公投方聲稱對環境生態皆為負面影響,反而具有許多正面效應。三接再外推,將潮間帶藻礁全部保留,連水下礁石也盡力避開。讓藻礁保護最大化、供電減煤影響最小化,這是在專家團隊科學驗證下最務實的選項。

曾文生表示,若三接再外推方案無法通過,立即影響是大潭電廠8、9號機的興建與供電,預估一年少掉137億度電。

曾文生表示,一旦公投通過,減煤時程將受到很大影響,將三接遷離觀塘,砍掉重練、另找地點與建供應北部天然氣接收站,需再耗至少11年,包括行政作業準備、環評作業、及興建儲槽及碼頭等。

他表示,在2050年之前,天然氣在台灣能源供應的角色不會消失,依經濟部規畫,北中南各有一天然氣接收站,包括觀塘、台中港及永安,這三個將是台灣能源供應重要節點,並且有海管及陸管相連,除了供應之外,更有相互備援作用。

 
IMF上調台灣經濟成長預測至5.9%
編譯林聰毅/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國際貨幣基金(IMF)在12日發布的最新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中,小幅下修今年全球經濟成長預測0.1個百分點至5.9%;但大幅調升台灣的成長率預測1.2個百分點,由原先預測的4.7%調高至5.9%。

IMF的報告預測今年全球經濟成長率為5.9%,略低於7月預估的6.0%;明年成長預測則維持4.9%不變。IMF現在對今年全球經濟的看法較不樂觀,主因是先進經濟體的供應鏈問題依舊揮之不去,以及新興國家的疫情日趨惡化。

台灣今年經濟成長預測則獲大幅上修至5.9%,遠高於今年4月預估的4.7%和去年10月預測的3.2%。台灣明年的成長預測將有3.3%,比4月預估高出0.3個百分點。報告並預測台灣今、明兩年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分別上漲1.6%與1.5%,失業率分別為3.8%與3.6%。

在台灣以外的亞洲四小龍部分,IMF預期南韓、新加坡與香港今年的經濟成長率將分別達到4.3%、6.0%與6.4%,明年則為3.3%、3.2%與3.5%。至於中國大陸今年成長率預估為8.0%,2022年為5.6%。

IMF首席經濟學高萍娜表示:「小幅下修今年整體成長率,掩蓋了某些國家遭大幅調降的事實。」她並表示:「由於疫情惡化,低所得開發中國家的前景已相當黯淡,下修也反映先進經濟體近期的前景更為艱難,原因之一是供應中斷。」

在這項報告中,先進經濟體的整體降幅較為明顯,由先前預測的5.6%降至5.2%,主要是反映全球供應鏈問題以及供需之間的錯配。美國的降幅最顯著,今年經濟成長預測被下修1個百分點至6%,西班牙和德國的成長前景也各下調了0.5個百分點,加拿大則調降了0.6個百分點。

IMF同時調升今、明兩年的全球通膨展望,分別由7月預估的2.4%及2.1%上升至2.8%及2.3%。該組織並呼籲說,一旦復甦力道比預期更快、或是通膨風險變得非常顯著,各國決策官員應準備迅速採取行動。

目前世界各地從食品、藥品到車輛等價格齊漲,威脅全球復甦。

 
國際財經要聞
末日博士羅比尼:Fed減債可能臨陣退縮
編譯林聰毅/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末日博士」羅比尼說,如美國經濟成長放緩且市場出現像2018年第4季那種跌勢,聯準會(Fed)可能會發現很難採取緊縮政策。

羅比尼12日接受彭博電視採訪表示:「他們(Fed)會臨陣退縮」;「 他們將把完成縮減購債或升息時間往後延。」

羅比尼認為,停滯性通膨勢將持續「好幾季」,而美國核心個人消費支出物價指數明年將維持在3%以上。隨著石油、煤炭和天然氣的成本攀升,對於通膨持續不退的疑懼加劇,為物價上漲增添壓力。羅比尼說,供應鏈瓶頸和勞工短缺正在推動核心和總體通膨大步走高,同時傷害經濟成長。

他說:「這使各國央行陷入一個非常棘手的兩難困境。」「假如成長減緩,Fed『終將變成鴿派』。」高盛首席經濟學家海濟斯11日也表示,美經濟成長放緩將意味Fed明年不太可能升息,儘管各界預期Fed將在下次政策會議宣布縮減資產購買規模。

 
亞馬遜重返辦公政策放寬
編譯王巧文/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美國電商巨頭亞馬遜放寬重返辦公室政策,在工作模式方面,將給予員工更多彈性,放手讓各團隊自行決定重返辦公室的計畫,為員工開啟繼續遠距上班大門。

CNN報導,亞馬遜執行長賈西11日向員工表示,將讓各團隊自行決定重返辦公室的計畫,可以全面重回辦公室,也能混合工作模式,或是以遠距上班為主。

賈西說,各團隊主管將決定成員回辦公室的時間與頻率。他說,隨著逐步擺脫新冠肺炎疫情陰影,亞馬遜將進入一個測試、學習及調整工作模式的階段。

不過這些變動僅適用於亞馬遜的辦公室員工,不包括倉儲工人、送貨員、資料中心人員及部分實體門市店員。

賈西指出,在亞馬遜這種規模的公司,沒有一種統一的工作模式,能讓所有團隊都發揮最大潛能,「比起規定員工每周至少得在辦公室工作三天,我們將把這一決策權留給各團隊。」

不過,儘管亞馬遜放寬重返辦公室政策,賈西也說,希望員工不要住得太遠,仍有辦法在一天內前往辦公室開會。亞馬遜在3月告訴員工,希望回歸「以辦公室為主」的企業文化。

 
通用召修電動車 樂金埋單
編譯林奇賢/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通用汽車(GM)宣布,已和電池供應商樂金化學與樂金電子達成協議,旗下電動車雪佛蘭Bolt電池起火召修事件的費用,將由這兩家南韓公司賠償多達19億美元,等於是承擔絕大多數的召修成本。

彭博資訊報導,通用汽車12日表示,將把這筆損失補償費用列入第3季的盈餘。通用在這起事件召回14.3萬輛雪佛蘭Bolt和電動休旅車Bolt EUV,因這些車輛的鋰電池有起火之虞。

GM還說,修理這些車輛的成本(包含完全替換某些車輛的電池)估為20億美元,比原估的18億美元還高。

GM全球採購與供應鏈副總裁艾敏(Shilpan Amin)聲明指出:「對本公司來說,樂金(LG)是重要、令人尊敬的供應商,我們很高興能達成如此協議。我們的工程和製造團隊,會持續合作來加速生產新的電池模組,而我們預計本月開始修理客戶的車輛。」

樂金化學旗下子公司樂金能源解決方案(LGES)、樂金電子同日也宣布,第3季共認列1.1兆韓元(9.18億美元)的費用,以支付與召修這些電動車相關的費用,並採取相關措施來安撫投資人。

這兩家公司也說,有關費用分擔的協商已經結束。

若算進第2季財報所提列的費用,這兩家公司目前總共認列1.4兆韓元(12億美元)的召回相關準備金。

LGES和樂金電子12日股價分別收漲4.2%和3.3%,可能是因為召修成本的不確定性已消除,使投資人鬆了一口氣。

 
歐盟首發綠色債 認購踴躍
編譯陳家齊/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歐盟昨日(12日)成功發售這個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第一批綠色債券,投資人認購極為踴躍,反映市場需求火熱,120億歐元(約139億美元)債券吸引1,350億歐元(約1,560億美元)的超額認購,雙雙打破紀錄。

這批規模達120億歐元的債券,2037年到期,僅是歐盟未來幾年計畫發售2,500億歐元綠色債券的第一批。義大利裕信銀行(UniCredit)分析師克萊普說:「這將是規模最大的綠色債券,可為投資者提供流動性最強的綠色債券,或其中之一。」英國NatWest Markets公司分析師分萊森形容,投資人搶購的狀況成為「徹底的暴動」。

歐盟的綠色債券吸引11.25倍超額認購,比英國上月首次發行的綠色債券還熱門。當時英國發行100億英鎊(約136億美元)綠色債券,吸引十倍、逾1,000億英鎊的超額認購。

這批歐盟綠債由美銀證券、法農業信貸銀行、德意志銀行、野村控股和道明證券聯合經辦,小摩、花旗等跨國大銀行卻無緣此單。

這種綠債享有「綠色溢價」,殖利率比同等公債要低一點點,仍極受投資人搶購。這些債券發行所得將轉交歐盟各國,進行綠能計畫及適應氣候變遷建設。

歐盟計畫在2050年達成「碳中和」,成為淨零排出。為此,美國銀行估計歐盟這幾年可能每年發行350億到450億歐元綠債,規模相當歐盟各國發行的主權債券。

 
市場觀望通膨數據 美股連三日收低、道瓊下跌117點
財經新聞組/綜合報導世界日報
關鍵通膨數據即將公布,第3季財報季就要開始,美股三大股指12日連續第3個交易日收低。

道瓊工業平均指數下跌117.72點或0.34%至3萬4378.47點。史坦普500指數下跌10.54點或0.24%至4350.65點。那斯達克綜合指數收盤下跌20.28點或0.14%至1萬4465.92點。

大部分股指走勢都平盤附近震盪,然後在尾盤出現拋售。

美國商銀表示,在本周各項數字發布之前,股市「大多處於觀望狀態」。

Stifel分析師在報告中表示:「今天沒有什麼重要的新聞,市場正等待幾個即將到來的催化劑,如9月CPI和零售銷售、最新的FOMC會議紀錄以及第3季財報季起跑。」

9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定13日上午公布。根據《道瓊》推估,經濟學者預計9月CPI將較上月上漲0.3%,較上年同期上漲5.3%。

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也將於13日公布9月會議紀錄。投資人將在其中尋找有關Fed計畫撤回寬鬆貨幣政策的任何潛在線索。

摩根大通和達美航空定13日公布財報,揭開第3季財報季。

本周稍後公布財報業績的其他主要個股包括美國商銀、Walgreens Boots Alliance、富國銀行、摩根史坦利、花旗集團和高盛。

E-Trade Financial總經理拉金(Chris Larkin)表示:「隨著財報季開始,會出現很多不利因素,交易員將尋找任何和所有財測,尤其是在成長很可能放緩的情況下。」

Refinitiv數據顯示,繼第2季成長96.3%後,本季獲利增長預計將同比增加約30%。

瑞銀私人財富管理總經理馮利普西(Rod von Lipsey)表示:「最近幾周對第3季財報的預期一直在下降,這應該會為意外利多創造一些上漲空間,有利對整體市場情緒。」

國際貨幣基金(IMF)調降全球成長預測,理由是供應鏈挑戰和新冠病毒持續蔓延。

IMF經濟學者戈皮納特(Gita Gopinath)表示:「世界各地的供應鏈中斷□□也加劇了通膨壓力,進而推升金融風險,對前景構成額外風險。」

IMF表示,如果通膨過高,Fed等央行應該準備收緊貨幣政策。

勞工部發布最新職位空缺和勞動力流動調查(JOLTS),8月職位空缺減少超過50萬個至1040萬個。

9月股市走勢坎坷,史指下跌4.8%,為2020年3月以來最糟單月,並打破連續7個月的上漲走勢。史指在10月出現回升,至今上漲約1.3%。

但最近幾天反彈出現停滯。華爾街主要策略師認為2021年底前的回報率將很低,因為史指年終平均目標為4433點,只比11日收盤價高不到2%。

 
國際油價大體穩定 幾乎平盤作收
紐約12日綜合外電報導中央社
國際油價今天大體穩定,幾乎以平盤作收。

紐約商品交易所西德州中級原油11月交割價上揚12美分或0.1%,來到每桶80.64美元。

倫敦北海布倫特原油12月交割價下跌23美分或0.2%,來到每桶83.42美元。

 
要聞
兆豐銀財管2.0 規模衝150億
記者夏淑賢/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兆豐銀行4月底才開辦高端財管2.0業務,管理資產規模不到半年已達150億元,今年底目標提前達陣。兆豐銀並提供客戶以台幣信託投資外幣計價商品的新選擇,為公股行庫獨家。

在預期美元未來看升下,兆豐銀分析,台幣投資未來有機會兼賺匯差,並建議在美升息變數下,資產配置未來應逐步調整成「股多於債。

兆豐銀行昨(12)日宣布,今天起上線海外債券線上交易,包括高端與一般財管客戶均適用,年底前線上下單海外債券全免手續費。兆豐銀財管副總經理陳昭蓉指出,兆豐銀去年底為金管會首波開放高端財管2.0獲准銀行,今年4月底正式開辦,原本目標至年底管理資產規模達到150億元,已在9月底提前達陣,而針對小資族的機器人理財,開戶數與實動率也顯著上升。

兆豐銀也因應數位趨勢,陸續上線基金、美股、港股、海外債線上交易服務,並持續擴增產品線,以海外債為例,兆豐銀去年急起直追,使得海外債相關商品業務量年增高達57%,今年在基期墊高下,仍預期有兩成的增長。

陳昭蓉指出,不論高端財管的大戶或是一般財管客戶,兆豐銀持續提升線上與線下服務的整合與品質。

舉例來說,兆豐銀的財管可接受客戶以新台幣投資交易海外外幣計價商品,在公股銀為獨家,優點是,對於居住在台灣、還是以使用台幣為主的客戶來說可以更為方便,申購時以台幣資金投入,而當商品有配息或者日後贖回,也都會直接換成台幣入帳。以目前台幣仍強,美元則是在明年可能升息下看升,現在以台幣投資海外美元計價商品,可說是正好時機。

她並表示,客戶如果偏好台幣,兆豐銀還提供另一種選擇,就是直接設定外幣活存帳戶定期清零、全轉台幣,設定的時點客戶自行決定,和台幣信託投資相較,後者當碰到配息,直接強制轉換回台幣,時機不能選擇。

陳昭蓉表示,目前市場仍處低利環境,投資人從長線來看要追求更佳的現金流投資收益,持有外國債券是值得考慮的選擇之一,可配置具固定配息及到期返還投資債券面額、信評佳、低波動的外國債券,進行中長線布局,只是在未來可能升息趨勢下,資產配置建議逐步調整股多於債,進可攻退可守。

 
國際板債餘額 突破2,000億美元
記者葉憶如/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國際板債大贖回潮幾近結束。金管會昨(12)日公布,國際板債9月僅剩一檔贖回,金額0.17億美元,雙雙創下近二年來新低紀錄,不過累計發行量仍持續上升,截至9月底,流通在外的國際板債餘額,正式突破2,000億美元大關。

證期局統計,9月國際板債發行14檔、金額27.01億美元,較8月最低量回升,但不復見過去二年高峰時期動輒有單月50億美元以上、甚至百億美元以上的榮景。

證期局副局長郭佳君表示,9月發行較去年同期少了七檔及31.72億美元,金額較去年同期少了一半之多。主要是因為去年美元利率持續大幅下滑,原來發行的企業考量成本,行使提前贖回再發行利率較低的國際板債,使得去年再發行檔數較多,基期較高的緣故。

至於贖回潮更是邁入尾聲,9月僅剩1檔才0.17億美元,是二年來的最低水準,相較去年同期有12檔、36.33億美元國際板債遭贖回,今年更是降至谷底。

去年因為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爆發,利率急速下降,不少債券發行者趁機提早贖回舊有債券,再發行新債券,造成國際板債市場相當熱絡,無論是贖回458.48億美元或發行601.56億美元都創下史上新高。

不過該贖回的都贖回了,加上各壽險公司國外投資加計國際債額度受限,因此今年無論贖回或發行都顯著減少。少了贖回力道,國際板債券再發行與再投資需求,都不如去年強烈。

今年前九月國際板債券提前贖回檔數共51檔,金額僅101.2億元;相較去年同期143檔與累計贖回金額433.86億美元,贖回力道大不如去年。

發行方面,今年前九月發行檔數169檔,略高於去年同期的167檔。主要是去年下半年贖回的企業,需要一些作業時間,可能延至今年上半年才發行新的國際板債所致。

 
稅務紓困復查 留意期限
記者程士華/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今年綜所稅申報期延長,許多人最近才收到國稅局寄發的補稅通知,南區國稅局指出,特別針對已申請延、分期稅務紓困的民眾,要留意復查申請的期限,仍是依法定期限為準,適用紓困措施不會延後復查期間。

各區國稅局已經在9月中、下旬寄發綜所稅核定稅額通知書及繳款書,官員表示,若有應補稅的案件,國稅局將繳款期限訂在10月中;如果納稅義務人對國稅局的算法、補稅處分有異議,可以依《稅捐稽徵法》第35條規定,於繳納期間屆滿翌日起30日內,提出復查申請。

近來又適逢疫情影響,許多民眾及商家申請延、分期等稅務紓困措施,官員表示,因此最近接到部分民眾詢問,復查申請期間,是否也會因延期措施而延長呢?

不過,依法是不行的,官員指出,紓困法規沒有授權延長復查的期間,因此就算是已經由國稅局正式受理的延期繳納案件,申請期限還是依法定期限為準,呼籲納稅義務人留意。

 
機械業逆風 出口罩陰霾
記者宋健生/台中報導經濟日報
台灣機械設備今年前三季出口續創新高,不過台灣機械公會理事長魏燦文昨(12)日提出警告,中國大陸近期拉閘限電進行能耗雙控,已使各項原物料漲幅加劇,關鍵零組件交期也跟著拉長,恐影響機械設備第4季的生產與出口。

魏燦文指出,大陸近期進行能耗雙控,使耗能較大的鋼鐵材料生產減少,鋼材價格仍居高不下。部分電子產品也受限電波及而停工,讓關鍵伺服馬達、控制器等交貨期更長、更難預料,勢將影響機械設備第4季的備貨與出貨安排。

魏燦文以控制器為例,過去控制器交期約半個月到二個月,如今受限電、缺晶片及運輸不易等因素影響,拉長為半年以上。市場傳出,工具機廠交不出貨,有不少客戶趁機要求降價、甚至取消訂單,廠商叫苦連天。

魏燦文預估,機械設備第4季出口可能較第3季略減,全年出口年增幅度約25%,出口值上看320億美元、創歷史新高。機械設備第3季出口值84.58億元,季增3.2%、年增33.1%。

機械公會公布機械設備前三季出口值242.12億美元、年增29.2%;以新台幣計價為6,799.22億元、年增21.5%,續創歷史同期新高。機械設備已連續九個月出口均為兩位數增長,顯示台灣機械產業景氣穩定復甦。

台灣機械9月出口26.90億美元、年增28.1%,以新台幣計746.68億元、年增20.8%;這是自去年9月起連續13個月年增表現,出口持續暢旺,但與8月出口值29.67億美元相比,則是月減9.3%。

魏燦文指出,今年8月出口創自美中貿易戰以來,出口值與成長率雙雙新高紀錄後,9月出口略微減2.77億美元。機械產業出口也受到新台幣升值、原物料上漲與航運成本高漲等三項不利因素影響,對於後續出口影響程度有待觀察。

近期美元雖然轉強,亞洲各國匯率走跌,但台灣相較競爭對手國日本、南韓與大陸等仍是跌幅最少。觀察今年匯率變化,截至10月8日止,新台幣升值1.61%,人民幣升值1.32%;但韓元貶值已達10.36%,日圓也貶值8.70%。

魏燦文指出,台灣與日、韓等國在出口上的不利競爭條件正加速擴大,匯差已達約10%至12%,政府對於穩定匯率並維持與競爭對手國間之出口競爭力應有更積極作為。

 
富邦金前9月大賺1302億元 每股11.32元居金控首位
台北12日電中央社
富邦金控9月自結稅後淨利新台幣78.52億元,累計今年前9月稅後淨利1302.01億元,雙雙寫下同期新高;累計前9月每股盈餘(EPS)達11.32元,續居金控每股獲利王冠軍。

觀察富邦金子公司表現,富邦人壽、富邦產險、富邦證券累計前9月獲利都創下史上同期新高。

富邦人壽9月稅後淨利52.28億元,年增134%,累計前9月稅後淨利951.53億元,年增110%。主要受惠9月新台幣走勢平穩以及境內經常性避險成本(CS)持續維持低檔,9月及累積前9月匯兌避險成本較去年同期大幅好轉;此外,應對9月台股震盪,維持彈性操作,持續實現投資獲利。

台北富邦銀行9月稅後淨利10.37億元,累計前9月稅後淨利145.22億元。北富銀表示,今年以來各項業務動能持續提升,存、放款餘額較去年同期分別成長16%及14%,另布建債□投資年增3成以上,帶動累計利息淨收益較去年同期成長7%。

富邦產險9月稅後淨利4.74億元,累計前9月稅後淨利60.71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51%;富邦證券9月稅後淨利4.26億元,累計前9月稅後淨利58.1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97%,主要受今年整體台股量能熱絡帶動,各項業務較去年同期成長,不過在9月整體台股量能影響下,經紀與金融交易獲利較8月減少。

 
台幣貶1.06角 最強亞幣寶座易主
記者王奐敏、陳美君/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通膨壓力高漲,美元指數強勢上漲,外資昨(12)日上演股匯雙殺,在台股擴大賣超168.2億元,加權指數終場大跌177點收16,462點,跌破16,500點關卡;新台幣則重貶1.06角,以28.152元作收,為近半年新低,總成交量18.57億美元。

法人指出,台股目前距離年線16,090點約2%的幅度,研判指數在年線以上區間整理機率高,業績股、高現金殖利率股是資金避風港,營建資產股、特定內需股則可伺機搶短。

昨天台股開盤後,外資鎖定晶圓雙雄大賣、內資則大砍航運股,加權指數一度大跌291點,台積電一度跌11元至564元,跌破年線571元,終場靠著八大公股行庫買超拉升,以平盤575元收市並站回年線,台股也跟著收斂跌幅;貨櫃三雄陽明、長榮、萬海雖跌停打開,仍重挫逾9%,終場加權指數跌177點收16,462點,跌破16,500點關卡與5日線16,534點,成交量2,848億元。

昨天外資賣超168.2億元,連二賣,賣超標的鎖定聯電(2303)、台積電、鴻海、聯發科等四大電子權值股;投信買超7.3億元,已連九買;自營商則終止連二買轉賣超14.8億元;八大公股行庫進場支撐,連二買並擴大買超62.8億元,為近六日最多。

匯市部分,因美元走強、美債殖利率強彈,掀起新一波資金出走潮,匯銀主管指出,熱錢昨日撤出約8億美元,加上壽險與投信ETF海外投資款加入買匯行列,新台幣匯率重貶逾1角,終場貶值1.06角,收28.152元。

央行統計顯示,美元指數昨日上漲0.02%,亞幣除星元表現一枝獨秀、升值0.13%外,其餘走勢全盤皆墨,其中,日圓單日重挫1.17%,為最弱亞幣;韓元昨日貶值0.35%,略為落後新台幣貶幅0.38%,人民幣也下挫0.12%。

值得關注的是,熱錢連續撤出,使新台幣強升態勢告終,「最強亞幣」寶座也易主、拱手讓給人民幣。

展望台股後市,富邦投顧董事長蕭乾祥指出,年線與萬六關卡有撐,不過,股市位置相對高,且預估第4季台股獲利季增為恐縮減,加上外資仍在調節階段,恐怕要至11月聯準會正式縮減購債,利空才會出盡。

匯市部分,匯銀主管表示,新台幣匯率貶勢確立,估計短期內,匯價有機會續貶至28.2元。

 
訊息公告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