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納米被告知將出任沙烏地阿拉伯石油部長時,這位極度渴望休息的沙烏地國家石油公司(Saudi Aramco)執行長,當時人並不在國內,而是在遙遠的阿拉斯加釣鮭魚。
在接獲「12道金牌」後,納米以電話回覆當時法赫德國王的一名顧問,就是這位顧問告知他這項新職務,並且命令他火速返任職國。
納米回憶說:「我問他在這件事上是否可以選擇。答案是:沒有。」納米在其回憶錄《沙漠中崛起:從貝都因游牧部落到全球石油權力中心》詳述這段對話內容。他接著表示:「我在聽到那個重要消息時,做了一件事:去釣魚。」
正當納米穿著雨鞋站在溪流中釣魚時,河岸上突然有頭熊躍出在面前。他當下做了一個決定:「無論這是不是預兆,我明白了我別無選擇,只有回沙烏地。」
過去兩年油價直線滑落,納米成為舉世矚目的焦點。在面對產油對手的嚴酷競爭時,他所領導的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在2014年11月決定不對產量設限,他至今依然為此決策辯護。
今年5月遭撤換的納米指出,沙國為了他國的利益而片面減產,注定是個「不幸的決定」。OPEC能源部長本月再次集會,目的是要扭轉對所有產油國經濟造成嚴重破壞的恣意產油政策。納米說,讓「歷史做裁判吧」。
81歲的納米親眼見證了石油財富使沙烏地阿拉伯從舉世最窮的國家之一,搖身成為全球最大的石油出口國。他的成功得來不易,就像所有貝都因族人,飽嚐許多艱辛。
在1930年代,美國的石油鑽探業者在沙烏地挖到石油,當時,納米和家人連生存都成問題,既無飲水、食物也極度匱乏,直到九歲他才擁有一雙鞋子。
12歲時納米在美國人經營的Aramco當辦公室小弟,當時沙國的經濟正要開始翻身,而這項機會也為納米往後生涯帶來極大的改變。他由Aramco資助完成高等教育,並在多位美籍主管栽培下一路晉升,於1988年接任Aramco執行長。
納米自認「心思敏捷且適應性強」,喜歡走中道路線,經常周旋於傳統貝都因族人與欲打造新沙烏地阿拉伯路線者之間、沙烏地員工與美籍經理人之間、Aramco與沙國能源部之間。但每遇關鍵時刻,他都是沙國的忠誠僕人,無論在國內或國外,都是為Aramco及沙國的「心靈及靈魂」而戰。
他在任職Aramco期間,主導將管理階層的工作從美國人手上移轉給沙國人,並全力抵禦西方想要控制沙國能源資產的企圖。
納米的回憶錄並未透露沙國王室鬥爭的內情,也甚少提及OPEC會議內各國唇槍舌劍的細節。英國石油公司前執行長布朗(John Browne)曾說:「(納米)從不說假話,但時常隱瞞真相。」
納米認為,「勤奮工作、運氣及讓我的老闆看起來不錯」是他在這一行混得久且得心應手的秘訣。但這些都敵不過時代的轉變,在沙國不想再靠倚賴數十年的石油發展經濟之際,納米的石油部長職位遭到新國王撤換,實屬意料中事。
(取材自金融時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