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過去一年併購案例很多,例如日矽案就是很大的併購案。就媒體曝光部分,尤其是下半年併購表現非常精彩,不論是鴻海投資夏普,還是聯發科併購立錡。此外,許多的併購案證明大部分台灣企業的本質非常優秀,透過併購在國際間獲得關注。
日月光與矽品、華亞科與Micron、漢微科與ASML、阿碼科技與Proofpoint都是台灣企業併購或被併購的案例,其中資安公司阿碼科技研究惡意程式軟體分析,創辦人黃耀文也因為這個案例,變成台灣年輕創業的典範。
阿碼科技被併購時,公司不到十個人,但因為具有高度搜尋惡意軟體分析的能力,以2,500萬美元的價格被美國矽谷資安公司Proofpoint併購。遇到黃耀文時,他也說現在這個技術變成Proofpoint主力。這些案例,規模或許不大,但對產業都很有幫助,也藉此將台灣展現到國際市場。
台灣產業的特性在於技術研發力強,不過因台灣市場規模小、本益比低,多扮演被併購的角色,但台灣的企業本質並不會比較差,其實可以去思考併購,不一定要習慣扮演被併購的角色。
過去也有治療風濕關節炎的藥粉被國外藥廠買下,但到了國外後,卻受限無法發揚光大,原本的研發單位覺得可惜,便把專利取回。其實好的技術被併購後,不一定都能有很好的發展,就像孩子被領養後,養父母不一定了解孩子的特色。
原本可以成功的技術,也可能因為被併購後,反而發展不如預期,台灣企業若有好的技術,其實不一定要扮演被併購的角色。
建議台灣企業除了持續專注於技術研發外,也應加強財務操作與國際市場拓展的能力,同時培養更積極的併購文化,選擇規模適當與品牌形象相符的對象進行併購,以克服台灣企業在市場上的先天缺陷,進一步走向國際舞台。
現今的企業併購已不再是趁人之危,藉機取得弱勢企業,而是藉此取得和本業相關的關鍵技術,例如,Google併購YouTube與Double Click,並達成跨界整合,又如Google併購Android。此外,併購也可達到快速進入新領域、擴大市場與經濟規模,與順利進入新市場的策略目標。
未來另一波的併購熱潮產業將落在生技製藥、物聯網及資訊安全相關產業。在生技製藥部分,專利技術轉移已有好的案例在前,並有併購醫療器材,與藥物被併購的機會。
物聯網因剛起步,生態鏈仍未整合,非常破碎,反而有機會透過併購來整合,且台灣運用資通訊產業的基礎具有發展潛力。
在資訊安全部分,因為台灣常遭受到對岸攻擊,處於常遭攻擊的複雜環境,台灣獲得許多經驗與know-how,反而將環境劣勢化為資安產業優勢,可以利用併購的機會走上國際舞台。
(前行政院長張善政昨天以「併購讓台灣產業走上國際」發表演講,此為重點摘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