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大眾傳播媒體的蓬勃發展,包羅萬象的資訊需求也日益龐大且殷切。就在我們不知不覺中,各種類別的專家如雨後春筍般相繼冒出,並在各媒體有意無意地抬舉和造勢下,迅速揚名而行情走俏。於是乎,舉目所見,到處充斥著專家的身影,股市投機有專家已屬可悲,連詐財、犯罪都有專家則是荒唐。 其實,「專家」應該是「專精於某一特定學術領域,成就普遍受各方認定,其專業素養和道德修養俱佳,且能自成一家之言者」,絕非私相授受的廉價恭維或揶揄有餘而尊崇不足的戲謔封號。 只是,當我們仔細審視散布在各媒體上的諸般言論後,往往可以發現:精闢獨到、令人茅塞頓開,或是一針見血、足以發人深省的良性立論固然不少;言不及義、剽竊抄襲、插科打諢,甚至鼓譟情緒、譁眾取寵的陳腔濫調更是比比皆是。 其間的差異,就是「拙見」與「卓見」的重要分野! 「拙」與「卓」,雖同音,其意義卻有天壤之別。而拙見和卓見兩者之間雖也存在極端的不同,如果缺乏足夠的明辨能力,常會棄卓見如敝屣而變得膚淺無知,卻又惑於拙見而執迷不悟且終身受其害。 利慾薰心加上短視躁進,使許多人忘記「獻醜不如藏拙」的道理。私底下往往喜歡口無遮攔地大放厥詞,或發表意見、或批評人事、或造謠攻訐、或抱怨訴苦,無不為了引人注目,要不就是逞一時之快的炫耀。在正式的會議中,則常見外行充內行的高談闊論,或堅持己見的幼稚想法,或狀況未清即妄加斷語,使議事的品質和效率受損。 政客、庸醫、鄉愿和術士的嘴,比匪徒手上的槍更具殺傷力。拙見之害,可見一斑。 真知卓見往往來自於成熟的智慧和深沉的思考,其影響力的廣度和深度,自非一般的拙見可比。在公私場合中,任何型態的卓見,也更能引起較大的迴響。 馬克吐溫說得好:一顆蘋果不能吃到最後才知道是酸的!同樣,對拙見和卓見之間差異的辨識能力,是現代人必修的課程。更重要的,還必須少提拙見,而多發表卓見,以免自誤誤人,才是必備的修養。 立即購買: 大家健康雜誌書城、博客來網路書店 ※更多精彩內文請見《用心就有感:開啟你工作與生活的幸福思維》一書,大家健康雜誌出版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