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舒服卻查不出病因?小心「老人憂鬱症」上身!


健康飲食、肥胖、醫學新知…各種你想知道的醫學健康資訊、名醫提供的保健錦囊,都在【健康e世界】。 【大田iPen圖文報】擁有很多、很棒的圖文作者及作品,歡迎喜歡看圖文的讀者來【大田iPen圖文報】逛逛!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追星  NBA台灣  udn部落格  udnTV  讀書吧  
2016/10/10 第301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退休族當心,別讓憂鬱盯上你
不舒服卻查不出病因?小心「老人憂鬱症」上身!
這裡痛,那裡痛,為什麼痛不完?
加入大家健康雜誌粉絲團,健康生活訊息輕鬆看

退休族當心,別讓憂鬱盯上你

文/大家健康雜誌編輯部

臺灣已邁入高齡化社會,隨著人口老化,屆齡退休的人數逐年增加。2008年臺灣的勞基法已將強制退休年齡由60歲延後為65歲,雖然不少人未到65歲就退休,但退休前若沒有妥善調適心境,很容易退休後引發「退休症候群」。「退休症候群」不是醫學上的專屬名詞,泛指個體從原本固定的工作退休後,因生活模式改變,心理來不及調適,而在情感上感到「孤獨」與「疏離」。

更明顯的是憂鬱纏身的問題,曾有研究指出「退休」或「失業」確實是引發憂鬱的危險因子,臨床上常見不再工作的中老年人整天關在家中,對任何事都不感興趣,自己都不知道為何不開心。

本期《大家健康》雜誌封面主題除了提醒退休族留意憂鬱問題外,也告訴即將退休的民眾如何早一步規劃退休後的樂活人生。

若父母即將退休,子女也要多關心父母的情緒調適。有些父母記性變差,也變得愛碎念,子女不確定這是老年憂鬱症,還是失智症?針對容易混淆的部分,我們也專訪醫師,提供簡易辨別的方法。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大家健康》雜誌105年10月號實體版或訂閱《大家健康》雜誌電子版;更多健康訊息,請見大家健康雜誌部落格

舒服卻查不出病因?小心「老年憂鬱症」上身
採訪整理/陳軒凡

諮詢/黃敏偉(臺中榮民總醫院嘉義分院副院長、身心科醫師)、蔡佳芬(臺北榮民總醫院老年精神科主治醫師)

行政院統計,臺灣將在2025年進入「超高齡社會」,但國內研究卻發現,平均每10位65歲以上老人,就有1位深受憂鬱所苦,推估全臺約有31萬名老年人罹患不同程度的憂鬱症,而「老年憂鬱症」正是年長者自殺的主要原因……

曉婷的媽媽曾是個在職場呼風喚雨的女強人,但退休後三高纏身,儘管有看病服藥,病情仍控制不佳,血壓、血糖值時好時壞,擔心身體欠佳有危險,常躲在家,足不出戶。最近曉婷想盡孝心帶爸媽出遊,開心地向媽媽邀約,「我們全家一起出國走走!」媽媽卻說「妳帶爸爸去就好」。曉婷不解媽媽為何不合群、冷漠拒絕,母女倆為了這事大吵一架,已經好幾天沒說話……。

憂鬱症名列世界三大疾病
老年憂鬱易被忽略

俗話說:「人老最怕病來磨」,有個不受病痛折磨,身心靈都健康的老年生活,是所有銀髮族的願望。臺北榮民總醫院老年精神科主治醫師蔡佳芬指出,民眾較易察覺老人家身體與認知行為等功能上的退化,但老人家的憂鬱情緒,卻常被親友「合理化」成老化現象,需要家屬多關心

世界衛生組織(WHO)於2013年的報告指出,2020年全世界將有三大疾病:心血管疾病、憂鬱症與愛滋病;屆時憂鬱症造成的疾病負擔,將僅次於癌症,成為人類第二危險殺手。西元2000年,臺灣老年人口達8.5%,正式進入「老人國」的高齡化社會,其衍生很多健康問題。對老人家來說,身體疾病與憂鬱症的連帶關係更複雜,其所造成的身心失能,更值得外界重視。

像前面的案例曉婷,就該多留意媽媽的反應,若媽媽以往喜愛旅遊,現在卻都提不起勁,就要注意媽媽可能是退休後長期身體不適而感到憂鬱,這時不要勉強媽媽出國,可換個方式,多增加平時生活中的陪伴與傾聽。

臺中榮民總醫院嘉義分院副院長黃敏偉提到,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曾在南部廣泛進行問卷調查,推估臺灣約有7∼10%的65歲以上老人有潛在情緒憂鬱的問題。其中,長期在社區的老人家,憂鬱傾向約7∼15%;住護理之家甚至高達30%以上。粗估臺灣包含有憂鬱傾向,到最後被診斷出有憂鬱症的銀髮族群,約占老年人口的20%,約260萬人。

「全球有老年憂鬱症問題者,超乎想像!」臺北榮民總醫院老年精神科主治醫師蔡佳芬以國外研究數據指出,約有10∼30%的65歲以上熟齡族群,曾有憂鬱症狀的抱怨,但實際到醫院求診而被診斷出憂鬱症者,只有1∼5%。

為何「老年憂鬱症」確診率這麼低?黃敏偉副院長觀察,身體機能逐漸喪失的長輩,可能有認知功能障礙,無法具體陳述憂鬱症狀;加上有的老人百病纏身,醫師或照護者忙於處理疾病,忽視長輩憂鬱情緒;且多數對憂鬱症認識不深的親友,也常把老人家情緒的失落,視為自然老化的一環,「對憂鬱症認知不足、警覺不夠,讓老年憂鬱問題的嚴重性遭到低估」。

 

※延伸閱讀:爸媽不斷抱怨不舒服,身體還是心理生病了?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大家健康》雜誌105年10月號實體版或訂閱《大家健康》雜誌電子版;更多健康訊息,請見大家健康雜誌部落格

這裡痛,那裡痛,為什麼痛不完?

 文/大家健康雜誌編輯部

還在忍痛嗎?你知道哪些小毛病是大疾病的警訊?《解救身體小毛病:上班族必備的健康小百科》一書,完全針對上班族最常遭遇的小毛病困擾,一一深入解析,快速解決對身體小毛病的疑惑!

在泡沫紅茶店工作的宥敏,因反覆手搖飲料,導致手肘疼痛,經診斷後發現是俗稱「網球肘」的手肘肌腱發炎。很多人工作一陣子後,開始有這痛、那痛的小毛病,若不注意或適時休息,疼痛將一發不可收拾!

進入職場工作,除了求好心切的心理壓力,許多人也感覺身體出現疲態,常這裡痠、那裡痛,振興醫院復健科主任劉復康指出,工作引起的痠痛問題常在頸肩、下背或手肘、手腕等,依職業性質而有不同的好發部位,主因是過度使用某些肌肉,導致過度負擔,形成工作傷害。

肌肉操過頭,好痛!

肌肉過度使用易引起「肌筋膜疼痛症候群」,劉復康醫師解釋,這是由於肌肉持續收縮,造成局部血液循環不良,因此氧氣供應不足,無法順利將代謝的廢物帶走,刺激到感覺神經,造成局部疼痛,使肌肉更加繃緊,惡性循環下,局部疼痛將愈演愈烈。

他指出,肌肉持續收縮產生的疼痛,可經由休息康復,但嚴重的肌筋膜疼痛患者,神經會放大疼痛刺激,即使輕輕按壓,也會產生劇痛感,不像肌腱炎患者的疼痛感受是依發炎程度,而有不同痛感;同時,肌筋膜痛也是其他疾病的徵象,須找出真正原因,如姿勢問題或椎間盤突出、骨刺等,才能徹底解決疼痛。

負荷超載 肩頸易過勞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曾頌惠表示,「負荷過重」是肌肉骨骼系統傷害的主因,所以,常需彎腰搬運、抬舉重物者,頸肩及背部易拉傷,韌帶也易產生慢性疲勞,嚴重時,還會造成坐骨神經痛。荷重過程往往處於違反人體工學的姿勢,加上須快速完成工作,長期下來傷害也會累加。

至於手長期高舉過肩,像需抬頭清潔天花板或窗戶的工作者,或常要寫黑板的老師,容易因頸部過度或不當使用而「過勞」,使肩部穩定肌受傷引起痠痛、頸部轉動受限,還可能引發旋轉腱肌腱炎,痛到手舉不起來。另外,像鑽路工人,由於長期處於使用電鑽的振動環境,手臂神經也易受壓迫。

這類肩頸部傷害,多經休息、按摩可緩解,但若肌腱嚴重發炎,甚至磨損、斷裂,康復時間將延長3∼6個月才能止痛;當肌肉退化到關節發炎時,頸椎可能會長骨刺,當骨刺壓迫到頸部脊椎動脈,還會發生眩暈、耳鳴等症狀。

※延伸閱讀:眼睛常疲勞、酸澀?

※《解救身體小毛病》【博客來】【金石堂】【PChome24小時書店】

加入大家健康雜誌粉絲團,健康生活訊息輕鬆看

最簡單易懂的醫療保健常識、最貼近生活的聰明妙招,

有親子教養上的問題、夫妻之間有些小摩擦?

這些問題,都在【大家健康雜誌粉絲團與您分享專家看法喔!
***每天給你健康生活訊息,快加入【大家健康雜誌粉絲團

5年後,你的工作長什麼樣?
日本機器人Robina與Humanoid姊弟聯手照護年長者,肯亞新金融工具M-Pesa讓沒有銀行的地區也能進行匯款與收款,紐西蘭牧場靠大數據種牧草養牛,種種的科技創新與新商業模式,描繪出未來世界的新樣貌。

我的孩子真的有過動症嗎?
9月開學季,有些在幼稚園時期活蹦亂跳的小孩進入小學階段後,開始出現一些不受控制的行徑,家長甚至被告知小孩有「過動」傾向需帶去就醫,常令家長感到疑惑:「有這麼嚴重嗎?小孩只是比較活潑而已吧?真的是有過動症嗎?」
 
大家健康雜誌 電話:(02)2776-6133#252 傳真:(02)2751-3606
部落格:http://jtfhealth.pixnet.net/blog
Fb粉絲團:https://zh-tw.facebook.com/happyhealth
版權所有•本報圖文未經同意不得轉載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