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才獎勵鬆綁 科技業受惠


【人類智庫健康生活週報】提供中醫養生智慧,及最新、最實用的養生健康知識,和你一起呵護全家人的健康!
以英文角度感受臺北的魅力,【TAIPEI英文季刊電子報】給你流行話題、美食景點不同主題的精彩報導。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NBA台灣  網站總覽  
2019/01/07 第4529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今日財經頭條
財經專題
其他財經要聞
 
★ 台股重要指標:外資買賣超投信買賣超自營商買賣超融資增減排行融券增減排行
 
今日財經頭條
留才獎勵鬆綁 科技業受惠
記者邱金蘭/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鼓勵企業留才,金管會再出招,放寬上市櫃公司員工獎酬工具發放對象,將從現行的母公司對子公司「單向」發放,擴大為母公司與子公司間「雙向」發放,企業集團留才將更有彈性,科技產業受惠最大。

繼員工認股權發放對象不限全職員工、修法延長庫藏股轉讓員工年限後,為進一步強化企業攬才留才,金管會日前再度發函擴大員工認股權發放範圍。

金管會官員昨(6)日表示,原本公司法規定,員工認股權證等員工獎酬工具的發放對象,只限於公司員工,但證交法規定,還可以發放給子公司員工。

換言之,對上市櫃等公開發行公司來說,過去規定下,公司股票可發放給公司員工及子公司員工;但去年公司法修正後,適用範圍比證交法更大,控制(母公司)與從屬(子公司)公司間,可以雙向發放。

基於「從寬從優」原則,金管會日前發布函令明訂,即日起,放寬員工認股權發放對象及庫藏股轉讓給員工的對象到控制公司員工,也就是,子公司股票也可以發放給母公司員工,等於雙向打通,讓上市櫃等公開發行公司,也可適用公司法修正後更寬的規定。

官員表示,有些企業集團,母公司沒有掛牌上市,只有子公司股票上市,在這種情況下,可以拿子公司股票發放給母公司員工,對母公司員工來說,更具激勵效果。

因此,新規定修正後,對企業集團來說,在發放員工獎酬工具時,將更有彈性,有助科技公司留才攬才。

由於現行母公司股票發放給子公司員工時,子公司的對象包括大陸子公司,雙向開放後,大陸子公司的股票能否發放給台灣母公司員工?官員表示,國內並無特別限制,如果大陸當地主管機關沒有禁止,也可以。

金管會官員表示,金管會去年中已發函放寬員工認股權發放對象,擴及非全職員工,例如像顧問或兼職員工都可以發放,以因應工作型態多元化時代,讓企業發放對象更多,可留住人才。

接著並提出證交法修正案,將庫藏股轉讓員工的年限,從現行三年延長為五年,讓企業更有彈性。現在又進一步擴大發放對象,讓母公司與子公司間可以雙向發放後,對企業留才攬才將有更大助益。

 
財經專題
金管會出招留才/發放獎酬對象從寬 企業自行認定
記者邱金蘭/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因應公司法員工獎酬工具規定的修正,經濟部去年底在公司法修正問答集中作出相關解釋,包括員工有無包含非全職員工等,多採實質認定原則,從寬由公司自行認定。

因應公司法修正,金管會基於「從寬從優」原則,日前發函放寬員工認股權發放對象,金管會官員表示,雖然去年修正的公司法已在11月1日生效,但因經濟部有關公司法修正的相關問答集,去年底才陸續出來,因此金管會日前才發出最新函令,並從即日起生效。

經濟部官員表示,員工認股權證等獎酬工具的修正,相關解釋主要在公司法修正問答集中,原則上多採實質認定原則,從寬由公司自行認定。例如員工認股權證等獎酬工具發放對象是公司員工,至於公司法對「員工」有無定義?有無包括非全職員工?經濟部在問答集中說明,是否為公司的「員工」,由公司自行認定。

 
金管會出招留才/放寬員工認股 須先徵詢會計師 提報董事會
記者邱金蘭/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金管會放寬員工認股權發放對象後,為求慎重,也明訂須由會計師對發放對象是否符合資格、條件等表示意見後,提報董事會,但母公司對子公司持股過半數者,可排除適用。

金管會發函明訂,公開發行公司員工認股權發放對象、及上市櫃公司庫藏股轉讓給員工的對象,擴大到控制(母公司)與從屬(子公司)公司間可雙向發放。

至於何謂控制與從屬公司,則參酌公司法相關規範,包括公司持有其他公司股權過半;公司直接或間接,控制其他公司的人事、財務或業務經營者,都算控制與從屬公司。還有,公司與其他公司的執行業務股東或董事,有半數以上相同者,還有公司與其他公司的股份或資本總額,有半數以上是相同的股東持有或出資者,也推定為具控制與從屬關係。

 
要聞
影/中美貿易戰僵持 楊金龍提三解方
記者楊超丞╱即時報導經濟日報

中美貿易大戰僵持不下,一大主因在於中國大陸長年對美國貿易順差。央行總裁楊金龍今(4)日便提出3個解方。

 
太陽能產業恐臨寒冬 公會:無薪假影響4千人
台北6日電中央社

台灣太陽能產業恐面臨寒冬。太陽能光電發電系統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郭軒甫今天表示,現在整體產業供應鏈無薪假影響人數4000人,日薪工作者工時減少影響人數達上萬人。

去年太陽能產業接連面臨美國201條款,未來4年對進口太陽能板最高課徵30%關稅,中國去年5月公布新能源政策、大幅下調太陽能電站標竿電價和補貼標準,印度課徵防衛性關稅及歐盟限價限量(MIP)結束等重大變動;台灣太陽能產業也受到衝擊。

郭軒甫指出,以往台灣每月太陽能掛錶量約在100MW(百萬瓦),去年12月掛錶量急遽萎縮到僅有8MW,顯示產業景氣急凍。

影響所及,郭軒甫指出,台灣太陽能整體產業供應鏈員工無薪假人數大增,目前估計已經超過4000人,不僅領月薪的產業員工受無薪假衝擊,日薪工作者的工作時間也受累,估計有上萬人受到影響,有些日薪工作者每月實際工作時間不到10天。

除了大環境因素外,郭軒甫也指出,再生能源躉購費率降幅超乎太陽能產業界預期,讓投資者投資停頓、裹足不前,未來恐繼續衝擊台灣太陽能產業和供應鏈的景氣。

郭軒甫表示,在政府提倡鼓勵再生能源政策下,台灣具備進入全球前16大太陽能內需市場的規模,若投資資金此刻縮手,對於台灣深耕太陽能產業將形成重大阻礙,產業界需要政府穩定相關綠能政策,讓投資可以延續下去。

 
經濟紅利分享 規模初估達400億元
台北6日電中央社
總統蔡英文要求研擬「經濟紅利」給弱勢民眾方案,官員透露,已確定不會發放「消費券」,可能搭配衛福部措施執行,初估紅利約新台幣400億元,後續可能編列特別預算配合。

總統蔡英文於元旦談話上表示,過去2年經濟有成長,國家的稅收也都超出預期,她已請行政院盡快提出具體方案,讓收入較少的民眾,能夠優先分享經濟成長的紅利。

行政院發言人Kolas Yotaka(谷辣斯.尤達卡)今天表示,行政院上週曾召開跨部會會議討論,但尚無定案,本週將再開會,順利的話,方案會在本週出爐。

上週會中初步估算分享紅利規模約新台幣400多億元,均用歲計賸餘支應,不會另外舉債。與會官員透露,經濟紅利方案主要由財政部主政,儘管執行細節與方向還需要進一步討論,但「不會是消費券」,政院也有請衛福部、勞動部、交通部想想各自能做的部分。

財政部官員表示,400多億元是初步推估2017年及2018年的歲計賸餘合計金額,但實際金額要等15日關帳後一個月才會出爐。

不過,財源雖由財政部主掌,要以什麼方式分配給弱勢民眾,目前尚未定案,有官員透露,可能會配合衛福部措施執行。

政府「發紅包」已有前例,除了廣為人知的消費券,內政部也曾推出「照顧近貧-工作所得補助方案」,達到擴大照顧弱勢的目的。

台大經濟系教授陳添枝在馬政府任內擔任經建會主委,並推動消費券政策,他說明,消費券與現金的最大差別,是消費券必須在期限內花掉,政策目的是讓民眾「馬上花錢」,達到刺激消費、提振經濟的效果,現金的話,由於民眾可自行選擇運用方式,偏向補助性質。

若政策目標是向收入較少的民眾,分享經濟紅利,第一個問題就是如何定義這個族群;陳添枝表示,先前中央補助低收入戶,立意良善,後來卻一直遭到批評,原因出在低收入不代表貧窮,可能有人的月收入很低、但擁有許多房產、股票等,因此必須審慎定義。

如果政府還考量了刺激消費,陳添枝指出,現在景氣確實在下滑,但景氣循環是必然的現象,「政策討論要把目標弄清楚,是要做景氣抗循環措施,還是其他目的,確定目標,才能進一步討論作法」。

中經院代理院長王健全則建議,政府研議政策、分享經濟紅利時,適用對象可優先考量「三中一青」,也就是中小企業、中低收入戶、中南部以及年輕人,因為這群人受景氣波動的影響較深、也較弱勢,分享經濟紅利的政策不僅讓他們「有感」,也有助於拉抬政府民意基礎,後續推動中長期政策才能更順利。

 
台積電實習生薪資大揭密 打趴不少行業正職工作
記者簡永祥╱即時報導經濟日報

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今年實習計畫正式啟動,開放在學學生報名,實習領域包括研究與發展、IC 設計、營運製造、資訊工程、人力資源、財務、法務、企業規劃等。台積電也首度公開實習生月薪介於2.2萬至3.5萬元,讓在學學生利用實習機會比別人更早了解職場環境。

台積電指出,公司每年都會提供實習機會給在學學生,實習期間須具備學生身分,在學學生皆可申請,碩、博士生將優先晉用。在實習的期間,每一位學生都會被分派與所學領域相關的專案,讓學生可以提早體驗職場,並與台積電的工作團隊有進一步的互動與學習。

今年台積電開放在學同學加入的實習領域包括:科技領域有研究與發展、IC 設計、營運製造、品質與可靠性等。其他領域則包括資訊工程、人力資源、財務、法務、企業規劃等。實習期間為國內大學從今年7月1日起、國外大學則是4月起,實際期間可彈性調整。

台積電官網中,也也首度透露實習月薪介於為2.2萬到3.5萬元。台積電透露,正式員工新人起薪水準,博士學歷約6萬元,碩士4.5萬元,學士3.8萬元,但若加上年度分紅,年資1年「菜鳥」員工年薪有可能超過19個月、逾百萬元水準。

台積電強調,想直接進入台積電工作的新鮮人,還可以參加台積電「2019年校園徵才活動」,今年首場預計在3月9日從台灣大學起跑,可先透過「線上應徵」事先登入履歷,符合資格者,可享有優先面試的權利。

 
半導體撤陸 台企人才大回流
記者簡永祥/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業界傳出,聯電為福建晉華研發DRAM的團隊成員當中,已有逾百名記憶體人才回流台灣,轉往華邦電等國內大廠任職。這是2019年開年以來,第一樁赴陸半導體人才大舉回流的案例。

業界人士認為,隨著美中貿易戰陷入膠著,台商考量未來大陸接單不確定性高,陸續有撤出大陸的計畫,且美方大力阻擋中國大陸發展半導體,使得當地人才磁吸效應大為減弱,未來可能會有更多赴陸人才回流台灣。

聯電坦承,原本編制為福建晉華研發DRAM的團隊約300多人,礙於美光控告福建晉華侵權及竊取營業祕密 ,美國也限禁相關半導體設備和零組件出口給晉華,導致福建晉華生產線停擺。不過,聯電目前只是停止為福建晉華開發DRAM技術,雙方並未中止合作關係。

然而,由於美國記憶體大廠美光控告聯電已進入司法訴訟,因此聯電已先暫停所有為福建晉華研發DRAM的業務。聯電透露,確實有對原本協助晉華的人員進行職務調整,但因為是內部人事調動,細節不便對外透露。

熟知內情人士表示,聯電內部近期已針對為福建晉華開發DRAM的團隊展開裁員行動,此波裁撤加計先行跳槽的人員,估計達上百人,約是既有團隊規模的一半。

據了解,聯電協助福建晉華的團隊成員近期陸續轉尋跳槽機會,部分人員回流台灣,已由華邦電承接,協助華邦電在高雄設立12吋晶圓廠,擴大自主研發陣容。

南亞科也是這些想跳糟的企業之一,不過南亞科礙於與美光是盟友,目前暫不考慮吸收福建晉華開發DRAM產品的研發人員。

聯電強調,為福建晉華開發DRAM技術,原計劃分二期,第一期發展3x奈米製程技術進入尾聲,但因晉華裝機中止,已無進行;至於第二期開發2x奈米製程,將視未來事件發展而定。

但據半導體設備商透露,在美國實施出口管制的第一天,福建晉華的美國半導體設備廠合作駐廠人員已全部撤出,所有設備裝機、協助生產全面停止,已下單未出貨的機台則全數暫停出貨。

 
陸面板大擴產 雙虎有壓
記者李珣瑛╱新竹報導經濟日報
京東方為首的大陸五大面板廠今、明年新產能開出不手軟,加上鴻海、樂金顯示器(LGD)大陸新廠也將量產,未來兩年當地將新增近千萬片面板待去化。

但近期美中貿易戰導致下游備貨保守,今年又無大型國際賽事提升需求,價格走勢不樂觀,未來三年供過於求問題難解,群創、友達等台廠面臨嚴峻考驗。

業界指出,面板、半導體是電子業兩大關鍵零組件,大陸發展半導體自主技術因美中貿易戰受挫,在面板業投資轉為更積極,希望藉此拿下全球電子關鍵零組件的「話語權」。

以目前的狀況來看,今、明年全球將有11座面板廠投產,其中有十座落腳大陸,當中又有六座是主攻大尺寸的8.5代以上生產線,電視面板供過於求壓力更大。

根據統計,京東方、華星光電、中電熊貓、惠科、和輝光電等五大大陸面板廠今、明年都有新產能開出,京東方、惠科、華星光更是以10.5甚至11代的業界最新超大尺寸生產線生產。

光以大陸當地新增LCD產能計算,未來兩年將新增近千萬片面板產出,業者為求去化產能,恐再掀起殺價搶單大戰。

大尺寸面板報價去年已大幅滑落,43吋以上產品價格全年跌幅都在二成左右,大幅侵蝕雙虎獲利。友達去年前三季稅後純益98.79億元,年減近65%,每股純益1.03元;群創去年前三季稅後純益29.19億元,年減逾九成,每股純益0.29元。

隨著今年起更多新產能開出,面板供過於求壓力更大,報價持續有壓,雙虎挑戰更大。

光電協進會示警,未來三年面板供過於求的情況難以改善,面板廠營運將很辛苦。更有分析師預言,若報價持續低迷,面板廠將陷入虧損。

根據統計,今、明年全球將有11座新面板廠加入量產,以大陸為最大宗。

其中,LCD廠包括:京東方合肥10.5代廠、中電熊貓成都8.6代廠、惠科昆明11代廠、華星光電深圳11代廠、鴻海集團廣州增城10.5代廠、京東方武漢10.5代廠,以及鴻海集團美國威州的六代廠。

AMOLED也有四座廠:其中三座六代廠為華星光電武漢廠、和輝光電上海廠、京東方四川綿陽。

另一座8.5代廠為樂金顯示器(LGD)的8.5代廠。上述次世代面板廠產能的開出,都將直接衝擊電視用面板市場的供需平衡。

延伸閱讀 》

友達群創轉戰PID

 
鴻海衝刺工業雲 接軌亞馬遜
記者尹慧中╱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鴻海集團今年加速衝刺全球工業雲應用,藉此持續擴張科技服務布局。據了解,鴻海集團今年立足台灣,並將在美國、中國大陸、東南亞及日本等四大區域推動系列成長計畫,其中,北美方面更是重點之一,目標7月前加強推廣應用,要在2020年達成自主控管,並接軌亞馬遜雲平台。

鴻海集團總裁暨鴻海董事長郭台銘訂下「雲移物大智網+機器人」的長期發展戰略,集團新年度在全球各地都積極發展雲端相關科技服務。

工業雲方面,鴻海集團近年先在自身工廠導入工業互聯網平台「BEACON」並建立工業雲,從廠內發展工業自動化、供應鏈擴大服務、對外提供科技服務協助新創企業。

據鴻海集團內部計畫,今年「BEACON」平台在協助集團工業互聯網各地在地化發展,團隊分別在高雄、台北、龍華以及日本各自開發,主要達成可自我控制與自我管理的方向,以廠區自用為主。

此外,部分雲平台將擴大開放瞄準全球各種企業需求,去年第4季鴻海集團主管已率隊前進東南亞的新加坡等地,與當地新創企業展開溝通尋求合作的新機會。

北美市場方面,鴻海集團訂下2019年7月完成第一階段的擴大推廣計畫,進而強化高速運算應用生態系統,也將是「8K+5G生態圈」的基礎,長期目標希望2020年進一步接軌亞馬遜AWS雲平台。

鴻海集團投資夏普則肩負擴大日本當地市場的任務。夏普在2017年將物聯網新創應用轉進鴻海的雲平台,並將平台開放給日本中小企業,夏普並訂下2019年春季新創合作夥伴衝刺上百家。

 
蔡明忠:台灣大衝5G攻AI
記者黃晶琳/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富邦集團暨台灣大董事長蔡明忠認為,2019年電信產業相當嚴峻,台灣大要轉型科技公司,迎接第五代行動通訊(5G)商轉,更要以科技創新為核心,並與人工智慧(AI)結合。

台灣大尚未公布去年財報,該公司去年前11月每股純益4.64元,為電信三雄中唯一超越財測,法人看好去年可望連續第七年拿下電信業每股獲利王,2019年有機會續挑戰類股每股獲利王。

蔡明忠5日在台灣大尾牙宴上,強調台灣大持續推動創新服務,包含M+結合集團內富邦銀行推出富邦旺紅包,且在AI上有重大突破,與廣達跟華碩組成AI國家隊等,更肯定台灣大在企業永續上也是台灣之光。

展望2019年,蔡明忠認為,今年是電信產業非常嚴峻的一年,台灣大要轉型成為科技公司,融入更多AI、物聯網等新科技,尤其進入5G時代,更要以科技創新為核心。

蔡明忠特別強調創新能力,不僅是公司要推出創新服務,同仁也要具備創新能力,把創新基因當作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去年台灣大為推動創新,內部成立創新管理委員會,副總級以上經營團隊都要參加;此外,更在蔡明忠推動下,設立創新激勵獎金,且激勵獎金無上限,鼓勵同仁積極提出創新專案,從創新點子、培育成專案,再商轉成服務,創新服務推出後,提出創新點子團隊還可以參與分潤。

近年台灣大除電信及有線電視業務,更發展出電視及電子商務的momo購物、OTT平台的myVideo、線上音樂平台myMusic、行動通訊軟體M+及線上購物、行動支付等創新服務。

蔡明忠更期望,未來台灣大將新創服務匯聚在一起,整合集團資源,在物聯網時代搶得先機。

台灣大總經理鄭俊卿日前曾表示,2019年是轉型重點年,今年將全力整合電信、電子商務及有線電視事業創造最高綜效。

 
壽險業去年匯損 上看2,300億
記者孫中英/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金控及壽險業者本周將公布去年自結獲利,由於去年12月美股狂瀉、台股下挫,股債標的可實現獲利變少,加上台幣匯率升值;壽險業者說,去年12月可能是各公司去年獲利最差的一個月。

根據統計,去年12月美股下跌約8.7%,被分析師封為「美股最慘12月」,台股12月雖只下挫約1.7%,但自去年10月股災以來,大盤表現不佳,國內外標的都是賠多賺少,各壽險公司股債部位可實現標的、以及可實現空間都大幅減少,加上已到年底,壽險業者也無大幅實現利得誘因。

除了資本市場表現很爛,去年12月台幣單月升值,更讓壽險業匯損情況「雪上加霜」。全體壽險業累計到去年11月底的淨匯損金額已達2,008億元,在台幣升值前提下,有壽險業者估計,去年12月單月匯損金額恐一舉增加300億元,去年全年壽險業淨匯損規模至少有2,200億元、甚至衝高到2,300億元。

壽險公司財務主管表示,除股債實現利得進損益表之外,匯損也會直接衝擊獲利狀況。去年11月就因投資市場不穩定,及台幣升值等因素,導致前六大壽險公司獲利加總單月虧損近60億元;本周出爐的12月自結數字,預期會更糟。

不過,去年年初壽險業大幅實現資本利得、衝高獲利,第3季又有大批股利進帳,儘管年底表現不如人意,但大部分壽險公司全年仍有獲利。所以才有壽險業高層以「先打了三節好球,但第四節遭遇亂流」形容去年全年表現。

 
兆豐銀海外拓點 鎖定亞洲
記者楊筱筠/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兆豐銀董事長張兆順昨(6)日談2019年分行發展策略,表示國內分行將朝專業化分類,海外分行則要接軌美國的分行高度洗錢防制標準,並將適度考慮增設海外分行。

張兆順表示,研究機構普遍的看法是,今年上半年景氣將面臨大挑戰,但是兆豐認為可以開發之處還是很多,會增加美國分行據點的業務,但也會研究收掉部分分行。

以美國為例,去年為實施洗錢防制,美國分行業績掉了近五成,今年將會彌補。兆豐在美國的分行主要業務是聯貸,其次為匯款。

張兆順說,為了洗錢防制,停掉部分美國分行業務,影響到業績,但美國分行洗錢防制作業制度架構已提升,希望將失去的業務再大力拉回來。

對於其他海外分行,張兆順表示,除要接軌美國分行高度洗錢防制標準外,將會在適度時間,選擇部分國家挺進,初步鎖定亞洲地區。

兆豐銀國內有逾100家分行,為落實分行專業化,將依各分行業績、客戶類型等大數據,將分行分司專業,例如專門經營企金或消金的分行。

兆豐銀北部分行的業務多元,較少偏向特定業務,但是中南部分行依坐落地點不同,例如鄰近工業區或商業區,就會出現明顯的業務差距。

兆豐銀表示,未來將調整各地區的分行,成為專職企金或消金的分行,調整的分行家數比約在10~20%,希望今年可調整完畢。

 
違反美法規 中聯經理人遭罰款解職
記者孫中英/台北報導聯合報

美國證管會(SEC)去年十二月廿一日在官網發布,在美國QTCQB(類似興櫃)掛牌的台灣保險業者、美國中華聯合保險服務集團,一名黃姓前經理人疑似透過多個帳戶,操縱並拉高股票交易量。此舉已違反美國證券法規,SEC對當事人處以三萬美元罰鍰。

中聯集團對此發布聲明表示,涉案的黃姓員工經SEC認定為本案唯一違反行為人,中聯集團已予以解職。中聯集團強調,SEC並未因本次事件裁罰中聯集團,也不影響中聯集團在那斯達克上市資格;但發生內控缺失難辭其咎,集團內已進行內部清查,並配合SEC進行內控改正。

美國中聯集團是目前唯一在美國上市的台資保險公司,二○一一年以股票代號CUII在類似台灣興櫃市場的QTCQB掛牌;前年起申請轉掛主板,有望成為第一家在那斯達克掛牌的台灣金融保險業者。

SEC在官網揭露的訴狀指出,黃姓經理人在二○一三到一八年間,透過多個帳戶,從事多項CUII股票交易,給予外界CUII交易量大且交易活躍的錯覺。SEC指出,此舉違反美國證券法和證交法的反詐欺條款。SEC處以三萬美元罰鍰,並要求中聯集團遵守獨立合規監督的承諾。

中聯集團表示,黃姓前員工(也是股東)在未經集團董事會及董事長核可下,逕行從事該集團股票交易。集團針對此個人行為,主動在第一時間與美國律師及SEC配合。SEC在中聯集團主動揭露下,掌握相關資料。中聯集團並同意配合SEC,聘任外部獨立監察人,加強公司治理和內控機制。

 
壽險業淨值不夠 面臨考驗
記者孫中英/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今年市場詭譎多變,壽險公司面臨的最大挑戰,可能不是獲利難看,而是淨值不夠。學者指出,唯有充足的淨值,才能讓壽險業抵抗金融市場大幅波動風險。部分壽險公司RBC(資本適足率)雖達到法定標準,淨值卻過低,應該適度增資。

去年初,壽險業接軌「國際財務報導準則第9號金融工具(IFRS9)」,全體淨值因此增加約1,800億元。但去年美元一路升,加上第4季金融市場表現不佳,壽險業淨值直落;10月股災,壽險業淨值單月大減2,661億元,年初進補的1,800億元瞬間蒸發。

以保發中心數據換算,去年9月底,壽險業平均淨值占資產比率(淨值比)還有 5.3%,但到去年11月底,淨值比跌到約4.14%,部分公司淨值比更只有約3%,資產過大、淨值過小,高度槓桿化。

交通大學資訊管理與財務金融系教授葉銀華說,台灣壽險業平均淨值比,不管是4%或5%,都比國外低,建議投資人看保險業財報,綜合損益表要整張看完,不能只看綜合損益表的上半部、本期損益(即壽險業當期獲利或虧損),還要看下半部的其他綜合損益(OCI),因為OCI才能顯現真實淨值。

以10月股災為例,壽險業單月淨值大減2,661億元,葉銀華解釋,因股災造成全球股、債價格下跌,壽險公司若「未實現(賣掉)」投資部位,股債重挫產生的巨幅未實現損失就不會進本期損益,而是列在OCI;此時壽險公司的OCI會出現巨額負數,若投資人只看本期損益,就沒法查知公司淨值已大幅減少。

金管會以RBC有無達法定200%標準,監理壽險業資本適足性,各公司淨值比只列為每月觀察指標。不過,計算RBC時顯然又設太多「機關」,比方說,壽險公司最大宗債券投資,計算RBC時,債券價格幾乎都以成本計算,讓RBC不受債券未實現損益影響。葉銀華說,這種方式算出RBC,在「持續升息導致債券價格下跌」狀態下,已無法反映真實情況;即可能有公司RBC達200%,淨值卻不斷下降。

壽險業資產增速快,去年底已高達27兆多元,到11月底淨值僅1.1兆多元。葉銀華說,壽險資金高達六成八都錢投海外,代表國內外股市一有大幅波動,將對壽險公司產生巨大影響;尤其今年市場下行壓力大,唯有透過增資強化淨值,才能抵抗未來市場波動。

 
台微體 規劃赴美籌資21億元
記者黃文奇/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台灣微脂體去年在美國那斯達克(NASDAQ)完成第二上市,今年將利用此次參加JP摩根生醫年會(J.P. Morgan Healthcare Conference)的契機,引進國際關鍵投資人,預期今年中若旗下的利基新藥TLC599、TLC590臨床試驗順利,將在美進行上看7,000萬美元(約新台幣21億元)的籌資計畫。

葉志鴻表示,該公司手上的現金部位仍足夠未來幾年的營運,但新藥開發時程長,而公司新藥產品正進入關鍵開發階段,籌資除了為了充實營運資金外,也希望能藉此引進好的合作夥伴,一起做大市場。

台微體旗下現有兩項開發中的關鍵利基新藥產品,包括抗關節炎疼痛產品TLC599、術後長效止痛藥物TLC590。葉志鴻表示,599目前完成臨床二期試驗,六個月的持續力,優於主要競爭對手Flexion的Zilretta的double Zilretta12周的效期,599今年將挺進三期,下半年開始收案,而590方面,今年首季將公布臨床一/二期試驗數據。

葉志鴻表示,該公司現正針對599的臨床三期試驗,與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討論試驗規劃,目前看來進度順利,最快7月可以開始收案,另外,旗下產品生產規劃已經完成,製造上也沒什麼問題,未來取得上市許可後,產品可順利進行商業化的生產。

針對599與美國FDA討論臨床三期試驗規劃,葉志鴻表示,第一、FDA官員願意就此藥物與開發公司進行討論,表示當局對該產品的重視,其次、新藥開發若未與FDA討論,就逕送臨床方案,即使FDA未否決該案而做三期,最後可能因未盡符合FDA要求,而須補做其他試驗,更費時間與成本。

日前,TLC599在二期試驗上,達成主要評估目標及關健次要評估目標,該產品在12、16、20、及24周的評估指標達成統計上顯著意義,且受試患者用藥後耐受性良好,沒有與治療相關的嚴重不良事件,更完成了多項關健次要評估目標。

葉志鴻表示,目前市面上缺乏一個能長效抑制關節炎疼痛的治療方案,TLC599二期臨床試驗結果證實其具備著改變未來市場遊戲規則的潛力,而599試驗主持人David Hunter博士也表示,TLC599一直到為期六個月的評估期結束時還仍然有療效,是他見過的長效緩釋關節注射型藥物裡最長久的。

 
永昕打世界盃 擬推私募案
記者黃文奇/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永昕董事長林榮錦表示,他兼任公司總經理只是過渡期,新的總經理人選預期在下季就會明朗,他會為投資人選擇一位「具備雄才又有專業」的總座人選,為永昕未來征戰全球做好準備。

基於全球布局目標,永昕近期已經著手規劃私募案,根據透露,近一次的永昕私募增資案,將可能由晟德或旗下投資法人參與,主要目的是希望能由晟德全面主導永昕未來的布局規劃,因此,晟德及其關係企業持有永昕的股權比重,將有望超越三成。

永昕近期好消息不斷,除了拿下韓國大廠SCD訂單外,自行開發生物相似藥LusiNEX,一期臨床試驗解盲也傳捷報,由於訂單陸續入荷,林榮錦表示,近期將推動該公司的「代客設計製造蛋白質藥物產程」(CDMO)加速,讓訂單儘速實現為現金流。

林榮錦近期宣布,他將推動永昕成為全球化的蛋白質藥廠,包括藥品開發、CDMO雙軌並行,他也透露,永昕近期將會有許多好消息出爐,包括國內外的合作與併購案。

據悉,林榮錦回任永昕董座後,就積極為公司擘劃新局,他的策略是「先安內再攘外」,由於過去晟德持有永昕僅一成左右,為了讓永昕擴充的速度加快,晟德集團將透過此次私募案,逐漸躍升為永昕最大股東,以全面掌握該公司主導權。

至於營運方面,永昕去年前三季稅後虧損1.81億元,每股淨損1.65元,短期內要轉盈確有難度。林榮錦坦言,永昕手上雖然握有不少CDMO訂單,但因為產程進度仍有待加速,近期,永昕會有一連串的整併動作,透過納入新技術能量,訂單也將可儘速實現為獲利。

至於總座人選方面,林榮錦表示,目前尚且無法透露,但他心中已經有口袋人選,只要時機成熟,就會經董事會決議,通過後將對外宣布新任總座,最快下季就會有答案。

在併購規劃方面,林榮錦日前表示,將先與美、日的蛋白質、抗體藥物實驗室合作,而近期已經有特定對象正在洽談中,本季就可望有好消息,而該合作案將可提升永昕在藥物開發上游價值鏈的能力。

 
專家觀點/器官3D列印 生醫新藍海
陳懷懿經濟日報
上(12)月3日,生物醫學又傳重大突破,人類首次在外太空合成出活體生物器官,這是由俄國太空人Oleg Kononenko在國際太空站,以俄國醫療儀器機構(INVITRO)的3D生物列印機(Organaut)所完成的創舉。顯示在無重力下所列印出的老鼠甲狀腺與人類軟骨,少了重力的干擾,不僅形態完整且發育更快,效益更高。這項實驗讓器官3D列印又往前邁進了一大步。

3D列印(又稱「積層製造」)近年是受關注的熱點,2012年英國《經濟學人》曾發表專文指出,3D列印將引領第三次工業革命,為人類生活各層面帶來巨變。2011年,此技術首度應用在醫學上,荷蘭及比利時醫療團隊為一名83歲婦人安裝上經3D列印所製造的鈦金屬下顎骨。時至今日,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總計已核准超過100件3D列印醫材上市許可申請案。

2010年美國Organovo公司推出了全球第一台3D生物列印機,能夠以細胞為基底材料,列印出人體組織,甚至器官,而該公司也於2015年成功列印出能存活長達40天的肝臟組織。位於美國加州的Prellis Biologics公司,則是開發出多光子全像投影3D列印技術,將原本合成需數小時的時間縮短成數秒,大幅提升細胞存活率,也讓多細胞合成複雜器官成為可能。

有鑑於此領域發展快速,美國FDA於前(2017)年12月,特別為3D列印醫材發布了「積層製造醫療器材技術考量與法規指南」,內容詳細規範醫材設計、製造流程及產品測試要點。以細胞為基底的器官列印,目前則是以「再生醫療」(Regenerative medicine)相關產品進行規範,由生物製品審評和研究中心(CBER)進行審查。

去(2018)年10月,美國FDA設備儀器與放射健康中心(CDRH)以及CBER,在重磅期刊《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上,以「管理3D列印相關醫療產品」為題聯合發表重要文章。文中整理3D列印之醫療器具及生物製品的管理綱要,並點出3D列印醫療產品目前面臨的挑戰和未來發展的方向,文末特別提及FDA鼓勵3D列印在各領域醫療產品的發展。

根據英國知名研究機構Smithers Rapra近期所出具的預測,3D生物列印的醫療器材市場,在2016年的規模為4億美元,將以年均18.4%的複合增長,於2027年將達60億美元,而這還未計入器官3D列印所可能帶來龐大的市場商機。

近期國際大廠收購不斷,去年9月,美國嬌生集團(J&J)宣布收購德國Emerging Implant Technologies,將3D列印之脊椎植體納入旗下產線。全球最大的化學品公司德國巴斯夫(BASF),則是繼前年10月以16億歐元收購3D列印材料商Solvay後,去年7月,再以子公司名義收購兩家3D列印材料製造商Advanc3D Materials和Setup Performance。

大陸科技部在前年所發布的《「十三五」先進製造技術領域科技創新專項規劃》及《「十三五」材料領域科技創新專項規劃》中,皆把3D 列印列入主要發展項目。去年2月,大陸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醫療器械技術審評中心(CMDE)也為3D列印發布了《定制式增材製造醫療器械註冊技術審查指導原則(徵求意見稿)》,宣示將致力推動此產業的標準化。

台灣食品藥物管理署,於去年1月公告了「積層製造醫療器材管理指引」作為相關產品研發與製造之參考。科技部南科管理局也在前年底,與工研院合作,在南科高雄園區建置全國首座一站式「3D列印醫材智慧製造示範場域」。國家實驗研究院儀器科技研究中心則是建置了符合國際醫材法規的設施與服務平台,將可幫助廠商在申請美FDA上市許可的過程中,節省至少50%的時間及經費。

去年11月29日,國家實驗研究院就與三鼎生技,共同發表名為「生物3D列印骨骼重建系統」的研發成果,此技術利用FDA核准之骨內填充物與病人自體生長因子,打造客製化之精準植入物比例,縮短手術時程,為需口腔重建患者帶來福音。

展望未來,全球3D列印醫療市場才剛起步,從傳統金屬或化學等無機物為主的醫材列印到活細胞為基底的器官列印,都存在難以估計的極大商機。台灣在自動化精密機台與生物材料上的技術一向領先國際,有機會在這生醫的新藍海,搶下一片天。(作者是鑽石生技投資研究員)

 
自宅用地優惠稅率 繼承人須重新申請
記者翁至威/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符合自用住宅規定的土地,其地價稅課徵可適用千分之二最低稅率。地方稅務局提醒,自宅用地的原所有權人死亡後,繼承人必須在當年地價稅開徵40天前申請繼續適用自宅優惠稅率,否則將恢復一般稅率。

台中市地方稅務局表示,地價稅自用住宅優惠稅率的適用主體是所有權人,而不是土地本身。因此,當原所有權人死亡,將土地轉移給繼承人,不代表優惠稅率「自動」轉移給繼承人,必須重新向稽徵機關申請,確認是否仍適用優惠稅率。

稅局提醒,無論透過繼承、贈與或其他方式取得自用住宅,都必須在當年地價稅開徵40日前重新申請。

 
2017綜所稅補稅 16日開徵
記者翁至威/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追稅令到!2017年度綜合所得稅結算申報核定補稅案件,將於2019年1月16日開徵,有需要補稅的納稅義務人,必須在1月25日前繳納完成,否則將加徵滯納金、罰鍰,還會遭移送行政執行分署強制執行。

財政部各區國稅局表示,2017年綜所稅結算申報核定應補稅案件,已經陸續在去年12月下旬寄發核定通知書及繳款書,有收到的納稅人,務必要仔細核對內容,並如期完成繳納。

以南區國稅局為例,轄區內此次補稅案件共38,879件,補稅金額合計約3.7億元左右,主要需補稅原因,大多是因為重複列報扶養親屬、短漏報扶養親屬所得、未依規定檢附列舉扣除額相關證明文件、短漏報所得或是稅額計算錯誤。

國稅局提醒,如對於補稅稅單有疑義,務必要在規定繳納期限內,檢具相關證明文件向戶籍地所轄的國稅局所屬分局、稽徵所洽詢。

而如果確認核定通知書及繳款書內容無誤,必須儘快在繳納截止日前,也就是1月25日前繳納完成,若逾期繳納稅款,每超過兩日須按應納稅額加徵1%滯納金;逾限繳期限30日仍未繳納,且未申請復查案件,則將移送行政執行分署強制執行。

此外,國稅局也指出,納稅人若未辦理綜所稅結算申報,經稽徵機關核定補稅後,就無法再列舉醫藥費、保險費、捐贈、災害損失及自用住宅購屋借款利息或房屋租金支出等各項扣除額,只能採標準扣除額,提醒納稅人注意。

國稅局表示,目前繳稅方式相當多元化,在繳款書背面也都有詳細說明,除原有繳稅管道可選擇,民眾還可利用手機,透過行動支付App,直接掃描繳款書QR-Code行動條碼,以信用卡或晶片金融卡轉帳繳稅,呼籲收到補稅單的納稅人儘早完成繳稅。

 
訊息公告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