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岸風電商還未撤台 躉購費率下周三拍板


【倡議+ 電子報】傳遞人物故事,鎖定泛教育、社企…等領域,透過他們為社會付出故事,期待引起更多共鳴。 想瞭解最時尚、自然的Life Style?輕鬆成為新時代生活達人?【晨星生活元氣報】讓你輕鬆掌握最新生活訊息!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NBA台灣  網站總覽  
2019/01/23 第4542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今日財經頭條
國際財經要聞
其他財經要聞
 
★ 台股重要指標:外資買賣超投信買賣超自營商買賣超融資增減排行融券增減排行
 
今日財經頭條
離岸風電商還未撤台 躉購費率下周三拍板
記者江睿智/台北報導聯合報

經濟部最快將於下周三(三十日)拍板二O一九年離岸風電躉購費率,原預告離岸風電五點一元躉購費率有望上調。離岸風電開發商至今都沒有撤離台灣,仍對躉購費率抱持期待。

風電開發商沃旭總部日前大動作暫停所有在台投資活動,並與台廠重新議約,外界解讀將引起其他外商跟進。不過事實上,所有開發商都仍在台灣,包括沃旭在內,也尚未做出最終決定,全部關注下周定案的躉購費率方案,以及第三階段「區塊開發」方案。

經濟部規畫離岸風電開發,是採「先示範、遴選加上競標、區塊開發」三階段。下周 三將拍板的是第二階段遴選的二○一九年躉購費率;此外,經濟部能源局預訂在三月公布第三階段區塊開發方案。

已拿到五點八元躉購費率的上緯及達德是最大贏家。上緯表示,目前專注在海洋及海能兩個風場開發,併聯時間分別為二○一九年及二○二○年,兩個風場都在苗栗外海。

上緯表示,很早就與地方政府溝通,並與地方政府形成密切合作關係,以上緯開發經驗來看,台灣再生能源投資環境仍佳,上緯雖未拿到遴選階段開發案,但對第三階段「區塊開發」有高度興趣,希望爭取參與。

達德允能風場三百六十MW已拿到五點八元躉購費率,另還有允能三四八MW及麗威風場亦要適用二○一九年費率。達德董事長王雲怡表示,費率出來後最重要是要能否貸得到錢,若出爐的是較低費率,就要壓低成本,看國產化供應商及銀行團能否接受。

她強調,達德在台深耕多年,「不會輕易放棄台灣市場」,只要可實現,一定會做。

丹麥哥本哈根基礎建設基金(CIP)台灣區總監許乃文表示,因風場位置與條件會影響開發成本,因此每家開發商會有各自考量,以CIP來說,經濟部預告五點一元躉購費率、設定三六○○小時滿發上限、以及一段式費率,CIP無法接受;對於在台灣再生能源投資,CIP現以「穩定保守」腳步前進,最終仍要看二○一九年躉購費率結果而定。

海龍團隊在去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已宣布先暫停在台相關投資與活動。玉山能源執行長陳聰華表示,儘管擔憂台灣目前政治及法現環境,但海龍團隊尚未撤離台灣,主要是要看二○一九年躉購費率。

 
3600小時發電上限 達德籲刪除
記者張語羚/台北報導聯合報

離岸風電躉購費率一月底將出爐,開發商多反對先前草案中的三六○○小時發電上限,達德能源(wpd)董事歐貝合信昨天直言,若設此限制,為考量成本,可能不會使用八MW風機,而是採用五、六MW風機,屆時台灣供應鏈恐只能獲得「落後科技」。

歐貝合信及德國聯邦政府重建復興信貸銀行基建負責人彼得舍費爾昨天表示,希望我政府取消三六○○小時發電上限,否則wpd在成本考量下,傾向不使用可滿發到四三○○小時的風機,而是選用滿發時數低於三六○○小時的風機。

若刪除三六○○小時發電上限,歐貝合信說,如此一來台灣供應鏈才有可能以最新科技加入離岸風電產業,否則當臨近日本、韓國都在大力推動風電之時,台灣恐怕只能以較為落後的科技響應全球再生能源趨勢。

KfW副總艾克哈德指出,一年有八七六○小時,不過風況不同、發電情況也不盡相同,滿發、部分發電的狀況都會出現,但愈新型的風機達到滿發的效果愈好。

 
破解離岸風電迷思 學者籲穩定政策
記者張語羚/台北報導聯合報

我國政府規畫二○二五年完成離岸風電五點五GW裝置容量,但各界對離岸風電躉購費率、成本等多有顧慮,歐洲經貿辦事處、丹麥商務辦事處、德國在台協會及全球風能協會昨天舉辦「離岸風電大學堂」,邀請六位歐洲及台灣專家破解迷思,並呼籲政府以穩定政策持續推動,民間應持開放態度,才能迎接全球暖化的挑戰。

全球風能協會呼籲政府應重新斟酌離岸風電躉購費率,執行長Ben Backwell說,台灣是目前亞洲離岸風電發展先驅,但政策不穩定性可能會讓整體發展倒退、錯失讓再生能源產業落地生根的契機。

德國離岸風電基金會教授Martin Skiba直言,離岸風電的發展動能仰賴穩定的法規框架,這也是台灣能否成功設置與營運離岸風場的重點,更是台灣是否可成為亞太離岸風電樞紐的關鍵。

丹麥風電產業舉世文明,丹麥能源公共事業與氣候部能源顧問Anna Riis Hedegaard指出,穩定的政策架構與針對未來風能發展提出可靠的規畫,是丹麥成功故事背後的兩大主因。

台灣大學工程科學及海洋工程學系教授江茂雄表示,台灣離岸風電起步較東亞其他國家早,且特殊的地震與颱風環境需求,可使發展的技術也應用到環境相似的亞太各國,應透產學合作及人才發展等關鍵把握機會。

中華經濟研究院綠色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溫麗琪也認為,台灣高度仰賴出口貿易,包含Apple等國際大型企業,紛紛要求供應商使用再生能源,因此提供製造業所需綠電相當重要。

清華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教授范建得表示,離岸風電在台灣是全新的產業,針對產業發展及商業提供適當誘因,將是建構永續離岸風電產業強健供應鏈的關鍵。

 
名家觀點/風電買賣雙方 精打細算
記者 江睿智經濟日報
離岸風電開發商近來動作頻頻,有的拉高姿態揚言撤資,有的放軟身段積極溝通,開發商各有盤算,所有目光全都望向離岸風電2019年躉購費率,在商言商,才是這場角力大戰最高指導原則。

經濟部去年11月29日預告2019年離岸風電躉購費率為5.1元,並取消階梯式費率,設下3,600小時滿發時數,海龍團隊當天宣布暫停在台投資活動,以撤資威脅施壓。今年1月2日,沃旭在確定無法拿到去年5.8元躉購費率後,跟進宣布暫停在台相關投資活動,通知相關供應商暫停合約,外界解讀沃旭拉高姿態,以國產化作為談判籌碼。

儘管開發商對躉購費率多有不滿,也有很多動作,但至今所有開發商仍在,沃旭也未撤離台灣,這也顯示,5.8元是極具誘因且可能有相當利潤的費率。

現在,所有開發商在看2019年躉購費率,於此之際,動員各方力量,包括出動專家學者、各國代表處等,積極對外說明、化解誤解,希望爭取「穩定費率」,所有一切都是在向經濟部喊話。

然而,5.1元費率就真的沒有誘因嗎?持平來說,因風場條件不一樣,發電小時數也不一樣,各家業者經營成本和效率也不同,考量也不盡相同,業者在商言商,算盤撥一撥,未必不合算;且屆時若有業者退出市場,經濟部有機會重新分配風場,相關業者也有機會擴大規模,再降低成本。

作為買方的經濟部,更應在商言商,精打細算。歐洲風場已然飽和,開發商必然轉到亞洲市場找商機,若台灣海峽風場具有優勢,接下來區塊開發也是業者關注焦點,令人垂涎肥肉,經濟部對於躉購費率更應捏到好處,只准合理利潤,不許超額利潤,為人民守住荷包。

 
創新高!近3成企業 對經濟前景悲觀
記者沈婉玉、編譯林聰毅/綜合報導聯合報

資誠會計師事務所(PwC)昨發布「全球企業領袖調查報告」,今年報告以「信心走弱,敲響景氣警鐘」為主題,調查發現,有近三成企業領袖對未來一年經濟前景感到悲觀,較去年增加近六倍,悲觀增幅創下歷年新高;僅百分之四十二感到樂觀,較去年減少十五個百分點。

繼國際貨幣基金(IMF)之後,企業執行長也警告全球經濟成長趨緩速度比預期快,為昨天在瑞士達沃斯登場的世界經濟論壇(WEF)奠定悲觀基調。長期擔任WEF策略伙伴的資誠在大會中全球同步發布「全球企業領袖調查報告」。

PwC指出,不安情緒正蔓延至企業的董事會,其中以美國企業的主管最為焦慮。對全球經濟感到樂觀的美企主管,已從去年的百分之六十三銳減至百分之三十七。PwC全球聯盟組織主席莫里茲(Bob Moritz)說:「對經濟的悲觀情緒顯著增加,而且幾乎遍布全世界。」

國內資誠會計師事務所所長暨聯盟事業執行長周建宏表示,CEO對於全球經濟景氣的樂觀信心急速消退,反映出全球貿易的緊張局勢、政治動盪和不確定性、以及更緊縮的貨幣和財政政策。他建議台灣企業應主動出擊,尋找政經版圖新秩序下的機會,重新評估及調整全球供應鏈布局。

調查發現,CEO對未來一年景氣感到樂觀的比率大幅降低。因財政刺激政策的退場及日趨緊張的貿易局勢,美國企業領袖對景氣樂觀的比率更大降了廿六個百分點,信心下滑幅度最為顯著。亞太地區的CEO則對今年景氣看法相對具抗壓性,樂觀度達五成,領先各區域的企業領袖。

調查顯示,全球貿易緊張及經濟成長趨緩,使企業領袖對海外市場擴張感到躊躇,成長動能轉向內需市場。美國及中國大陸雖仍是最受歡迎的海外市場,但受歡迎程度皆明顯下降;選擇美國為主要成長市場的中國大陸企業領袖,比重更由去年的五成九驟降至一成七,顯示美中貿易爭端已讓中國大陸企業經營策略大轉彎。

此外,調查也指出,有高達八成五的CEO認為人工智慧(AI)將在未來五年大幅改變公司營運方式,六成三的企業領袖甚至認為AI對產業的影響力將大於網路革命。

 
國際財經要聞
提霍勒:數位經濟監管 四路並進
提霍勒經濟日報

蘋果、亞馬遜等科技巨擘顯然已破壞世界多數產業與社會現況,其「成功」程度或許已超越剛創立時的夢想,導致一小群科技業者把守著現代經濟的大門。當前資訊科技市場高度集中也很正常,因為用戶在使用各類服務時,傾向湧入少數平台,但也引發競爭法規是否適當運作的疑慮。

數位市場會如此集中有兩個原因。首先是網路外部性:我們須與想要互動的人待在同一網路內,這是臉書的營運模式。網路外部性可以是直接的(例如臉書),也可以是間接的(一個平台擁有愈多用戶,也會擁有愈多App)。用戶數量可能會決定服務品質,因為能促成更準確的群眾預測,這就是Google能擊退對手的主因。

第二個原因是主宰市場的企業受惠於規模經濟。一些服務需要大規模的科技投資,相似平台的建置成本都大致相同,差異在於用戶數據產生的價值,擁有愈多用戶的平台能吸引更多廣告,規模也會迅速擴大。

在網路效應和規模經濟相互影響下,數位經濟幾近無情地創造出「自然壟斷」現象,線上經濟遵循贏者全拿的邏輯。全球當局必須認清,傳統競爭措施背後的邏輯不再管用。數位經濟主要由兩種服務組成,包括臉書和Google等非常低價、甚至免費的服務,及非常昂貴的服務。這兩種定價策略都會引發疑慮,因低價策略可能被認為是要弱化對手的市場掠奪行為。

若監管當局未能充分了解背後邏輯,可能會錯誤地宣稱低價策略是掠奪行為、或定價過高。要制定跟上這種趨勢的競爭政策新準則,就須合併考量這兩種市場的特性,而非個別分析,這有賴當局留意相關發展,並研擬新的分析途徑。

更廣泛來說,數位經濟監管有四個明顯領域:競爭、勞動法規、隱私及稅務。在競爭方面,比既有企業更有效率或更創新的新公司,必須被允許能夠進入市場,擁有能取代既有企業的機會。

線上市場的新進企業常從提供利基產品起步,獲市場青睞後再推出更廣泛的產品和服務,但新進企業從一開始就可能被既有企業的「捆綁銷售」等策略封殺,具壟斷地位的企業能要求消費者在購買一項產品時,也要搭配購買其他產品,阻礙廣泛領域的新進對手。競爭當局是否該禁止具主宰地位的企業捆綁銷售,取決於企業的動機和理由,唯一可行的方式是依個案而定,因此當局必須積極分析、迅速跟上變遷的腳步。

讓情況更複雜的是,新進業者也常把自己賣給具主宰地位的企業,從而取得「壟斷地租」(monopoly rent)。要避免這種行為知易行難,因為當局難以事先評估一樁合併案是否有害競爭和消費者,造成反托辣斯法律的效益最後取決於當局的能耐和中立性。

我們必須發展更靈活的政策,例如企業審核函(企業根據當局設定的條件提供有限的法律確定性)或允許企業在「安全」環境下測試新商業模式的監理沙盒,當局須心懷謙卑,從做中學,政策也不該頑固不化。

在勞動法規部分,當前方式顯然已不適用於數位時代,我們的文化必須從以勞工出勤時間為重、轉向著重勞工的工作成果。當局常試著把新形態的就業套用到既有框架,例如Uber合作駕駛是否算是員工的討論。令人遺憾的是,這些討論永遠不會有結果,因為我們的想法都因個人對新形態工作的先入為主觀念而異,忽略了制定勞動法規的初衷:保護勞工福祉。

當局也須阻止企業和政府侵入消費者私人生活,多數人都知道自己的資訊會被蒐集,卻不清楚確切規模與後果。我們該擔心我們似乎不再擁有被遺忘權、潛在敏感資訊可能曝光等風險。歐盟的「通用資料保護規則」(GDPR)只是保護我們免於這些威脅的一小步,接下來的作為應包括創造一套大家都能理解的標準化政策。

最後,因為網路無國界,各國愈來愈需要在稅務上合作,以避免租稅競爭。

總而言之,數位化為我們的社會帶來超凡機會,卻也引發新的危險。我們必須處理從公共信任、社會凝聚力、數據所有權到技術散布等各種挑戰,而能否成功將取決於我們是否能發展出反托辣斯、勞動法規、隱私及稅務的新路徑。

(作者Jean Tirole是2014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Project Syndicate專欄作家/編譯簡國帆)

 
韓去年GDP成長 6年新低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聯合晚報
南韓央行宣布,去年第4季比一年前同期成長3.1%,優於市場預期,反映政府擴大支出,有助抵銷出口減緩的衝擊。相較於第3季,第4季GDP成長1.0%,也優於經濟專家原估的0.6%。

南韓2018年全年GDP成長2.7%,符合南韓央行的預測,但掉到6年來新低。第4季出口比第3季減少2.2%,設備投資成長3.8%,政府支出成長3.1%;營建投資成長1.2%,私人支出成長1.0%。

南韓央行表示,如果政府未增加支出,第4季可能萎縮。彭博經濟學家指出,展望未來,外在大環境經濟成長走緩和投資減弱,是南韓近期經濟兩大風險,「政府支出可提供部分支撐」。不過,現代研究所的經濟學家Joo Won表示,南韓政府恐無法長期支撐經濟。

因半導體出口減弱,中國經濟成長減速,今年經濟成長預料會進一步走緩。美中貿易戰也增加風險。

Meritz證券經濟研究員Stephen Lee說:「晶片業最快將自第3季回春,而內需到第2季仍然死沉。」

南韓昨天(21日)公布的數據顯示,南韓1月頭20天的出口比去年同期大減14.6%,主因是半導體出口暴跌。

南韓去年12月出口已因記憶體晶片需求不振而下跌1.2%。

 
美中貿易談判再度引憂 歐股收低
倫敦22日綜合外電報導中央社
由於投資人獲利回吐,以及彭博一篇報導引述不具名消息人士稱,美中在關鍵的智慧財產權議題上難以達成協議,再度引發憂慮,歐洲主要股市今天收低。

由於股市缺乏推進動力,投資人持續密切關注數項議題的發展,包括美國政府關門、英國脫歐和中國經濟走軟。

倫敦FTSE 100指數下挫1.0%,以6901.39點作收。

法蘭克福DAX 30指數下挫0.4%,收在11090.11點。

巴黎CAC 40指數下挫0.4%,收4847.53點。

 
華爾街日報:iPhone拓產地 鴻海傾向印度
紐約22日專電中央社
華爾街日報引述知情人士說法報導,鴻海集團考慮在印度組裝iPhone,此舉有望在美中貿易與科技摩擦加劇之際,減少蘋果公司對中國的依賴,並提振iPhone在印度的買氣。

據報導,鴻海高層正在研究是否要將印度一項投資計畫納入預算案,計劃2月農曆新年假期結束後赴印度討論相關計畫,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可能在訪問印度的高層之列。

iPhone占蘋果公司(Apple)總營收約6成,蘋果目前主要依賴鴻海等代工廠商在中國組裝iPhone。報導指出,蘋果採用委外生產模式,加上營收來源倚重中國,在美中貿易與地緣政治對立加劇的情況下,這家科技大廠格外脆弱。

知情人士說,鴻海拓展生產基地主要考慮越南和印度,目前基於市場成長潛能而傾向選擇印度。但印度勞工精密製造技能和基礎建設都不如中國,印度也必須更努力發展智慧型手機供應鏈,才能和致力提升製造業價值鏈地位的中國一較高下。

鴻海透過聲明表示,不對現有或潛在客戶及客戶任何產品置評。

在此之前,iPhone低階機型已在印度生產。2017年,緯創開始在印度西南部卡納塔卡省(Karnataka)組裝iPhone SE,這是印度製的首批iPhone,緯創之後也開始組裝iPhone 6s。

報導引述未具名人士透露,鴻海考慮在印度生產高階iPhone,包括採用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螢幕的機型。蘋果去年9月發表3款iPhone,搭載OLED螢幕的是iPhone XS及XS Max。

鴻海在印度已有工廠,替小米等廠牌生產裝置,也曾在巴西等地組裝iPhone。路透社去年底報導,鴻海將在印度擴廠,最快今年在當地組裝iPhone高階機型。

分析師認為,iPhone和其他廠牌手機相比價位較高,使得蘋果一直難以打進印度市場,原本就不高的市占率去年降到1%左右。在印度生產高階iPhone可讓蘋果避開從中國進口要付的20%關稅,有助降低售價,刺激買氣。

中國是全球最大智慧型手機市場,但市場飽和且強敵環伺,iPhone新機在中國需求不如預期,促使蘋果3週前下修去年12月29日結束的會計年度首季營收預測。擁有逾13億人口的印度蘊藏龐大商機,蘋果執行長庫克(Tim Cook)寄予厚望。

 
法國開第一槍… 違歐盟隱私法 罰Google五千萬歐元
編譯鍾詠翔、彭慧明/綜合外電聯合報

法國隱私監管機構以Google違反歐盟線上隱私法令為由,重罰Google五千萬歐元(五千六百八十萬美元),為歐盟新隱私保護法規上路以來開出的最高金額罰款。

法國資料保護署(CNIL)二十一日表示,Google挨罰的理由是Google在告知用戶如何使用個資方面不透明,用戶無法充分了解Google如何使用個資,Google推送個人化廣告也未適當獲用戶同意。

CNIL指出,開罰金額說明了Google違反歐盟「通用資料保護法規」(GDPR)基本原則的嚴重程度,這些原則是「透明、訊息及同意」。對Google而言,雖然罰款不算多,卻是GDPR生效以來開出的最高金額罰款。Google可提出上訴。

這樁案件是因兩起投訴而起,其中一起是歐洲非營利組織NOYB投訴,NOYB是由奧地利隱私權捍衛人士施倫斯創建,Google遭控強迫用戶同意新隱私政策。

CNIL的決定將迫使Google重新思考如何徵求用戶同意,為旗下歐洲數十億美元廣告事業蒐集個資。CNIL此舉也可能令外界更擔憂其他科技業者、信貸諮詢機構及廣告集團也可能遭投訴。

專家認為,法國開了第一槍,隨著政府官員採用新法律武器,測試運用界線,未來可能會有更多監管行動。

GDPR在去年五月二十五日上路,賦予各國隱私主管機關同等權力,對違反規定最嚴重業者,最高可處百分之四全球年營收罰款,這是CNIL首度動用新權限。此前CNIL已多次審查Google,但在舊法下,罰款最高不得超過十五萬歐元。

台灣人權促進會則表示,外商網路服務業者取得台灣用戶資料,其實現在台灣的個資法就可以開始約束業者應尊重消費者,在歐盟GDPR上路後,台灣政府也應該要求國外的社群業者都比照歐盟待遇,對台灣市場一視同仁。

 
要聞
二林精機園區環評 未過關
記者翁至威╱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業界等了十年的二林精密機械園區,昨(22)日於環評初審闖關失敗。環評委員認為,彰濱工業區閒置土地情況嚴重,加上二林精機園區落在農業用地,有滯洪功能,專案小組認為此案不應開發。會議結論將送環評大會確認,彰化縣政府會後表示將提出申覆,力拚於環評大會翻案。

歷經卓伯源、魏明谷、王惠美三任縣長,等了十年的彰化二林精機園區,昨日於環評大會二次初審,儘管彰化縣副縣長、地方議員、鎮長、居民都到場支持,希望儘快通過環評,帶動地方發展,但專案小組仍不同意此案過關。

彰化二林精機園區是在2008年申請編定,不過由於與鄰近的中科四期二林園區被視為「雙胞胎」,有優先開發順序問題,直到2014年才決議進入二階環評,經過近四年準備期,終於在2018年9月首度審查,業界原以為二林精機園區開發走過十年長路,有機會急起直追,但昨日專案小組二次初審未過關,讓業界期待再度落空。

未來進入環評大會後,將有三種可能,首先是退回專案小組或補件再審,環評繼續卡關;第二則是於環評大會翻案,通過審查、趕上開發期程;第三是確認專案小組結論,二林精機園區無法開發,十年夢碎。

專案小組七名委員中,共五位認為不應開發,兩位認為應給予第三次機會,最後小組做成決議,建議環評大會此案不應開發。彰化縣建設處處長劉玉平表示,對專案小組結論相當意外,認為環委對彰濱工業區現況有極大誤解,將會提起申覆。

彰化縣府表示,地方及業界對於二林精機園區需求相當迫切,目前已有超過300家廠商有意進駐,預估可吸引800億元投資,為了區域發展、留住「北漂」青年,希望環委支持此案,趕上開發期程,讓廠商有機會在2021年進駐營運。

不過環委認為,未來招商情況未必樂觀,且彰濱工業區閒置土地問題嚴重,應優先解決,否則二林精機園區恐成二個彰濱工業區。

 
越南鋼廠 中鋼今年祕密武器
記者林政鋒/高雄報導經濟日報
中鋼去年稅前盈餘創八年新高,展望今年因為受到美中貿易大戰拖累,國際權威機構對新年度全球總體經濟景氣表現持保守觀點,反而是越南2019年經濟有機會獲得突破,中鋼越南冷軋廠以及持股逾20%的河靜鋼廠若有傑出表現,將成中鋼新年度獲利的祕密武器。

法人分析,大陸一線鋼廠寶武鋼以及鞍鋼2月與3月鋼鐵盤價都已經開出,行情從平盤走向漲盤,代表上游煉鋼廠不願意跌價賠錢賣,這項結構上的利基,對今年上半年鋼市相當有利。

中鋼業務副總黃建智說,近期鐵礦維持在每公噸70美元以上,煤礦站穩200美元區間,煉鋼成本並沒有下修,鋼價要大跌的可能性不高,鋼鐵行情在金豬年可望「前低後翹」倒吃甘蔗,新年度第1季鋼鐵盤價已經明朗化,止跌成為各大鋼廠共識,第2季以後愈來愈好的期待不會差太遠。

法人指出,只要鋼鐵行情穩定,推估中鋼2019年獲利將與2018年相當,堪稱已經站穩基本盤,接下來可盤點新的利基,做為長期投資的參考。

其中最受矚目的,莫過於越南經濟成長表現出色,近年普遍維持每年6%至7%增長的高端,相對越南鋼廠對內可享當地基礎建設利基,對外又有東協自貿區免關稅優勢,中鋼在越南有持股逾50%的冷軋廠以及投資台塑越南河靜鋼廠,都有機會在今年得到突破,對中鋼獲利錦上添花,前景頗受期待。

 
顧立雄:金控應幫員工加薪
記者林子桓/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金控旗下子公司2018年獲利兩樣情,銀行全年稅前盈餘創新高,而保險業卻沒有突破千億元,證券業也沒有2017年亮眼。金管會主委顧立雄昨(22)日表示,金控業只要有獲利,業者應該樂於幫員工加薪。

顧立雄昨日出席「第三屆華南金控金融科技創新競賽 總決賽暨頒獎典禮」說,雖然主要金融業獲利有好有壞,但整體來說還是維持不錯的獲利,在這樣的情況下,業者應該樂於回饋給基層員工,幫員工加薪。

八大公股行庫今年加薪幅度約3%,若表現優異,調薪幅度更高達5%以上;民營金控為了留才,也爭相將自己打造成幸福企業,今年加薪幅度最高有機會挑戰6%。

全體國銀去年前11月累計稅前盈餘已逾3,100億元,2018年全年確定突破3,300億元,創下歷史新高,加上外銀等銀行業,去年稅前盈餘應該高達3,600億元以上。

不過,雖然保險業去年11月稅前盈餘仍有破千億元,但在去年12月單月獲利大幅縮水,導致全年稅前盈餘僅990億元,證券業則是受到整體成交值萎縮影響,大戶減少,獲利也沒有2017年好,全年稅前盈餘應不到500億元。

 
和泰產險市占 躋身十強
記者陳怡慈╱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和泰汽車集團跨足產險兩年,績效浮現,除了簽單保費增加一倍、市占率躋身第十名;另因開始獲利,首度在保障年薪14.5個月之外,加發一至二個月績效獎金,換算後年終獎金平均達四個月,是金融海嘯以來新高。

和泰產險昨(22)日舉行媒體年終餐敘,總經理詹文全表示,和泰汽車集團2017年入主蘇黎世產險並更名為和泰產險之後,公司簽單保費從2016年32.2億增至2018年64.9億元,兩年業績翻倍。展望今年,簽單保費目標75億元、年增約16%,其中,車險要成長8億元,非車險成長2億元。

和泰產去年車險簽單保費37.3億元,透過集團關係企業「和安保代」銷售的有27.5億元,比率73.7%。

據了解,和安保代去年經手的車險保費91.1億元,新車投保占34.4億元、續保占56.7億元,以和泰產透過和安保代銷售占27.5億元計算,僅瓜分約30%業績,幅度與速度都低於同業預期。

詹文全表示,他一再跟公司及母集團建議,「經營要顧及同業和諧,這也是主管機關希望我們做的」,穩扎穩打策略下,員工產能、獲利與服務品質均入佳境。

和泰產目前有950人,今年會突破1,000人,今年人均產能希望有780萬到800萬元,以1,000人概算,簽單保費至少78億元,已超越公開喊出的75億元目標。

獲利方面,和泰產2017年純益5,183萬元,可以損平形容;去年前三季逾1.3億元,法人估全年逾1.2億元,接手第二年已開始獲利。

 
增聘臨時工 不適用租稅優惠
記者翁至威/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中小企業增雇員工,如符合相關規定,在申報營利事業所得稅時,可享有員工薪資加成減除優惠。不過財政部中區國稅局特別提醒,所增聘員工必須是經常雇用,且薪資必須高於當年度基本工資,如果是臨時工、約聘,就無法適用這項租稅優惠。

中區國稅局表示,經濟部為增加投資、創造就業,並吸引外資來台,在2014年增訂《中小企業發展條例》第36條之2,明訂新投資創立或增資擴展中小企業達一定金額,且增雇一定人數的本國籍員工,可享有租稅抵減優惠。

不過,國稅局指出,中小企業要享有租稅優惠,必須符合行政院核定的「中小企業增僱員工薪資費用加成減除辦法」規範要件。

國稅局近期查獲,轄下某營利事業A公司在申報2016年營利事業所得稅結算申報時,列報適用中小企業增雇員工薪資費用金額250萬餘元,經核對增雇員工薪資印領清冊,發現增雇員工在職期間,多數僅一天或數天,或給付薪資低於基本工資。

經追問,該公司坦承列報的增雇員工中,包含暑期工讀生、產學合作的聘雇員工等。國稅局表示,這類臨時性員工不符租稅優惠所規定,因此必須剔除補稅。

依據辦法,申請這項租稅優惠的中小企業,必須依法完成商業登記或增資變更登記,且新投資創立的實收資本額,或增資擴展的增加實收資本額達50萬元,增雇的本國籍員工不能為臨時性,其薪資必須在當年度勞動部公告的基本工資以上。

符合規定的中小企業,享有薪資費用加成減除營所稅優惠。

增雇兩名以上本國籍員工,可適用加成30%,若增雇24歲以下員工,薪資費用可適用加成50%;不過若是不符合規定,卻自行加成列報,將會遭國稅局剔除補稅。

 
訊息公告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