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要不要打疫苗呢?


【寂天日語學習充電報】提供日常生活中的會話表現,並收錄最實用、最豐富內容,讓你輕鬆脫口說日語! 【臺北畫刊】網羅生活休閒、觀光旅遊等豐富資訊,深刻描繪臺北生活圈的點點滴滴,教你情不自禁愛上臺北!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2020/12/10 第685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本期主題 到底要不要打疫苗呢?
新書上架 營養學精要第14版
 
     
到底要不要打疫苗呢?
李秉穎醫師、黃玉成醫師《健康世界》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今年公費流感疫苗甫開打就傳出多家醫院沒有疫苗可打使得民眾怨聲載道、批評不斷;然後南韓流感疫苗48死、台中51歲男打疫苗命危…的報導佔據媒體版面後,民眾又開始猶疑是否真的要打流感疫苗?神救援衛福部原先疫苗準備不夠挨批…

疫苗安全性問題一直是民眾關注的焦點,既期待又擔心受傷害,譬如關注著新冠肺炎疫苗何時順利研發上市,一旦媒體版面刊登任何疫苗疑似不良事件就又立即批判疫苗不靠譜。

因為零星個案而對疫苗產生刻板印象

其實疫苗安全性要講求實證,而不是以單一個案以偏概全,就像有人突然猝死,如果他們之前剛好打疫苗,很多人就會把疫苗當成嫌疑犯,其實這對疫苗並不公平,因為很多事件都有可能碰巧一起或接續發生,當接種疫苗後,如果是身體本來就有的潛在問題爆發出來,怎能直接說是疫苗所導致的?

曾有一名接種疫苗後出現「史蒂芬強生症候群(Steven-Johnson Syndrome)」的患者,結果是因為患者服用的抗癲癇藥物引起,並非疫苗造成,也有11個月大的女嬰打完疫苗後猝死,最後證實是B19微小病毒導致心肌炎過世,都跟疫苗無直接相關。

幾年前以色列4名老人一同接種同個批號疫苗死亡,引起國際震動,台灣也將該疫苗下架,但經WHO調查發現並無直接因果關係,後來以色列進行研究,發現有打疫苗的長者死亡率反而低於沒打疫苗的,長者短期內的死亡率增加跟有無施打疫苗其實並沒有直接關係。

日本新聞曾經報導少數女性接種人類乳突病毒疫苗出現慢性疼痛的情況,後來經衛生單位調查,發現為心理擔憂所引發的生理反應,並無科學證據證明與接種人類乳突病毒疫苗有關。

這些情況就像當年施打新型H1N1流感疫苗,不良事件幾乎都不是由接種疫苗直接引起的,只是打疫苗與本身疾病發作的時間剛好重疊,「但新聞媒體每天都在報導,造成民眾有錯誤印象,覺得不安全,一直延續到現在。」

此外,麻疹在日本、歐美國家大流行,也是起因於他們對疫苗的疑慮,擔心MMR疫苗跟自閉症有關,但事實上,自閉症跟麻疹疫苗是沒有直接關係的。會有這項疑慮,是英國醫師威克菲德(Andrew Wakefield)1998年在醫學期刊(Lancet)發表研究指出,MMR和自閉症的形成可能有關。

儘管事後發現該研究無對照組,根據資料統計顯示,兩者應不具相關性,但英國的研究已經嚇壞許多父母,導致兒童接種人數不斷下滑,且在醫界引發熱烈討論,爭議已經持續20多年,接種率至今仍未見回升。

疫苗安全要看時序性和因果

簡單來說,在時序上有相關性,例如打完疫苗後發生症狀,應該稱為「不良事件」,確定了因果關係、的確是由接種疫苗疫苗引起的,才稱為「不良反應」,前者是疑似,後者是確認,兩者不該混為一談,不良事件也絕不等於不良反應。

死疫苗在48小時內就有症狀,活疫苗最快1週後才出現症狀

所有的疫苗可以大致分成活的疫苗(活性減毒疫苗)和死的疫苗(不活化疫苗),死疫苗像是流感、肺炎鏈球菌疫苗等,打完後局部很快就可能出現腫、痛和身體倦怠,症狀很少超過48小時才發生;肺炎鏈球菌疫苗也是約有1%機率會在48小時內發燒,所以超過48小時以後才出現的症狀,大多跟死的疫苗無直接相關。

至於活疫苗像是MMR(麻疹德國麻疹腮腺炎)、卡介苗、水痘等,這類疫苗就像病毒進入人體,會有潛伏期,所以症狀通常較晚發生,MMR可能在打完的1周後才會出現發燒症狀,此外,也有少數血小板低下症;水痘則通常是5-26天後才出現症狀;依醫囑接種卡介苗可能出現腋下、頸部淋巴結腫脹,我國卡介苗骨炎、骨髓炎發生比率約百萬分之55,卡介苗不良反應平均發病年齡約為接種後6個月至2年,因此對於接種卡介苗之幼童成長至2歲至3歲間,若發現幼童出現骨炎、骨髓炎的症狀(例如:局部腫脹、肢體無力、步態不穩等),宜至小兒科進行診療評估,經過醫療照顧後,幼童多半能恢復正常生活。因此打完活疫苗如果立刻出現症狀,通常可能與疫苗無直接相關。

卡介苗雖有較多不良反應,但可防重症腦膜炎仍建議依醫囑施打

雖然卡介苗的不良反應看似較嚴重,也是通報預防接種救濟的常客,且幾乎9成都會通過給付,但黃玉成強調,卡介苗還是有接種必要,因為可以預防小朋友感染結核菌腦膜炎和瀰漫性結核菌感染,這兩種嚴重疾病如果不打疫苗,患病機會大增,兩害相權取其輕,因此以疾病嚴重度和盛行率來看,依醫囑接種卡介苗有其必要,世界衛生組織提出至2035年達結核病盛行率在每10萬人10人以下的全球目標,台灣自十年減半計畫起始到 107 年從每10萬人60~70人,盛行率降至約40人,但也還未達到WHO的目標,所以還是須持續努力邁向結核病消除之最終目的。

GBS本來就有一定的發生率 不能全歸罪疫苗

至於最近令人膽顫心驚的打疫苗後確診「格林-巴瑞症候群(Guillain-Barre syndrome,GBS)」的報導,其實GBS是一種免疫性反應,通常在感染後數天至4週內會有症狀發生,典型表現包括肢體先有麻刺感,接著出現肢體無力的症狀,通常從腳開始往上擴散至大腿,最後可能造成全身麻痺,嚴重者甚至可能影響呼吸,目前確實病因未知,只知道是自己的免疫系統不當的攻擊自己的周邊神經系統所引起。

大約三分之二的病患在發病時會出現自主神經反射異常,像是:心律不整、血壓不穩定等狀況,大部分的病患在2週內進展到病情高原期,4週內達到最嚴重的程度。

由於在一般正常情況下,GBS就有一定的發生率,台灣每年大約有400例,得到流感也會出現這些症狀,但研究也顯示,GBS的發生無法完全排除是疫苗的影響,但在統計學上是沒有顯著影響的。

結語

我們知道一直有一群反疫苗施打的群體,甚至包括對疫苗研究不了解的醫生,只要有與疫苗安全有關的風吹草動,就會被拿來大做文章,媒體也是都先報了再說,等到最後確認跟疫苗無直接相關,澄清的報導卻少之又少或是篇幅很小,長久如此,難免影響大家對疫苗的信心。

其實所有疫苗都是經過嚴格臨床試驗和上市後追蹤,才能在臨床上使用。如果疫苗真的這麼不安全,也不會感染科和小兒科醫師都鼓勵大家接種疫苗了!

(文章相關訊息請上健康世界e學苑)

營養學精要第14版
黃伯超&游素玲《健康世界》
【定價380元】本書對碳水化合物、脂質、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等基本營養素之特性、消化與吸收等均有詳細介紹,並對各種食品的營養價值、營養狀況判斷、飲食計劃、特殊營養需要者的膳食計劃等亦做詳盡分析,全書362頁 ...MORE
研發疫苗 為何這麼難?
疫苗研發通常需要經過多年動物實驗,才能開始人體試驗並進入量產階段;為盡快控制新冠肺炎疫情,科學家希望在未來12到18個月內,研製出安全且有效的新冠病毒疫苗。疫苗究竟為何這麼難做,得先了解疫苗如何製作,以及漫長的試驗等重重挑戰。

現在就要開始思考 自己老後30年要做甚麼
不管你過去的第一人生過得怎麼樣,蘭萱認為未來的第二、第三人生應是「工作跟休閒並進與切換」,也許賺錢拚事業不再是生命的主軸,而是以一種更自在、更平衡的方式生活,兩者可以並進,也可以隨時切換。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