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序進入盛夏,炙熱的太陽曬得皮膚發疼,但北市府動員的五、六百人還在揮汗奔忙,因為台灣首次舉辦的國際大型運動賽事-2017台北世大運即將於本周六(19日)開幕。
這場台灣有史以來舉辦層級最高、規模最大的國際運動賽事,將集結131國、共1.1萬多名選手及隊職員來台參與。屆時將有60座運動場館、競賽22運動項目,北市府除了希望比賽順利完成,更希望藉由這場賽事提高台灣和台北的國際能見度,甚至帶動相關產業產值及附加價值、並吸引更多的觀光客,創造「世大運經濟」。
世大運執委會副執行長游適銘表示,舉辦世大運的總經費約171億元(包括場館興建、整修、設備購置、軟體等),扣除中央與市府編列的預算支出外,有15億元必須自償,要尋求企業贊助和靠銷售門票,目前企業贊助13.93億元,已經沒有問題,開幕當天的會場門票已經全部售完,但其他比賽的門票銷售狀況還要再努力。
世大運從賽前、賽中及賽後籌備期程等長達六年,涉各項軟硬體建設,主要關聯產業高達數十個,主要包括批發及零售業、住宿及餐飲業、娛樂及休閒服務業、不動產業、運輸及倉儲業、資訊及通訊傳播業、金融及保險務業等。依據台灣經濟研究院的評估,世大運產業關連產值創造效果,在興建期達300億元、籌備期有83億元、營運期則有74億元,這還尚未計入世大運產業關連附加價值所創造的效果。
觀光收入是賽會經濟效益的一大指標,教育部指出,以2009年高雄世界運動會為例,那段時間國內觀眾在參與或觀賞運動之總消費額有25億元,外籍人士在運動會期間在台消費總金額1.6億元,合計約26.6億元的收入。台北世大運層級與規模都大於高雄世運,預計可創造的觀光收益可達30億元。台北市觀光局透過外站向全世界宣傳台北世大運,希望來台灣觀光之際也可兼看比賽。
負責向企業募資的產發局局長林崇傑指出,剛開始募資時,企業都觀望,後來市府多次前往拜訪,並依規定給予贊助企業扣抵稅負,才有企業同意贊助,現在有50家企業參與贊助,超過預估。
游適銘指出,台灣首次舉辦這麼大型的運動賽事,有助於提升台灣和台北的國際能見度,而且這次有上萬名選手及隊職員來台參賽,多少可以帶動他們親友來台灣為他們加油兼旅遊,另外,雖然花了大錢興建、整修體育場館,但比賽結束後可以給國民使用到具國際標準的良好場地,有助推動全民運動風氣。
文創能量強 讓世界看見台灣
「台灣第一次舉辦這麼大型的體育賽事,要處理和溝通的面向都非常多,每天都是以『急診』方式處理」世大運執行長蘇麗瓊說。
雖然世大運要處理的事情非常多,但是她看到了團隊合作的精神和同仁努力付出,及台灣很強的文創、設計能量。
蘇麗瓊說,世大運從前任市長郝龍斌開始籌辦,一直到現在快開幕了,包括場館興建、整修和各縣市溝通,以及比賽、選手安排和國際宣傳等,是一個漫長而龐大的工程,為了確保工作能順利達成,市府各局處都有分工,每周也開會討論,有事情就直接會商處理,盡量不要寫公文,好爭取時效。
在籌辦世大運過程,發發現台灣的文創、設計能量真的很強,像是聖火隊的服裝,有活力又優雅,這是台灣廠商自行設計製作的,開幕典禮的舞蹈、音樂,也是台灣人自己編排創作,甚至吉祥物、聖火台、獎牌等,全部是台灣業者設計。近日在捷運車廂上的世大運宣傳,當時設計效果並不是很滿意,所以延宕了兩個月,但推出後不但獲得國人好評,韓國、新加坡、土耳其等國家也都爭相來報導,可說是小兵立大功。
蘇麗瓊認為,舉辦世大運要結束後才看得到經濟效益,但是這次有130多個國家會來轉播,不僅增加台灣、台北的國際能見度,也可以讓世界各國看到台灣設計的東西,這種無形的效益可以慢慢發酵,有助於台灣設計廠商日後進軍國際。
世大運即將開幕,蘇麗瓊體會最深的不是每天超時工作,也不是要與各個單位進行溝通,而是複雜的政治問題。她說,當時是以中華台北爭取到主辦權,就要履行承諾,但國內有很多人不滿意,他希望大家一起支持台灣和國際的頂尖選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