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民眾推崇「天然的最好」的想法,採食野生植物風氣興盛,但如果對含天然毒素的植物缺乏足夠程度的認識,就有可能因此把毒吃下肚,得不償失! 雖然過去台灣天然毒素食物中毒案例數量一直都遠低於細菌及病毒相關之食物中毒案例,但天然毒素相關之食物中毒會因為毒素種類眾多、中毒症狀多樣化,且醫療院所多半欠缺相關檢驗設備與方法,因此有時不易確診。若想要避免誤食含天然毒素的植物、蕈類,最有效的方式仍須靠民眾增加相關知識,謹慎小心為上策。
據食品藥物管理署統計,台灣民眾最常誤食的有毒植物及蕈類有三種,共通點為它們的外觀皆與可食用的植物或蕈類相似,分別為:外型像芋頭的「姑婆芋」、像雞肉絲菇的「綠褶菇」、與野百合和月桃葉相似的「大花曼陀羅」。
有毒植物常含有生物鹼、配醣體或草酸鈣,食用後輕則發生嘔吐、腹痛、腹瀉等腸胃道症狀,重則造成中樞神經毒性、器官衰竭或休克死亡,因此看見不知名植物或野菇,應秉持「勿食用來路不明植物及蕈類」之原則,以免造成無法挽回之遺憾。
若因食用不明植物或蕈類造成疑似食品中毒之症狀,不應催吐,以免造成吸入性肺炎。如有嘔吐物,可以將食餘檢體及嘔吐物保存,並緊急送醫,以利醫師判定中毒原因及後續診療之參考。
民眾或許會好奇,吃了東西身體出現異狀時,要怎麼判斷自己是吃壞了東西,導致細菌或病毒等微生物所引起的食物中毒,還是吃了有毒的食物導致天然毒素食物中毒?
一般說來,細菌或病毒引起的食物中毒主要症狀有噁心、嘔吐、腹瀉及腹痛,偶而會產生發燒或因脫水而產生頭暈及倦怠無力等症狀。但若出現了非腸胃道的不適症狀,如神智不清、出現幻覺、心悸或心臟跳動不規則、四肢麻木等,需高度懷疑是誤食了含天然毒素的動植物或蕈類所導致食物中毒。
如果是細菌及病毒等微生物引起的食物中毒,若症狀不是太嚴重,可先自行補充水分及電解質即可,未必需要立即就醫。但如果是誤食含天然毒素動植物或蕈類導致食物中毒,原則上皆應迅速就醫,並保留食餘檢體,以利醫師後續正確的診斷與治療。若已知是誤食姑婆芋中毒,則可先飲用較大量的牛奶或水稀釋治療。
針對植物與蕈類中天然毒素中毒,民眾應破除「天然的最好」的迷思,千萬不要摘採及食用來路不明的植物。
(文章相關訊息請上健康世界e學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