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鴨肉
養胃補腎+利尿消腫
食療功效: 利水消腫、清熱養血、益胃生津、防癆止嗽
營養成分: 蛋白質、維生素A、B群、鉀、鈣、鐵、鋅、銅、磷
● 如何挑選鴨肉?
1. 觀察肉質顏色
購買新鮮鴨肉時,應挑選肉色呈現棕紅色,且肉質結實柔軟,富有彈性,用手指輕按,恢復速度快者。此外,還要觀察鴨隻胸骨是否勻稱、腳翅外形有無正常;表皮無破損、無黏液等異物;聞起來也沒有異味者為宜。
2. 政府認證合格
最好選擇貼有農委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屠宰衛生合格」標章的鴨肉,或貼有「CAS」的標誌者,以免買到不安全的肉品。
● 如何處理鴨肉?
1. 將購買回來的生鴨從背部剖開,清除內臟洗淨後,再剁成適當的大小。須注意:背脊兩側的鴨肺和胸腔內的血汙一定要清除乾淨,否則很容易產生腥臭味。
2. 若購買的是已經做過初步處理的鴨肉,如去除內臟、切塊等,購買後,只需用清水沖洗乾淨即可。
● 如何保存雞肉?
購買後應盡速分切,並將鴨肉清洗乾淨,裝入夾鍊袋或保鮮袋中,當天或隔日使用可存放於冰箱冷藏庫中;若須存放幾日後才煮食,則須放入冷凍庫中,約可保存15天。
★ 雞肉食療效果
● Q1:為何鴨肉有益癌症患者食用?
癌症患者在接受化療和放射治療時,可適量吃些鴨肉,不僅可補充體力,也能藉此舒緩治療時所產生的不適感。
鴨肉性寒、味甘,適合容易上火、體內有熱的人食用。癌症患者接受放療時,若出現熱性症狀,也適合以鴨肉調養,可清熱、解毒、消腫。
癌症患者化療後,容易出現陰虛現象,例如咽喉乾啞、煩躁易怒、失眠等,也適合以鴨肉調養。
● Q2:為什麼常吃鴨肉能保護心臟健康?
鴨肉含有蛋白質、脂肪、維生素A、B群、E、鐵、鋅、銅、鉀等微量元素。所含脂肪中,以不飽和脂肪酸和短鏈的飽和脂肪酸為主,且維生素B群、E的含量較其他肉類高;除了能降低膽固醇,還有益心血管健康,尤其適合膽固醇過高的人食用。
鴨肉中的鐵、鉀、鋅、銅等營養素,還可維持人體酸鹼平衡,有益心血管的功能和代謝;菸鹼酸則能降血脂,可防治心絞痛和心肌梗塞。
● Q3:為何吃鴨肉能預防腳氣病和緩解發炎反應?
腳氣病是缺乏維生素B1而引起的疾病,相關症狀包括噁心、嘔吐、心律不整、心衰竭、四肢麻木、肌肉萎縮等症狀。
鴨肉富含維生素B群、E,能預防腳氣病,還可抗衰老,緩解神經炎等多種發炎現象。維生素B群是維持神經和肌肉正常運作的重要營養素,維生素B1被稱為「抗神經炎因子」,維生素E更可減少癌症患者因化療引起的神經炎副作用。
★ 雞肉部位大解析
鴨肉營養滋補,適合體內有熱、體質虛弱、食慾不振、大便乾燥和水腫者食用,以下介紹常料理的鴨肉部位。
● 鴨胸
1. 食療功效:鴨胸肉位於鴨胸內側,肉質較細嫩,其脂肪含量以及筋膜較少,口感較佳,具有滋補身體、清熱生津、健脾益胃、消除虛弱的功效。
2. 烹調技法:品質良好的鴨胸肉色澤呈現米黃色,富有彈性,表皮無破損、無異味,適合煎、炒、烤、燒等烹調法。
● 鴨翅
1. 食療功效:鴨翅富含膠原蛋白,且肉質較緊密,能滋潤肌膚、富有彈性,具有美容功效。
2. 烹調技法:鴨翅適合紅燒,或加香料滷煮;烹調鴨翅時,須用小火長時間燒煮,才能散發出香濃的味道。
● 鴨胗
1. 食療功效::鴨胗是鴨的胃部,含有蛋白質、維生素C和鉀、鈣、鎂等營養成分;尤其富含鐵質,適合貧血者或女性食用,能補血健胃。
2. 烹調技法:處理鴨胗時,須先去除內壁黃皮,並用鹽搓洗乾淨,再汆燙去除異味和雜質。鴨胗拌炒時間不宜過長,否則肉質會變老,吃起來不爽脆可口。
● 鴨血
1. 食療功效::鴨血含多種人體不能合成的胺基酸,包括精胺酸、離胺酸和色胺酸等,可幫助睡眠、減輕疲勞;另具排毒補血功效。
2. 烹調技法:料理前,可先泡冷水,避免水分流失、乾縮;下刀須迅速切塊,切面才會光滑;再汆燙去除髒汙、血水即可料理。燜煮鴨血時,一定要用小火慢燜,肉質才能軟嫩入味。
★ 美味知識小專欄
1. 烤鴨、醉鴨、薑母鴨、當歸鴨等,都是有名的鴨肉料理,也適合煮湯、清蒸、涼拌或炒、炸。因鴨皮較厚,烹調需較長時間,所以熄火後還需多燜一下。另外,為了預防禽流感病毒感染,在處理及烹調鴨肉時,必須完全煮熟。
2. 中醫認為,鴨肉有養胃、補腎的功效,能清熱、消腫,尤其適合體內熱氣引起有大便乾結、水腫症狀者食用。《本草綱目》中也記載鴨肉可消熱毒,利小便,除水腫;尤其適合因疾病、營養不良引起水腫症狀的人服用。
3. 鴨肉屬於酸性食物,適合體質燥熱、病後虛弱的人食用;海帶也入肺、胃經,且含碘豐富,是鹼性食物。兩者搭配料理,有助酸鹼平衡、消除水腫、預防腳氣病和治療咳嗽,對老年人的心血管疾病也有顯著療效。
~以上資料摘自《燉補養生湯》陳彥甫◎著
人類智庫【康鑑文化】出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